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怡僧法师:成佛的理念 内容: 成佛的理念 我们从小就有理想,长大了要有所作为,按照这种理想去奋斗。 学佛也一样,成佛就是我们的理想。 要实现成佛的理想需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 大乘经典处处围绕着发菩提心讲诉种种道理,然而要想生起菩提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平常只是当口头禅一样说,可是在思想上没有多少反应和改变。 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因为缺乏能生起菩提心的理念。 比如我们想帮助人,首先要想到别人的难处而产生同情,有了同情心自然会生出帮人的善念。 发菩提心也一样需要理念来成就,那就是看一切众生是我们“过去父母,未来的佛”。 有了这样的理念,自然对众生能生起感恩的心来,更不会去脑害他们。 近年来很多佛弟子在倡导超度“冤亲债主”,这是和“发菩提心”的理念正好相反。 为什么呢? 因为超度冤亲债主,就等于把我们过去父母视为冤亲债主,与亲人产生债务关系。 这样就会对众生产生怨恨,把我们慈悲善良的心变的凶恶了。 同样是理念可是在潜移默化的把人们带向两条皆然不同的路径。 一是贪嗔痴种三恶道之因,另者是大悲心种得是菩提之因。 我们有幸成为人世间的一员,我们的衣食住行需要众人的辛勤劳动而获得。 蜜蜂尚且能采蜜来奉献社会,何况父老乡亲对我们的恩亲大如须弥,我们怎么忍心把他们视为冤亲债主呢? 丧失慈悲心的后果不只是自己的恶因。 冤嗔的理念就象精神鸦片一样,会让祥和的世界,美好的人生充满斗争。 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只有心平等了,才能看众生平等。 用平等慈悲心来奉献社会关爱众生,就是发菩提心。 只有慈悲的理念才能熄灭贪嗔痴,成就无上道。 发布时间:2020-09-13 15:28:1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0:1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8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