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惟因法师:禅七开示 内容: 冬月初一开示 达摩祖师《破相论》云:“烧香者,非世间有相之者,乃无为正法之香,熏诸臭秽,无明恶业。 一戒香,能断诸恶,能修诸善;二定香,深信大乘,心无退转;三慧香,常于身心,内自观察;四解脱香,能断一切无明结缚;五解脱知见香,观照常明,通达无碍。 佛在世日,令弟子以智慧火,烧如是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 ” “长明灯者,即正常心,以觉明了,喻之为灯。 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 智慧明达,喻如灯光,真正觉灯,照破无有痴暗。 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一灯燃百千灯,燃灯无尽,故号长明。 ” 我们现在烧的香、点的灯,都是世间有为法,不明佛理,积习难返。 须知做好事则香,做事事则臭。 应当以实际行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做一个善男子、善女子,人成即佛道成。 不可一时觉,一时不觉。 依祖师教导,学长明灯,,长期觉照,努力努力。 修行人,学“大圆镜”,物来即应,物去不留。 勿学“照相机”,含藏善恶种子在八识田中,前念、后念、今念,念念想续不断。 名为系缚。 若果不思前境,念念不住,即无缚。 凡夫总想贪便宜,怕吃亏,本来面目无损益,参! 冬月初二日开示 有人以为我们修行人能知过去未来。 佛教不占卦算命,以四谛法一苦、集、灭、道来判断。 现在得好果,是过去栽培善根,种了好因。 想将来得好果,就要现在栽善因。 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真实不虚。 重要的是,现在收获不好,勿悲观消极,赶快下良种,合理施肥,把除虫等各项“田间管理”工作做好,将来就有好收成。 现在收获虽好,也勿骄傲,不能放松,继续栽培下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去劳动,坐享其成,是不可能的。 好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修行同一个道理。 佛教讲因缘,自己发心,同参道友帮助,诸佛菩萨加被。 俗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要福慧双修,“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白象挂璎珞。 ” 做了好事,回向法界,与一切众生共,希望大家一起好;做了恶事,赶快忏悔,改过就好,改过就好,勿护自己短处,要怀中解垢衣。 还要认识到,倘若大家不好,我个人想好,也好不来。 无缘大慈,无条件同情他人;同体大悲,见他人受苦,感同身受。 修道行人,若受苦时,怪自己过去宿殃,非别人给与,苦心忍受,不怨天怪人。 《楞严经》说:“如澄浊水,贮于凈器,沙土自沉,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永断根本无明。 ”我们打禅七的目的是要开智慧,要把一盆浊水澄清。 参! 冬月初三日开示 《六祖坛经》说:“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性中邪见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 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 自性若悟,众生即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心是佛,更莫狐疑。 ” 我们天天讲“即心即佛”,佛者觉也,觉悟就是佛,指本心化性而言。 今恐有人对“佛”字搞不清楚,略为说明。 佛、法、僧三宝,有住持三宝、一体三宝之别。 太子出家,六年苦行,睹明星悟道,由人修行而成佛,是佛宝;说四谛法,是法宝;度憍陈如等五比丘为僧宝。 佛灭度后,刻铸佛像为佛宝,三藏经卷为法宝,出家受了戒的比丘、比丘尼入三宝数者为僧宝。 上两种为住持三宝。 六祖讲,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是一体三宝。 个个人本自具足,释迦成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究竟佛。 我们现在若果彻悟自心本来是佛,是理即佛。 方向明白,便好修行。 照理来说,魔变成佛,祇要作得主,道行高,顿悟并非难事。 但众生妄想分别的七识,根深蒂固,魔强法弱,若无真功夫,不易把魔变成佛。 魔非外来,出自我心。 我对众讲话,出于不得已,有责任帮助大家。 依经教来讲,不为他人说一句一偈。 一微尘许法,就犯了菩萨戒。 古人说:“修行贵识路头”。 路头若识得,生死一时休。 参! 冬月初四日开示 六祖讲:“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为禅。 ”“外离相为禅,内心乱为定。 外若着相,内凡即乱。 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本性自凈自定,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 ”“修不动者,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 若着心着凈,即障道也。 ”心凈即佛土凈,处处是道场,想工夫靠得住,不是关起门来修行,要见世面,在风雨中经得起考验,八风(利、衰、誉、称、讥、苦、乐)吹不动。 在火车站热闹的地方,心也不散乱,不容易做到。 堂内坐禅,堂外禅坐,假戏当真来做,在喜怒哀乐中见本性,忘记初一、十五,天冷天热,忘却身心世界。 努力! 禅堂又名般若堂,开智慧的地方,无人、我、众生、寿者四相。 六度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以智慧为统师,有智慧如有眼目,无智慧如盲。 布施: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者,无中间物。 持戒:勿说我持戒,他不持戒。 忍辱:有我相即嗔恨。 精进:勿分别彼此,勿退道心。 禅定:外道有禅定无智慧。 智慧:终日修智慧,不见智慧可修,无智怀无得。 恃自己有本事,轻慢他人,是我相;我修行,他不修行,是人相,好事归自己,恶事施于人,是众生相;对境取舍分别,念念不忘,是寿者相。 参! 冬月初五日解七开示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觅即知君不可见。 隠显不定,无少法可得,无立锥之地。 一尘不染,心空及第归。 三个七,二十一天过去了,大家用功,起早睡晚,功夫有无进步,自己知道。 如有好消息,“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苦作作圣解,即受群邪。 ”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 天堂不享乐,地狱度众生,息业养神,随缘过日,无忧无虑,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我们要善于吸取《坛经》的精华,从“时时勤拂拭”到“本来无一物”、“能生万法”,都是各人自己宝藏的家珍,理事无碍,卷舒自在。 念佛是谁? 是本来面目,即心即佛,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的灵觉性,假名为心。 未说即是,说了不是,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无开口处,世尊拈花,维摩杜口,临济棒喝,剿绝情识。 宝所不可指,指即是方所,接近而已,冷暖自知。 做工夫靠平时,行亦禅。 日常生活工作,不做错事,就是有智慧,心不散乱,就是有定力。 打七功德圆满,回向世界和平,人民乐。 护七师打不各人洗衣服,早些开静。 解七法语:“妙湛圆寂,体用如如。 五阴本空,六尘非有。 不出不入,不定不乱。 禅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 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解! 1988年戊辰年腊月八日十月二十六日开示 世间上众多人生活在一起,假使个个无名无姓,社会就乱,于是有姓张姓李;但有姓氏,你的我的,互相争执,又生出许多烦恼来。 “照见五蕴皆空”,但不能坏世间法。 何故这样说? 社会公认的东西。 我个人不能否定,例如共杯与饭碗,原料一样,大的叫饭碗,小的叫茶杯,无真实意义,勉强立名,本质都是地、水、火、风。 本来面目,何分男女老幼,但世间法男子不能跑到女厕去。 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了,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用功用到豁达空,若无明眼人指点,就会跑错路,应注意。 《维摩诘经》谈无二法门,法自在菩萨言:“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不灭。 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菩萨言:“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 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乃至:“不乐涅槃,不厌世间”。 “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 ”各人发表见解。 后来,文殊菩萨赞叹维摩默然,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参! 十月二十七日开示 古人把调心喻如牧牛。 牛在未穿鼻前,乱碰乱撞,为害庄稼;穿鼻以后,听牧童牵引;经过长期训练,终于驯伏,离了绳索,也不乱动。 牛喻妄心,牧童也是妄心,为了约束妄心,以妄除妄。 若认为牧童是真心便错。 真不立,妄本空。 牵鼻之绳,法则也。 想在正轫上行走,无法便无准则,有出轫遇险之虞。 牛是很有力量的,不会使用它,为害不少,破坏力强;会使用它,利益同样大。 俱远离,人法双忘。 会做人,可以做出很多有益于人类的事;不会做人,做干事,甚至犯法坐牢。 所以要好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们办道,又如一人与万人战,无始习气如万人,持戒有力,则不怯弱。 有定力则勇猛精进,半途不退;有智慧边则不畏前境,不怕艰险,靠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功。 从闻思修,人三摩地。 参! 十月二十八日开示 佛言祖语,有此教人了生死,有些说无生死可了;有些教人开智慧,有些又说无智亦无得;有些教人修行,有些又说无修无证。 究竟怎么一回事? 喻如有人在外流浪,人叫归家,及归了家,无忧无虑。 又如以前生病,病愈身体健康,无须再服药。 但知道,你虽归家,还有未归家的人在;你虽恢复健康,还有害病的人在。 原来佛理平等,法有三乘。 人天乘五戒十善,声闻、缘觉二乘四谛十二因缘,菩萨乘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 法无优劣,众生根器有差别,无有定法名阿耨或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保况非法。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们现在是人,先学会做人的方法。 倘若做人尚且不够好,如何做菩萨? 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 ”食蜜中边皆甜,圆融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破我执,破法执。 参! 十月二十九日开示 永嘉禅师《证道歌》云:“不除妄想不求真,真如妄想不异居”。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无二之性即佛性,灌输佛法于色身,色身即法身。 “不求身,不断妄”,转变妄想。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转识成智。 “舍忘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不取不舍。 “真不立,妄本空。 ”真妄无自性,因真立妄,因妄立真。 水的作用,有益又有害,煮饭要水,但也有水灾、水肿。 反之,借妄想,发大愿,广度众生,妄想成妙用。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行、住、坐、卧,真如之性,湛然不动。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悟了无生法忍,生死自在,荣辱既忘,优喜何有。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豁达空,外道断灭空。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众生心中诸佛,念念证真,一鼻孔出气。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灵觉之性,不离十二时中,见闻觉知。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灵光洞达,无所不遍,诸佛悟之而不曾得,众生迷之而不曾失。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心法双忘,明心见性,学佛法,忘记佛法。 我们用功,逼出无始烦恼习气,业识种子,放得下,即过了关,三心不可得。 华藏界,极乐界,娑婆界,界非界,非非界,重重摄,各无碍,无墙阻隔。 百千灯,同一光,本无通,安有碍,清凈大海,销熔香臭。 参! 十月三十日开示 六祖讲定慧等学,“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 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 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 ”电流是体,灯泡发光是用,内容与形式统一,身心打成一片,性相如如,灯泡有红色绿色,电流无红绿,电力强灯明,电力弱灯暗,内外互相联系。 修行人对此要研究研究。 俗云:“言为心声”。 说的话加何,乃内心的表现,心口相应,内心清凈,则三业清凈。 内心不正,行为不正,运用智慧,判断问题,见外境不乱即定的作用。 再讲一个譬喻,这间房子,由砖态木石水泥等各种因素造成,除了人工、材料之外,找这间房子的实体了不可得,只有一个房子的空名。 佛教讲空、假、中道理。 人是地、水、火、风集合,形成眼、耳、鼻、舌、身。 我们的思想,是真如本性起作用。 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算、舌、身当时即坏。 灵觉之性,各人本自有之,与天同党同寿,不生不灭。 无量寿,无量光,与佛一样,只要修行无虑,心情舒畅。 思想转变,依旧穿衣吃饭,悟了还同未悟时;所谓“依然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 ”终日了生死,不见有生死可以。 把自己的生死问题,尚且放在一边,不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值得畦碍。 如果有,就要发菩萨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广度有情,满菩提愿。 参! 发布时间:2020-09-12 15:25:0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0:1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8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