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七.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第一白话注解 内容: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七(大日经卷七)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第一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稽首毘卢遮那佛,开敷净眼如青莲,我依大日经王说,供养所资众仪轨。 #8231;稽首毘卢遮那佛:稽首:跪拜,跪拜毘卢遮那佛。 #8231;开敷净眼如青莲:开敷:张开,由空出定入世间做佛事。 净眼:清净、明亮、智慧的佛眼。 青莲:智慧。 #8231;我依大日经王说:我指毘卢遮那佛所开示。 依:依据。 大日经王:大毘卢遮那如来所开示的经教。 #8231;供养所资众仪轨:供养:包括供佛、金刚、护法及布施众生。 所资:各界、各道所需的物品。 仪轨:规范、咒语。 毘卢遮那佛平时入空定中,修行者若供养跪拜,毘卢遮那佛即由空定入世间,在法界中教导具菩萨果位,或有缘的修行者。 毘卢遮那佛依大毘卢遮那如来的开示,教导菩萨学习供养仪轨。 例如毘卢遮那妙供如来教授供养仪轨完毕,菩萨即可住地成就。 ◎为成次第真言法,如彼当得速成就,又令本心离垢故,我今随要略宣说。 #8231;为成:为了修持真言、咒语的成就。 #8231;次第真言法:真言修行法的过程。 #8231;彼:指以真言、咒语的修行者。 #8231;当得速成就:修行可以快速成就。 #8231;又令:又可使。 #8231;本心离垢故:真言、咒语可使本心离垢清净。 #8231;我:毘卢遮那佛。 #8231;今随要略宣说:现在随缘、扼要、宣告说明。 ◎然初自他利成就,无上智愿之方便,成彼方便虽无量,发起悉地由信解。 #8231;然初自他利成就:刚开始发愿,以利益众生的成就为愿。 #8231;无上智愿之方便:发起度生的愿力即有无上妙用的方便法。 #8231;成彼方便虽无量:方便法虽有无量多。 #8231;发起悉地由信解:因信心、愿力、解行,才得度生成就。 悉地:成就。 ◎于满悉地诸胜愿,一切如来胜生子,彼等佛身真言形,所住种种印威仪,#8231;于满悉地诸胜愿:完成圆满度生成就的殊胜愿力。 #8231;一切如来胜生子:法云地(十地)的佛子。 胜生子:法云地,指十地果位的菩萨。 #8231;彼等佛身真言形:由空现出具有同佛一样的佛身相、手印、咒语等。 #8231;所住种种印威仪:安住空性中,变化种种手印或幻化各种身相,并具有庄严的威仪。 住:指空性。 ◎殊胜真言所行道,及方广乘皆谛信。 有情信解上中下,世尊说彼证修法,#8231;殊胜真言所行道:以真言、咒语度生行菩萨道是非常地殊胜。 #8231;及方广乘皆谛信:佛乘的修持须完全相信真言、咒语法。 方广乘:指佛乘。 谛信:指真信。 #8231;有情信解上中下:了解有情众生的根器是上根、中根或下根。 有情:有情众生。 上根:菩萨道根器。 中根:声闻、缘觉根器。 下根:凡夫根器。 #8231;世尊说彼证修法:毘卢遮那佛说出上根、中根、下根的印证修法。 ◎哀愍轮回六趣众,随顺饶益故开演。 应当恭敬决定意,亦起勤诚深信心,#8231;哀愍轮回六趣众:慈悲六道轮回的众生。 #8231;随顺饶益故开演:以随顺方便法利益众生而开示演说。 #8231;应当恭敬决定意,亦起勤诚深信心:应当恭敬下定决心,并发起勤勇、真诚的深信心。 ◎若于最胜方广乘,知妙真言调伏行。 随善逝子所修习,无上持明别律仪,#8231;若于最胜方广乘:佛乘是最殊胜的法。 #8231;知妙真言调伏行:了知真言、咒语的妙用,可调伏修行中的障碍。 #8231;随善逝子所修习,无上持明别律仪:随善知识修行佛法,修持到无上妙法并须严持戒律、仪轨。 善逝子:指善知识。 #8231;持明别律仪:指遵守、明白戒律、仪轨。 ◎解了具缘众支分,得受传教印可等。 见如是师恭敬礼,为利他故一心住,#8231;解了具缘众支分:了解因缘具足的各类众生。 具缘:指因缘具足。 众支分:指各类众生。 #8231;得受传教印可等:须受灌顶后方可教导真言、咒语。 #8231;见如是师恭敬礼:见到传印灌顶的上师,须恭敬、礼敬。 师:包括善知识、阿阇梨、上师(有修证的修行者)等。 #8231;为利他故一心住:为利益众生故专心持咒。 ◎瞻仰犹如世导师,亦如善友及所亲。 发起殷勤殊胜意,供养给侍随所作,#8231;瞻仰犹如世导师,亦如善友及所亲:瞻仰上师如指导老师,亦如善友及亲属。 #8231;发起殷勤殊胜意,供养给侍随所作:内心发起殷勤殊胜的意念,供养、服侍此上师随自己的心力而作。 ◎善顺师意令欢喜,慈悲摄受相对时。 稽首诸胜善逝行,愿尊如应教授我,#8231;善顺师意令欢喜:以善良柔顺的心,随上师学习,令上师欢喜。 师:包括善知识、阿阇梨、上师(有修证的修行者)等。 #8231;慈悲摄受相对时:以慈悲心为教授,师徒彼此互相尊重。 #8231;稽首诸胜善逝行:跪拜恭敬诸如来,教导修行。 善逝:指如来。 #8231;愿尊如应教授我:愿上师如上教导我。 尊:指上师。 如:指上列所说。 ◎彼师自在而建立,大悲藏等妙圆坛。 依法召入漫荼罗,随器授与三昧耶,#8231;彼师自在而建立:上师其心自在无碍建立坛城。 #8231;大悲藏等妙圆坛:坛城须以大悲心建立,由清净心中显现,修行者须在坛城中接受诸佛灌顶加持,得咒语起妙用度生。 #8231;依法召入漫荼罗:上师依法召弟子入坛城修行。 #8231;随器授与三昧耶:随根器教授并以三昧耶法净除三业障(贪、嗔、痴)及守戒律。 ◎道场教本真言印,亲于尊所口传授。 获胜三昧耶及护,尔乃应当如说行,#8231;道场教本真言印,亲于尊所口传授:在漫荼罗内教授真言及手印,亲自由上师所传授。 道场:指漫荼罗。 #8231;获胜三昧耶及护,尔乃应当如说行:获得三昧耶的律仪并得护法护持,应当如是修行。 ◎然此契经之所说,摄正真言平等行。 哀愍劣慧弟子故,分别渐次之仪式,#8231;然此契经之所说,摄正真言平等行:如此依契经之所说,摄正真言、咒语入平等光明的空性修持。 #8231;哀愍劣慧弟子故,分别渐次之仪式:慈悲根器不佳的弟子,以仪轨的渐进次第方式教导。 ◎于造胜利天中天,从正觉心所生子。 下至世天身语印,入此真言最上乘,#8231;天中天:指菩萨与化佛的根器。 #8231;正觉心:指佛。 具有佛心后依果位修成菩萨或化佛。 #8231;世天:指人、天两道具福报的修行者。 #8231;入此真言最上乘:以上五种(指佛、菩萨、化佛、人、天)具福报的修行者,是修真言、咒语最好的根器。 ◎遵诸密行轨范者,皆当敬重不轻毁。 以能饶益诸世间,是故勿生舍离心,#8231;遵诸密行轨范者,皆当敬重不轻毁:遵守秘密修行密法的修行者,皆当尊重不可诋毁。 #8231;以能饶益诸世间,是故勿生舍离心:以真言、咒语利益各道众生,所以不可有舍离众生的心。 ◎常应无间而系念,彼等广大诸功德。 随其力分相应事,悉皆承奉而供养,#8231;常应无间而系念,彼等广大诸功德:常因不间断的不舍众生,度广大众生,并修习诸法而具诸功德。 无间:指不间断。 系念:指不舍众生。 #8231;随其力分相应事,悉皆承奉而供养:随其心力,以不同的相法与世间相应成就事业,对教导的诸如来、佛、菩萨、金刚护法皆应供养。 ◎佛声闻众及缘觉,说彼教门尽苦道,授学处师同梵行,一切勿怀毁慢心,#8231;佛声闻众及缘觉,说彼教门尽苦道:佛以灭苦法门教授声闻与缘觉。 #8231;授学处师同梵行:教授声闻、缘觉众,以清净法修行。 #8231;一切勿怀毁慢心:对两种教法均不可诋毁,也不可怀疑骄慢(即不可轻慢声闻、缘觉)。 ◎善观时宜所当作,和敬相应而给侍。 说彼教门尽苦道,授学处师同梵行,#8231;善观时宜所当作,和敬相应而给侍:在道场中处世适宜稳当,和合尊重对待众生。 #8231;说彼教门尽苦道,授学处师同梵行:小乘以灭苦教法,授学处之师如同梵行,修行者须以清净心修行。 ◎不造愚童心行法,不于诸尊起嫌恨,如世导师契经说,能损大利莫过瞋。 #8231;不造愚童心行法:不再以愚痴、顽固、自以为是的方法修行。 #8231;不于诸尊起嫌恨:不可在诸佛及上师前,起怀疑、瞋恨心。 #8231;如世导师契经说:如世尊、上师与契经上所说。 导师:上师。 #8231;能损大利莫过瞋:唯有瞋恨心最损功德。 ◎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旷劫所修善,是故殷懃常舍离,此无义利之根本。 #8231;一念因缘悉焚灭,俱胝旷劫所修善:一念瞋心或嫌恨心将烧毁功德林,灭尽无量旷劫以来所修的善法。 #8231;是故殷懃常舍离,此无义利之根本:所以时常要舍离此无帮助的根本(指嗔心)。 常舍离:指常舍离嗔心。 无义利:无帮助(指嗔心)。 ◎净菩提心如意宝,满世出世胜希愿,除疑究竟获三昧,自利利他因是生。 #8231;净菩提心如意宝:修持清净菩提心为如意宝。 #8231;满世出世胜希愿:圆满世间及出世间的妙法可使所愿皆成。 #8231;除疑究竟获三昧:疑业除去即可获三昧(定)成就。 #8231;自利利他因是生:要发愿上求佛道(自利),下化众生(利他),此为成佛之因。 ◎故应守护倍身命,观具广大功德藏,若身口意娆众生,下至少分皆远离。 #8231;故应守护倍身命:故应加倍守护清净菩提心,莫再被污染。 #8231;观具广大功德藏:观真心、菩提心内具有如来藏。 广大功德藏:指如来藏,内有清净种及智种子。 #8231;若身口意娆众生,下至少分皆远离:只要身、口、意有触怒、干扰到众生,或身、口、意有一点点犯错都不行、都要远离。 娆:指触怒。 ◎除异方便多所济,内住悲心而现瞋,于背恩德有情类,常怀忍辱不观过。 #8231;除异方便多所济,内住悲心而现瞋:但有多种特别方便法可救济(指例外),我们可以内住慈悲外现嗔。 #8231;于背恩德有情类,常怀忍辱不观过:对违背恩德之有情类,若现嗔恨心,如同背弃有情类种生,所以应经常修忍辱,不观看他们的过失。 ◎又常具足大慈悲,及与喜舍无量心,随力所能法食施,以慈利行化群生。 #8231;又常具足大慈悲:要具足大的慈心与悲心。 #8231;及与喜舍无量心:以及喜心与舍心等四种无量心。 #8231;随力所能法食施:可以随心力,对法界众生布施食物及用具。 #8231;以慈利行化群生:以启发菩提心化育众生。 ◎或由大利相应心,为俟时故而弃舍,若无势力广饶益,住法但观菩提心。 #8231;或由大利相应心:众生因利益相应而迷失菩提心。 #8231;为俟时故而弃舍:过一些时候不得不放弃此众生。 #8231;若无势力广饶益:若无法、无力救度此众生。 #8231;住法但观菩提心:仍须住空起用菩提心待之。 观:指起用。 ◎佛说此中具万行,满足清白纯净法,以布施等诸度门,摄受众生于大乘。 #8231;佛说此中具万行:菩提心中具有各种度生的妙法。 此中:指菩提心。 #8231;满足清白纯净法:修行智种子到完全清净、无业障的修行法。 #8231;以布施等诸度门:六波罗蜜(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或十波罗蜜(六波罗蜜外加方便、善巧、愿、力、智共十波罗蜜)。 #8231;摄受众生于大乘:教导众生学习大乘各种经典。 ◎令住受持读诵等,及与思惟正修习,智者制止六情根,常当寂意修等引。 #8231;令住受持读诵等:令修行者皆能接受并依经教修持。 #8231;及与思惟正修习:教导众生正确修习三观并且具有正知见。 三观(假观:三摩钵提;空观:奢摩他;中观:禅那。 )#8231;智者制止六情根:有智慧的修行者要制止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黏着与贪着。 #8231;常当寂意修等引:禅定时心应当往内观,修寂静、定慧等持光明本心的法。 ◎毁坏事业由诸酒,一切不善法之根,如毒火刀霜雹等,故当远离勿亲近。 #8231;毁坏事业由诸酒,一切不善法之根:酒会毁坏修行及佛事业,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源。 #8231;如毒火刀霜雹等,故当远离勿亲近:酒有如毒火、利刀、霜雹等,故应当远离不要亲近,以不饮酒为戒。 ◎又由佛说增我慢,不应坐卧高妙床,取要言之具慧者,悉舍自损损他事。 #8231;又由佛说增我慢:佛所说,以下行为会增骄慢毁坏修行。 #8231;不应坐卧高妙床:不应坐、卧奢华高广大床。 #8231;取要言之具慧者,悉舍自损损他事:具有智慧的修行者,应远离自毁修行与不愿度生的事。 ◎我依正三昧耶道,今已次第略宣说,显明佛说修多罗,令广知解生决定。 #8231;我依正三昧耶道:依正法消除三业障。 #8231;今已次第略宣说:现在已将次第陆续说明。 #8231;显明佛说修多罗:显现出修多罗的真涵义。 修多罗:指度生的方法,包含仪轨、咒语、契经等。 #8231;令广知解生决定:广大众生了解决定,依此法修持得解脱。 ◎依此正住平等戒,复当离于毁犯因,谓习恶心及懈惰,妄念恐怖谈话等。 #8231;依此正住平等戒:依正心住空性中,虽度生但要守戒律。 #8231;复当离于毁犯因:又应当离开毁坏清净菩提心的原因。 #8231;谓习恶心及懈惰:往昔的不善心及不精进心。 #8231;妄念恐怖谈话等:各种妄念及使人生恐怖的谈话等。 ◎妙真言门觉心者,如是正住三昧耶,当令障盖渐消尽,以诸福德增益故。 #8231;妙真言门觉心者:修真言、咒语,启发觉性的修行者。 #8231;如是正住三昧耶:以正心、住心、定心、戒心修持三昧耶法。 #8231;当令障盖渐消尽,以诸福德增益故:应令业障消除,增加福德善种。 ◎欲于此生入悉地,随其所应思念之,亲于尊所受明法,观察相应作成就。 #8231;欲于此生入悉地,随其所应思念之:可以此生即得修行度生的成就。 随其修行的相应而思念之。 #8231;亲于尊所受明法,观察相应作成就:得善知识老师所教授的法,使修行者的妄心变成清净心,并观察内心业障之减少为相应的成就。 ◎当自安住真言行,如所说明次第仪,先礼灌顶传教尊,请白真言所修业。 #8231;当自安住真言行:首当一心专注持咒或持名念佛的修行。 安住:专注、一心。 #8231;如所说明次第仪:说明修行的次第仪轨。 #8231;先礼灌顶传教尊:先礼敬灌顶的上师。 #8231;请白真言所修业:请上师开示修行真言的内容及愿力。 白:指开示。 ◎智者蒙师许可已,依于地分所宜处,妙山辅峰半岩间,种种龛窟两山中。 #8231;智者蒙师许可已:修行者承上师许可,方可持咒修行。 #8231;依于地分所宜处:要在适当的地方布置一个修行的处所;使内心能安静修行之处。 地分:指修行的处所。 #8231;妙山辅峰半岩间,种种龛窟两山中:群山峻岭的山中半崖间或山洞内。 ◎于一切时得安隐,芰荷青莲遍严池,大河泾川洲岸侧,远离人物众愦闹。 #8231;于一切时得安隐:任何时都可使心安稳无忧。 #8231;芰荷青莲遍严池,大河泾川洲岸侧,远离人物众愦闹:水池内有莲花、荷花之处,大河小川的两岸,及远离人群的嬉闹处。 ◎筱叶扶疏悦意树,多饶乳木及祥草,无有蚊虻苦寒热,恶兽毒虫众妨难。 #8231;筱叶扶疏悦意树:花叶扶疏、草地胜茂之处。 #8231;多饶乳木及祥草,无有蚊虻苦寒热,恶兽毒虫众妨难:有很多树木之处及草地,且没有蚊子及黑色的小蚊虫;没有恶兽、毒虫、蜈蚣之类,气候合适,没有太冷太热之处,这些地方皆适合修行。 ◎或诸如来圣弟子,尝于往昔所游居,寺塔练若古仙室,当依内心意乐处。 #8231;或诸如来圣弟子,尝于往昔所游居:过去有修行的佛弟子,去寻找从前的修行处。 #8231;寺塔练若古仙室,当依内心意乐处:如佛寺、塔庙、阿兰若(修行清净地)、古仙室等,依内心真正想要去的地方。 ◎舍离在家绝諠务,勤转五欲诸盖缠,一向深乐于法味,长养其心求悉地。 #8231;舍离在家绝諠务:离家并断除杂务之事。 #8231;勤转五欲诸盖缠:应努力勤奋修持,改变五欲(财、色、名、食、睡)业障所生的盖缠。 盖缠:指五盖十缠。 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法。 十缠: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沈、瞋恚、覆。 #8231;一向深乐于法味,长养其心求悉地:喜欢在深山中修法,常养慈悲心,以求修行有成就。 ◎又常具足堪忍慧,能安饥渴诸疲苦,净命善伴或无伴,当与妙法经卷俱。 #8231;又常具足堪忍慧:修行中要修忍辱及智慧。 #8231;能安饥渴诸疲苦:能随遇而安,不受疲惫、劳苦、饥渴、烦恼所干扰。 #8231;净命善伴或无伴:以净心为要,有伴无伴不重要。 #8231;当与妙法经卷俱:当与妙法经典为伍。 ◎若顺诸佛菩萨行,于正真言坚信解,具净慧力能堪忍,精进不求诸世间。 #8231;若顺诸佛菩萨行:顺着诸佛菩萨的教导方法修行。 #8231;于正真言坚信解:对真言、咒语坚定相信,并了解而具有正知见。 #8231;具净慧力能堪忍:具有清净本心、智慧能力及能忍辱的修行者。 #8231;精进不求诸世间:精进修行者不着世间的名闻利养及世间破坏菩提心之事。 ◎常乐坚固无怯弱,自他现法作成就,不随余天无畏依,具此名为良助伴。 #8231;常乐坚固无怯弱:以坚定自利利他的修行为目标,对真言修行法不再怯弱、恐惧。 #8231;自他现法作成就:以自利利他的修行为成就。 #8231;不随余天无畏依:对剩余的岁月很自信,不再恐惧。 #8231;具此名为良助伴:若有此种观念的修行者,可称为菩萨道的良好助伴。 发布时间:2020-09-03 15:22:3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0:1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8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