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净法师: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五) 内容: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十五)【又问。 方山论谓他方净土。 是权非实。 准念所论。 如何会通。 答。 教分四土。 一常寂光土。 果佛所居。 二实报土。 法身大士所居。 三有余土。 二乘所居。 四同居土。 凡圣交参。 或秽或净。 此土行人。 以专念力。 修诸功德。 回向西方。 惑业未断。 生同居土。 欣厌即切。 粗漏渐除。 闻法增进。 生有余土。 若修圆教为因。 深达实相。 以普贤行愿。 回向往生。 便感得实报土。 亲承佛记。 分证寂光。 是故。 住权乘者。 一切皆权。 如法华化城。 不外自心故。 明实相者。 一切皆实。 如此经极乐。 全具华藏故。 方山着论时。 行愿末卷未至此方。 故于净土一门。 辄生分别。 却与经文互相乖刺。 须知从真起幻。 即幻全真。 生灭俱离。 自他不二。 一念圆融。 普周法界。 方为一乘中道了义。 且方山吃紧提唱。 唯在十住初心即成正觉。 然依教诠判。 正大不易。 何则。 圆信位中。 见思惑尽。 并断尘沙。 进入圆住。 欲破无明。 证无生忍。 位齐别教初地。 若依自力。 譬彼群氓。 骤希宝位。 即未本来是佛。 不落阶梯。 亦赖善巧方便。 始能克证。 何如行愿末卷中说。 以深信心。 持诵十大愿王。 一刹那中。 往生极乐。 住不退转。 从凡夫地。 创发信心。 横超直入。 至圆至顿。 无比无伦。 幸遇完经。 因缘非浅。 衣珠故在。 客作徒劳。 奉劝高流。 同心信受。】方山是谁。 是李世民的叔叔,李长者。 他那时作的华严书钞,当时没有普贤行愿品,不是八十品华严。 还有五十品华严,那时没有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没到,不圆满。 没有回向,以导归极乐为归。 所以说是权教。 不是实教。 教分四土,我们讲的上乘的上乘,念佛法身,中乘可以念佛的报身,下乘可以念佛的化身生那土,是你修行的功夫,常寂光土,果佛所居,是阿弥陀佛自己居住的地方。 实报庄严土,法身大士所居。 你能生实报庄严土,你能分证常寂光,见了一分自性佛,破了一分根本无明,见一分法身,分证一份常寂光。 你就生到实报庄严土上品生。 所以阿弥陀佛的报身,也在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是什么? 是虚立的,没有形像,只有一片光明,就叫常寂光。 常寂光就是无量光,是佛法身。 所以说报身都在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 方便有余土,二乘所居。 西方极乐世界,分三六九品。 中品就是方便有余土,是二乘人所居。 中品上生破了我执,这是事上一心,是中品,是方便有余土。 凡圣同居土,凡圣交参,或秽或净,此土行人,已专念力,修诸功德,回向西方,惑业未断,生同居土。 下品生是凡圣同居土,那是下三品,为什么下三品有凡圣呢? 下三品都是凡夫,但有圣人去说法,有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常去说法。 心厌既切,出漏渐出,闻法增进,生有余土,欣厌既切,就是一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 非常急切的想往生极乐世界,不想呆在世间,粗漏渐出,粗漏就是见惑思惑,闻法增进,这样可以生有余土,若修圆教为因,身达实相,以普贤行愿,回向往生,遍感得实报庄严土。 今天大家明白了,往生怎样修行。 以圆教为因,我们现在讲的是圆教。 第一天讲了五重玄义,第一释名,第二辩体、第三名宗、第四教相、第五论用。 现在讲四教,藏、通、别、圆,藏教是小乘法。 通教,是通大乘,通小乘。 别教,是大乘。 最后就是大乘圆教。 现在讲的就是圆教,身达实相,实相就是无相,无相无不像,什么都像,你说他像什么,他就像什么,你就他不像就不像,实相无相,无相无不像,比方说虚空,虚空你说他像什么就像什么,你说他不像,他就不像,他没有像,他就现一切像,如果他有像,他就不能圆满,所以无相是圆满。 以普贤行愿回向往生,便感得实报庄严土。 大家这样修行,肯定能生西方,上品上生,上品生就不需要十二大劫见佛。 下品生需要十二大劫见佛。 如果我们修教观,修圆教,你可以直接了道,花开见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 如果我们在这个世界修行,整天打佛期,假如你破了四种惑,临终直登上品上生,直接花开就见佛,见佛就八地菩萨。 特别快,分证常寂光。 是故,诸全乘者,一切皆权,你心里若是不明了,你住权乘,那就是事。 那你一切都是权,不懂的什么是佛法。 烦恼人见什么都烦恼。 乐观的人,见什么都乐观。 一切都是唯心造,唯心所变。 方山着论时,行愿未道,未至此方,故于他方净土,所以华严不圆满。 没有归处,普贤行愿品,来此土以后,华严才圆满。 以极乐为归。 所以就是唯心净土,全幻即真,一切幻都是真的,你如果不明白,全妄即是妄,这就是心的作用,一念圆融,普周法界,方为一乘终道了义。 一念空性,全妄即真,这才是周遍法界。 一乘中道了义。 自方山此紧提倡,唯在十住初心即成证觉,十住就是三贤地,十住便成正觉,法华经上,龙女初住菩萨,初心在南方作佛,初心就是见了空性,就成正觉,见一分性,成一分佛,不是成四十一品佛,不是成圆教的圆满佛,比方说密宗的活佛,见性了,成了一分的佛,或者几分的佛,他们也叫佛,不是释迦能尼圆满的佛,不是妙觉佛,是一分的佛,四十一品的无明,只破了一品,或者破了几品,这都叫佛,都叫见性成佛,但不是圆满的佛,我们要破无明,圆信位中,见思惑尽,圆教见思惑尽,根本无明破一品,叫圆住。 欲破无明,必须证无生。 你想破根本无明,必须证无生法忍,不证无生,是不能破根本无名的,见思惑,尘沙惑,这都属于粗的惑业。 最粗最粗的,细惑必须用一念的智慧光明,照破根本无明。 没有智慧光,你想照破无明,根本不可能。 开发本有的智慧,用智慧观照,不破根本无明,你的智慧光也不能显发出来,你走着撂着,尘沙惑,见思惑可以破,根本无明不能破。 当我们静坐时,就要破根本无明,开发自己本来的一念智慧,这样根本无明破了,就是圆教入初住,相当大乘别教的初地,地上菩萨。 劝我们要有深深的信心,我们要自力,就要骤希保末,你想自力成佛,很难,很难,需要三大阿僧祗劫。 惹以自力,譬比群氓,就是说你虽然这样去修,你希求保末,那是不可能的,必须仗佛力,自他二力,才能成佛快。 自心来是佛。 所以这个念佛的方法,一念相应由如本得,没有阶梯。 但是事上要渐渐的消融,渐渐的开发智慧,你见性以后,这一生你能用一念的智慧光来观照,那就快成佛了,这个方法特别快。 持诵十大愿王,就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住不退位,从凡夫地创发信心,横超直入,我们都是凡夫,如果能这样修行,可以一步登天,做电梯。 这个方法就是这么快。 没有那么多苦,不经三大阿僧祗劫的苦,横超直入,至圆至顿,无比无论幸遇完经,我们是有大福报,大因缘。 能遇到八十一品华严,因缘非浅,我们自己衣珠故在自己本来的佛性,不是外面来的,克作图劳,奉劝高流,同心信受,我们本来具足的自性,就是应该成当,关键我们现在不敢成当,这是最大的悲哀。 不敢成当,你就当穷汉,克作图劳,论者劝我们同心信受,高流。 什么叫高流,就是有学文,有修行的,有修行的人,越有知识越糟,讲论说禅,这种人就叫好高鹜远。 发布时间:2020-09-23 15:29:0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0:2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7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