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当不吃肉的时候,杀戮就可以停止 内容: 中央9台(CCTV9)曾经播放过一个环保公益广告,小的鲨鱼被捕捉、宰杀,经烹饪后送到人们的餐桌上,其中有一句广告语:“当不吃的时候,杀戮就可以停止! ”是的。 在《素食及动物保护公益节目》中,播出了将成为人类餐桌上美食的经济动物的苦难。 在人们眼里,经济动物只是长期被人类所饲养、改良,并供给人类饮食、生活所必需的一种“食物”,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们也是活生生的生命,它们会呼吸、会玩耍,它们有感觉痛楚的神经系统,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以及恐惧残忍、害怕死亡的生存意志。 在一切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的考虑下,大规模、密集式、封闭性的企业化农场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式农场。 所有的作为无非是期望能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高的经济效益。 因此大部分的经济动物也就在这样的畜产型态下,变成一具具肉品制造机器。 为了能够不断地交配、产子,以达到每年二点二胎次的生产量,才刚生完小猪二十八天的母猪,就被移出分娩栏等待再交配、生产。 而小猪们则在正常离乳前四周,就被迫离乳,与母亲分离,从此再也无法见面。 配完种的母猪必须严格限制活动,以避免流产。 因此它们几乎终生都在狭小的空间中度过,连转身都没有办法。 而这种设计往往使得它们较为突出的部位,由于经常与铁栏杆擦撞,而更容易受伤。 没有行动的自由,没有哺育的乐趣,只有囚禁的伤痕、倦怠,以及焦躁不安的情绪。 剪耳为记号,拔牙,剪尾,阉割,所有的苦难,无非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口腹之欲,以及增加饲主的收入。 不同的经济动物,不同的饲养型态和饲养规模,所受到的待遇并没有什么差别。 不管是剪耳、拔牙、剪尾,或是(鸡的)剪脚、剪冠、剪嘴,对于饲主而言,剪掉的只是大规模生产的一些因素,却很少人会想到,这也是它们身体的一部分,它们也有传达痛楚的神经系统,它们也会感到痛苦和不安。 这还只算是饲养过程中致使动物痛苦的部分缩影。 经济动物不但要在黑暗、拥挤、臭秽、没有运动、无法转身、没有稳固立足点的集体饲养环境中度过苦难的一生,而且,纵使支撑过了非人道饲养的难关,在经济效益的考虑下,它们的生命也极其短暂,以鸡、猪为例:肉猪只能活六个月,肉鸡只能活六周,都不及原有生命的三十分之一。 至于运送与屠宰过程,那就倍复残忍:由于人们喜欢吃温体肉的消费习惯,使得这些经济动物必须从产地经过长时间的运送,到达消费地,再经过议价、拍卖,然后送入屠宰场。 一连串的吆喝、追赶、鞭打、踹踢的过程,以及旅途中的堆挤跌撞、饥渴闷热,使得许多动物早在送入屠宰场之前,即已满身伤痕,甚至于死亡,而精神上的紧张与恐慌更是达到顶点。 即使能够幸存下来的,绝大多数也都难逃残忍恐怖的屠杀命运。 残忍屠杀,亦即不用电宰方式先予击昏,而是在其清醒情况下直接用刀刺喉,被杀与待宰的禽畜在极度恐惧与痛楚中,挣扎哀嚎。 即便是电宰,是否就真能使动物毫无恐惧与痛苦? 也都不无可疑;然而,一般仍公认这是到目前为止较为人道的方法。 其实电宰设备也并不是欠缺,然而为何舍弃较人道的方法而不用,却选用如此残酷的杀戮方式呢? 这也与消费者喜欢吃温体肉有关。 一般的说法是:电宰的冷冻肉,因放血不足,所以其肉质不如人工宰杀肉。 尤有甚者,还有许多山产海产店,为了迎合消费者“尝鲜”的好奇心,竟然将动物加以活活剖腹、肢解、剥皮、刮鳞,种种生吞活剥、生煎活烹的手法,不一而足,这使得受到凌迟酷刑的动物,直到身首异处、仍在挣札抽搐,令人不忍卒睹! 将心比心,一个良善的人是不应该为了口腹之欲而多吃动物的。 发布时间:2014-06-18 16:48:59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0:4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