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净法师:佛七开示:净宗修行方法要点 内容: 净宗修行方法要点证净法师的佛七开示今天正式进入佛七开始。 打佛七的时候,我们大家应该比拜忏的时候,要精进,还要严格一点。 在拜忏的时候散漫,佛七要把我们的心收回来,一心地念佛。 我们念佛,打佛七。 何为打七呢? 打,这个打就是说打掉我们习气烦恼;打掉我们日常生活与道不相应的势力。 你平时讲话啊,说是非啊,懒惰懈怠,贪吃、贪喝、贪睡……打掉这些东西。 所以,叫打佛七。 过去古人也叫它“打西方”,就是说我们在打七的时间就是打西方。 为什么叫“打西方”? 就是说我们念念都要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祈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诸天大众菩萨加被我们,使我们业障消除,早日得到念佛三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念念都要回归西方极乐世界,念念都要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所以,在我们净土宗净土法门初祖慧远大师在东林寺起建净土道场。 这是我们中国历来第一个净土宗的道场。 起建净土宗的道场的时候,东林寺历史记载——123人起建“莲社”念佛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求证得三昧。 所以说那时候是挑人的,那时候不是谁都能进来的。 不论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要挑选。 然后123人精选出来,集结莲社,精进念佛。 首先造论,造什么论呢? 就是西方往生,这个造论,也就是讲开示。 开示如何证得念佛三昧,如何与西方极乐世界相应,往生极乐世界。 那个论我看过,可以说是理事圆融,所以说我们今天也本着净土宗的修法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净土的修行方法。 其实,净土宗真正的修行方法都是理事圆融的,不单单是事上修。 理上去指导事,事上去用功,这样理事才能圆融起来,这样才是真正的净土。 而不是说,现在有的人,世间流传说“净土宗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为净土。 其他的都不叫净土”其实,这样说是违背了佛陀的教导,也违背了我们净土宗祖师大德他们的教诲。 净土宗,首先指出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心里。 自性和阿弥陀佛本来一体。 这样才是真正的净土,心净则佛土净。 你心静了,自然佛土净,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心里。 但是虽然你明白这个道理,在事上还需要你时时的用功。 所以,我们净土法门修的方法——第一就是以法界为体,你心安在法界上。 以法界为体,以念佛般若为用。 记住啊,这是我们净土修行的纲领。 以法界为体,以念佛般若为用。 以无住为宗,以不动为本,以西方极乐世界为归。 我们这个念佛方法,就是这四个根本。 所以我们修学就以这四个根本修学,你就真正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绝对你有把握! 念念消除业障,念念开发智慧。 如何才能断除烦恼? 现在,有的人说,诵这个经啊,诵那个经啊,怎么拜忏断烦恼啊。 也能断,太少了,太少了。 真正的消除业障断烦恼,必须启发般若智慧! 般若是纲。 所以,佛在《大般若经》上讲:般若是纲领,其他的都是助缘。 因为佛在四十九年说法(中),谈《阿含经》是十二年,谈《方等经》八年,最终谈《般若经》二十二年。 你看,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谈般若里边去了。 谈《华严经》二十一天。 《华严经》那么多,三部《华严经》二十一天,让我们想象,我们是想象不起来的,是吧。 最后是谈《法华》《涅槃经》五时说教嘛。 佛五时说教就是对着众生不同的根基,佛说的不同的方法,而对治终生的业习烦恼。 其实,佛最后谈到《法华经》的时候说,我没有给你们说那么多的乘,就说的一乘。 所以,《法华经》上不是讲吗,羊车、鹿车、大白牛车。 大白牛车是什么? 就是一乘——成佛之法。 罗汉乘,辟支佛乘和菩萨乘;菩萨乘还分权教,大乘别教和圆教。 如果我们从根本上下手,你想一生成就、成佛,那你就修圆教。 圆教直截了当,《华严经》讲称性而谈的。 所以,我们这个方法就是取圆教的根本,从事上的以念佛为用,启发般若智慧。 消除业障,开发智慧。 如果我们平时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也是修净土。 但是呢,这个太慢了。 而且是念念伏住烦恼,伏住妄念,伏住业障,不消业障! 大家现在还不明白,什么叫消业障? 必须回归我们原本的真心,这才叫消业障。 其他都不消业障,只能是伏住。 只有回归我们的原本真心,启发般若智慧,这才叫消业障。 为什么呢? 我们要回归我们的本来自性,清净法身,法身本来无一物。 无一物的时候,“我”也没有了,森罗万象,山河大地一切都没有了。 “我”没有了,那你还有业障吗? 你还有烦恼吗? 是不是,当下把业障“唰”就消掉了,斩掉了。 所以,这是修行的根本。 不从这个根本下手,永远不成佛,只能生边地或者生中下品。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分四品——“常寂光土”这是佛的清净法身。 “实报庄严土”就是法身大士住的地方。 然后,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又建立了“方便有余土”。 这是二乘人住的,按西方极乐世界,虽说是“二乘”不是二乘,都是发大乘菩提心的人,所以他的位置等级上是说二乘人,其实都是发大乘菩提心的人,小乘不能生西方极乐世界。 然后就是纯凡夫,靠散乱心念佛,不能心归到一处,散乱心念佛靠愿力往生极乐世界的是下品。 下三品。 最后的一品,下下品那就是平时不念佛,临终遇到善知识开导。 地狱火烧到他了,他知道要出离,心那时候非常急切。 现在我们有的人他以十八愿为纲,说只要你相信阿弥陀佛能慈悲救度,不需要用多少功。 只要你能相信,一心皈依阿弥陀佛,不论你临终迷惑颠倒,你怎么样,阿弥陀佛都来接你。 他以这个十八愿和下下品的方法来度人。 但是,这样的话,我自己感觉是大错而特错了。 是摘文取义多年了,最后不修了。 就呆着,该吃吃,该喝喝,该打麻将打麻将。 说阿弥陀佛愿力慈悲救度,无条件的救度,还用得着我们念? 我们念没用,只有靠阿弥陀佛。 你临终的时候心智颠倒,神识昏昧,那个时候佛也能接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方法太偏激了! 现在世间还有人传,还有很多人在修行这个方法。 方便啊,随便,随便,乐意干啥干啥,最后临终等阿弥陀佛来救度。 世上还有这么多便宜事啊? 那历代祖师,放下一切身心世界,死了多少个死去修学,难道他们都傻? 现在还有人愚痴愚昧啊,还修这个法,那些年误导人太多了,误导了一大批人。 还有人说,散乱心念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 对,这句话说的不错。 但是,各位想过没有,你散乱心念佛,只有地狱火烧到你的时候——临终时地狱火显前了——这样的人,只有五逆十恶的大恶人地狱火才能烧到他。 这样的人就像在火宅里头,比如屋里着火了,你一定想出去。 想跑出去,有一个缝你都想钻出去,是不是? 这时候,有一个人说你快出来吧,我能救你。 你有什么条件? 说你念十声阿弥陀佛,你就能出来! 他这时候非常急切,心非常清静。 这十声佛号真是从骨髓里发出来的念。 清净到极点了! 一心想出离,所以和阿弥陀佛愿力相应,才真正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我们临终的时候,地狱火没有烧到你,你心里头有那么急切吗? 你有那么向往极乐世界,恨不得一时一刻都想马上就去吗? 所以我们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就培养我们的愿力,这样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现在我们多数人都是不善不恶——大善的也没有,大恶的也没有都是平平常常,地狱火又烧不到你。 你临终的时候,你心里头没有那么急切。 你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所以这个散乱心念佛,最终往生说以十八愿为主。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一个整体,不能说单提一个愿力我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这是摘文取义。 我们千万不能侥幸,说以十八愿为准,不用用功了,散乱心念佛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这就把自己毁了啊! 希望大家不要太侥幸! 这是一。 另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信愿(行)具足。 缺一不可,三足鼎立。 一个大宝鼎,三个腿缺一腿立不住,对不对? 所以,缺一不可,不能单单提出我有愿力就往生极乐世界。 或者我有行就往生极乐世界,这都不对! 假如你能念到明心见性,你愿力不足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靠信愿(行)具足才可以往生,缺一不可。 所以,修行不能听有人说什么就跟着跑,可能把你一生的慧命就耽误了,是不是? 所以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正法难遇。 那我们又闻得佛法,又闻得净土法门这么殊胜。 那这一生要是白白浪费过去了。 我们是不是太可怜了? 我为什么说这些? 就是希望大家有信心,不要听信世间一些不明事理的人瞎说一气,把自己一生的慧命耽误了。 生死事大,我们念佛还是要用功好好地用功。 所以,我们在家的居士没有闲暇的时间一直修学。 就要找一个在行走坐卧吃放穿衣一切时能用上功的方法。 如果现在我们念佛好像完成任务,比如有人说,我今天给阿弥陀佛诵了三遍《无量寿(经)》阿弥陀佛肯定高兴。 其实您诵不诵经,与阿弥陀佛没有关系。 你诵经是你自己的事,与任何人没关系。 当完成任务——我今天定诵五遍《无量寿(经)》,诵了四遍,还有一遍没诵。 哎呀,我今天,欠了阿弥陀佛一遍《无量寿》——看看,他还欠了债。 这是不知道什么是修行——修行是以心地清净为主。 不是你念佛念多少,你诵经诵多少,你磕头磕多少……这都是助缘,也是消业障的一种助缘。 我们要从根本上下手。 然后你再礼佛诵经持咒,那就不一样了。 即使你诵经的时候,你诵着诵着啊,你都空掉了。 那你不是也在修禅,禅定吗? 定慧等齐嘛,这不也是在修慧修定吗? 如果你不明白根本,你单单去诵经。 那不开智慧,只能修一点定。 这是不明理,是心外求法,不得真实利益。 明白心地以后,你做事,何况是诵经了,你做一切事,包括行走坐卧,做家务,上班,骑自行车……干一切时——所以过去古人讲,二六时行走坐卧,穿衣吃饭不离这个。 包括拉屎撒尿,都不能离这东西。 你这功夫才能(得力),何况诵经了。 这样诵经说明你明理了,这样你念佛诵经持咒才得真实利益。 念念不离根本,念念不离我们的原本真心。 你时时守住原本真心,你指定成佛。 你这一生指定成就,指定往生极乐世界上品。 我们为什么不了生死,就是没守住我们的原本真心,没回归我们的原本真性,就是我们的佛性。 没回归它,就时时流浪生死。 什么叫流浪生死啊? 你时时执著分别,所以才流浪生死。 如果我们时时照住这个原本真心,那么你就时时开智慧,消业障。 所以,我们修行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能真正得力。 可能我说这个话,你们有人会说,师父你说的这个太高了,我们守不住。 守不住也要守,如果守不住,永远不成佛。 知道吗? 不开智慧,不消业障,只作一些伏住(功夫),伏住了半天,还是一个凡夫俗子! 你还是业障烦恼一大堆,妄念一点也没少。 如果你不信去试试,你自己去思维。 把祖师大德的开示,经典打开看看,我说的这些话都不错。 要错了,我不敢讲,讲了我要下拔舌地狱啊。 我们现在修行好多人都从事相上下手。 男的当一个模范丈夫,女的当一个贤妻良母。 做世间好人,这是好事。 但是,这个是人天福报。 大家要想清楚,这是人天福报。 佛法是出世间,教我们超越十法界,超越世俗世间法,这叫佛法。 所以我们还要持戒念佛。 不持戒,谈不上佛法。 所以佛说了世间还有一个人持戒,还有正法在。 如果没人持戒了,就没有佛法了,没有正法了。 所以现代人忒方便了,“你心别住上,你就没犯戒”莲池大师讲过,你蹲在茅坑不知道臭,艳遇没有欢喜心,你可以不持戒。 不然,你下地狱如箭! 你看,这可是我们净土宗八代祖师讲的——你下地狱像射箭一样“唰”就下去了! 所以现代人说方便方便啊,说修行人有些场合,亲戚朋友来到一起了,你就可以随缘,度他们,要让他们有欢喜心,你就把他们度了。 其实,我不这么看。 假如说,今天你家里来了客人,摆上酒席宴菜,鸡鸭鱼肉上了一大桌子。 你平时吃素,那你当大菩萨,你说我跟你们随缘吧。 让他们都欢喜,跟他们一起连吃带喝。 这下他们欢喜了。 可是走了之后,最后人家要说你了,什么佛教呀! 跟我们一样,没啥区别。 这不是照样吃喝吗? 你是把它度了,还是他把你度了? 所以,我们修行要保证自己的心不动的时候你才可以(不持戒)。 那得是大菩萨大菩萨你才可以啊,八地菩萨以上才有这种境界——你吃死的能吐出活的来,这样才可以,对吧! 你没有这种功夫真是要下地狱的! 所以,现代修行的人,看得好像持不持戒都一样了。 但是这是不如法的! 佛为什么制戒? 佛戒不能改的! 知道吧? 佛在经中讲,离经一字皆为魔说! 这是佛亲自讲的“皆为魔说”,所以,我劝大家持戒念佛,你才能往生极乐世界,你才有份儿。 不要随便放荡,随便想吃就吃,想喝就喝,那是世间人。 我们学佛人,就应该有正确的观念。 身心世界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如果你散乱懈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没事念完佛,回去打麻将去了,你心能清净吗? 跳舞去舞厅了,你说你在那里种的什么因? 一切唯心造,唯识变。 你心种的完全是那跳舞的因,打麻将的因,你能成佛呀? 对不对? 所以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要正确。 佛家不是讲八正道吗,八正道反过来就是八邪道。 我们要以佛说的为标准,其他谁说的都不如法,以佛说为标准,以经为标准。 所以,佛经上讲,如果你明心见性了,你功夫到这(程度)了。 如果你不持戒,就成了大力魔王——波旬,波旬不持戒,所以说,我们持戒是根本! 然后再去修行,才能一步一步向上,对吧。 持戒方面不多说,希望大家,任何人讲你不要听,就听佛的! 戒律上讲的我们就信,不然不要乱信,否则就把自己的慧命耽误了! 另外我们修行记住了——念念不离根本,念念回归自性,所以净土法门历代祖师,把十三祖著述打开看看,他们怎么讲的? 那个祖师大德不是理事圆融讲的,哪有光讲事不讲理的? 哪有修行不是理事圆融起来修的? 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念佛要明白道理来念。 不明理念佛的阿公阿婆岁数大的人,七八十岁了。 年轻的时候造的业障挺多,现在让他开智慧,是不可能的,他明白不了。 所以就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一直念,念到临终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中下品。 你就不用追理了,再追理就头上安头了是不是。 千万千万,岁数大的别说师父误导我了。 我再追理,追不上,还耽误你念佛。 你就老老实实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念下去。 那天我不是教给大家随息念佛吗。 现在有的老居士拿这个念珠子,哗啦哗啦,一劲儿扒拉,扒拉的贼快。 心里面还打妄想,还睁着眼睛瞅,还唠嗑。 你说这是给谁念佛的? 这是给别人看的了,咱不带讹人的。 一句一句要念的真真切切的,不论是事念还是理念,一句一句的,一个字都不要放过。 就像是线穿念珠,一个字一个字,一个珠一个珠给它穿过来——从心里过来——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这样叫念佛啊。 有的人睁着眼睛,耳朵又往哪儿听,你说你念的什么佛? 自己骗自己! 你事念理念,你都要摄住心呐! 都摄六根,净念才相继嘛。 所以,你不摄住六根,你完全是念妄想佛。 我说的我不是没有根据,大家都知道,这里面,有很多居士念这种方法。 我也看到很多,念佛时绕佛。 念阿弥陀佛,可嗓子喊。 眼睛照样瞅,脑瓜像拨浪鼓,到处瞅。 你说,你给谁念的? 那边有个动静,眼睛“唰”一下就过去了。 你说你这念的什么佛? 白念白费工夫。 所以,修行必须摄住六根。 我们念佛必须把眼睛闭上。 我们没到无住的时候,是不是? 你能达到八地菩萨以上,无住的时候你可以睁开眼睛。 时时在禅,时时在不住,那才能睁开眼睛。 我们现在先把眼睛闭上摄住。 等你达到心无所住了,时时的练禅,你可以睁开眼睛练。 现在还不行。 希望大家念佛的时候把眼睛摄住,耳朵也摄住。 专注在这一句佛号上。 你就用耳根,专门闻回来这一句佛号。 不论事上理上,理上你可以从虚空里把这句佛号听回来。 事上念佛不知道我们的本性,不知道虚空法界的原本真心。 就以肉团心为心,用耳朵听,这样专注也可以。 (佛号)从你心窝里时时过来也可以。 但是,你的智慧光发的小啊。 我们的心就像拳头那么大,你发的光就像拳头那么大的光。 所以古人说,萤火之光,你想照破须弥吗? 萤火虫那么大的光能照多大地方? 对不对。 如果我们把心量拓开了,像虚空那样广大无边,那个光是无量光,一切黑暗当下消除。 对不对。 我这个比方虽然不恰当,但是也说明了问题。 所以希望大家念佛的时候把心量拓开,别住在身上。 走也别住在走上,念也别住在念上。 我们这个方法念佛,就是不住。 念念无住,念念不著,念念回归本性,这是初级的。 其实你要明白道理,当下安住,当下就是,不需要回归,时时就是。 这几天教大家念长佛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悟。 念时不著念相,走呢不著走相。 你的心不要住在迈步上,也不要住在任何一点上。 如果住在任何一点上,都是生死。 你住在身上哪儿都不可以,你就住在法界里,这就是回归自性了,这就开智慧消业障。 其实很简单很简单,就这么简单点事。 就这么几句,你明白了,就这么简单,佛法没有那么多。 咱们念佛号的时候,我也跟大家讲过啊。 念佛的时候,吸满一口气,把佛号念完,还要剩半口气把它吐出去,放下。 而不是说拉长声,拉到没气,这样伤气了。 而是要吸满气,念完佛号,剩半口气,最少剩三分之一把它吐出去。 这样念永远不会伤气。 越念你的气力越足,口水越多。 佛号念好了,口水越多,你的唾沫都是香的,口水都是香的。 为什么呢? 我们提丹田气——古人医学讲,提肾水降心火,你一收腹,提肾水降心火,念念不会有毛病。 按照我们的念佛方法,你打四五个七,你打二十个七也不会觉得累,觉得难受,也不会出毛病。 越打越精神,越打身体越好。 为什么呢? 因为是把身体和心都调和好了。 这是多年来,我在实践中总结起来的经验。 为什么有绕香、坐香、跑香、行香。 这是我在实践中体悟到的。 凡是打过七的,你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你不会念念有烦恼。 你坐半个小时,没等起念头,起来绕佛,把念头打下去了。 念头没等起来,就打下去了。 或者你腿子疼了,半个小时,每个人都没事,你就可以起来绕佛了,身心调和。 坐下来修真养性。 闭上眼睛,闭目就是修真养性。 什么叫修真? 你回归自性了,就是修原本真心。 养你的精神,我们人活着就是精神。 没有精神,无精打采,那是阴阳气血都不调和,没精神。 所以,坐半个小时,起来绕半个小时。 绕半个小时,刚刚你累了,再坐下来休息。 你看调剂你的身心世界,不叫你劳累过度,又不叫你念得过度,保证让你这个佛七打完之后,不出毛病。 那你业力就没办法了。 所以,我们早上起来要行香,中午吃完饭要行香。 为什么要行香? 因为吃饱了念佛压气,打坐容易沉昏。 这时候,要行香。 也就是《阿弥陀佛经》讲的饭食经行嘛。 过去古人饶塔经行,代替吃饱之后的沉昏,所以,这时候行香最好。 不知道大家体没体悟到,这个行香和你打坐是一样的,放下你的身心,放松。 两肩放松走,行不著行的相。 别住到迈步上,也别住到身上任何一个部位。 然后,把心安住在法身体上,把心量拓开,像虚空一样广大无边,当下就没“我”了。 在空里走,也别著我在空里走。 心要时时安住空里,你行走坐卧,一切时都是妙用。 因为你没住在身体上,没住假我嘛,所以,你在妙用。 这时候你就开智慧消业障,还不累,腿子还不疼。 慢慢去行,摄住六根。 慢慢的行,你快了有走相;你慢了,有站相。 有的居士行着行着站住了,他入轻安,没办法。 没有入轻安,千万别站住,站住就死在那里了。 你老站着不动也不对,佛法是动而不动,不动而动,静而不静,不静而静。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叫佛法。 所以,修四禅天的人,他一坐可以几天,半个月,几个月都可以入那个禅定。 但是他没成佛还是凡夫。 将来他八万大劫寿命完了,还要下地狱,还要堕落人间。 为什么呢? 没开智慧。 佛法的目的是让我们开发智慧,不是修定。 因为定中开慧,定慧等持。 你光修定,那是愚痴没开智慧;你光修慧,那是狂慧。 理事圆融,定慧等持,这是真正佛法。 佛教的根本,叫我们以不动为本。 刚才我们讲了念佛以无住为宗,念念无住。 所以,你在行的时候,行行无住。 不要住在哪里,住到哪里,你就死到哪里啊。 所以行没有行相,走没有走相,这叫无住了。 对不对。 你没著在我在走,没著在我在行,没著在我在念,不就是念念无住吗? 这就和我们的般若智慧当下就相应了。 无住就是般若就是智慧。 所以,佛在《圆觉经》里讲,释迦牟尼佛和诸大菩萨,入神通大光明藏,以一念普光明智照着诸境。 你看,我们一念的心,你安住神通大光明藏里面。 然后,再以一念的普光明智,就是一念的阿弥陀佛,这就是智慧——普光明智——照着诸境。 何为境? 即是空空荡荡了无一物的大空境。 你的心时时和它安住,这就是般若智。 我们的法身体,叫根本智。 一念普光明智叫般若智,念念不住叫得到一切智。 等你的心和那个境相应的时候,念念不动,那就解脱了。 这叫事事无碍法界。 解脱了,一切种智。 所以佛三身四智就是这个根本。 我们一念的念回归那个本来空性的时候,这叫般若智。 记住啊,这叫般若智,这是启发智慧。 照着清清净净,寂灭现前,空空荡荡,了无一物这种空境,这叫般若智。 当你念念不动,不动了,理事圆融,你即心即佛。 你那个心就是佛,佛就是心的时候,没有二法。 没有照,也没有不照。 时时清净寂灭的时候,就会得到一切智。 念念不动,清净寂灭,如如不动,那你就是佛,佛就是你。 阿弥陀佛是我,我就是阿弥陀佛。 那时候,你就进入了常寂光,成为常寂光的一份子。 这是理上讲,在事上要明白道理用功,你就快了。 大家记住了吗? 就是照住那个原本真心空空荡荡了无一物的大空境,它就是佛的清净法身。 你就和它时时相应,你时时开发智慧,时时了生死,时时消业障。 等你到不动的时候,那就是佛。 等你到八地的时候,那就不动了。 你跟那个清净的大光明体一体了,不摇不动。 光明体就是我,我就是光明体的时候,那就是不动地,那就是阿弥陀佛。 你就证得了常寂光土的那个根本境界。 但是这不是永恒的,只有佛永远在那个清净寂灭的毕竟空的大光明体中,那就是佛一人。 所以我们修行,要明白这个道理,慢慢去用功。 所以古人讲“理须顿悟”,这个理要当下明白。 但是,事不能顿除。 你理顿悟之后,乘悟濒消。 你明白理了,然后念念回归自性,这样一点点地消业障。 启发般若智慧,念念开发智慧,念念消除业障。 事非顿除,你事上不是当下就没有。 从古至今,上根利器的人也不能当下把习气烦恼消掉。 假设上根利器的人,一闻千悟,习气烦恼当下就掉。 那也是多少世修来的,功夫已经成熟了。 到这里,是来示现的,这可以。 如果是初级的人,事上不能顿除,应次第而进。 次第啊,今天消点,明天消点,天天去消。 慢慢慢慢就回归原本真心了,这就是佛。 其实就这么简单,佛法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要去追,三藏十二部,三千六百卷,无量无边。 我们这一生啊……你十生都学不完这佛法,你知道不知道。 我们世间的华严经只有下部,上部和中部我们世间都没有,在龙宫里存着呢。 佛法的书浩如烟海,广大无边,你永远学不完。 所以,好好地念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包括了一切法,全都在里边了! 什么叫如来藏啊? 就是我们的清净法身,原本真心,它叫如来藏。 有的人,按照经藏去诵经,那不叫如来藏啊。 如来藏就是清净法身就叫如来藏。 对不对啊,佛说的法不就是从清净法身流出来的吗? 那不就是佛的藏吗? 那就是我们的清净法身,我们的自性佛,它就是如来藏,那才是真正的藏。 就像一棵大树,你看着挺好,看不到根。 你只看到了梢枝干,没找到根本。 根本就是佛的心,清净心就是如来藏。 你找到原本真心了,那你就是真正找到如来藏了。 不是你从经典上追,那是犹标月指。 诵经初级是可以的,你心妄念纷飞,用诵经摄住你的念头。 等你真正明白了,你心稳当了。 那就放下,好好念一句阿弥陀佛。 过去古人讲吗——一句佛号包括三藏十二部,三千六百卷;也包括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 一切一切经教都从法界流出,回归法界。 找到根本了,找到如来藏。 所以密法叫秘密宝藏。 什么是秘密宝藏? 就是原本真心,也就是密法讲的大圆满;也就是白教讲的大手印;都是一个。 有的人说,哎呀,密法成佛快呀,即身成佛啊。 其实哪个都不慢,在理上讲,都一样的。 在事上讲,就不一样了。 我们净土法门,就一句阿弥陀佛,就这么简单。 那要是密法,你想修密法,首先你要先皈依上师,给你灌皈依顶。 然后,你要修资粮道。 什么是资粮道? 要发出离心,菩提心,要修大圆满前行嘛。 还要学八寒地狱,八热地狱,发出离心,得了一个瑕满的人身,要爱护它,这是资粮道。 修资粮道,先告诉你修四十万遍百字明心咒,然后再磕十万大头。 这是消业障,教你从事上一点点去消你业障。 这个修过去还有加行,四加行,五加行,六加行。 什么叫加行? 加码,四十万大头磕过了,再来四十万,再过了,再来四十万。 有的人说我修加行了,好像很了不起,其实就是加码——留作业多留点。 所以,理上讲没有快慢之分,在事上讲就有快有慢了。 就是六加行修过了,不行回来还得加行。 你根基不行,还得加行。 到最后加行修过了,前行修过了,你才能进入内三乘。 外三乘修完,修内三乘。 内三乘是什么? 首先做九节佛风,宝瓶气,金刚诵,拙火定,打开你的心轮,教你如何修成金刚不坏身。 打开气脉明点,冲出来跟宇宙相应。 其实,我们念佛也是一样的,理上是一样的。 你的这个肉团心里面有我们投生的灵性,就是阿赖耶识,神识。 这个神识投胎之后,小孩先长心脏。 密法讲不坏明点,就是我们投生的灵性,在肉团心里面包着。 密法用意念修金刚诵啊,宝瓶气,修气脉明点。 把肉团心打开,从心轮进入,眼睛是中脉的出口,两个耳朵后是中脉出口,百会是中脉出口。 使灵性从这里冲出去和宇宙法界体相应,这为成佛。 密法叫成佛,禅宗叫见性,我们净土法门叫一心不乱! 其实道理是一个,我们不需要用意念去修这些东西。 你的心时时住在空性上,你的肉团心自然它就开了。 你的本体密法叫子光,你的子光明点,自然和宇宙相应了。 这样更快,我们不需要那些麻烦事。 你的子光和母光相应的时候自然就见性了。 只是我们现在为什么没见到? 就是你肉团心的子光没有冲出去,跟法界的母光没有相接。 所以你有能所,能见所见,能念所念,能知所知,这就是凡夫。 如果有那么一天你把肉团心的子光打开了,一下子冲出法界,那就见性了。 你的小我和宇宙的大我融为一体了,净土叫一心不乱。 禅宗叫它明心见性,密法叫打开秘密宝藏。 世界宇宙的秘密宝藏打开了,子光和母光相接了。 密法叫子母相会,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法是一个,就是方便用法不同。 有人说密法啊,秘密不能传,错了! 真正的密法不是不传的,你根基不到,不告诉你而已。 我们显宗就是说,一把兜底,都告诉你。 密法你修一阶段,迈一步,告诉你一步。 再修一步,再告诉你一步。 二步三步都不告诉你,就告诉你这一步,等你迈下一步再告诉你。 所以,用线牵着你别跑,跑了就完了。 我们这不行,今天讲修行讲完了。 我回家修去了。 我明白了,不理你了。 所以密法离不开上师,依止上师,以身口意布施上师。 你对上师的恭敬就是对佛的恭敬。 你依止上师你就能成就。 我们净土法门也一样。 现在人不一样了,我明白点道理了,贡高我慢就起来了,以为自己行了。 其实你早着呢,你真早着呢。 在修行的过程中境界老多了,如何在行走坐卧,穿衣吃饭修行的路上学师父的东西。 不是说你明点理你就学到了,你那百分之一都不到。 修行的路上坎坷太多了。 所以古人讲,修行路上岔路多,你一时不注意,你就岔过去了。 岔过去了,就麻烦了。 过去讲,差之毫厘远之千里。 你一念偏一点,你就白用功了,白跑了。 一毫一厘都不能差,差了你就白跑,岔过去了。 所以修行密法的为什么成就得多? 我们显教就是太随便了,戒律也不持了。 依止师父,什么是依止? 对于出家人,你的剃度师,给你剃度,传给你寺院的清规戒律。 除此之外,还要有依止师。 如果你的剃度师能指导你了生死,你就不要再找依止了。 如果你的剃度师不能指导你了生死。 那你就要找一个真正能指导你离苦得乐成佛的依止师。 出家人可以有三个师父,一个剃度师,一个戒师,一个依止师。 但现在人,依完一个,再依。 依了一大堆师父,一个也没挑好,这不就麻烦了。 所以,修行要看准,他搞名闻利养,搞钱一大堆,你就不要依止了。 你依止他干啥? 依止到地狱去了,对不对。 要看准了再依止,别瞎依止,摸过来就依止,那就麻烦了。 所以,修行不能走错路。 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时错路啊! 这是古人讲的,你千年不悟不要紧。 一时错路麻烦了,很难回来的。 修行人先入为主,先修什么法,让他改,很难改过来。 他的知见牢牢地扎在他的阿赖耶识里边,他不容易改啊。 所以你初机遇到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你是大福报。 如果你前面依止了一大堆,后来依止了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你也不行。 为什么? 你前面学的那些知见涨满你的心腹啊。 你的知见有对立,前面修的法和现在的不一样,它俩有没有冲突,总去衡量这个法对不对,你的心就多了。 这样衡量你永远入不了道。 为什么? 你的心有住了,有分别了,有执著了,有对立了。 就像这杯子水,现在一半,我往里注水还能注进去。 如果这杯水注满了,满满当当的,我再注水,能不能注进去? 注不进去了! 所以,你的知见涨满你的心,往里添啥都添不进去了。 如果刚学佛的人最好入道,他就像一张白纸,师父说什么,他听什么。 他修得非常快,功夫提升的也快,为什么? 脚踏实地的听师父的话,一心用功,他没有别的念头。 老学佛的人,学几十年了,世智辩聪变成知见,满心知见。 这个法对不对啊,天天衡量法对不对,你说他还能入道吗? 他没法入进来! 所以希望大家把那个杯子水倒净再来。 一会儿下殿,把杯子水都倒外边再回来啊! 我说的是实话,因为你心清净了,你就什么都不执著了,就这一个法。 你修去看看,你不超过一个七,你真正得利益啊! 所以,希望大家真正的要珍惜这个时间,珍惜这个方法。 其他话我也不讲了,给大家鼓鼓劲,不要懈怠,不要懒惰。 三皈在家弟子惟震沐手焚香恭录阿弥陀佛! 惟震合十 发布时间:2020-09-22 15:15:5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0:2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