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常照法师:佛说弥勒下生经讲释 内容: 第三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放掌请坐,诸位同修,你们走过这么多的道场,拜佛也好,参加打七也好,有没有参加过,像这样打地藏七? (大众答“没有”),没参加过。 我们这个打法,有诵经,有讲课,还有念地藏王菩萨圣号,还有忏悔的。 你们晚上回家是比较麻烦,如果不着急的话,大家中午休息一下,晚上再一堂课,那就比较好。 像一点到三点的时候,如果没有诵经,诸位同修,你会发现什么呢? 我估计,打骂的,打瞌睡呼噜的声音,超过我的麦克风,你信不信? 那么你们晚上都要回家了,如果晚上没有回家,我们再加一堂课是比较好的。 那没办法了,然后天气又不好,又下雨,所以晚上我们没办法加一堂课,只能中午不休息的,大家在一起来学习《地藏经》。 当然打七的方法很多种,像这种打法比较少,你们这样感觉累不累? (大众答“不累”),这样一般是不累了,坐也能坐得住,念经也不会太累,以前我们打过了,但是道场条件要具备,比较好打七。 当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跟环境的不一样,所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应该说,只是个助缘。 根本是什么? 心地。 那么经题,六个字,「地藏菩萨本愿」,这个是别名。 「经」是通名。 我们第一个字,看到「地」,「地」指的是心地,所以地藏法门,可以说是心地法门。 也是什么? 大乘法门、小乘法门的根本,也是基础,学佛的基础。 当然我们念佛也好,修行也好,不单单看环境,也不单单看这个,表面上的功夫。 要做什么? 心地上的相应,把心地了解了,我们学佛就方便了。 那诸位同修,一般所谓什么呢? 念念从心起,念念凡归心。 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我心。 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 这些都是经常听过的。 那么请问,我们有几颗心? 一般都说:一颗心。 对不对? 或者说,一个心。 诸位同修,我们一般认为一个心,如果一个心,心在哪呢? 有很多人都说,这个就是心。 记住,这个是心脏。 如果这个心死了,是不是一切都没有了? 不是这样讲。 《楞严经》「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中峰国师三时系念,告诉我们,曰:「心有三:第一,肉团心;」父母血气所生者是,这个是心脏。 这个会坏,这个会病,这个会死,这个是肉做的心脏。 第二种心叫做「缘虑心」,什么叫缘虑呢? 因缘的缘,考虑的虑,会想象、会思维、会考虑、会做梦、会计较、会琢磨、会思维,这个叫做缘虑心。 这个心很坏,想东想西,想好想坏,都是在这个缘虑心,一般叫做什么? 妄想。 释迦牟尼佛说,这都不是真正的心,真正的心是什么呢? 「灵知心」,或者叫做「真心」。 当然, 真心很多人不懂,《楞严经》告诉我们,在哪里呢? 「无在,无不在。」你说他有,确确实实。 你找不着,你说他没有,确确实实,他有一个心在主宰。 所以真心,灵知心,是不在而不在。 为什么呢? 你把心地的道理搞清楚了,「心性本空寂」这句话能懂吗? 「心性本空寂」。 当然这样讲你不太好懂,我举个例子你们注意听,听到没有? 能不能把声音抓住? 这就好懂了。 声音本空寂,映现一切声,好懂吧,心性就是这样的,心性本空寂。 能现一切相。 所以它抓不住,因为它空寂。 而为什么他说有呢? 因为他现一切,这个心很难懂。 五祖给六祖讲一句话,学佛人,修行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六祖听了以后,彻法源底。 也就是说,想要成就,一定要认识本心,本心是什么? 就是「真心」。 真心,心包太虚,心包太虚的真心,就能够量周沙界,那么祖师大德怎么样来教育弟子呢? 他用教育的方法,讲课,传法,法则以心传心,把心地搞明白了,心性通了,皆令自悟、自解,自己明白。 自古佛佛唯传本体,佛和佛,成佛,包括传法,师师密付本心,这样走上了无上道。 所以,五祖给六祖,讲一句话,叫做「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这一句话就是说,无上菩提并不是用嘴说的,并不是用言语,文字来表达的。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菩提当下,性德圆满。」这样说起来,诸位同修,我们今天,五祖最后又讲一句话,「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端心,各自端心,自见本性。」《无量寿经》告诉我们「得一乘道,不由他悟。」我们今天不能开智慧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 用心脏的心,「肉团心」来念佛。 什么意思? 我今天身体很好,心情很好,家庭很好,我就来念佛。 今天心情不好,家庭不好,生意做得不好,拉倒吧,不干了! 有没有? 他是用这个肉团心在念佛。 这样肉团心死了,他佛也不念了,这样的人也就死了,这种人不会成就。 第二种人,用什么心来念佛? 用「缘虑心」,刚才讲了,缘虑心是什么心,妄心。 妄心是什么心? 自私自利的心。 今天来念佛有利益,我就来念佛,今天念佛没利益,怎么说? 不干了。 这样的人,这样的心,念到什么时候能成佛? 念到大概是驴年就能成佛。 我们辽宁这一代,盘锦这一代,有驴年吗? 今年是牛年,牛年过去是虎年,并没有说,牛年过去是驴年。 就这样说的,用自私自利的心来念佛,念到驴年才能成佛。 而诸位同修,在今天南北的同修,学佛、修道、学习佛法,可以给大家说,百分之大部分的人,都是用这个妄心在念佛,什么意思? 有利益上,一直上! 干! 认真干! 没利益,回家睡觉就好了,念佛干什么呢? 有没有? 这个是南北发生的。 很多很多的问题而没有搞清楚,搞明白。 那么诸位同修,我们今天真正能成佛,想成佛。 一句话「本来清净,那是菩提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什么心? 真心。 那好,我讲大家好懂的,不要讲佛学名词太多,「真心」里面有没有名闻利养? 有没有烦恼? 有没有嫉妒? 什么都没有。 「真心」里面就是清净平等觉,真心里面就是什么? 慈悲喜舍,六度波罗蜜的圆满,十大愿王的圆满。 这个就是当下成佛,我们不是用这颗心在念佛。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今天听到说,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莲华化身,金光闪闪,西方极乐世界清净无比,才要念佛。 对不对? 大部分的人是用这颗心念佛,这错误。 如果有人给他讲,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须弥土山。 他就不念了,所以他是以利益的心,来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记住,这个是错误的思想,这个不能往生。 利益之心。 诸位同修,念阿弥陀佛求往生,这是错误的观念。 你要注意了,我这里可是讲心地法门,你要听误解了,不要怪我。 我讲详细一点,讲慢一点,念阿弥陀佛求往生,这是错误的观念。 为什么这样说? 你知道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太好太好了,你才要念佛,你是利益的心在念佛,所以念阿弥陀佛求往生,是错误的。 这种人难以往生,也可以说,不能往生。 那什么样的人能往生? 用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的那一种慈悲,那一种庄严来融化我们的心,这样的人念佛,百分之百往生。 这能听懂吗? 这是两个概念,我举个例子,把阿弥陀佛比喻为学校的老师,我们是学生。 老师,你给我知识,老师你赶快来给我知识。 天天不念书,天天不学习。 整天,“老师,你给我知识。 ”这样能不能知识得到? 得不到。 你要这样的把老师的知识,把老师学习的方法,把老师所得到的成就来融化自己的心,自己的心跟老师一样,学习跟老师一样,知识跟老师一样,你得到了,你也就是那个老师了。 明白吗? (大众鼓掌),就这个道理,所以在座的同修,我们今天南北在家出家,就这样的,阿弥陀佛你快来接引我,我快不行了。 你永远不行! 你永远站不起来。 你是有所求之心来念阿弥陀佛,这样是错误的念头。 应该要把阿弥陀佛的行为,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的能力,那一种庄严,那一种智慧来圆满,来度脱、来融化我们的心地。 我们的心地被阿弥陀佛融化了。 我们的心地跟阿弥陀佛一样了。 这样的真心念佛,万修万人去。 所以今天在座的同修,南北方的修行人,有了阿弥陀佛的口号,没有阿弥陀佛的心地。 这能懂吗? 有了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思想,没有阿弥陀佛那一种恩德布施,八方上下的威德。 那一种精神,那一种心地,所以才念佛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原因在这里。 我讲一句话,你们老实回答,如果当你今天听到,念阿弥陀佛有问题,你还肯念佛吗? 说西方极乐世界有牛粪,西方极乐世界有三恶道,你还念佛吗? 你马上不念了对不对? 所以证明,你听到说,求他,一直求他,知道求他没有利益,你马上不求了,懂吗? 所以我们今天有个错误的观念,以为求,能解决问题,求阿弥陀佛的功德,来流露到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跟阿弥陀佛流露的功德完全相应,这才叫念佛往生。 所以在座的同修,「真心」里面没有任何的肮脏,没有任何的观念,没有任何的妩媚,没有任何的狭窄。 「真心」里面就是清净平等觉,那我们这样说起来,「肉团心」、「妄心」、「真心」,这几年用哪一个心在念佛呢? 这几年用真心吗? 记住,真心里面没烦恼,真心里面没欲望,真心里面永远是什么? 永远是什么呢? 清性平等的。 那么在座的同修,你现在内心里面一点烦恼都没有的人举手,我看几个。 证明我们念佛还是用妄心,达不到入佛法藏究竟彼岸,所以在座的同修,《楞严经》的心地法门,「七处征心 十番显见」,你要懂了,那么容易开智慧,所以祖师大德讲「迷人念佛求生于彼」,迷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悟人自净其心」能懂吗? 想觉悟的人,自净其心,圣人念佛自净其心,凡夫念佛只明其意,圣人求心不求佛,贤人求自不求佛,凡夫求佛不求心。 所以历史有一句话,大家一听就知道。 「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只要明白自己的心,降伏自心,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大道场,帮助了多少人出家? 梁武帝没有往生极乐世界。 请问梁武帝会不会念佛? 绝对会。 诵经念佛、念咒都会。 而梁武帝没有往生极乐世界,有人问六祖:“六祖,梁武帝做了那么多的好事,为什么没往生成佛? ”六祖讲一句话,梁武帝「心邪,不知正法。」不知道那个正法,正法哪来? 「万法归心」。 自性流露叫做正法。 梁武帝建道场,帮忙别人出家,布施、设斋,名为求福,福报,就是《无量寿经》讲的,「假令供养恒沙圣,」这个就是求福,「不如坚勇求正觉。」这个是「明心见性」。 所以梁武帝为了求福报,不可将福报以为功德,福报是在善道,功德才是解脱。 所以我们今天大家要知道,平常时都用两种心念佛,第一,心脏。 今天心情好,内心比较爽,身体比较健康,可以跟人家来念佛。 心情不好,烦恼来了,欲望来了,不念了。 第二种心,有利益的,有好处的,能得到自己的目的,达到自己的那一种享受。 这样的心来念佛,没有一个人能领悟,或者说,很少人领悟,念佛是什么? 诸位同修,一定要懂,念佛是本分。 这能懂吗? 好要念佛,坏也要念佛,男人、女人,年龄不管怎么样,都要念佛。 因为念佛,佛念佛念佛,这样的心地,是自自然然的规律。 为什么要念佛? 没有为什么,本来就得要念佛。 如果这样讲大家不懂,我给大家报告一个,为什么要喘气,呼吸、喘气,为什么? 你们回答一下为什么? 没有为什么,人活着就得喘气,能懂吗? 一不喘气,怎么样? 这能懂吗? (师父把食指伸出来,下弯。 )这不是九。 这是死翘翘,能懂吗? 人活着就得喘气,对不对? 离开喘气就是死亡,所以真心的流露,修道的相应,他自自然然就念佛,念佛佛念,念念佛,佛佛念,念佛佛念,佛念佛。 就这么简单。 这能听懂吗? 能还不会加个油(大众鼓掌),这种心地法是很少讲的。 诸位同修,也许你听不懂,不要紧,我们会把它录下来,让你作参考,所以今天诸位同修,我讲到这个地方,念佛是本分。 那行善呢,也是本分。 今天我来讲课还是本分,你来听经也是本分,我们建立在本分的基础上,就能流露了本性的自然规则。 自然性德,自然智慧,自然心地,自然这是什么? 心地风光,这样我们本心相应了。 本心是本觉,本觉是本正,本正是本净,觉正净。 自自然然就没有贪嗔痴,自自然然就没有迷邪染,统统没有。 所以纯粹的纯净、纯善。 这样的心地,你认识清楚了。 再来祖师大德还给我们说什么呢? 这些修行人的危险,危险是什么呢? 在学佛当中,学法当中怎么学? 把妄心看做是什么? 真心。 《楞严经》告诉我们「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又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即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二种根本是什么呢? 「第一 错乱修习」方法错误,理念错误,「犹如煮沙成饭」想把那个沙煮成饭,能煮成吗? 不可能。 为什么? 「沙非饭本」,所以今天在修行当中有个错误的观念,我们想修成佛,这是错误的观念。 注意! 你们一定要全神贯注,注意听。 想修成佛,这是错误的观念。 为什么? 我举个例子。 想修成佛,有一天成佛了,有生就有灭,有来就有去。 能懂吗? 所以想修成佛,本身是生灭法,那诸位同修,佛是什么? 佛是本具的,佛是本具。 所以我们把「妄心」当作「真心」。 这一个,再来。 一者,从无始生死根本,用的攀缘心。 不懂得人人本具的佛性。 就像西方极乐世界,是本具的。 佛性是本具的,三藏十二部本具的,我们先要修,后来再成功了,这都是错误的观念。 所以今天诸位同修,在《楞严经》这样说「诸法所生 唯心所现 一切因果 世界微尘 因心成体」,既然是这样的。 我们今天大部分的修行的同修,恰恰就落在这个地方,我先使劲修,修啊修,修到有一天我老了,老了以后,躺在那个地方,头勾下去了,就成佛了。 错了! 佛性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大不小,不一不异,不生不灭。 佛性是本具,那佛性究竟是什么? 这个道理要懂。 佛性究竟是什么? 我这样讲不好懂了。 用这个,你们看到我这个是冰,不要给它看成玻璃,看作冰了,那好,冰的体是什么? (大众中有人答“是水”)错! 冰的体不是水,大家知道。 冰融化了叫做水,并不是冰的体是水。 好了,你注意看,我把这块冰融化为水,现在看到水了,对不对? 好,现在你看到我这一杯是水。 我这里使劲烧,用火来燃烧,烧完以后这一杯水变什么? 开水对不对。 开水变什么? 水蒸气。 水蒸气现在怎么样? 蒸没了,是什么? 空空的对不对。 水蒸气蒸没了,这水也没有了,水没有了,冰怎么样? 也没有了。 那么冰的体,水的体,讲好懂,就是什么? 水蒸气。 这能好懂吗? 那水蒸气是什么? 空性的。 所以空性才是物质的本体。 叫做世间法、出世间法,「无所有 毕竟空 不可得」,能懂吗? 这才是体。 既然这个是体,你执着什么? 执着你是老公,你是妻子,你是儿女,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宝贝,来空空去空空。 有一个祖师叫永嘉菩萨,永嘉祖师。 叫做「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既然是这样的,冰的体、水的体,是空性。 那好了,既然空性就是没有障碍,对不对? 空性是没障碍,而我们今天恰恰的,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当下的国土,就是极乐世界。 当下的极乐世界就是清净心的流露,清净心的流露,满地都是黄金,黄金代表不变;满地都是莲华,莲华代表清净,清净其心,心地清净莲华现前。 极乐世界在真心里面,不是在西方,西方是回头,这样的心地,这样的思想,你能领悟到这个地方,并不是死亡再往生,「当下转心」叫「往生」,能懂吗? (大众鼓掌),这个道理是深。 当下转心叫往生。 所以很多老人等到我老了,我讲话没力气了,死了再往生,死了应该要火化,不叫「往生」。 所以在座同修,这样说起来,极乐世界是什么? 本具的。 我举个例子,阿弥陀佛没有成佛之前,有没有极乐世界? 记住,也有极乐世界。 如果你说阿弥陀佛没成佛之前,没有极乐世界的话。 我请问,极乐世界是生灭的,还是不生灭的? 一定要懂,极乐世界不生不灭,对不对? 既然极乐世界不生不灭,没有阿弥陀佛之前,也有极乐世界。 如果说没有阿弥陀佛之前没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才有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还是生灭的,生灭的世界,还不是真心,还不是解脱的,还不是圆满的。 所以没有法藏比丘之前,没有阿弥陀佛之前,也有极乐世界。 那这样说起来,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真心,真心就是不生不灭。 这样说起来,「念佛不是求念佛,往生不是求往生,念佛是本分,往生是自然。」能懂吗? (大众鼓掌)这个道理很深! 我再讲一遍,念佛是本分,往生是自然。 所以祖师大德才讲一句话,叫做求佛,求菩萨,不如求自己,这样说起来,肉团心,妄心,真心,诸位同修,你们用哪一种心念佛? 心地法门《地藏经》,我们把这个问题再倒回来,我们以什么心在读《地藏经》,如果以利益之心来读《地藏经》,读到猫年都不会开悟,刚才是驴年,现在换猫了,猫也出来了,到猫年都不会开悟。 用真心来念地藏王菩萨,一念相应,一念地藏王菩萨,那地藏王菩萨在哪里? 地藏王菩萨就是“一念的孝道之心”,叫做地藏王菩萨。 一念的孝道之心,当下的做到,当下转过来,在家庭、在社会、在每个地方发挥了孝道的作用,发挥了行慈尽孝,当下这个人就是地藏王菩萨。 记住,地藏王菩萨,不单单指一个人。 我举个例子,大学生是一个人还是很多人,大学生是一个学习成绩的德号,学习成绩德号。 他不单单指一个人能懂吗? 你考上就叫大学生。 地藏王菩萨是一个修行成就的美德,修行成就的美称,修行成就的德号。 你要你一念行孝道,一念行慈悲,一念行慈尽孝,这个时候一念行孝就是地藏。 「王」是自在的意思,又自在,又解脱,又能够明理,这个就叫地藏王。 所以诸位同修,先认识这个地,「心地」,心地认识清楚了,还能明白,「法性地」,第一个讲「心性地」,第二个讲「法性地」,法性地,很少听说过吧。 就是说,一个学佛的人,他怎样来选择道场,怎样来修行,怎样来明理,怎样来明心见性? 很简单,诸位同修,盘锦的虚空,大连的虚空,鞍山的虚空,我们沈阳的虚空,包括本溪的虚空,所有的虚空,是空的还是有的? 都是空性的。 既然是空性,也就是说陆地上,有各个地区的差别,而法性是平等的,空性,法性地和法性论,你要懂了。 那么这个道理懂了,你需要选择修行吗? 注意! 你需要选择修行吗? 不需要。 为什么不需要? 「令心不增不减」就是修行。 令我们自己的心,不增不减是修行。 什么叫不增不减,土地有增减,而法性虚空怎么样,不增不减。 不增不减的法性,不增不减的虚空,就是我们的「本性论」。 而我们的本性论就是人性论,这样说起来,人性是善还是恶? (大众中有答“善”),错。 有善就有恶,有高就有低,人性是非善非恶。 能明白吗? 非善非恶,恶的和善的是什么? 懂吗? 对立,人性的话是心空寂,本性什么? 本性空寂。 不能说本性善恶,能不能领悟。 好像要叫我唱一首歌的感觉,我要讲「人性论」,「法性论」,「本性论」。 大家头勾这样的,我注意看,有没有人流口水了,有时候我们在讲课的时候,有些老菩萨可有禅定功夫,一打坐就睡着了,一睡着那个叫什么呢? (师父作出流口水的手势)智慧水就流出来了。 这么长! 我看了以后,又被收回去了。 甘露水就喷出来了。 诸位同修,学佛悟不到这个心性,你的念佛都不及时的,你的念佛都是有目的的,你的念佛都是有要求的。 这样的心还是「生灭心」,你领悟不到「本性论」,领悟不到「法性论」,领悟不到「本体论」。 所以你就不会认认真真的行善,你会有意思、有条件、有利益,才会行善。 没有利益的你就不会行善。 你把这个心地的道理,和法性论的道理领悟了,你就自自然然的流露应该的本分。 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法,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他是心性的流露。 那么在座同修,这样说起来,禅宗祖师大德讲那一句话你就懂了,「生者决定生,」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者实无去,」为什么? 当下的心,就是净土。 当下的净土就是极乐,所以极乐世界叫做「广博严净,包括十方」就是这个道理。 「广博严净」的并不是说这个地方是极乐,那个地方不是,不是这样讲的,如果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我再举个例子,大家更好懂。 释迦牟尼佛死掉成佛的,还是活泼泼成佛的? 这好懂了,那释迦牟尼佛,从结婚到出家后来成佛,度化众生,一辈子示现给我们看。 我们今天等到死掉以后才成佛,是不是错误的观念? 就这么简单。 我再举个例子,释迦牟尼佛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果释迦牟尼佛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家赶快回家睡觉了。 对不对? 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佛,他住的就是极乐世界,那他还要往生什么。 这能懂吗? 释迦牟尼佛住在我们娑婆世界,本身就是极乐世界,还需要往生吗? 那好了,释迦牟尼佛不需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错误的念头? 这是错误的念头,不懂得用心性的念佛。 诸位同修会念佛的人,「当自端心,当自自净其意。」这样把阿弥陀佛的功德,把阿弥陀佛的威力,把阿弥陀佛的那一种,种种的精神,法藏比丘自心清净,「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第十」这些来圆满我们当下的心,我们的心就是阿弥陀佛。 「是心是佛 是心作佛」我心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我心,这个时候的此地即极乐,极乐即此地,此地即净土,净土即此地。 这样的心法相应,和合圆融无碍的大妙法,还要外面修学吗? 就在一念的觉悟心,悟道到这一点,「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本来圆满,自性当下空寂。」何有生灭? 何有轮回? 轮回是妄念,轮回是自己的因果,轮回是业力。 完全背道而驰,没有用心性的妙法,而用外在的妄心,你要修到何年才能成佛? (大众鼓掌)。 那好你们都会鼓掌了,代表有一点听懂了。 好,既然有一点听懂,诸位同修,念佛要不要选时间? 要不要? 不需要,念佛要不要选择环境? 不需要,念佛要不要请别人指点? 也不要。 为什么? 你就念下去。 就这么简单。 为什么? 本分。 如果这样讲不好懂,喘气,要不要选择环境? 我这个地方能喘气,那个地方就不行,你就闭住,我不能喘气,还没到那个地方,就死翘翘了,能懂吗? 所以一个念佛人,没有时间观念,没有时间限制的,也没有空间限制,没有环境限制,没有各行各业的障碍,因为他就像喘气一样,是本分,是应该,是自己的规律。 所以念佛也不需要人家指点,就这样念下去,好的念下去,不好也得念下去。 因为本性论和法性论的道理,「是法空寂 是心空寂」念何依? 地藏心地含藏无量意思,那我们的心地,要含藏什么? 刚才讲地藏,现在讲「藏」。 「藏」是含藏的意思,你要含藏什么? 记住什么都不能含藏,你要含藏东西就麻烦大了。 这个道理能懂吗? 所以「地」认识了,含藏的意思就是说含藏什么? 含藏智慧。 这个可以,含藏智慧可以。 含藏空性,空性就能包含一切,这个就是「心性论」,所以诸位同修记住,我们头脑里面有东西,就错误。 没有东西就正确,所以阿弥陀佛的「阿」就是无,无的意思。 什么呢,来空空去空空,含藏智慧。 可以这样说,有是智慧,没有是什么? 空性。 这个是「人性论」和「心性论」,那么诸位同修,你们现在内心含藏什么? 最基本的老公、儿女、妻子、家产、银行里面的密码ABCDEFG有没有? 含藏这些,你没有把头脑里面给他刮空了? 心里空了,你念佛念到哪一年能成佛? 没有「心性论」的认识,法性在当下,明心也就在当下! 我们头脑里面太肮脏,含藏太多太多的东西。 地藏菩萨有了这样的觉悟,菩萨的觉悟有情,自觉又觉他。 地藏菩萨本愿,「本」就是本心,讲文字的好懂,「本」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叫本愿。 如果讲心地法,「本」就是本心,发出去,流露利益众生的愿门,叫做「本愿」。 地藏菩萨本愿。 那么诸位同修,地藏菩萨有个本愿,我们在座的同修有没有本愿? 各个具足了,这样说起来《地藏经》,是讲地藏王菩萨,还是讲我们每位大众的心地菩萨呢? 心地菩萨的妙道,心地菩萨的流露,本愿的相应,你也就是地藏王菩萨。 所以《地藏经》又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又是我们每位大众每位众生心性的具足。 那这样说起来,讲《地藏经》就是讲自己内心的问题,那念阿弥陀佛大家好懂了,念阿弥陀佛原来就是回到自己的本位。 有一句话叫做“回老家”,听说过了,“回老家”或者叫什么呢? 西方极乐世界才是自己的家。 经常这样说的,那这样说起来,在座同修,我们今天以什么样的知见和方法来念《地藏经》,来念阿弥陀佛,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都认为娑婆世界太苦了,人生命太短了,老公太坏了,我叫他不要找小老婆,他又不听话,所以我干脆就学佛了,我干脆念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你给我记住! 你找小老婆你给我记住! 南无阿弥陀佛……有办法往生吗? 没办法往生。 诸位同修,有的人念佛念到,一边念佛一边眼泪怎么样? 哗啦哗啦,眼泪都下来了。 有的人念佛,阿弥陀佛,我说阿弥陀佛都受不了,不要说别人,鬼都被你吓死了。 念那一种佛,好像佛欠你多少条命,欠你多少万的样子,一点欢喜的心也没有,一点高兴的心也没有。 你看印光大师念佛,南无阿弥陀佛……非常悦耳,听了很舒服,听了很清净,我们念佛:(师父作出难受的念佛声)南无阿弥陀佛……实在受不了,有没有? 所以在座同修,「心性论」、「本性论」、「法性论」心地法门你了解了,来者本来就这样,去者还是回归到空性,你有什么可执着的? 有什么可留恋的? 当你老公骂呢,你「本来无一物」,何来有骂我呢? 解开了,能明白吗? (大众鼓掌)「本来无一物」,何来有鼓掌呢? 能懂吗? 这样的现场,突破了心地的岗位,突破了心地的范围,突破了心地的圈圈,你的心法领悟了。 这样的修学方法,是求佛还是净心? 就这么简单。 小菩萨都懂你看到了没有,净心。 那么诸位同修再讲一点,心需要净吗? 本来是佛,你净他干什么呢? 那你说你这样的心,是不是空荡荡的,坦荡荡的,非常非常的舒服。 为什么? 原来极乐世界就是一念之间,地狱也是一念之间,娑婆世界还是在一念之间。 佛为什么能成佛? 佛就两个字:「止念」。 停止的「止」,观念的「念」。 特别在天台宗讲得很清楚,止观、止念,止念讲一个字叫什么? 就叫做「定」,为什么他是定? 他心性了解了,他知道法的根本,他知道宇宙人生的本体论。 那这样说起来,在座的同修,念佛是该不该念佛,不能说该,不能说不该,念佛是自然的。 能懂吗? 所以这个人念佛的时候,他是心性的流露,这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回归到自己的本位。 这个人行善的时候,他是自然的相应。 没有为什么的,把《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七个字你搞明白搞清楚了,为什么地藏王菩萨没有发愿到极乐世界,而发愿到地狱度化众生,懂吗? 本分。 因为地藏王菩萨在地狱也是极乐世界,他到极乐世界是什么? 也是为了利益众生。 当他看到众生受苦的时候,他在地狱也就是极乐,为什么这样做? 没为什么,本分。 所以地藏王菩萨发一个愿,什么愿呢? 地狱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对不对? 众生度尽了,他才成菩提呀。 「地狱不空 誓不成佛」有没有? 为什么发这个愿? 他并没发愿。 能懂吗? 他只是在自己性德圆满自然规律的流露而已,有发愿就有生灭,而地藏王菩萨的愿是不生不灭,能明白吗? 所以地藏王菩萨在无始劫,无始劫,再无始劫,他都发这个愿,为什么? 这个是他的本愿,也是他性德的流露。 他没发愿,没发愿是名真愿,有发愿是名生灭之愿。 所以我们今天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有一天被人勾引了,被人劝化了,他就不念了。 现在多少念阿弥陀佛的人,念不到多长时间,学密宗了,学禅宗了,学巫婆了,学跳神了,学算命了,学给人家看风水了,看地理。 有没有? 一定的时间他就不念了,因为他刚开始,我要! 我要! 要啥? 要往生! 要干什么? 要成佛。 一直发愿,发愿者是名生灭,所以没发愿。 记住,我这里的没发愿,绝对讲心地的,不是讲文字,地藏王菩萨的没发愿。 他是原来性德自然规律的流露。 所以他这样生生世世,无始劫到今天,他都不会退道心的。 而我们这些念阿弥陀佛的人,有发愿、发愿,不懂得是心性的流露,法性论的道理和本性论的道理,所以发了愿,懂得了这个发愿的道理很好,不懂得发愿的道理麻烦大了。 他被别人接引,被别人劝化,佛也不念了,不懂得念佛、行善,学地藏王菩萨的救度众生是什么? 自然的,是规律,是性德的流露,是本来如是。 释迦牟尼佛叫做如是如是,如是降伏其心,如是怎么样呢? 来修学佛法,这个就是心地法的认识。 经题简单报告一下。 七个字,这样能听懂吗? 能就下课。 回向法界一元即心如无上功德普回向师承孝道圆九有悟本心明法性空仅供参考 欢迎流通谢谢观看 发布时间:2020-07-14 15:24:1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4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