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大师: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 内容: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而戒尤为要,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初二多属戒学,三则三学圆具。 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 故于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middot;净行品》及《楞严经middot;四种清净明诲》,以期净业行者于律仪戒之执身不作,进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离念、断惑证真。 然纵得定共、道共二种实益,犹当兢兢业业,执持律仪戒,以为自利利他、维持法道之轨范,则空解脱人无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也。 《净土五经跋》所以观经三福,初则世善皆堪回向;及至九品,末则狱现尚获往生;至于一心不乱、妙观圆成、证三昧而往生者,更不须言矣。 是知净土法门,普摄群机,了无弃物,猗欤大哉。 《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代王弘愿作)》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已著于言外。 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 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 是为观无量寿佛经。 《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夫欲学佛法,先须力敦伦常,恪尽己分。 观夫人之孝事父母舅姑,以及相夫教子等,即观经所谓孝养父母、行世仁慈也。 而其深厌无常,专修净业,又与同志互相勉勖,乃所谓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与发菩提心、劝进行者之义,皆兼而有之。 既有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之因,决感仗佛慈力往生净土之果。 彼世之不尽己分以敦孝慈,妄欲冀附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例,虽佛力、法力不可思议,由自己心地不正,与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相反,断难获永离众苦、常受诸乐之果矣。 修净业者,尚鉴之哉。 《马母姚夫人往生事实发隐》令夫人宿世大有栽培,故能一闻即信。 其修持未能常时精进者,一以无人劝进,二以未实知其生死之苦及佛法之益。 临终所说之话,颇合观经三种净业正因之第一条。 文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念二侄之未成立,属十善业。 无夫妻母子之情爱,亦属十善业。 有此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属助念,何虑不生? 所不生者,由情爱一起,正念即失,断不能生。 勿道工夫浅,即工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与佛圣气分相隔故也。 《复章缘净居士书三》倘不能尽己之分,纵有修持,亦难与佛相应。 而且招彼无知者,妄谓佛法无益于伦常世道也。 历观古来大忠大孝,深仁厚德者,多皆由学佛得力而来。 是以观经三种净业正因,第一即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师长即有德之人),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能孝能弟能慈,能令身三(身三业,杀、盗、淫)口四(口四业,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三(意三业,贪、瞋、痴)通皆是善。 如是之人,乃为国家社会之宝,令彼见者闻者相观而善。 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世间事事皆须以身为本。 《复朱石僧居士书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汝能孝亲,能俭朴,则必不至取非义之财。 其行其心,颇与佛合。 若再加以信愿求生西方,必可如愿。 然既为人子人父,当思所以究竟令我亲我儿女得究竟安隐之道,可不力劝吾亲与吾儿女,令其同修净业乎? 此且约亲而论,而一切众生皆是佛子,我既知之,忍不令我弟兄姊妹亲戚乡党一切相接之人,一一咸知乎。 汝欲皈依以期往生,可不发弘誓以预行随分随力度人之道乎。 《复观心居士书》是以光每为一切人说,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茹素,信愿念佛,决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此自行,以此化他。 内而父母兄弟妻子,外而亲戚乡党朋友,俾彼同修净业,庶可谓之真佛弟子。 能如是,则生为圣贤之徒,没登极乐之邦,世出世间之利益,悉于此得之矣。 此愚夫愚妇所能为者,并非有高深玄妙、不能企及之处。 惜人多所求在彼而不在此,故难得其真实利益也。 所言照料林事,不能专修,深恐难得一心、未得往生或难如愿者。 须知菩萨行道,以利人为先。 净土之法门,以信愿为导。 有真信切愿,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无真信切愿,纵已得一心,亦难往生。 (宗门人念佛,多不讲信愿,则仍属自力,难蒙佛力。 以其彼既不感,佛难垂应。 此一著要紧之极,故为道破。)但肯以光所说以上之事,实力行去,则与观经净业正因相应,与佛本愿相应,固不必疑豫其难得往生也。 《复王诚中居士书》深合观经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之道。 既有净业正因,必获往生实果。 《循陔小筑发隐记》令祖母宿因深厚,故得一劝即行。 观其临终景象,颇可用慰汝等。 倘顶门后冷之话不是虚饰,则必可往生。 然为人后者,当常发导亲神识得所之心;不得谓亲已往生,用不著吾等追荐。 须知凡亲没后,诸眷属必须至诚念佛,以期未往生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增品位。 此不但有益于亲,实则有益于己。 以其以亲之故,令诸眷属种出世之大善根,较比唯为己修持者,功德更为殊胜。 以由孝亲之心,致与佛所立之净业正因相合故也。 《复李慰农居士书二》余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 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三种属戒善。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四种属慧善。 前二大小随人,此则唯属大乘。 此十一事,若全若半。 乃至一事,以深信愿,回向净土,皆得往生。 况贞女且有多分,兼以平生专心念佛,岂得不生? 《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念佛一法,乃佛法中之总持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 语其浅,则妇孺均能修持;语其深,则圣哲莫能了解。 而且于在家善信,最为合机,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如来称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故凡念佛之人,必须于家庭伦常中各尽其分,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者是也。 又须惩忿窒欲,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而修善去恶,尤须在起心动念处,认真省察,笃实扩充而克除之;战兢惕厉,毋或怠忽,是为善人。 善人念佛,方能得念佛之真实利益。 如基址巩固,万丈高楼自可随意建造矣。 《观无量寿佛经石印流通序》观经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与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为净业正因。 此十一事,有其一种,以深信愿,回向往生,皆得如愿。 况夫人三十余年,刻苦清修,永断女习,恪守闺范;二十年来,一心念佛,深厌五浊,冀生莲邦;临终子问,尚恐见扰,则不生净土,将何生乎? 《大慈悲室发隐》人之临终,得其助念,定可往生,失其助念,或再以哭泣搬动,动其爱情瞋恨,则堕落难免矣,险极险极。 汝能成就母往生,亦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谓即尘劳行佛事,其功德比寻常殊胜万分矣。 《复周孟由昆弟书》修净土者,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皆归于善,是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次则受持三皈,具足五戒,不犯威仪;次则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但皆以孝养父母等世善为根本。 《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谨持五戒,为断恶修善之源。 奉行十善,为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根。 从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三业既净,然后可以遵修道品,了生脱死,得预极乐嘉会。 善恶因果,如影随形,莫之或爽。 实行其事,实得其益。 若沽名钓誉,好作狂言,自欺欺人,自谓已得佛道,是大妄语,应受恶报。 修行人,须心地光明,三业清净,功德无量。 观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为者亦若是,愿各勉旃。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发布时间:2020-08-26 15:04:0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10:1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