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佛国品第一 内容: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经文:【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 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 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 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 尔所国土中。 所有众生若干种心。 如来悉知。 何以故。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 须菩提。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天眼。】天眼就是可以看穿墙壁。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慧眼不。】慧眼就是开大智慧。 【如是世尊。 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法眼不。】做一下笔记,如来有法眼否? 写八个字:“见一切法,离一切法”就是法眼。 见一切万法,当体即空,彻底的远离、放下,这个就是法眼。 【如是世尊。 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 如来有佛眼。】所以,有的人对这个解释就是说,一体同观就是,我们同样一个心性,个个程度不一样。 所以,有的人对这个天眼的解释,说没有远近叫作天眼,各个版本的解释不一样,不过我们取一个中道的,就是这一本,底下: 【一切凡夫。 皆具五眼。 而被迷心盖覆。】我们迷惑、颠倒,整个盖得死死的,【不能自见。】没有办法见到自己的清净自性。 【若无迷心妄念。 如得翳障退灭。】这个“翳”就是眼睛有毛病。 眼睛有毛病,它就会障碍视神经。 眼睛毛病好了,【五眼开明。】眼睛马上就开了,就可以见种种的相。 我们迷了,体悟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悟了,智慧顿开,大智慧顿开。 若无迷心妄念,如得翳障退灭,我们眼睛障碍,就马上消灭了,五眼开明。 看这一段,标号A,【见一切色也。 内外空寂。】你只要见一切法,“内外”上面加一个:“心”,这心不管是内:心烦恼,外面的境界,统统不可得。 【名为肉眼。】禅宗在解释这个五眼,统统会归这一念,记住这个诀窍,禅宗在说法,统统会归当下这一念的解释。 B,【见自真性。 是法平等。 名为天眼。】 C,【见自性中。 般若之智。 名为慧眼。】 D,【见诸色相。 心不动摇。 见一切法。 无一切法。 是一切相。 无一切相。 是名法眼。】你看,即相离相,就是正法,见一切法就是即相,无一切法就是离相;见一切相就是即相,无一切相就是离相,不即不离就是中道,是名法眼。 E,【见前际无烦恼可断。 中际无自性可守。 后际无佛可求。】看到这一念的前面,没有烦恼可断,没有啊! 当体即空。 中际就是现在,也是无自性,无自性可守啊! 因为念念生灭,这念头起来,当体即空,没有妄想、颠倒、执著,佛性就显现出来了。 未来不可知,所以,后际无佛可求。 简单讲:佛就是三际当下这一念清净心,就是佛,这个意思就是这样。 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过去、现在、未来,统统集中在这一念清净心,这一念清净心彻底的放下,就是佛。 【三际清净。 是名佛眼。】 【又云。 若以无相为法身者。 名为慧眼。 而见如来。】这四个字不要看,划×。 【指空论有。 假立名相。 名为法眼。】讲空讲有,讲来讲去,种种的名相,这个叫做法眼。 【而见如来。】就是见自性。 【若了有无。 即非有无。】有而非有,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也非无,因为心性无量庄严,不能说没有。 所以如果能够了悟有跟无,就不是有有跟无,如果你有,了悟就非有,无也非无,所以,若了有无,即非有无。 【二边寂灭。 全体法身。 周遍法界者。 具足佛眼。 而见如来。】你就见到清净的自性。 【须菩提。 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如恒河中所有沙。 佛说是沙不。】这个“沙”字下面加一个“多”字,你才看得清楚。 经文里面是根据古代翻译的,是简化,如果你稍微加一个“多”字,马上就知道。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如恒河中所有的沙,佛说是沙多不多呀? 世尊所说的沙,你认为多吗? 【如是世尊。 如来说是沙。】甚多,很多的意思。 【须菩提。 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如一恒河中所有沙。 有如是沙等恒河。】一条恒河中所有的沙,有这么多沙的恒河,你看,这么多的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诸”就是众多。 这么众多的恒河,所有沙就是加起来,每一料沙当作一条恒河,这么多恒河的沙,统统加起来,哇! 没办法算。 这么众多的恒河加起来,所有的沙数,多不多? 【佛世界。 如是甯为多不。】这种种的诸佛世界多不多呀? 【甚多世尊。】太多太多了! 【佛告须菩提。 尔所国土中。】在那个佛世界中。 【所有众生。】那么多无量无边众生的心。 【若干种心。】若干种妄想心,【如来悉知。】为什么悉知呢? 下面加四个字:尽皆妄想,统统叫作妄想。 再讲一遍: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那么无量无边的佛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像沙那么多,怎么样? 所有的众生起心动念,世尊统统知道。 为什么? 统统叫作妄想。 所以,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妄想,艺术学家有艺术学家的妄想,政治人物有政治人物的看法、妄想,我们这些世间所有的,只要没开悟,统统叫作妄想的众生。 不管你太空科学怎么发达,世尊一句话,统统叫作妄想,一句就解决了。 【恒河沙数者。 欲明众生。 有种种妄念。 故举无穷之沙。 以为喻耳。 楞严经云。 琉璃光法王子。 观世间众生。 皆是妄缘风力所转。】“妄”就是虚妄,“缘”就是境界、外缘。 都是虚妄的外缘的境界,随着这业,“风力”其实就是业力,无明叫作风。 这些虚妄外在的境界,众生都是随着无明的风力在转动。 【观世动时。 观身动止。】一下动,一下止。 【观心动念。 诸动】其实万法的动【无二。】无二就是与空相应,当体即空。 所有的动,其实当体就是空,诸动不二,不离心这一念,不能离开心性这一念。 【等无差别。】简单讲:万法就是唯心所造,你所有境界的产生,就是因为你起心动念所产生的。 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观心动念,诸动无二,就是你这个念头,这一念的念头在动,等无差别。 【此群动性。】如果要找来找去,遍寻这个动、动态,【来无所从。 去无所至。 十方微尘。 颠倒众生。 尽同一虚妄也。】 【若干种心。 如来悉知者。 眼耳鼻舌身意。 若起心动念处皆是国土。 于国土中。 所有众生。 若干种种差别之心。 心数虽多。 总名妄心。 既觉是妄。】妄想觉悟了,当体即空,【故云悉知。】 【何以故。】为什么呢? 【如来说诸心。 皆为非心。 是名为心。】如来所说的一切众生的妄想心,说诸心就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心。 如来说诸心,“心”上面加一个:“妄”,更清楚。 如来说诸妄心,皆为非心,因为那不是心性,不是真正清净心,都不是真正的心,真正的心是什么? 是清净自性。 为什么呢? 如来说;一切众生的妄想心,当体即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心,那是因为你妄想、颠倒、执著,才有这样的心,如果没有,就是见性。 方便说有这一颗心。 【觉妄之心。 即是非心。】你觉悟了虚妄的这一颗心,当下就是空,就是非心。 【本无妄念。 不起妄心。 即是自性本心。 故云是名为心。 即是菩萨心。 亦名涅槃心。】叫作不生不灭。 【亦名大道心。 亦名佛心。 故临济云。 若一念心能解缚。 此是观音三昧法。】你这一念彻底的放下,所有的捆绑统统解掉。 所以,我说《金刚经》非常重要,这个是成佛重要的一部经典。 【所以者何。】为什么? 【须菩提。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在吃饭常常念:三心未了,滴水难消,三心,未了就是你没有见性,你就不了解。 什么叫过去心不可得? 注意听! 过去的妄想、颠倒,本来就是空,因为你不能体悟,所以拼命执著,当下就是生心。 “不可得”就是放下,彻底的体悟,根本就没有这种妄想、颠倒、执著,那个就是真心。 过去是这样,现在刹那生灭,现在的执著、分别、颠倒、妄想,统统不可得,当下就是真心,叫作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也是这样,未来的妄想、颠倒、执著,也是不可得,未来的心还没到,如果未来心到了,还是妄想、颠倒、执著,当体即空。 这个三心表示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就是三世的心。 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你开悟的时候,就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妄想、颠倒、执著,过去、现在、未来、妄想、颠倒、执著,就产生了意识形态、无明。 如果你这一念彻底的体悟,过去的妄想、颠倒不可得,现在的妄想、颠倒不可得,未来的妄想、颠倒不可得,就怎么样? 清净自性彻底的展现,当你清净自性展现的时候,也没有所谓过去,也没有所谓现在,也没有所谓未来,因为时间是观念,为什么时间是观念? 你晚上睡觉睡着的时候,你知道几点睡觉吗? 你昨天几点睡着? 几点几分几秒睡着? 你知道吗? 师父! 我知道。 那就是还没睡着,睡着了,时间没有。 是不是? 分别心暂停,我藉这个是不得已的,藉助这个比喻是不得已的。 你晚上睡觉,你知道你在哪里吗? 当然不知道啊! 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嘛! 但暂时没有。 我们晚上睡觉,这样暂时比喻作没有分别心,当你没有意识形态、没有分别心,时间、空间马上突破,我们是要到晚上做梦,才没有时间、空间的观念。 世尊不是这样,释迦牟尼佛悟到大彻大悟的人,现在就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没有寿者相,没有人生、没有宇宙、没有圣人、没有凡夫,没有善没有恶,纯一个觉性在作用。 【谓三世心。 无性可得。 故可从缘而生。 肇法师云。 闻说诸心。 谓有实心。 故须破遣。 明三世皆空。 故云过去已灭。 未来未至。 现在虚妄。】当体即空。 【三世推求。 了不可得。 故云。 若悟无相无事。 平常真心。 即法体空寂。 不生不灭。 湛然清净。 岂有前念今念后念可得也。】马祖道一禅师这么说:【马祖云。 道不用修。 但莫洿染。】这个“洿”跟“污”是一样的,跟污染的污是一样的,不流动的浊水叫做污。 【何谓洿染但有生死。 造作趣向。 皆是洿染。】你只要有所执著,统统叫作生死,你就是造善业,拼命执著,还是生死。 【若欲直会其道。 平常心即是道。】你想要体会道吗? 很简单,彻底放下,平平淡淡的过日子,道就跑出来。 【何谓平常心。】底下画双黄线,这几句就是修行重点,【无造作。】加一个:心,心没有任何的造作,心【无是非。】心【无取舍。】心【无憎爱。】没有爱也没有恨,是修行。 心【无凡圣。】【是故经云。 非凡夫行。 非圣贤行。 是菩萨行。】凡夫体悟不出来,如果圣贤著相也不对,所以也不叫作圣贤行,但著相就不叫作修行,是菩萨行。 发布时间:2020-07-05 15:28:1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3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