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宋智明:禅宗公案印证点评 内容: 禅宗千七百则公案,一一归宗,学人悟后,不妨印心归宗。 以下录《指月录》有关悟入及悟后真修的公案十三则,使初悟之人可反省而自察,并借兹言句示现,以印证自心,肯定本来,从此保任自在,随缘而行矣! 一、 左丞范冲致虚居士公由翰苑守豫章,过圆通,谒旻禅师,茶罢,曰:某行将老矣,堕在金紫行中,去此事稍远。 评曰:此事岂有老矣? 一灵常住,呼之便出! 通曰:内翰! 公应诺。 通曰;何远之有 ? 评:正可反思。 公跃然曰:乞师垂指示。 通曰:此去洪都有四程。 公伫思。 评:无义味中思无可思。 通曰:见即便见,拟思即差公豁然有省。 评:顿然现成,一把擒。 士与圆通拥炉次,公问诸家因缘,不劳拈出,直截一句,请师指示 评:好一个直截一句! 通厉声指曰:看火 评曰:即相即性,更复转身矣! 公急拨衣,忽大悟,谢曰:灼然佛法无多子。 评:大悟现前,佛法无剩余。 通喝曰:放下着 ! 公应诺诺。 士问圆通曰: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如何凑泊 ? 评:犹带意解,去尽思量心。 通曰:全身入火聚。 评:般若直照,全体是火。 公曰:毕竟如何会? 通曰:蓦直去。 公沉吟。 评:如今罕遇直心道人。 通曰:可更吃茶么 ? 公曰:不必。 通曰:何不恁么会 ? 公契旨曰:原来太近。 评:多般钳锤,原来太近。 通曰:十万八千公占偈曰:不可思议,是大火聚。 便恁么去,不离当处。 通曰:咦,犹有这个在。 评:好一个犹有这个在! 公曰:乞师再垂示。 通曰:便恁么去,铛是铁铸。 公顿首谢之。 评:是真现成! 二、 虎丘绍隆禅师师初谒长芦信禅师,得其大略。 有传圆悟至者,师读之,叹曰:想酢生液,虽未浇肠沃胃,要且使人庆快,第恨末成年人聆謦劾耳! 遂由宝峰依湛堂,客黄龙,扣死心禅师,次谒圆悟。 一日,入堂,悟问曰: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举拳曰:还见么 ? 师曰:见悟曰,头上安头。 师闻,脱然契证。 悟叱曰:见个什么 ? 师曰:竹密不防流水过。 悟然之。 评:此段领过,不妨自在。 寻俾掌藏教,有问悟曰:隆藏主柔易若此,何能为哉 ? 悟曰:瞌睡虎耳。 评:醒后如何? 超然不被当年拘也三、龙图王萧居士居士字观复,留昭觉日,闻开静板声,有省,问南堂曰;某有个见处,才被人问,却开口不得,未审过在甚处 ? 南堂曰:过在有个见处。 南堂却问;朝旆几时到任 ? 公曰:去年八月四日。 南堂曰:自按察几时离衙 ? 公曰:前月二十。 南堂曰,为什么开口不得 ? 公乃契悟。 评:一切从胸襟流出。 四、 台安和尚因僧问:寂寂无依时如何 ? 曰:寂寂底呢 ? 因有颂曰: 评:知寂寂的无知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忘想,都缘无事可思量五、 开先智和尚示众曰:宗之与教权道,佛之与祖强名。 受教传心,俱为虚妄:求真觅实,转更参差。 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作对治。 时有僧问:如何则是 ? 曰:是则有非 评:天下有一般人总自是者,岂知正非耶? 云曰:如何得入 ? 曰:汝何劫在外头 ? 问:如何是佛 ? 曰:汝唤哪个作众生 ? 云:与么则无佛无众生也 评:太冤也。 曰:这众生。 问:如何是平常心 ? 曰:蜂虿狼贪。 云:与么则全众生心也 ? 曰:你道哪个是平常心 ? 云:不会。 曰:汝他后会去在。 评:会去时却无平常心。 问:四大何缘有形 ? 曰:你道虚空何缘无像? 云:到这里却不会。 曰:我也不会。 又曰:汝道汝不会与我不会,是一是二? 云:乞和尚慈悲。 曰:我早晚曾骂辱汝 ? 评:又有这个在! 问:如何是大道 ? 曰:我无小径。 云:如何是小径 ? 曰:我不知有大道。 评:言尽于无言,妙知于非知。 问:和尚见处如何 ? 曰:非汝境界。 云:学人见处如何 ? 曰:取我处分又争得 ? 云:乞师指授。 曰:我长劫来不曾蒙蔽汝。 评:指示已毕。 六、 空室道人智通龙图范殉女也,幼聪慧,厌世相,求父祝发,龙图难之,遂清修。 因看《法界观》有省,乃连作二偈见意。 一曰: 浩浩尘中体一如,纵横交互印毗庐。 全波是水波非水,全水成波水自殊。 二曰:物我元无异,森罗镜像同。 明明超主伴,了了彻真空。 一体含多体,交参帝网中.重重无尽处,动静悉圆通。 后父母俱亡,兄涓领分宁尉,通偕行,闻死心名重,往谒之。 心见知其所得,便问:常啼菩萨卖却心肝,教谁学般若:通曰:你若无心我也休。 又问:一雨所滋,根苗有异,无阴阳地上生个什么? 通曰:一华五叶复问:十二时中向什么样处安身立命 ? 评:若有安身立命处,是个人么? 通曰;和尚惜取眉毛好 ! 心打曰:这妇女乱作次第。 通礼拜,心然之。 评:打你也无处。 政和间,居金陵,尝设浴于保宁,揭榜于门曰:一物也无,洗个什么 ? 纤尘若有,起自何来 ? 道取一句,乃可入浴。 古灵只解揩背,开士何曾明心 ? 欲证高垢地时,须是通身汗出。 尽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尘 ? 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 后为尼,名惟久,挂锡姑苏之西竺。 七、 尊胜有朋讲师师尝疏《楞严》、《维摩》等经,学者宗之,每疑祖师直指之道,故多与禅枘游。 一日,谒开元,迹未及阃,心忽领悟,开元出,遂问;座主来作什么 ? 师曰:不敢贵耳贱日。 开元曰:老老大大,何必如是。 师曰:自是者不长。 开元曰,朝看《华严》夜读《般若》则不问,如何是当今一句 ? 评:一句何当? 师曰;日轮下当午。 开元曰:闲言语,更道来。 师曰:下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 然虽如是,只如和尚恁么道,有甚交涉? 须要新戒草鞋穿。 开元曰:这里且放你过,忽遇达摩问你,作么生道 ? 师便喝。 开元曰:这座主今日见老僧气冲牛斗。 师曰:再犯不容。 开元拊掌大笑。 评:是知作家风范。 八、智海逸觉禅师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 师曰:青青河畔草 评:采一大把也无用曰:磨后如何? 师曰:郁郁园中柳。 评:临风自婆娑。 曰:磨与未磨,是同是别 ? 师曰:同别且置,还我镜来.僧拟议,师便喝。 评:此话当真? 还我镜来! 道士问:如何是道 ? 师曰:龙吟金鼎,虎啸丹田。 曰:如何是道中人 ? 师曰:吐古纳新.曰:道与道中人相去多少 ? 师曰: [四 /( 鹃 - 鸟 ) ] 鹤颠崖上,冲天昧米民。 评:常道不道, 真会无会。 九、镜清付顺德禅师师谒雪峰,峰问:甚处人 ? 曰:温州人。 峰曰:恁么则与一宿觉是乡人也 ? 曰:只如一宿觉是什么处人 ? 评:管他甚处人,只是无可比峰曰好吃一顿棒,且放过。 一日,师问: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峰曰更问我一转岂不好 ? 师曰只如不立文字语句,师如何传 ? 峰良久,师谢礼。 评,良久处珍重! 师曰就和尚请一转问头。 峰曰只恁么,为别有商量 ? 师曰和尚恁么即得。 峰曰于汝作么生 ? 师曰,辜负杀人! 评,试刀在君手雪峰谓众曰:堂堂密密 ? 师出问:是什么堂堂密密 ? 峰起立曰;道什么 ? 师退步而立。 雪峰垂语曰:此事得恁么尊贵,得恁么绵密 评:真大悲语也。 师曰:道付自到来数年,不闻和尚恁么示诲。 峰曰:我向前虽无,如今已有,莫有所妨么 ? 曰:不敢 ! 此是和尚不已而已.峰曰:致使我如此。 师从此信入.普请次,雪峰举:沩山道:见色便见心汝道还有过也无。 师曰:古人为什么事 ? 峰曰:虽然如此,要共汝开商量。 师曰,恁么则不如道付锄地去。 班次,只是常无商量。 师再参雪峰,峰问,甚处来。 师曰岭外来。 峰曰,什么处逢见达摩 ? 师曰:更在什么处 评:好一个更在峰曰:末信汝在。 师曰:和尚莫恁么粘腻好峰更休。 问:学人啐,请师啄。 师曰:还得活也无 ? 曰,若不活,遭人怪笑。 师曰,也是草里汉。 评:落! 师日于僧堂自击钟,曰:玄沙道底,玄沙道底僧问:玄沙道什么 ? 师乃画一圆相。 僧曰:若不久参,争知与么 ? 师曰:失钱遭罪。 问:学人未达其源,请师方便。 师曰是什么源 ? 曰:其源。 师曰:若是其源,争受方便 ? 僧礼拜退。 评,时人还住方便也无? 侍者问:和尚适来莫是成褫伊么 ? 师曰:无。 曰:莫是不成褫伊么 ? 师曰:无。 曰:未审意旨如何 ? 师曰:一点水墨,两处成龙。 评:活! 普请锄草次,浴头请师浴,师不顾。 如是三请,师清举 钅矍 作打势,头便走,师召曰:来 ! 来 ! 头回首.师曰:向后遇作家,分明举似。 头后到保福,举前语未了,福以手掩其口。 头却回,举似师,师曰:饶你恁么,也未作家。 评:要作家干么? 十、云岩昙晟禅师师少出家于石门,参百丈海禅师,十年因缘不契,后造药山 , 山问:甚处来? 评: 漫漫二十年可醒时人梦 ! 曰:百丈来,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 师曰:寻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山曰:咸则咸味,淡同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的句? 师无对。 山曰:争奈目前生死何 ? 师曰:目前无生死。 山曰:在百丈多时 ? 师曰:二十年。 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山又问:百丈更说什么法 ? 师曰: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见会取。 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 山又问;更说什么法 ? 师曰: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以柱杖一时趁散;复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什么 ? 山曰:何不早恁么道 ? 今日因子得见海兄。 师于言下顿省 ,便礼拜。 评:谁人不醒? 师煎茶次,道吾问:煎与阿谁 ? 师曰:有一人要。 问:何不教伊自煎 ? 师曰:幸有某甲在。 师问石霜;什么处来 ? 曰:沩山来。 师曰:在彼中得不到多少时 ? 曰:粗经冬夏。 师曰:若恁么,即成山长也。 曰:虽在彼中却不知。 师曰;他家亦非知非识。 石霜无对。 评:大地起舞! 僧问: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时如何 ? 师曰:汝因什么却从佛界来 ? 僧无对。 评:均杀师曰:会么 ? 曰:不会。 师曰:莫道体不得.设使体得,也只是左之右之. 评:何处不逢源。 裴大夫问僧:供养佛,佛还吃否 ? 僧曰;如大夫祭家神。 大夫举似师,师曰:有几般饭食,但一时下来师却问神山:一时下来后作么生 ? 神山曰:合取钵盂。 师然之。 评:灼然作用。 师一日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学人乞师眼睛,提么? 师曰:汝底与阿谁去也 ? 曰:良价无。 师曰设有,汝向什么处着 ? 洞山无语师曰:乞眼睛底,是眼否 ? 洞山曰:非眼。 师便喝出。 评:不离离。 尼僧礼拜,师问:汝爷在否 ? 曰:在师曰:年多少。 曰:年八十。 师曰:汝有个爷,不年八十,还知否? 曰;莫是恁么来者 ? 师曰:恁么来者,犹是儿孙。 评:生死之祖。 一日药山问;汝除在百丈,更到什么处来 ? 师曰曾到广南来。 曰:见说广州城东门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是否 ? 非但州主,阖国人移亦不动。 十一、汾州无业禅师师谒马祖,睹状貌奇伟,语言如钟,乃曰:巍巍堂堂,其中无师礼跪而问曰:三乘文字,粗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 祖曰:只未了的心即是,更无别物。 评,直接痛快师曰: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 ? 祖曰:大德正闹在,且去 ! 别时来。 评:闹时不在吗 ? 师才出,祖召曰:大德 ! 师回首。 祖曰:是什么 ? 师便领悟,乃礼拜。 祖曰:这钝汉 ! 礼拜作么 ! 师既住后,凡学者致问,多答之曰:莫妄想。 评:只管听,其中真音唯自明! 师曰:诸佛不曾出世,亦无一法与人,但随病施方,遂有十二分教。 如将蜜果换苦葫芦,淘汝诸人业根。 又云: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后,茅茨石室,向折脚铛中煮饭吃过,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岂同我辈贪名爱利,汩没世涂,如短贩人。 评:悟后德行,搡然有素。 十二、大珠慧海禅师道光座主问曰:禅师用何心修道 ? 师曰: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曰:既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云何每日聚众,劝人学禅学道 评,好一个问端。 师曰:老僧尚无卓锥之地,什么处聚众来? 老僧尚无舌,何曾劝人来? 曰:禅师对面妄语。 师曰:老僧尚无舌劝人,焉解妄语 ? 曰:某甲却不会禅师语论也。 师曰:老僧自亦不会。 评:正不会处,遍知普会也! 维摩座主问:经云:诸菩萨各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 是究竟否 ? 师曰:未是究竟。 圣意若尽,第三卷更说何事 ? 座主良久曰:请禅师为说未究竟之意。 师曰:如经第一卷,是引众呵十大弟子住心。 第二诸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以言显于无言。 文殊以无言显于无言,维摩不以言、不以无言,故默然。 收前言语故,第三卷从默然起说,又顾神通作用。 座主会么? 曰:奇怪如是。 师曰:亦未如是。 曰;何故未是 ? 师曰:且破人执情,作如此说.若据经意,只说色心空寂,令见本性,教舍伪行,入真行,莫向言语、纸墨上讨意度,但会净名两字便得。 净者,本体也;名者,迹用也。 从本体起迹用,从迹用归本体,体用不二,本迹非殊。 所以古人道: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 一亦非一,若识净名两字假号,更说什么究竟与不究竟。 无前无后、非本非末、非净非名,只示众生本性不思议解脱。 若不见性人,终身不见此理。 评:透得此理,何处不圆。 华严座主问:禅师信无情是佛否 ? 师曰;不信。 若无情是佛者,活人应不如死人,死驴、死狗亦胜于活人。 经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戒定慧生,从三明六通生,从开发善法生。 若说无情是佛,大德如今便死,应作佛去。 曰:如何得作佛 ? 师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曰:众生入地狱,佛性入否 ? 师曰:如今正作恶时,更有善否 ? 曰:无。 师曰:众生入地狱,佛性亦如是。 评:用中佛性,相里真身。 三藏法师问真如有变易否 ? 师曰:有变易。 藏曰:禅师错也。 师却问三藏:有真如否 ? 曰:有。 师曰:若无变易,决定是凡僧也。 岂不闻善知识者,能回三毒为三聚净戒,回六识为六神通,回烦恼作菩提,回无明为大智真如。 若无变易,三藏真是自然外道也。 评:妙用活泼。 藏曰:若尔者,真如即有变易也。 师曰;若执真如有变易,亦是外道。 曰:禅师适来说真如有变易,如今又道不变易,如何即是的当 ? 师曰:若了了见性者.如摩尼珠现色,说变亦得,说不变亦得,若不见性人,闻说真如变易,便作了变易解会,说不变易,便作不变易解会。 评:意藏妙化,非知不知。 藏曰:固知南宗实不可测。 问:三教同异 ? 师曰:大量者用之即同,小机者执之即异。 源律师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 师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 师曰;饥来吃饭.困来眠。 评:此真用功也,了佛了魔归平真! 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 ? 师曰;不同 ? 曰:何故不同 ? 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 所以不同也。 律师杜口。 十三、懒残大士师有歌曰: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 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 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 ? 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粮不畜一粒,逢饭但知啖。 世间多事人,相趁浑不及。 我不乐天生,亦不爱福田。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不是痴钝,本体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 身披一破衲,脚着娘生裤。 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 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莫谩求真佛,真佛不可见。 妙性及灵台,何须受薰炼 ?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移动,个中无改变。 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 ? 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兀兀。 举头见日高,吃饭从头聿。 将功用功,展转冥蒙,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细如毫末,大无方所。 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候 ?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 水月无影,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古人公案所示机缘,本无定则,随各人份上活泼拈提,举扬不二,别无奇妙,只是就自性之用而用之,所以印证公案,唯就自心显发,不求另有所得,如于此中透得目前,则如鸟过虚空.潭不留影也。 发布时间:2025-11-21 14:14:1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