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二十四节气——惊蛰 内容: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 诗/吴藕汀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发布时间:2014-03-08 02:04:4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0:3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