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其祯居士:净土宗是一个契理的法门 内容: 净土宗是一个契理的法门第321期明觉 文:关其祯能化的菩萨和所化的众生净土思想是大乘菩萨教,而大乘菩萨教的精神在於自利利他、自度度他。 菩萨圣者广修六度万行,以功德回向一切法界众生。 菩萨是能化,众生是所化。 若从两个方面对应来看,两者相辅相成,更体现净土教的大乘菩萨精神:(一) 是能化的菩萨在「因地心」发愿成就「果地觉」,如上文所述的因地菩萨修诸净业,而成就净土果地。 换言之,净土的建立必先有能化的菩萨在因地发愿,勤奋精进,净化其国。 《大智度论》云:「作福无愿,无所标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 复次,庄严佛界事大,独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须愿力。 譬如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可知诸佛菩萨成就净土为「教主」,教化度脱众生,皆是「自力门」的大乘「因地教」也。 (二) 是所化的众生乘菩萨的行愿所成佛的「果地觉」,以深信切愿而发起「因地心」,往生净佛国土! 菩萨为众生能够往生而成佛,故此说明所化的众生只要归顺和投化「教主」,发愿往生,称念名号,也等於成就能化的菩萨,相得益彰! 此乃从另一方面看净土教,视为「他力门」的大乘「果地教」。 简单来说,前者如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兆载永劫修净业,成就了名号功德,及圆满庄严的净土――极乐世界,佛号阿弥陀;后者如十方众生,全仗佛力,全赖佛恩,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摄取光明,以此善根,往生净土。 前者先净心而成就净土;后者先入净土而成就净心。 以此净土教的思想为基础,我们信受阿弥陀佛的回施,发愿往生净土,不单是从「所化」方面体现大乘菩萨的精神,而且我们得生,见证了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大愿。 换言之,没有我们的往生,阿弥陀佛成佛道、立净土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心、身、土的辩证关系什么是佛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以上是七佛通偈,非同小可,绝不欺言! 此偈看似简单,与其他宗教没大分别。 但是,整句偈的关键在於一个「净」字。 所谓「佛门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由此可知,「净」是佛法的精神! 佛教离不开一个「心」字,故此很多人以为佛法修行无论哪个宗派,都在修清净心,要修心才得解脱。 言「心」者,自性真心,能生万法,故此心、身、土三者关系,犹如中、左、右,举一反三,三者相依互存。 「身」代表一切有根身的生命体,即十方众生,又是心识 / 业识的「正报」;「土」代表一切器世间,为一切有根身的生命体所依,即世界国土,又是心识 / 业识的「依报」。 正报和依报互相依存,唇齿相依,当然两者亦是心识所变现。 心生,则身、土生;心灭,则身、土灭。 同样地,若心净,则身、土皆净;又若身净,则心、土皆净;又若土净,则心、身皆净。 犹如人处清净的环境 (土),自觉身心康泰,一切皆净化了! 上根修行人悟性高,自然地从修心入手而求净,所谓「心净则土净」,如禅宗的心地法门,法相宗的唯识法门等。 心是无相,既无相可依,一般人难以契入「净心」法门。 若非上根的人,恐难有成就! 如印光大师说:「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从「净心」法门入手已难,进一步说到有修、有证则更难,至於彻底解脱生死大事,就难上加难,应知! 或有人从修身入手而求净,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净身者,即净身、口、意三业,必须「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修定善 (禅定)和修散善 (福德),断见、思二惑,除烦恼、所知二障等。 虽知「身」有相可寻,但身处五浊恶世,如善导大师云:「但以娑婆苦界,杂恶同居;八苦相烧,动成违返;诈亲含笑,六贼常随;三恶火坑,临临欲入」,身不由己地受业力系缚和牵引,若我们以修身求净,恐怕旧业未消,新业益增,得不偿失。 纵使经历多生多世,恐难达至三业清净,何况现身处於无佛力持的末法时期呢! 何谓「修土」? 「修土」者,即求生净土! 《阿弥陀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又《无量寿经》云:「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 颜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只要生在净土,身心自然清净。 既然心、身、土三者关系,犹如中、左、右,举一反三,三者相依互存,故此从修心,或从修身,或从修土入手而求净,基本上是一样。 彼此无分高下,反正殊途同归,应知! 机法一体,秽净不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的「三心释」,云:「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何等为三? 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发三种心者,「即便」往生,「必生」彼国,语调甚重,故为至要。 至诚心,真实心也,即真为生死,以身、口、意念佛,摄取阿弥陀佛回施给我们的净业真实功德;深心,即深信之心也。 回向发愿心,即心心回向,尽舍自力,全归佛力,一心回愿往生净土。 什么是深信之心? 净土宗行者要深信什么? 善导大师云:「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 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 无疑无虑。 乘彼愿力,定得往生。」前者「信自」、「信机」,即完全相信自己没有机会、条件、能力、缘份,凭自力出离三界生死,如身患绝症,不能自救自医;后者「信他」、「信法」,即完全相信佛力――阿弥陀佛的大愿业力,一定可以救度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深信阿弥陀佛的救度是真实的,是万应万灵的无上妙药,能救度我们出离三界生死,得生弥陀净土。 凡夫为境所迷,心难转境,故不能做到「心净则国土净」,还是往生净土去,在阿弥陀佛的国度里,自然心净,「国土净则心净」故。 就国土世界而言,有净、秽之分。 「净土」是极乐世界,是弥陀以清净功德庄严之家,是无为涅槃界。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娑婆世界,是凡夫以烦恼业力之地,是有为生死界,名叫「秽土」。 净土宗是彻头彻尾的弥陀救度法门净土法门是彻头彻尾的弥陀救度法门,直畅如来出世度生之本怀,普契群生厌苦求乐之愿求,既契时契机,亦是契理。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云:「又《无量寿经》云。 『法藏比丘,在世饶王佛所,行菩萨道时。 发四十八愿。 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 十方众生,称我名号。 愿生我国。 下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今既成佛。 即是酬因之身也。」弥陀酬因,愿已成力,凡夫称名,莫不皆往。 因此,善导大师又《往生礼赞》云:「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彼此相应,如函盖相称也。 弥陀成佛,我们求生,绝配! 发布时间:2020-08-01 15:16:2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5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