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第十三卷 第三十六章 正法末世建坛修行仪轨 内容: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三卷 第三十六章 正法末世建坛修行仪轨内容提要:详细介绍涂抹场地、布置法器、张挂画像、净身进坛、持咒修行等具体修行仪式轨则。 原文阿难。 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提修学妙门,求菩萨道。 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 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阿难。 如是四事,若不遗失。 心尚不缘色香味触。 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1。 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白话解佛接着说:阿难,你问如何摄心,我已说了入三摩提的妙门,修持四种戒行,心地清净,不会再不生枝叶。 三意业,四口业,不会无因生。 阿难,若不失前面所说四种律仪,并且断除色香味触等因缘,怎会有魔事缠身? 若还有无明宿习难以灭除,可教这人诚心念诵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 这是至高无上的、坐佛顶神光莲花宝座上的无为心佛宣说的心咒。 原文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 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 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 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温陵曰:登伽淫质,犹能速证,声闻道器,固易冥资也。 吴兴曰:爱心永脱,指初闻咒的阿那含也。 成阿罗汉,指前文殊简圆通后也。 若汝由闻法,故方成无学,何谓神力冥资耶? 良以密承咒力,显籍法音,内资外熏,乃能速证。 )白话解你与摩登伽女受宿世恩爱习气所累,不是一生与一劫的事。 我一宣说神咒,摩登伽女爱心永脱,成阿罗汉。 摩登伽是无心修行的淫女,因神咒力速证无学。 你们,这会中的声闻,求最上乘,决定得成佛,好比顺风扬尘,有什么难处? 原文若有末世欲坐道场。 先持比丘清净禁戒。 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 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2,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 出入澡浴。 六时行道。 如是不寐,经三七日。 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注】1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摩诃是大,萨怛多般怛啰,意为白伞盖。 无染清净,是白;函盖一切,护佑众生,是伞盖;功德神奇,是神;咒,即是真言。 经文中的咒,都按梵文音译。 为什么用音译? 第一,保持原来微妙的音韵;第二,保持秘密。 大白伞盖神咒,其内容大致是,先敬请诸佛菩萨及阿罗汉,接着请天龙八部等护法神,然后忏悔发大愿心,最后满怀信心地努力向前,争取实现崇高目标。 2结界建立道场释迦牟尼灭度后,印度佛教经历了内部分裂重组和先后三次中印、北印、东印灭佛事件,到公元660年东印度波罗王朝,印度佛教才得复兴。 在这过程中,佛教吸收了一些古印度神教的仪轨。 结界建立道场,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一些庄严的仪式有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意识。 古往今来,无论是法王或是人王,都喜欢并且善于通过一定仪式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助于达到预期的目的。 毕竟道场仪轨只是形式,直心才是根本。 白话解若有末世众生求学佛道,欲坐道场,先要持比丘清净禁戒,要拜戒行清净的出家人为师。 若所拜师并不是真清净僧,你持戒必不成就。 持戒成就后,穿新的清净衣,在净室中焚香念诵这心佛说的神咒一百零八遍。 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十方住世的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真际曰:诵咒百八,表灭百八烦恼也。)阿难,若末世中的比丘或比丘尼、白衣檀越,灭除了贪淫心,遵守净戒,在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道场都沐浴洁身,六时行道,经三七二十一日,我自会在这人面前现身,为其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孤山曰:佛本是无,心净故有。 水清月现,感应自然。 若见此相,当观空寂。 是佛显然,是魔则灭。)一建坛材料及坛场布置细则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 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 自知修证无学道成。 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 先取雪山大力白牛。 食其山中肥腻香草。 此牛唯饮雪山清水。 其粪微细。 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 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 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已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 以此十种细罗为粉。 合土成泥,以涂场地。 白话解阿难对佛说:世尊! 我蒙如来无上慈诲,心已开悟。 自我评估现在已成无学道。 末法修行建立道场,怎样结界才合佛世尊的清净仪轨规则? 佛告诉阿难:若末世之人愿立道场,须先找雪山大力白牛。 这牛食雪山上的肥美香草,饮雪山清水。 取雪山白牛粪,与旃檀和匀成泥,用来涂抹场地。 若不是雪山白牛,别的牛粪都秽臭不堪,不能使用。 另在平地上,挖去表土,取地面五尺以下的黄土,和上檀香、沉香、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鸡舌香,共十种,捣碎过筛成粉,合土成泥,涂成场地。 原文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 华中安钵。 钵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 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 镜外建立十六莲华。 十六香炉,间华铺设。 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 取白牛乳,置十六器。 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酥、纯蜜。 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 以奉诸佛及大菩萨。 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 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 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白话解场地直径丈六,成八角坛,坛中央安置金银铜木造成的莲花座,花座中放一钵,钵中盛八月露水,水中养各种花叶。 围绕花钵八方,各置圆镜一面。 镜的外围,再立十六莲花,十六香炉,莲花、香炉相间,在香炉中暗火燃烧沉香。 取白牛乳,放置十六容器中,以乳煎饼,再用器皿盛沙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酥、纯蜜,各十六份,置于莲花外,用来供奉诸佛和大菩萨。 每日食时,或在半夜,取半升蜜、用三合酥,在坛前另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熬的香水洒在炭上,使炭火炽盛。 把酥蜜倒入烧红的小炉中,待其烟尽,供佛菩萨享用。 原文令其四外遍悬幡华。 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 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音同触ㄔㄨˋ)、弥陀。 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兼金刚藏3,安其左右。 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 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注】3金刚明王有威猛大力,能摧碎一切邪魔恶鬼,称为金刚;能以智慧光照彻世间,消灭烦恼,称为明王;他们都是佛法的护法神。 白话解坛场外边,遍悬幡花。 坛室内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画像。 应在当阳处张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弥勒、阿閦、阿弥陀及各大变化观世音菩萨的画像。 并在两侧安置诸大金刚明王、帝释、梵王、火头金刚、青面金刚、大笑金刚、大力神、四天王等画像。 猪头使者、象鼻使者,安在门旁两侧。 再取八面镜子,悬空倒挂,与坛中央八面镜子相对,互相反映,使所见形影重重相涉。 二进场修行仪轨原文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 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 一时常行一百八遍。 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 我毗奈耶先有愿教。 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 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 镜交光处,承佛摩顶。 即于道场修三摩提,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白话解在头七日,至诚顶礼十方如来及诸大菩萨、阿罗汉名号。 常于六时绕坛诵咒,至心行道。 一时行一百零八遍。 第二个七日,一向专心发菩萨愿,时刻不忘律仪,以助愿力。 第三个七日,十二个时辰,都持诵佛般怛啰神咒。 到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都显现,在镜光交映中,承佛摩顶,即在坛场内修三摩提,可使末世修学之人,身心如琉璃般明净。 原文阿难。 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 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 纵其身心圣果未成。 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白话解阿难,若这比丘的受戒师和在会十比丘中,其中有一人不清净,这样一来的道场多不得成就。 三七过后,端坐安居,经过一百日,利根之人,不待起座,即得须陀洹果。 即使身心未成圣果,亦有信心定能成佛。 这是建立坛场的仪轨。 (吴兴曰:坛法行相,此土末世,行之惟艰。 染所诵咒,下文亦许不入道场,故使有缘随器受益。) 发布时间:2025-10-25 12:24:0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