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 内容: 第二十一节 晴空无云《首楞严经》:佛言:『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 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 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 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 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真精。 生灭根元,从此披露。』『阿难!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 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堕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於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 六根虚静,后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 此则名为识阴区宇。 若於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 名识阴尽。』(解脱长者:藏密根桑泽程呼图克图曰:『上根利智,无修无证,如如而住。 自见自性,自然而成者,名为「且却」。 汉译为「真性」。 上根利智,具大精进,得见自心之後,勤修猛进,随修随现法报化三身,空五蕴而成光明之身者,名为「妥噶」。 汉译为「顶上顶」。』)根师(大圆胜慧内)又曰:『自心光明,而无光明之相。 心量普徧,亦非妄想驰散之普徧。 本来自在,本来清净。』《金翅鸟飞空经》云:『真心无边中,无表裏,无方所。 若以执着妄念而觅自性之真面,无异雁群之飞寻天际,终不可得。 不可得者,自性仍无变无增,如是而已。 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 特众生不自认知耳。 一刹那间,认知此理,即如是住。 勿动着,勿外驰,亦勿分别,自然而住。』《普成经》云:『过去诸如来,皆为得见此自性而成佛。 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无垢光尊者云:『是法深妙,若能明了进修,刹那彻悟。 自然见性成佛。 无上捷径,舍此无他道也。』或谓:成佛必须六度万行,经三大阿僧祇劫,方能成佛,今不经次第,亦得成佛麽? 则答曰:此等功德,自性中本来圆满具足。 无待苦行,(苦行等,原是有为缘之所现。 而本性恰始终是清净。 所以为苦行而苦行,则非第一义谛,但本性亦非离无缘之缘以现。 )而後成就。 此乃佛说。 《特别经》(《特别经》是菩萨特别问释迦佛所说的经。 )云:『自性无贪,即行布施。 自性无犯,即行持戒。 自性无嗔,即行忍辱。 自性无间,即行精进。 自心不动,即行禅定。 自心明彻,即行智慧。』由此可知,六度万行自心本具。 无须苦行。 有此大圆胜慧,上根利智,一见即知,一行即成,下根得之,亦得开悟。 定於极清净之空中,有极清净之蓝色光明显现。 本法云:『德』有内外二种。 外为清净天空。 内为光明。 以莲花生大士口诀明之云:『外清净天,有认为肉眼所见色尘之天空者,非也。 天无心,今说内外,是就自性而言。 乃由内德而现为外面之清空。 谓为蓝色天空,非指俗眼所见之天空也。 由内而外,现於空中,故名天空。 原未显明,今乃明现清楚。 因此分别,故名内外。 谓:内为我之内。 外为外面之外,则非也。』(意谓:内在身内,外在身外。 )这里所引根师的话,正与禅宗『彻见自心,即是佛。』『六度万行体中圆。』的说法一模一样。 (西藏密典不许公开,现在病叟把最高密法搬到此地。 为的是『觉明虚静,犹如晴空。』这一点极为重要。 而大家无论宗门教下,都没有注意。 至於所说:破五蕴渐成光明之身,亦正可为经文。 『十方世界,及於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的注解。 唯望大家,不要得少为足。 尤其是宗门下人,若连本参亦未破掉,或竟仅仅明得扬眉瞬目,就认为已经见性者,倘能藉此而知菩提尚速,努力上进,则不虚我担此罪过了也。 万一对此疑惑不信,则请置之可也。 万勿毁谤,至恳至祷。 )大慧曰:『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元朝志彻大师曰:『有时得力,如青天白日,无一点云翳相似。』刘经臣初於佛法未之信。 会东林总禅师启迪之,因醉心祖道,既而谒慧林冲,於僧问:『如何是诸佛本源?』窦曰:『千峰寒色。』语下有省。 岁余,官雒幕,谒韶山杲。 将去仕,辞韶。 韶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尔後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拾,收拾得,即成法器。 收拾不得,或致失心。』未几,复谒智海。 请问因缘,海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放光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刘疑不解。 一夕入室,海举波罗提尊者对香至王见性是佛之语,不能对,益疑甚。 归寝,至五鼓觉,见种种异相,表裏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云开月现,喜不自胜。 因忆韶山所嘱,遂抑之。 明晨趣智海,海为证可。 且曰:『更须用得始得。』刘曰:『莫要履践否?』海厉声曰:『这是什么事! 却说履践!』(解脱长者:此话恐怕多数人要误解。 )(解脱长者此语的意思是,直透三关者,得体必得用。 悟有浅深,多数未能一踏到底。 在仅破本参者,有时得云开月现,但仍须努力参,使沏证,否则,虽云得体,但未得用。 如径山杲禅师闻殿角生微凉话,圆悟虽见其前後际断,但动相不生,令续参有句无句,始大彻。 )僧问密云悟:『狭路相逢,骷髅粉碎,当恁麽时,无位真人在何处安身立命?』曰:『天上天下,唯吾独真。』曰:『恁麽则万里无云,一轮回照去也。』曰:『脚跟下好与三十棒!』僧问九峰虔:『无间中人行甚麽行?』峰曰:『畜生行。』问:『畜生复行甚麽行?』曰:『无间行。』僧曰:『此犹是长生路上人!』峰曰:『须知有不共命者。』问:『不共什么命?』峰曰:『长生气不常。』峰乃曰:『诸兄弟! 还识得命么? 欲知命,流泉是命,湛寂是身。 千波竟涌,是文殊境界。 一亘晴空,是普贤床榻。 其次,借一句子,是指月。 於中事,是话月。 从上宗门中事,如节度使信旗相似。 且如诸方先德,未建许多名目,指陈已前。 诸兄弟! 约什麽体格商量。 到这裏,不假三寸,试话会看。 不假耳,试来听看。 不假眼,试辨白看。 所以道:声前抛不出,句後不藏形。 尽乾坤大地都来,是汝当人个体。 向什么处安眼耳鼻舌? 莫但向意根下图度作解。 尽未来际,亦未有休歇分。 所以洞山道:「拟将心意学玄宗,大似西行却向东。」珍重!』云水老人曰:『夫见性即明心,明心即见性。』请问如何是见性明心? 答曰:『明心者,心无所明。 要知自心是空,常守空知。 空是心的体,知是心的用。 要知空知是真心,别无他真,即是明心。 见性者,性无所见。 要知自性是无生处。 常守不见。 不见,是自性的体。 空知,是自性的用。 要知不见处,是自性,即是见性。 别无他见。 凡所有知,即是识知。 凡所有见,即是识见。 一切知见,俱是真空化出。 既知一切心用,俱是幻化,法界之内,尽是一心所摄。 一切善恶是非,俱是空生之罪业。 打破知见的路头,方可尽行舍去,守我空体。 我空体本不空,空是真空,非断灭空。 空是我法身之体。 若有是非来住我空,我空即不空。 我空若不得空,即是尘劳染污。 既然染污,心亦不明了,性也不见了。 心不得明,性不得见。 一切众生心无量无边,可谓苦之甚矣! 若是道心坚固,常观自体自用。 如水漂舟,随波逐浪,随曲就直,四威仪中,无有妨碍。 古语曰:「风卷白云去,杲日映碧天。」』 发布时间:2025-11-01 11:56:0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