标题:刘素云:无量寿经_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32集) 内容: 刘素云复讲《无量寿经》第32集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 阿弥陀佛! 前面,我带大家去看了阿弥陀佛讲堂两边的菩提树,高达四百万里,一定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再带大家去参观一下阿弥陀佛和菩萨们所住的地方,看看那里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主要是看看西方极乐世界的讲堂、住舍和楼观,看看这几方面的情况。 请大家看下面的一段经文:【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 楼观栏楯。 亦皆七宝自然化成。 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 明妙无比。 诸菩萨众。 所居宫殿。 亦复如是。】这一段经文是佛对阿难尊者说,无量寿佛说法的讲堂、居住的精舍,以及一切楼观栏楯,也都是七宝自然变化而成的。 又有白珠摩尼作为璎珞,交叉悬挂,如同网络,互相辉映,互作装饰,光明美妙无比。 这诸菩萨众所居的宫殿,也同佛一样,显示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法界。 这一段经文是说明佛与菩萨住处的庄严。 看下面几个词语:〔讲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 〔精舍〕指精进修行人住的地方,叫精舍。 〔楼观栏楯〕就是楼台。 观是台榭。 栏楯是栏杆,直的叫栏,横的叫楯。 〔交络〕是交互网络。 〔白珠〕是一种宝珠的名称。 〔摩尼〕是如意宝,是楼阁之间的装饰品,光明奇妙无比。 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菩萨。 不但是菩萨,而且是菩萨里最殊胜的普贤菩萨,就像前面的经文所说的那样,皆是行超普贤登彼岸的菩萨。 居住的环境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西方世界是真正平等的法界。 这些房舍、楼观都是七宝自然而成的,这些建筑是阿弥陀佛清净心里流出来的,也是本来自性具有的功德。 众宝所成,应机显现,所以说是自然化成,是变化所作的。 这些建筑不需要设计、不需要建造,是自然成就。 尤其殊胜的是生佛平等,众生跟佛是平等的,这才真正显示出真实,如如一味这样的文句。 这样的文句我们通常只有在经典里看到,没有见到过事实。 但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些是事实,不只是说说而已,确实是事实。 看下一段经文:【中有在地讲经。 诵经者。 有在地受经。 听经者。 有在地经行者。 思道。 及坐禅者。 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 经行。 思道及坐禅者。】这里是说极乐世界的大众,时时都在精进修行。 他们当中,有的在地讲经、诵经;有的在地上授受经教、听经;有的在地上经行、思道、坐禅;也有的选择在虚空中讲经、诵经、受经、听经、经行、思道、坐禅,这是说明在极乐世界修学任何法门都不会有障碍。 看下面这几个词语:〔受经〕是能接受经典的理论和教训,又能实行,这叫受经。 〔经行〕:边念佛边散步,就是我们常说的绕佛。 〔思道〕:思惟经典中的义理,这叫思道。 〔坐禅〕是静坐修禅定,把心安在一处,远离散乱,让心达到清净。 这一段经文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人的生活状况,他们在干什么。 从这段经文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天天读书。 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说这该有多快乐! 极乐世界怎么去? 坚定信心,一句佛号念到底,专修就成功。 不能杂修,杂修不能成功,要专。 老法师教诲我们,八万四千法门,无量经典全是平等的。 在三辈往生里,上、中、下三辈是专修《无量寿经》,用持名念佛的方法往生的。 后面还有一段,慈舟大师判为一心三辈,就是不专依《无量寿经》,依其他的法门、其他的经典修行的,只要他们发愿,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能往生。 这才显示出念佛法门的广大无比,告诉我们不要分别、不要执著。 比如专持《大悲咒》的,能不能往生? 能往生。 只要你念《大悲咒》,念到了一心不乱,回向求生净土。 这条是原则,就是一心不乱,你回向求生净土,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 如果你不是一心不乱,你不回向求生净土,你是不会往生的。 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是修行任何一个法门都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念到心清净,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净土,一定能够往生。 这就是一心三辈往生的。 不管是哪一个法门,一定要专修,修到心地清净,回向求生净土,即能往生。 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因为刚才我说了,专持《大悲咒》的,能不能往生? 因为我身边就有持《大悲咒》的,就是我的姑娘和姑爷。 他们两个是持《大悲咒》,一天持多少遍我也没问过,可能是没有数。 这个持《大悲咒》,真的能持出一定的功夫来。 原来有同修到西藏去,回来的时候都带回来一些甘露丸,但是那个量不是太多的。 回来以后,很多同修都非常喜欢这甘露丸,一发就没了。 后来我听他们两个叨咕说,怎么样能让这个甘露丸更多一些,有同修如果要这个东西,咱们手里就有。 后来他们两个人就发了一个心,我们两个持诵《大悲咒》,看看能不能让这个甘露丸,大丸里生出小丸来。 如果这个要能做到,那甘露丸就源源不断了,这是他们俩的一个发心。 当时他们说这个事的时候,我听到了,但是我没说什么。 后来,他俩就持这个《大悲咒》,真的持诵到那个大甘露丸能生小甘露丸了。 因为有一次,我姑爷拿那个手机照的相片,拿来给我看。 他告诉我说:妈,我和翀子,我俩持《大悲咒》,这大甘露丸可以生小甘露丸了。 当时我一看,真的! 一堆,是五颜六色的、花花绿绿的、大大小小的甘露丸。 一看真是心生欢喜。 我说,这回问题解决了。 他们俩也很高兴。 这是我真实看到的,就是持《大悲咒》,把大甘露丸念到能生小甘露丸。 后来我姑爷跟我说:妈,你念佛挺有功夫的,我给你拿几粒,你也能念出来小甘露丸。 我当时说,你妈没这功夫,没你们俩那功夫。 后来我姑爷真的就给我拿回来几粒,搁一个小瓶装着。 然后因为我不是好奇心强嘛,我就想,我念一念试试,真是抱着一种试验的心态。 然后我每天是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我不是像他俩念那么多,我是念一百零八遍。 因为熟了,那《大悲咒》我是背下来的,就不用看着那个本念了。 我就一边念着这个《大悲咒》,我就一边看着玻璃瓶里这几粒甘露丸。 因为那个不是多的,也就那么七八粒吧,我估计。 有一天,我念着念着,我就突然看到一粒甘露丸,它就裂个口。 我形容说,就像一个小孩儿咧嘴了似的,那嘴就张开了。 我当时特别好奇,它怎么还裂出个口呢? 我就盯着那个甘露丸看。 待了一会儿,就从那个口里,所说的那个小嘴嘴里,就蹦出了一个小小的、有点儿细的像小长条条的小甘露丸,但是它不是圆的。 后来隔了一段儿时间,我再去看的时候,那个细小的甘露丸就变成圆的了。 后来我就知道了,真的是这个大甘露丸,你只要认真地持诵《大悲咒》,它是可以生出小甘露丸的。 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所以,刚才说持《大悲咒》可以往生。 一个是持《大悲咒》持到心地清净;第二,你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照样能够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的生活就是真正在修道、讲经、听经、思道、坐禅。 这样的生活,我们听了是不是非常羡慕? 你说这样的生活能不快乐吗? 所以,羡慕怎么办? 我们发愿早一天去,越早越好,真是这样。 如果这次讲的《无量寿经》大家听明白了,对西方极乐世界产生了仰慕之心。 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 请大家看下面一段经文:【或得须陀洹。 或得斯陀含。 或得阿那含。 阿罗汉。 未得阿惟越致者。 则得阿惟越致。 各自念道。 说道。 行道。 莫不欢喜。】这一段经文讲修行所证得的果位。 有的证得须陀洹果,有的证得斯陀含果,有的证得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还没有证得阿惟越致的,就证得阿惟越致。 阿惟越致,就是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不退。 这些圣众,各自念道、说道、行道,随意自在,莫不欢喜。 我们刚才听到上面有听经的、有讲经的、有思道的、有坐禅的。 我们能不能听明白一点,就是修什么法门的都有,不是单一修净土念佛法门。 人家在一起修行有没有矛盾? 没有。 是不是互相攻击? 没有。 非常和谐。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应该仰慕,应该向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学习。 看这几个词语的解释:〔须陀洹〕:这是一个果位的名称。 如果翻译过来,翻译成我们中文叫什么呢? 叫预流。 这个预呢,你翻译成预备那个预,也可以;翻译成进入的那个入,入流也可以。 它基本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是从凡夫初入圣流,已断三界一切错误的见解。 做到这一点的,他是什么果位? 是初果阿罗汉,证得须陀洹的是初果阿罗汉。 〔斯陀含〕:译成中文叫一来。 一来,这是表示什么呢? 是他断了欲界九品思惑中前六品的,这个是二果阿罗汉。 这个比第一果就进步了、提高了。 修行证到这个果位,还要再来欲界受生死一次,所以称为一来果。 断思惑即是对人事物等一切错误的思想有了正确的认识。 这是第二个,一来果,它的特点是还必须再来欲界受一次生死。 第三个〔阿那含〕:这个翻译成中文,译为不来。 刚才那个叫一来,这个叫不来,是断了欲界后三品思惑,不再来欲界受生死。 这个比第二档是不又提高了? 前面是还得来一次受生死,这个是不再来受生死。 这是三果阿罗汉,也叫不来果。 大家看看,挺有意思的。 第一个是初果阿罗汉;第二个是二果阿罗汉,称为一来果;这个是第三个,因为他不需要再来受生死了,所以这个叫不来果。 这是这三个档次。 再往上提升,〔阿罗汉〕。 阿罗汉是小乘中最高的果位,也称四果罗汉。 阿罗汉有三层意思,下面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个意思:第一个,阿罗汉,杀贼的意思。 杀贼,即断除三界一切见思烦恼,这个贼是比喻烦恼。 这是阿罗汉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应供。 就是他应当接受天上人间的供养,应供。 第三层意思,无生。 于一生中解脱生死,不会再来三界轮回受生。 阿罗汉就是这么三个意思。 下面看这个词语的解释:〔念道〕:刚才经文里有念道。 什么叫念道呢? 本经指念弥陀圣号。 〔行道〕是指身体力行。 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落实在行动当中。 〔说道〕是说经讲道,称扬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 这就是念道行道说道的意思。 小乘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这是讲小乘根性的人求生净土,他们还带着小乘的习气,所以证的是小乘的果位。 大乘根性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得的是大乘的果位。 这就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 〔阿惟越致〕:就是我们在前面讲的无生法忍的菩萨,这是得大乘果。 〖各自念道。 说道。 行道。 莫不欢喜。 〗这几句经文,我们要多念念、多想想。 为什么? 我们是不是每天念道。 说道。 行道? 如果真正做到了这六个字,这就是正法道场,就是和合僧团。 不能把道忘了。 法喜充满,无不欢喜,即六和敬里的意同悦。 到这个道场,我们大家对照一下这个条件吧。 我们道场的同修们,是不是各自念道。 说道。 行道。 莫不欢喜? 不但要念道,还要说道,还要行道,最最重要的是莫不欢喜。 在这个道场修行的同修们,是不是人人每天都心生欢喜,都在快乐地生活? 这是一个检验这个道场是不是正法道场的一个标准。 这一品经文比较简单,就是告诉我们,佛菩萨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他们居住的条件是一样的,无二无别,表现出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 下面说说两个重点:第一个: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萨。 不但是菩萨,而且是菩萨里最殊胜的普贤菩萨,皆是行超普贤登彼岸。 他们居住的环境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正平等的世界。 这是第一个重点。 第二个重点:在西方极乐世界,修学任何一个法门,都不会遇到障碍。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些圣众念道、说道、行道,随意自在,莫不欢喜,令我们十分羡慕。 我们只要信愿行三资粮具足,我们今生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和这些圣众们过共同的生活。 这就是这一品经文两个要点。 下面我们接着往下讲第十七品经文。 第十七品经文的题目是:【泉池功德第十七】这一品经文,还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环境的殊胜。 前面一品介绍的是住处,这一品是介绍住处以外的环境,重点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泉池殊胜的功德。 我们大家继续旅游,看下一个景点,去看看西方极乐世界的泉池是什么样子的。 看下面两句经文:【又其讲堂左右。 泉池交流。】这两句经文是告诉我们,在阿弥陀佛讲堂的左右两边,泉池环绕,四通八达。 这是说宝池功德的总相。 这个总相是什么? 就这么两句:泉池环绕,四通八达。 看下面一段经文:【纵广深浅。 皆各一等。 或十由旬。 二十由旬。 乃至百千由旬。 湛然香洁。 具八功德。】这一段经文,是介绍泉池的长宽深浅皆各一等的相配调谐,就是配合得非常默契。 泉池的大小,有的是十由旬,有的是二十由旬,有的乃至百千由旬,这是它的大小。 其水清澈、芳香、洁净,具有澄净、甘美、安和、长养善根等八种功德。 想想看,我们这个世界的水,有没有长养善根的功德? 西方极乐世界的泉水,它能长养善根。 在这里给我们列举出八种功德,这八功德是什么呢? 一,澄净。 二,清冷。 三,甘美。 四,轻软。 五,润泽。 六,安和。 七,除饥渴。 八,长养善根。 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泉池的八个功德。 经文说:〖纵广深浅。 皆各一等。 〗这皆各一等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宝池处处可见,大、小、广、狭随众生的心意。 喜欢大,它就大;喜欢小,它就小;喜欢深,它就深;喜欢浅,它就浅。 所以说,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不会闹水灾,因为水能随心如意地变化。 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有时候就发大水、闹水灾。 因为印度是一个部落的国家,没有统一,所以每个国家用的度量衡不一样。 这就是解释上面的这个〔由旬〕,如果按小由旬来说,是我们中国的四十里。 十由旬已经不小了。 那到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那面积就像大海了,就像大海那样大了,像现在的太平洋那么大。 算起来应该是大由旬。 那一个大由旬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八十里。 〖湛然香洁〗:这是功德。 湛然是水清。 从水面能看到水底,清清楚楚,一点儿染污都没有。 〖具八功德〗下面我们来介绍介绍,这水的好处归纳为八大类,具体地说一说。 刚才我们简单地做了一个介绍,现在我们说具体一点儿。 第一个功德:澄净。 澄净是什么意思? 我们世间的水有澄净的,比如说,山里面的山泉就很澄净。 但是它不像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是普遍的澄净。 这个澄净,我们简单地说,就像我们平时的语言说,一眼能看到底,清澈、澄净,就这个意思。 这是第一个功德。 第二个功德:清冷。 这是它的好处。 我们世间温泉热、寒泉凉,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清冷。 你一接触到这个水,你会感到非常舒适,没有热的感觉,也没有凉的感觉,这是和我们世间水不一样的地方清冷。 第三个功德:甘美。 味道是甜的。 不像我们这里,泉水是淡的,海水是咸的、是苦涩的。 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是甘甜美味。 第四个功德:轻软。 我们世间的水很重,有压力。 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是轻软的,因此它可以往上流,我们世间的水是向下流的。 这个我们大家一听,水是轻软的,它可以往上流,如果它是很重的,它不会往上流的。 这是第四个功德。 第五个功德:润泽。 这个和我们世间水的功德差不多一样,我们世间的水也有润泽的功能。 这个润泽是什么意思? 就是湿润,不干枯。 另外这个泽呢,就是水聚集的地方。 这是第五个功德。 第六个功德:安和。 我们世间水没有这个安和的作用,这个安和是什么呢? 比如说,我们这面的水,你得很小心、很谨慎,不让它发生水灾。 因为水灾能淹没房屋、田地,能淹死人。 而西方极乐世界的水不会有这种现象的。 水随人的心意,所以它能安和无比,它不会闹灾害的。 这是第六个。 第七个功能:除饥渴。 这个和我们这个世间的水有区别。 我们世间的水,可以解渴,但不能充饥。 西方世界的水,不单能解渴,还能充饥。 另外,还可以治疗一切病苦。 这个太殊胜了! 太不简单了! 这个水的功能,不但能解渴,还能解饿,还能治疗一切疾病。 我们这个世界太需要这样的水了。 因此,常常沐浴在七宝池中,你的身心健康,百病不生,有很多殊胜的好处。 第八个功德:长养善根。 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我们世间的水决定做不到。 所以极乐世界宝池之水,我们给它起个名叫什么? 叫德水。 德水不是我们世间水所能比较的。 上面我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八功德水,它的八种功德都是什么。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岸边无数栴檀香树。 吉祥果树。 华果恒芳。 光明照耀。 修条密叶。 交覆于池。 出种种香。 世无能喻。 随风散馥。 沿水流芬。】这一段主要给我们介绍的是栴檀香树、吉祥果树等等。 泉池岸边不是光秃秃的,泉池的岸边有无数的栴檀香树、吉祥果树。 这个树的花果是恒常芳香,不像我们这儿有季节性的,那里没有季节性,是恒常芳香,而且是光明照耀。 因为前面我们介绍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光的世界,所有的,包括大地在内,都放光。 有细长的枝条和繁密的树叶覆盖在宝池上。 又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繁茂的树叶和那细长的枝条,覆盖在宝池之上,而且是散发出种种的妙香,这种妙香是世间任何香气都没有办法相比的。 这种香被风吹散,沿着水流到各地,散发出很浓的香气。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光的世界、是香的世界。 这个〔吉祥果树〕是什么? 吉祥果树是产于印度,相当于中国的石榴。 中国的石榴树,就相当于这个经文里的吉祥果树。 〔修条〕:修条是指细长的枝条。 〔交覆〕是交接垂盖。 〔馥〕是很浓的香气。 〔恒芳〕: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四季,没有变化,永远是那么茂盛、芬芳。 〔光明照耀〕是什么意思? 是一切宝树,从根到枝条到花果,都是众宝所成,所以都放光。 〖修条密叶。 交覆于池。 〗这两句经文。 修是长,像杨柳丝一样,很长很美。 树叶很密、很茂盛,七宝池岸边的树,能把池塘遮盖住一部分,所以池塘显得无比的美丽。 〖出种种香。 世无能喻。 随风散馥。 沿水流芬。 〗这四句经文,用四个字概括香光美景,太美了。 西方世界所有的珍宝都有香气,种种宝香能随人意。 喜欢什么样的香,你就闻到什么样的香气:你不想闻,香气就没有了。 无不随心所欲。 这个词太重要了。 随心所欲就是你想闻什么香,你就闻到什么香;你不想闻了,这个香自然就没有了。 这叫真正的随心所欲。 十方世界,没有能跟极乐世界这个香相比的。 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任何角落都有宝香。 最后两句随风散馥。 沿水流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没有死角,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没有死角,到处都有这种宝香。 看下面一段经文:【又复池饰七宝。 地布金沙。 优钵罗华。 钵昙摩华。 拘牟头华。 芬陀利华。 杂色光茂。 弥覆水上。】上面讲,这些泉池都是用七宝所装饰的,池底布满了金沙。 大家想一想,一眼能望到底的池子里,底下布满了金沙。 池水上有青、红、黄、白等无量光色的莲花,以及种种光色交相辉映,弥满遍覆在池面上,该是多么的美丽、漂亮! 这里的这个〔地〕是指池底。 〔优钵罗华〕是青色的莲花。 这几种莲花,我们经常听到,在经上看到,具体的不知道。 在这里我跟大家说:这个〔优钵罗华〕是表青色的莲花。 〔钵昙摩华〕是红色的莲花。 〔拘牟头华〕是黄色的莲花。 〔芬陀利华〕是白色的莲花。 这四种颜色交杂在一起,聚成了无量的光色。 该是多么美丽、漂亮! 以后我们再遇到这四种花,我们就知道,每一种花它的颜色不同。 表青色莲花、红色莲花、黄色莲花、白色莲花。 〔弥覆〕是弥满、覆盖的意思。 看看这句经文:〖又复池饰七宝〗不但这个池子是珍宝所成的,还加上了装饰。 这些装饰品不是有意设计的,更不是有意建造的,全是性德的流露。 我们从开始听,一直听到现在,最重要的一句话,记住:全是阿弥陀佛性德的流露,是自然成就的,这叫称性功德,是真如本性德相的自然流露。 〖地布金沙〗地是池底。 不像我们这里,池底是泥沙。 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宝池,池底皆是金沙。 〖优钵罗华。 钵昙摩华。 拘牟头华。 芬陀利华。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四色的莲花,青、红、黄、白。 实际上,池中的莲花是百千万色,美不胜收,绝不是单单就这四种颜色的莲花。 下两句:〖杂色光茂。 弥覆水上。 〗这一句非常重要。 为什么说这一句非常重要呢? 因为七宝池中的许多莲花,它光色不同。 十方世界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但这些莲花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种的,是我们念佛人念佛念出来的。 我记得在前面的交流当中,我曾经跟大家说过,西方极乐世界,唯一能生能灭的就是七宝池中的莲花。 为什么它能生能灭? 因为它不是阿弥陀佛变现的,它是我们念佛人念佛念出来的。 如果我们听到了《无量寿经》,听了阿弥陀佛的名号,我们起一个念头,我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只要你这个念头一起,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就有一朵新的莲花生长出来,这个莲花就是你这个念头而生出来的。 而且这个莲花上有你的名字,将来等你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就带着这朵莲花来接引你。 有的同修,老担心别接错了。 不会错的。 一是莲花上有你的名字;二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讲席中,有你的座位,座位也有你的名字,不会错的。 但是有一条,如果你念佛的过程当中,你懈怠了,那个花儿就逐渐逐渐地枯萎;如果你完全不念佛了,那个花就彻底枯萎了;如果你念佛的功夫非常好,那个莲花就大,颜色就鲜艳。 这是区别。 所以我们现在念佛的同修们,想想自己的念佛功夫,你就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你那朵莲花是什么样子。 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时时都有莲花枯死掉,而且时时都有新的莲花生长出来。 因为什么? 时时都有新的念佛人,发愿要求生极乐世界。 而时时又有一些原来的念佛人,不念佛了,改修别的法门去了,所以他的莲花就枯死了。 除此之外,在西方极乐世界,你找不到其他的新陈代谢的现象。 也就是说,你找不到其他有生有灭的现象,唯独莲花这一个,它有生灭,有这种现象存在。 老法师告诉我们,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究竟要争什么? 我们要争谁的莲花大一点,谁的莲花光色好一点。 这是你真正能够得到的,永远得到不会失掉的。 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得去。 你在这个世间还争什么,求什么? 人生在世,真的就是一个过客而已。 一百年弹指一挥间。 同修们千万把这一点认识明白。 不要再争什么了,不要再夺什么了。 好好地把握住这个时间,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这是真正的大事、实事。 我们一定要觉悟,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空的。 真的是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一切法中,哪些是真实的,我们要紧紧把它抓住,假的我们决定是得不到的。 既然是假的,我们得不到,你干嘛还用那么多心机来争这个假的呢? 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的确是能永远得到的。 明了了这件事情,你就真正觉悟了。 这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是大彻大悟之人。 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四句话,同修们都很熟悉。 打得念头死的念是指什么? 这个念就是妄念,把一切妄念打掉,你就能往生,不退成佛。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证得清净法身,这是真的,是你决定可以得到的。 《维摩经》上有这么一句话,叫心净则土净,这是往生的秘诀。 有同修老要探讨什么是秘诀,这句话是秘诀心净则土净。 你不论修哪个法门,只要你修到心清净,以清净心回向求生净土,你一定能够得生。 如果你心不清净,你不能往生,即使你一天念十万声阿弥陀佛,也不能往生。 你一定要念到心身清净,也就是经上讲的一心不乱。 《无量寿经》讲的是一向专念。 专念是什么意思? 专念就是清净。 不清净就是不专,有妄想、有怀疑、有夹杂、有间断,这都是不专,都不是一心称念。 三心二意地称念不能往生。 这一段话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几乎是常常地跟大家说,一定要心清净,心清净能往生,心不清净不能往生。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若彼众生。 过浴此水。 欲至足者。 欲至膝者。 欲至腰腋。 欲至颈者。 或欲灌身。 或欲冷者。 温者。 急流者。 缓流者。 其水一一随众生意。 开神悦体。 净若无形。 宝沙映澈。 无深不照。】用白话把这段经文给大家说一下:如果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在宝池里沐浴,想要池水到足、到膝、到腰腋,或者是到颈项,或者是想使人心神爽朗、增长智力、舒畅身体。 池水清湛净洁,如同虚空,没有形状,水清见底。 池底的黄金宝沙,都能彻照映现,无论多深,都能明澈照见。 上面这一段经文用白话,就是这么给大家解释一下。 我们看看下面的词语:〔浴〕就是沐浴,我们的话就是洗澡。 〔腋〕就是腋下,就是胳肢窝,我们老百姓的话叫胳肢窝。 〔开神悦体〕是精神爽朗,身体舒适。 沐浴时,你动念,想水浅一点儿,到我的脚面子就可以了,那水就到你的脚面,水很听话;我希望水能够到我的膝盖,水就到你的膝盖;到我的半腰,就到你的半腰;到我的肩膀,这个水就到你的肩膀;说再深一点,到我的颈部。 〔灌身〕就是淋浴,越往上升最后就成为淋浴,水从上面灌下来。 水的温度,你希望凉一点它就凉一点,希望热一点它就热一点,没有不随意的。 深浅你随意,冷热你随意。 不像我们这面,洗澡的时候自己还得时时调节那个水温,一会儿凉了,一会儿热了。 西方极乐世界沐浴时,那是太舒服太舒服了。 不用你自己去调节,你只要一想,起个念头,你想让这个水怎么样,这个水就怎么样。 你说有多么美妙! 〖急流者。 缓流者。 〗西方极乐世界的水,让它流得快一点儿,或者让它慢一点儿,也是随心所欲的。 用我们的话说,这个水听人的调遣,其水一一随众生意。 〖开神悦体。 净若无形。 〗前一句开神悦体,是讲水之用,它有什么用处。 后一句净若无形,是讲水之相,就是它什么样子。 水相无形,就像我们的空气一样。 我们的空气,我们看不着它的形状。 西方极乐世界的水,我们看不着它的形相,看不着它的样子,它就像我们这个世间的空气一样。 但它是水,不是气。 水中沐浴,精神百倍。 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是对身心都有圆满的滋养。 不像我们这里,需要用很多的营养品来保养我们的身体,结果是既不保也不养。 老菩萨们那点退休金,口挪肚攒,都被人家忽悠去了。 为了什么? 为了保养身体嘛,迷信于那个保健品嘛。 这种现象,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存在的,因为什么? 那个水你洗洗澡,它对你身体就是圆满的滋养,什么营养品你都不必用了,那是最好的营养品,我们这个世间没有。 下两句:〖宝沙映澈。 无深不照。 〗这两句可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功德。 我们世间的水,越深越黑暗。 可能搞潜水的人理解得更深刻,越往深里潜越黑暗,漆黑一团,什么都看不见。 因为什么? 因为阳光照不进去。 如果到了深海里,真的是一片漆黑。 为什么深海里的鱼没有眼睛? 这个我不知道同修们以前听没听说过,深海里的鱼是没有眼睛的。 因为什么? 它看不见,它的眼根完全失去了作用。 西方世界的宝池再深,它是亮的,因为池底那个金沙是放光的。 大家想想,你想一想眼前这个画面,宝池不管它有多深,池底是金沙布地,而且那个金沙是放光的,你说它能黑吗? 当然是非常明亮的。 所以说,西方极乐世界是光明世界,这就是大乘经典上讲的大光明藏。 西方极乐世界是大光明藏! 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先旅游到这儿,明天我们继续往下旅游。 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5-09-29 13:28:0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