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林克智居士:《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九疑 路远难到、女人及根缺不生疑 内容: 第九疑 路远难到、女人及根缺不生疑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既有此教,当知女人及以根缺者,必定不得往生。 答: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 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 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 ”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 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 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但论生彼国,无女人及无盲聋喑(音yīn)哑人,不道此间女人根缺人不得生。 彼若如此说者,愚痴全不识经意。 即如韦提女人,是请净土主,及五百侍女,佛授记悉得往生彼国。 但此处女人及盲聋喑哑人,心念弥陀佛悉生彼国已,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 二乘人但回心愿生净土,至彼更无二乘执心。 为此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非谓此处,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 故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後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 ”况生彼国更受女身? 根缺者亦尔。 【译】第九疑 路远难到、女人及根缺不生疑问:西方净土离我们这个地方有十万亿佛刹那么远,我们凡夫根器小业障重,怎么会往生到那里呢? 并且在《往生论》中说到:“女人和五根不全的残障人,以及未发菩提心的声闻和缘觉,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既然《往生论》中这么说,就知道女人、五根不全者及二乘人必定不能往生净土了? 答:相对凡夫的肉眼及生死的心量来说,西方净土离这里有十万亿佛土。 但平时修行净业成就的众生,临命终时念佛的定心,就是往生净土的受生之心,一念往生的心念即可往生净土。 因此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中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离我们这里并不远。 ”而且业力是不可思议的,只要一念清净就能往生,所以用不到担心那儿的远近。 再比如做梦的人,人虽睡在床上,而心意识却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梦中的境界还跟平常一样。 往生净土之神速也和做梦一样,心头动念就到了,用不着怀疑。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是说已经生到那里的,没有人是女人、瞎子、耳聋者或哑巴。 而不是说这里的女人及残障者,不能往生到那儿去。 如果这么认为的话,那就太笨了,根本就不了解佛经的意思。 经里面韦提希王后是女人,她也是请佛讲净土的当机者,佛陀授记她和五百位宫女都能往生极乐国。 因此娑婆世界的女人及盲聋暗哑的人,只要修净土法门,往生极乐国之后,就不再是女人身,也不会是残障者了。 二乘人只要回小向大,发菩提心,愿意往生极乐国。 到了净土之后自然就不会再有二乘人的执着。 这就是《往生论》所谓“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的意思,不是说这里的女人及残障者不能往生。 《无量寿经》里,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其中有一愿说:“当我成佛时,十方世界的一切女人,要是厌恶自己是女人,如果称念我的名号,死了之后下一生还是女性之躯的话,我就不成佛。 ”何况生到极乐净土,还会是女人身吗? 残障者也一样。 【讲】第九个疑问:路远难到、女人及根缺不生疑这个地方有二个问题,我们看智者大师的论文就容易清楚:征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既有此教,当知女人及以根缺者,定必不得往生!】大家都已知道净土法门,是一个他力加被的法门,所以它的重点在于佛力要现前,也就是必须要感应道交。 感应道交就牵涉到二个问题:第一个是空间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很想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但是阿弥陀佛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土这么远,离我们实在太远了,我们凡夫又没有三昧神通,身心劣弱,怎么能够跟十万亿佛土之外的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呢? 距离会不会构成感应的障碍呢?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是果报,比如说我是一个女人,我是一个六根不全的卑劣的果报,即使我很虔诚的念佛,也可以感应道交吗? 卑劣的果报体是不是影响感应道交呢? 这是第二个问题。 “路远难到、女人及根缺不生疑”。 一个是距离的障碍,一个是果报的障碍,还有二乘种不生。 我们来看智者大师是怎样回答的:释疑先释路远难到:【答: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 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动念即是生净土时。 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 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这段文我们分二段来说明:第一段是发明正义,第二段就引经证明。 先看发明正义。 所谓距离是对凡夫心中的妄想执着来说的,才讲到所谓的十万亿佛土。 《楞严经》上说:我们的生命体有二个内涵,一是色身,一是内心。 这个色身是业力所招感的果报体,业力所招感的果报体,是有时间相跟空间相的。 色身虽然是有距离,但是我们的内心,是没有时空距离的障碍的,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这一念心长时间的熏习,到最后也变成有时间的障碍、空间的障碍? 因为我们长时间对外境的执着。 就是说我们的心本来没有障碍,但是因为你心有所住,你的心老是住在外境,所以外境时空的障碍,就转成你内心的障碍。 你的心本来是没有老病死的障碍、没有所谓空间的障碍,后来为什么变成你感觉上以为有障碍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心住在外境,所以变成有障碍。 这个地方必须详细说明:其实我们内心是没有时空障碍的,所以只要你内心当中,真实的信愿具足来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这句话是智者大师的名言,后世多为人所引用。 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只要内心安住在佛号上,万缘放下,安住在真实的心,缘阿弥陀佛真实的功德,放下娑婆世界虚妄的境界,缘真实的心、坚定的心,当下的念头,就是在莲花受生的心。 也就是说:前一念灭,当下下一念就受生,距离绝对不会构成障碍,所以起心动念一刹那间,就是受生净土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没有障碍的,障碍只是凡夫的感觉。 为什么会感觉呢? 因为我们的心长时间在攀缘外境,外境本来是有时空障碍,攀缘久了以后,就感觉到有这个时空的障碍,实际上我们的心本来是没有障碍的。 以下引经来证明:《观经》上说:“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它这个就是约内心的真实相,只要我们因缘、业力具足,一念就能够生彼。 天台智者大师出家不久,依慧思大师修法华三昧,在修时息诸缘务,心中所缘的就是诸法实相,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诵经、意业观想《法华经》的诸法实相,即得到法华三昧的前方便,叫做旋陀罗尼,旋有入空。 他进入到旋陀罗尼的时候,把整个心中有所得的心,暂时的调伏下来,他那个时候在定中,真实的看到现量境,他看到佛陀在灵鹫山说《法华经》,很多菩萨在场,他自己也坐在现场。 诸位要知道,佛陀讲《法华经》是在二千五百多年前,那时间是在过去,那空间是在印度的灵鹫山。 智者大师生活在中国,是隋代的人,但是他入了旋陀罗尼的时候,他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印度,而且那个相不是妄想境,那是定中的现量境。 那这个时空相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明明是活在隋代的人,他怎么能够跑到过去,并真实的感受到佛陀亲自为他说法呢? 因为我们的内心本来就没有时空相,那是因为后来不断的熏习,让我们感觉到:现在的我跟昨天的我不一样,明天的我跟今天的我也不一样。 那是我们自己的感觉,其实我们的心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楞严经》上说:我们的心本来是一个大海,这个大海碰到石头产生一个小水泡,我们就认为这个水泡是我,其实失掉了整个大海。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时间、空间,是因为我们的执着而产生的。 我们再看下一段:【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 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比如一个人做梦,他的身体虽然在床上没有任何的动作,但是他那第六意识的心、明了的心,可能受到佛菩萨的加被,就神游到十方世界,看到很多的菩萨,经历很多的环境。 他当时的感受,就和他平常接触人事的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完全有这种真实的感受。 但是他的身体明明是睡在床上,而他的内心能够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完全没有所谓空间的障碍。 我们从梦境的譬喻也就可以知道,梦心能够遨游十方世界。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内心专注归依在阿弥陀佛的那个临终在定之心,当下就是净土受生之心,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那是一种心念的感应,那跟外在的距离是没有关系的,这个距离只是心中的执着而已。 我们这样讲,说明距离不是障碍,我们心中的疑惑、心中的贪恋才是真正的障碍。 为了使初学佛的同修易听懂,我们也可这样来理解:修净土的人,净业的力量很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临命终时已经没有这个肉体,纯粹是意识。 就像我们坐在这里,只要我们动一个念头,马上就可到北京了。 但是因为我们现在拘束于这个肉体,西方极乐世界是本性无量庄严之境,我们的意识就已经有这种能力了,何况临终时阿弥陀佛还会来接引呢? 临终时只要你动一个念头,你也不必担心它有多远,因为你平时就有坚强的心愿。 没有修行的人就不同了,他灵魂脱体之后,是渺渺茫茫、昏天暗地的,随缘投胎,随业投胎,随习气投胎,无依无靠,因为他没有念佛。 修其他宗派那就不同了,因为他在百年之后时,没有佛即刻现前接引。 我们修净土念佛的就不用怕走错路,因我们信愿坚强,佛随时会来接引我们。 按照唯识学来说,我们人临命终之后,业识脱体后是所见昏天暗地找不到路,此时饿鬼道的人就化作其亲戚、朋友、眷属,你看到就会说:你也在这里啊! 他就会说:啊呀! 终于看到你了,你不知道你现在什么地方,我给你带路吧。 然后就牵引你堕入鬼道! 我们临命终时会看到无量的眷属,就是有无量的鬼怪化作其眷属来牵引他。 所以在临命终时,因为会有这个亲切感,很多人都会堕入鬼道。 我们人在临命终之后,若是没有信净土法门、没有念佛的人,只要神识一脱体就完全找不到路,到什么时候才找得到路呢? 中阴身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内,他会去转世,我们人若是平时有修持的,神识脱体时会看到三种光——蓝光、金色光、红色光,这是诸佛菩萨来接引我们,有极清净的光。 平时与我们有业缘的人,譬如我们神识脱体时,若没有佛来接引,我们的神识速度比光线更快,就在宇宙当中徘徊、飘浮,因为没有身体了,就完全靠意识的起心动念,如果平时没有修净土法门,也不曾念佛,意识浮现的全是妄想。 这时他若是想着某人,就投胎出生在某人家中。 他若是欠人债务,想到债还没有还,他就出生为对方牛栏中的牛。 若是倒人会钱[7],就会出生为对方家中的猪,给他养大了卖钱。 据经典上所说,我们百年神识脱体之后,要是你不修净土的,完全是昏天暗地,只有看到有缘父母交合时的一道光,你就循着这道光去投生,因为你的福报因缘就是在那个地方,但是那对父母可不一定是人,有时是猪公和猪母,有时是狗公和狗母,你不知道就跑去投胎了,你也分不清楚,更无法让你选择。 你想出生在佛化家庭,两夫妻都是信佛的人,也不可能如你所愿,若能如愿你就是菩萨了,否则都是不能控制生死的。 业力会把你牵引到那一道,无人能知晓,只有修净土的人才有把握! 所以说:修净土的人很有把握,我们一断气,佛马上现前,立刻来接引我,也不用怕走错路,不迷路就一百个放心! 所以说安住一心念佛,就佛国去此不远,佛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 下面再来讲有关根缺等不生的疑感:【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但论生彼国无女人,及无盲聋喑哑人。 不道此间女人,根缺人不得生。 彼若如此说者,愚痴全不识经意。】这个女人及根缺,是从业力的角度来说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业力,有业力就会现出受用的果报,有男人、女人,有的六根具足、有的盲聋喑哑,盲就是眼睛看不见、聋就是耳朵听不到、喑哑就是不能说话的哑巴,都是六根不具足的。 我们的外表有男人、女人,六根具足、六根不具足。 但是我们能念的心,没有这种差别,那个明了的心、本来面目是没有这种差别的,那只是一个果报的差别。 你如果要这样解释,说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那你就是完全不了解天亲菩萨造作《往生论》的意思了。 【即如韦提女人,是请净土主,及五百侍女,佛授记悉得往生彼国。 但此处女人及盲聋瘖哑人,心念弥陀佛悉生彼国已,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这里讲一则善女人念佛修行往生的公案,大家都很熟悉。 韦提希夫人是出生在佛世时候的凡夫。 因为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的教唆,将父王关在七重室内,并且限制任何人都不得前往探视。 阿阇世太子因为交了坏朋友,《观经》的经文讲“恶友调达”,恶友就是恶知识,调达就是提婆达多。 提婆达多唆使阿阇世太子篡位,推翻频婆娑罗王,登上王位当新王。 提婆达多则要推翻世尊,想要夺取僧团的管理权,推翻世尊他自己要当新佛。 所以阿阇世太子与提婆达多这两个人,正所谓狼狈为奸,共同行恶。 韦提希夫人洗过澡之后,就用酥蜜和着面粉,涂抹在自己的身上,并且在诸璎珞中盛装葡萄浆,然后不为人知的让频婆娑罗王饮食,频婆娑罗王才经过多天都没有饿死。 阿阇世太子听闻此事之后,非常的生气,即拿着利剑想要杀害母亲,幸好被耆婆与月光两位大臣劝阻。 耆婆是一位名医,他放弃权势名位,一心学医学佛,是个了不起的人,阿阇世对这一位同父异母的哥哥非常的敬重。 当时耆婆与月光劝阻说:“大王! 自古以来有为了篡夺王位杀害父亲的,可是从来没听过为了篡夺王位而杀害母亲的,这样的罪过很大,所以千万不可。 ”正因为耆婆与月光的劝阻,阿阇世太子才没有杀母亲,只把她囚禁在深宫之中。 韦提希夫人被囚禁之后,心中忧愁憔悴,于是遥向耆阇崛山(就是灵鹫山),对着释迦牟尼佛所在之处,至诚顶礼说:“如来世尊在往昔的时候,经常派遣阿难尊者来慰问我,如今我心中忧愁,世尊的威德望重,我不敢请世尊相见,所以希望世尊能够派遣目连、阿难两位尊者与我相见。 ”韦提希夫人是很客气的,对佛极为尊敬,自己发生了人伦的变故,逆子要杀害她,被关在皇宫之内,韦提希夫人还不敢礼请佛亲自来,只要请目犍连尊者跟阿难尊者来跟她相见就可以了。 韦提希夫人遥向释迦牟尼佛顶礼,一边说话,一边哭得非常的伤心。 这时候世尊在灵山,知道韦提希夫人心中所想,即敕令大目犍连以及阿难从空而至。 因为目犍连尊者与阿难尊者有神足通,所以就从灵山飞到摩竭陀国的皇宫之内。 佛陀自己从灵山隐没,而出现在宫中。 这时候的世尊就显神通了,世尊要救度韦提希夫人,世尊知道韦提希夫人受逆子的杀害,关闭在皇宫里,内心非常的痛苦,借着韦提希夫人的受苦,宣讲《观经》的因缘成熟了。 这一部经不只可以利益韦提希夫人,更可以利益无穷无尽的众生,乃至于未来世的一切凡夫众生。 所以世尊这时候,把本来在灵鹫山宣讲的《妙法莲华经》停下来,以神通道力从灵山隐没,出现在皇宫。 韦提希夫人看到世尊,在顶礼佛足后,便举起头来,仰望世尊释迦牟尼佛。 此时世尊身放紫金色光明,坐在百宝莲华台上,目犍连尊者随侍在左边,阿难尊者随侍在右边,还有帝释、梵王、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散落鲜花供佛。 韦提希夫人见了世尊,喜极而泣,就嚎啕大哭,禀告世尊说:“世尊! 我以前到底是犯了什么罪,怎么会生此忤逆不孝的恶子。 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没有忧愁苦恼的世界,我当往生其处。 我不喜欢阎浮提这个浊恶痛苦的世界。 此五浊恶世,地狱、饿鬼、畜生充满,诸多不善之事聚集。 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于今向世尊求哀忏悔,唯愿佛陀慈悲,教我观想充满清净善业的世界。 ”韦提希夫人的这一番话,确实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她是摩竭陀国的王后,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第一夫人,可她有因为权势很高而带来的快乐吗? 没有,反而被逆子所害,非常的伤心。 所以韦提希夫人请问世尊两个问题:我过去世到底造了什么样的罪业,怎么会生这个忤逆的孩子? 世尊又是什么因缘跟提婆达多共为眷属? 虽然在《观经》中世尊没有回答这两个问题,不过我们也可以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因缘,不是善缘就是恶缘是无缘不结的。 事实上,从《观经四帖疏》中善导大师的开示,我们就知道,韦提希夫人跟频婆娑罗王,当然跟阿阇世太子的前生五通仙人是结恶缘的。 频婆娑罗王跟韦提希夫人,因为年纪大了,希望早一点有子嗣,能够有太子来继承王位,所以就派使者把五通仙人杀死。 五通仙人本来他还有三年的生命,但被频婆娑罗王派使者把他杀害了。 在临死之前,五通仙人就发了一个恶愿:“现在大王叫人把我杀死了,以后我也要把大王杀死。 ”所以这是冤冤相报。 这时候世尊在眉间白毫放大光明,光中呈现黄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然后返回住于佛顶上,而且化为金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其中显现出来。 在世尊的神通显现之下,世尊的佛顶光明金台,所有十方清净的国土,韦提希夫人的凡夫肉眼,可看得一清二楚。 韦提希夫人见到此胜妙的圣境之后,就禀告佛陀说:“此诸佛土皆有光明,都很清净庄严。 但我看了之后,乐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 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经文中的“我今乐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乐生”就是我很欢喜要往生,也就是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世界,心情是欢喜、快乐的。 那怎么去呢? 佛陀告诉韦提希夫人:“阿弥陀佛去此不远,你应当一心系念,仔细观想彼国。 我现在为你分别解说,也令未来世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想要往生彼极乐国的人,应当修学三种福德: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如是三事,名为净业正因。 ”所以我们念佛人,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如何修福德呢? 很简单,把《观经》中说的三福一点一点的做到,将来就会很自在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好好的念佛,把三福做好,就会像韦提希夫人那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接着佛陀又为韦提希夫人说了十六种观法,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位侍女,听闻了佛说法之后,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大无边之相,得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及二大菩萨。 此时韦提希夫人心生欢喜,赞叹未曾得见如是不可思议之境界,心中于是豁然大悟,证得无生法忍,而五百位侍女,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发要成佛度众生的心,愿生彼国极乐世界。 世尊为她们全部授记,皆当往生西方净土,往生彼国之后,获得诸佛现前三昧。 也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证得了念佛三昧。 这时候韦提希夫人与五百位侍女,是平生还是临终? 都还没有死当然是平生。 所以韦提希夫人,对于往生这一件事情,在平生就已经决定了。 从韦提希夫人这一则往生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几点启示:第一、母子如果过去世结了恶缘,现生必定互相苦恼。 所以诸位菩萨,跟每一个人要结善缘。 第二、有权势的人不一定就快乐。 当到一国的皇后就一定快乐吗? 也不一定。 有钱有权就一定快乐吗? 亦不一定。 第三、苦脑、挫折,是修行菩提的逆增上缘。 因为韦提希夫人如果没有逆子阿阇世太子要杀害她,她就不会痛苦,也不会遥礼世尊,请世尊派阿难来安慰她。 世尊也不会为韦提希夫人宣讲《观无量寿佛经》。 所以使得韦提希夫人得到往生利益的起因,还是阿阇世太子。 所以我们碰到困难、挫折、打击、横逆等等,要经得起考验,这详才会成就道业。 第四、《观经》是世尊为凡夫所说的经典。 韦提希夫人是凡夫,未来世一切被烦恼贼所害的我们也是凡夫,所以《观经》就是世尊为我们所宣说的经典。 我们只要照着《观经》的教法修学,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跟韦提希夫人一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二乘人但回心愿生净土,至彼更无二乘执心。 为此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非谓此处,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这一段也很容是懂,二乘人就是声闻、缘觉,如果他们回小向大,愿生净土、愿成佛普度众生,生到净土之后就没有二乘人的执心了。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不是说娑婆世界的女人及五根不全的人,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而是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及根缺者。 这就是说:凡是娑婆世界的女人也好、盲人也好、聋人也好、识字的也好、不识字的也好、哑巴的也不要紧,只要他能深信、发愿往生西方的,只要他能念阿弥陀佛名号,哑巴无法说话就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这样的人都能生到极乐世界。 一生极乐就没有五不全的人,大家都都四肢健全,都有健康的身体。 不过这里说的“二乘种不生”还值得注意,这是说若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 极乐世界是为了大乘的无上菩提而安立的,如只是想要去成就自受用的安乐,以成就自受用功德的这种狭隘的心量,那就不能往生了。 为什么不能往生呢? 因为你的心跟阿弥陀佛的本愿根本不相应。 感应道交要心心相印,如果求住生者的心仍是为自己的狭隘心、卑劣心,而阿弥陀佛的心是广大的心,这二个怎么能感应道交呢? 狭隘的心是不能感应无上广大之菩提心的。 十方世界有很多的净土,有的净土摄受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人,有的净土只摄受大乘根机的人,阿弥陀佛国土就是属于这种,它不摄受二乘人,所以说二乘种不生。 人天乘的它也不收,对娑婆世界有贪恋的也不收。 所以天亲菩萨说:极乐世界是大乘善根界,它只摄受大乘的凡夫菩萨跟深位的菩萨。 所以这个地方,同修们要清楚。 就是说,一切法因缘生,阿弥陀佛创造一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存在法界,但是你要跟他感应,有一定的规矩、一定的章法,我们能满足这些条件了,就会出现感应。 如果因缘还不具足,就没有办法跟他感应。 以下是结论:【故《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 ”况生彼国,更受女身! 根缺者亦尔。】这以下引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说:为什么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极乐世界为什么没有女人呢? 法藏菩萨说:假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的女人,平常以清净的信心称念我的名号,厌恶这个卑劣的女身,舍命之后如再受女身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所以极乐世界,在弥陀的本愿摄受之下,是没有女身的,根缺的情况也同样是没有的。 要启动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是有它的因缘的,在后面会说明怎么去启动。 每一个人都在念佛,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把佛号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启动,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 重点不是在阿弥陀佛对谁偏心,而是他因地发愿的时候,他在设定无量光、无量寿的时候,就有一定的规矩,如不遵守这个规矩,那怎么能够启动无量光、无量寿呢? 到底我们心中念这句阿弥陀佛,要有怎样的因缘才能启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力,把这个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真正、全部启动起来呢? 我们可看最后一个问,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总结。 发布时间:2020-09-16 15:21:4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0:2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