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二处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一 内容: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经文:【尔时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当何名此经。 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 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 须菩提。 佛说般若波罗蜜。 则非般若波罗蜜。 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 甚多世尊。 须菩提。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 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 是名世界。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当何名此经。】我们要安什么经的名字啊? 【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 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一部经就命名为:能断一切烦恼,犹如金刚的、大智慧的一部到达彼岸的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是名字。 汝当奉持。】【言金刚者。 坚利之物。 故借金为喻。】这意思就是说:非常的坚利,表示非常坚韧,能够坏一切,不为一切所坏,所以叫金刚。 【般若者。 智慧也。 为教众生。 用智慧力。 照破诸法。】了知无一切法可得。 【无不是空。】哪里统统是空。 【犹如金刚触物即碎。 故名般若也。】 【波罗蜜者。 到彼岸也。 心若清净。 一切妄念不生。 能度生死苦海。】 【汝当奉持者。 只是奉持自心。】好好的调伏你那颗心。 【行住坐卧。 勿令分别人我是非也。】哎呀! 这一句话全部都是重点,记着!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可是,我们现在反过来,佛弟子的地方,要统统没有是非,才够资格做佛弟子。 世间,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是非。 这个世间,你一定要体悟这个半部哲学,什么统统一半,你看到什么? (法师出手掌,掌心向着听众)正面,你看不到背面;(法师用手掌背面对着听众)反过来,你看到背面,你看不到这一面(正面)。 家庭也是,夫妻各一半,半部哲学;阴阳各一半,半部哲学;天地各一半,也是半部哲学,统统一半;这个世间,硬的、软的各占一半;光明、黑暗、善恶一半,都是一半一半。 你要体悟这个世间的这半部哲学。 换句话说:今生今世你所做的事情,只能拥有一半,你所希望别人支持你的,在这个世间,记住! 你最多只能拥有一半,你不可能拥有全部,这样你不会难过,当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有一半的人支持你,support you,你成功了,这样就算成功了。 你说:我做事情,做到全部的人都支持我。 那个叫作精神病! 开玩笑! 对不对? 全世界你请释迦牟尼佛来,能够做到全世界的人都支持他吗? 不可能的。 如果有人攻击你,英文叫作什么? It’s normal. 很正常,非常正常。 有没有人反对你? 有,有没有人毁谤你? 有,正常。 有没有人赞叹你? 一定有,这个世间就是这样子,千差万别对立。 所以,我们现在要把这个对立的是非、善恶、阴阳,乃至于统统放下没有这些相,就进入佛法的领域。 如果一个人的人我是非心还没有断,还不够资格做佛弟子。 所以,如何修行? 很简单,彻底放下就是修行,要放得很彻底。 【所以者何。 须菩提。 佛说般若波罗蜜。 即非般若波罗蜜。 是名般若波罗蜜。】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那个中文系的大学教授跟我讲说:慧律法师! 你们佛门的《金刚经》,就像一杯茶倒来倒去的:“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在讲什么东西呀? 倒过来倒过去的,大学教授喔! 你想想看,这大学教授,六、七十岁了,活得快往生的人了,中文系的博士学位,看《金刚经》,(日语:wakaran意思为不懂,不明白。 )统统看不懂,没有办法就是没办法,没办法的! 这还是要善知识指导。 好,注意听! 所以者何? 为什么? 须菩提! 佛所说的大智慧到彼岸,就没有一种大智慧到彼岸的相,你不要认为我所讲的般若波罗蜜,是一种有般若波罗蜜的相,佛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它当体即空,悟到毕竟平等,所以,没有一种般若波罗蜜之相,叫:即非般若波罗蜜,如果你写个“之相”两个字就更清楚了。 佛说般若波罗蜜是无相,所以就即非,没有般若波罗蜜之相,为了度众生,所以方便,“是名”,旁边写个:方便说,你看得更清楚,方便说:叫作般若波罗蜜。 再讲一遍:所以者何? 为什么? 须菩提,佛所说的这个般若波罗蜜,它当体即空,没有般若波罗蜜的相,为了度众生,方便说:这个叫作般若波罗蜜。 听得懂吗? 没有办法啊! 没有善知识指引,你怎么看也看不懂呀! 【佛说般若波罗蜜者。 实相般若之坚。 观照般若之利。 截烦恼源。 达涅槃岸。】 【即非般若波罗蜜者。 既知法体元空。】本来就空。 【本无妄念。 若无诸罣碍。 何必持戒忍辱。 湛然清净。 自在逍遥。 是名即非般若也。】就是般若根本就没有相,方便说:有一个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来无所说。】我们的清净自性,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没有什么来去、生灭之相,哪有说什么法? 【本心元净。 诸法元空。 更有何法可说。 二乘之人。 执著人法是有。】有人、有法,【即有所说。 菩萨了悟人法皆空。】人空就是没有我相;法空就是万法皆空。 【即无所说。】本来就不生不灭。 【是故经云。 若有人言。 如来有所说法。 即为谤佛。】这就是毁谤佛,佛没有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闻。 为什么? 尘自生灭,自性不动。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这表法的。 比喻有微尘的烦恼,须菩提,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这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那么多的微尘,【是为多不。】多不多呀?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须菩提。 诸微尘。 如来说非微尘。 是名微尘。】种种的微尘,如来说:微尘当体即空,微尘还是不可得,你再把它分析,这个微尘还是不可得。 方便说:有一个名字叫做微尘。 诸位这样听,听不懂,你现在要注意听喔! 我现在要讲《楞严经》的思想: 譬如说:(师手托着一个杯子对听众说)这是个极微尘,最小的单位,世尊第一个问你:这个颗粒微尘,一粒沙,颗粒微尘,“有”还是“没有”? 世尊在《楞严经》里面先问你:这个颗粒微尘是“有”还是“无”? 来,你先回答。 世尊就是问:如果是“有”,就是还有三度空间,这个颗粒微尘,如果是“有”的话,“有”就是还可以分析,不能叫作微尘,“有”就是有长、宽、高,虽然是几厘米,很小很小,世尊问你:那个微尘有没有? “有”,如果可以分析,那么就不叫作微尘,还可以分析吗? 如果说:这个微细的颗粒微尘说空,世尊反问你:那么集多少的空,变成一个颗粒微尘? 我们都知道,集所有的空,不可能变成一个微尘,所以讲“有”不对,讲空,也不对。 所以,这个颗粒微尘还是心所影现出来的。 科学家怎么分析,它统统在变,叫作不究竟,这个原则是在地球用的,物理,在地球用的,要他方世界,重力统统改变,这些定义、定理不能用。 很简单啊:光是不是跑直线的? 一定跑直线的吗? right? 光一定跑直线的吗? 错! 光如果受到电力的影响、重力的影响、强烈的拉力,光是跑曲线的,这样了解吗? 我在建国中学是念物理的,比你更清楚,所以,这个世间,叫作法无定法,我们现在的物理、化学,在这个地球可以用,跑到他方世界去不能用,重力加速度完全不一样,引力不一样,张力不一样,完全不同,地心引力完全不同,时空架构不同,所以科学家一直发现号,什么“火星号”,什么一直探到外太空,一直往外探讨,科学家就是往外,释迦牟尼佛刚好相反,往内,往内心世界探讨。 住外一直探讨…,世尊说:不管你的太空船飞到多远,看到多少的世界,一句话,统统叫作妄想。 一句话就解决了:统统叫作妄想。 为什么? 你内心里面刹那变化,你现在就叫作妄想的色身,不管你科学怎么发达,怎么搞,统统叫做生灭无常法,统统叫作妄想,世尊一句话就解决了,不用搞得这么累。 科学带给我们方便,也带给我们严重的副作用。 所以,底下看: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因为微尘当体即空,方便说:就人类所能认识的,那个叫作极微尘。 【如来说世界】世界当体即空,也根本没有这个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方便说:有一个世界。 所以,往外探讨叫作颠倒妄想;往内觉悟,叫作正知正见。 要觉悟。 如佛所说的这个世界,它当体就是空,这个方便说:叫作世界。 【微尘者。 众生妄念。 烦恼客尘。】“客”就是来去不定,我们是主人,来作客的,住一、两个晚上就走了,叫客尘. 【蔽净性。】清净自性,【喻如微尘。 如是烦恼妄想。 如病眼人。 见空中花。 如愚痴人。 捉水中月。】水中的月,你抓不来的。 【求镜中像。】你也摸不着。 【枉用其心。】冤枉用你的心。 【非微尘是名微尘者。】当体即空,微尘也是空。 【一念悟来。 转为妙用。】如果你觉悟了,万法不生一灭,就用这个无生,走到哪里统统是无诤。 我告诉你:这个世间,诤也没有用,你就是每天清算、斗诤,终归来,双手空空。 所以,有个国王往生以后,在这个棺材打两个洞,把手伸出来,然后,告诉世间人:我贵为一国的国王,我离开这个人世间,也是两手怎么样? 空空。 这国王告诉世间人,就是这样子:我贵为一国的国王,朕即是天下,我死了以后,棺材打两个洞,两手放出来给你看,还是空。 意思就是:你有什么看不开的呢? 所以,一念悟来,转为妙用。 【前念无诸妄想。 湛然清净。 即非微尘。】非微尘就是空。 【后念不住清净。】就是不住清净之相。 【是名微尘。 】 【非世界是名世界者。 若无妄念。 即佛世界。 有妄念。 即众生世界。】【前念清净。 即非世界。 后念不住清净。 是名世界。】简单讲:这个是念头的问题,有妄念就是众生;如果念清净,当体即空,非世界,非就是空嘛! 把这个世界放下、空下来,当体即空。 后念不执著就清净,方便说,大家这样讲嘛 ,你讲这个是娑婆世界,我也这样讲嘛! 你讲这个是台湾,我是方便讲;你讲这个是地球,我也是方便说。 【须菩提。 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吗? 就是可以用庄严的表相,来看到真正的释迦牟尼佛吗? 或者见到你的清净自性吗? 说:【不也。 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因为如来就是我们的心性,释迦牟尼佛的清净自性无相的,你看不到,你不能说:你看到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说你见到佛。 众生都看到假佛,看到三十二相佛,真佛看不到,真佛,真佛是清净自性,无相的清净自性,你看不到的。 所以说: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说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如来说庄严的三十二相,其实当体即空,真正的明心见性,才是真正的庄严。 【是名三十二相。】所以,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这是方便说:佛有三十二庄严相,是为了让众生认识佛,你要讲不生不灭,众生搞不来,搞不懂的。 【三十二相。 谓眼耳鼻舌身。 五根中。 具修六波罗蜜。 谓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 智慧是也。 于意根中无住无为。】在我们的意识、意根当中,意识形态当中,统统不执著。 【是三十二相清净行也。】所以,真正三十二相清净,就是我们的本性。 【如来说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就是空相。 简单讲:悟到空性的人,是世界上最庄严的人,他也不计较,他与世无诤,他也没有人我是非,统统没有)。 【是名三十二相者。 此谓法身有名无相。】法身就是但有名字,没有相。 【故云非相。 即悟非相。 即见如来。】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复有人。 于此经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 其福甚多。】 这个还是告诉你:有相始终比不上无相。 你用有相住相布施,绝对是著相,是没有办法跟无相修行的人比较的。 【譬如有人舍身命布施。 求无上菩提。 此谓住相布施也。】还是有一个执著。 【法华经云。 若于外相求之。 虽经万劫终不能得。】【受持四句偈。 载应化非真分中。】“载”:就是前面说:应化身不是真正的清净法身。 那一个段落有讲过(在《应化非真》这一品中有讲)。 【为他人说。 其福甚多者。 一念见性。 人法俱空。 即名正见。】这个要画双黄线,看经典要会抓住重点,一念见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人空、法空、万法皆空,这个人就拥有正见。 既然人空,那争什么呢? 既然法空,哪里有什么执著的东西呢? 没有啊,统统没有,众生看到什么,就关进去什么。 所以,一切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如果你悟到,一切现象都是空,什么都束缚不了你。 所以,并不是说:我们抓去牢狱里面关,我们才叫做不自由,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不自由,看到金钱,执著,被金钱关在金钱的牢笼里面;看到名利,执著,每天都在追求名利,你也是被关在名利的牢笼里面啊! 到百货公司,每天,不累,shopping,早上去,冲,血拼,我少了一个什么皮包,再去冲! 哎呀! 这个不是名牌! 再去冲! 就这样子,你就被关在名牌里面。 所以,世尊才是了不起的人! 柏拉图说:所有的现象,皆是我们的牢狱。 就是你看到什么就执著什么…世尊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世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你看,一句就解决,看到什么千万不要执著什么,因为那是虚妄的东西,世尊才是大圣人啊! 所以,一念见性,人法俱空,即名正见。 【而为他人说此经典。 所得净妙无相。 无为功德。 无有限量。】 发布时间:2020-07-05 15:31:1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3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