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六章 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二 内容: 第六章菩萨不立不生宗之二第四节菩萨应说一切法如幻如梦经文大慧,然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如幻如梦,现不现相故及见觉过故,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除为愚夫离恐怖句故。 白话解菩萨说法,说一切法如幻如梦。 一切法都是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有时显现,有时不显现,有人见,有人不见,有人面对一切影像,都能自心清净,有人面对如此影像,妄想不断,在六道轮回。 所以应当说一切都如梦如幻。 只有在为了避免愚夫会发生惊异怀疑的时候,才说一切法不生。 经文大慧,愚夫堕有无见,莫令彼恐怖远离摩诃衍。 白话解对那些还固执有见无见 的愚夫说法,要随顺他们的希望心,一步步引导他们趣向大乘,不要让他们因为惊异怀疑而远离大乘。 经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自性无说,无事无相续,彼愚夫妄想,如死尸恶觉。 一切法不生,非彼外道宗,至竟无所生,性缘所成就。 白话解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有无自性有无说,有无相续有无事,愚夫执着生妄想,犹如死尸恶觉知。 我说一切法不生,不同外道不生宗,如来清净无所生,离性离缘自宗通。 经文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想,彼宗因生故,觉者悉除灭。 譬如翳目视,想见垂发相,计著性亦然,愚夫邪妄想。 白话解不说一切法不生,慧者不作有无想,不生之宗因生立,觉者悉离生灭相。 譬如翳目见重影,妄想见有垂发相,执着有性或非性,愚夫邪见生妄想。 经文施设于三有,无有事自性,施设事自性,思维起妄想。 相事设言教,意乱极震掉,佛子能超出,远离诸妄想。 白话解于三界有作施设,实无诸事自性相,于施设事执有性,思维量度起妄想。 名相事相作言教,为除彼等惑乱想,佛子智慧能超出,自觉远离诸妄想。 经文非水水想受,斯从渴爱生,愚夫如是惑,圣见则不然。 圣人见清净,三脱三昧生,远离于生灭,游行无所有。 白话解非水作水生想受,是从渴爱生妄想,愚夫如是见惑乱,圣者无贪无惑想。 圣者离相见清净,得三解脱三昧生,远离生灭二边见,无所有地任游行。 经文修行无所有,亦无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从是生圣果。 远何性非性? 云何性平等? 谓彼心不知,内心极漂动,若能坏彼者,心则平等见。 白话解即相离相无所有,亦无所谓性非性,性与非性平等观,从是修入自觉圣。 为何愚执性非性? 为何圣智见平等? 愚夫自心不自知,内外飘动乱翻腾。 若能破除彼妄识,亦能离执见平等。 白云按菩萨说法,应当说一切法如幻如梦。 要注意这里说的都是如幻三昧中事。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明显指出是有为法,是修习禅定中的有为法。 我们可不应该用如梦如幻的态度对待做人的基本原则。 遵纪守法,涵养道德,认真工作,孝顺父母,家庭和睦,都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 不会做人,怎能作佛? 第五节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攀缘事,智慧不得。 白话解大慧菩萨再提出疑问,对佛说:世尊! 如世尊所说,如果执着三昧中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是实有其事,对此攀缘而生妄想,便得不到智慧。 经文是施设量建立施设,所摄受非性,摄受亦非性,以无摄故。 白话解因为所有影像都是施设有为法、心专一境、由此熏习而在心中留下的前尘影事的复现而已,所有名言也都是圣人方便施设进行言教而留下的话句而已。 所摄受的相无实性,摄受本身也无实性,其实并没有什么是可以摄受的。 经文智则不生,唯施设名耳。 白话解智者对这些因方便施设而形成的影像和名言,不会生出妄想,自心寂静,没有什么可得。 经文云何? 世尊! 为不觉性自相共相异不异故,智不得耶? 为自相共相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耶? 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故,智不得耶? 为极远极近故,智不得耶? 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 白话解是因为种种法的自性共性、自相共相很隐蔽以至智者无所得吗? 是因为山岩石壁和地水火风的障碍以至智者无所得吗? 是因为极远、极近以至智者无所得吗? 是因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以至智者无所得吗? 经文世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不应说智,应说无智,以有事不得故。 白话解世尊! 如果是不能分别种种自共相而说智者无所得,因为有事不可得,所以不能说他是智者,应是无智。 经文若复种种自共相、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者,彼亦无智,非是智。 白话解如果是因为种种法的自性共性、自相共相很隐蔽以至智者无所得,亦无智,不是智者。 经文世尊,有尔熖故,智生非无性,会尔焰故名为智。 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风、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白话解世尊! 有能知之心和已知之境结合才是智,有事不得不是智。 如果是因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等障碍,或是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以至智者无所得,因为有事不可得,所以统统不是智者,应是无智。 经文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隐覆说。 白话解佛告诉大慧:不像你说的无智。 于攀缘事无所得,实实在在是智慧观照的结果,不是无智,不是你所说的什么隐蔽,什么障碍、什么诸根不具,也不是我作什么隐覆说。 经文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 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①。 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 [注]①知而事不得如来自觉境界清楚地觉知一切形相,但离心离想,自心清净,不作攀缘;一切如幻之相,都无实性,知而不察,则无事可得。 到达这种境界,就说是如来自觉境界。 白话解我说攀缘事智慧不得,即是觉知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非有非无,离性非性。 智者对现前的影像,不是不知,但是智者不生思量心,不生分别心,不去细察它是什么东西,所以说知而不察,则无事可得。 因为无所得,智者不会生所知障。 经文顺三解脱,智亦不得。 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 白话解直至入三解脱门,智者都知而不察,无事可得。 这是圣知圣见的智慧,不是计着有性无性妄想习气的愚夫所能了解的。 愚夫不如实知,执着名相事相,执着有事无事,有性无性,从而妄想不断。 经文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 摄受计著,不觉自心现量 ,于智尔焰而起妄想。 白话解依于现前的境界建立,说有我我所。 自心摄受,不明白这是自心现量,生起所知障,再因此而生起妄想。 经文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 白话解因为是妄想,并无实性,观察推寻不得,又反过来生起一切法灭了的断灭见。 经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有诸攀缘事,智慧不观察,此无智非智,是妄想者说。 于不异相性,智慧不观察。 障碍及远近,是名为邪智。 老小诸根冥,而智慧不生,而实有尔焰,是亦说邪智。 白话解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三有诸般攀缘事,智慧无察则无事,若谓无察是无智,则是愚夫说妄语。 性相非异非不异,智慧无察则无事,若论障碍及远近,则是愚夫说邪智。 若谓老小诸根冥,无察无事不是智,所知境界执为实,亦是愚夫说邪智。 第六节再说宗通与说通经文复次,大慧,愚痴凡夫无始虚伪、恶邪妄想之所回转。 回转时,自宗通及说通不善了知,著自心现外性故。 著方便说,于自宗四句,清净通相,不善分别。 白话解再说,愚痴凡夫总跳不出长久以来熏习形成的邪恶妄想,在妄想中转来转去,执着自己心中所现影像的自性相,不能够正确理解自宗通及说通。 执着方便施设的言说相,所以无法了解离四句的自宗清净通相。 经文大慧白佛言:诚如尊教,惟愿世尊为我分别说通及宗通,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二通,来世凡夫声闻缘觉不得其短。 白话解大慧菩萨插话说: 诚如世尊教诲,还请世尊再为我们说清楚说通和宗通,我们掌握了二通,以后在辩说时 ,不让凡夫和声闻缘觉抓到我们论说的缺陷。 经文佛告大慧:善哉,善哉!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白话解佛告诉大慧:好啊,好啊! 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 我现在对你们说。 大慧说:我用心听着。 经文佛告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通,谓说通及自宗通。 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是名说通。 白话解佛告诉大慧 :从前的、现在的、将来的如来说法,都通达两种法,就是说通和自宗通。 说通,指随应众生心 ,为他们契经契理说种种方便法门,这就是说通。 经文自宗通者,谓修行者,离自心现种种妄想,谓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自觉圣境界,离因成见相。 白话解自宗通,指修行者离自心显现的种种妄想相,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超度一切心意意识归无所有,离因缘见相、入自觉圣境界。 经文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我说是名自宗通法。 白话解一切陷于执着二边见的外道、声闻、缘觉,都不能了解。 这就是我说的自宗通。 经文大慧,是名自宗通及说通相,汝及余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白话解这里说的自宗通和说通的内容,你和诸位菩萨,应当好好修学 。 经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谓二种通,宗通及言说,说者授童蒙,宗为修行者。 白话解世尊把宗通和说通相再宣示一遍,说偈言:我说如来二种通,自宗通和言说通,宗通行者自通达,说通为了授童蒙。 发布时间:2025-10-23 13:34:0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