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一 内容: 大佛顶首楞严经圆瑛法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慧律法师 主讲第10套讲题: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解六结,越三空。 日期:2009. 7. 12-2011. 10. 02片数:共8片(本片为第7片)编码:099【DVD简体版】《讲义》737页,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请翻开《楞严经讲义》,737页。 【丑二 偈颂 (分二) 寅初 标颂 二 正颂 今初】【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前面是长行文,现在用简略、容易记忆的偈颂,再把它宣扬一遍。 【尔时,如来详释长行已竟之时,世尊更欲重宣,此结解惟在六根之义,中有三意存焉:一长行义未尽故;】就是长行文的义理,还没有发挥到淋漓尽致,所以,再用偈颂重颂一遍。 【二别为乐(yao四声)略】也可以念乐(le四声)略。 【机故;】乐略机故就是:乐略就是喜欢、喜好比较简略的,“乐”就是喜好,“略”就是简略。 有的他喜欢背这个偈颂,所以就比那个长行文更简略了。 说:别为喜好简略之机,所以,再重宣此义,用偈颂再重宣此义。 【三乃为后来众故。】后来众故就是未来的众生。 【而说偈颂,令其得益也。】底下是:【寅二 正颂 ( 分二) 卯初 祇夜颂前 二 伽陀开后 今初】经文:【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说:真如的本性,第六意识所分别的有为法是空的;这个有为法同时也包括无为法。 因为《楞严经》讲的是究竟义的绝对如来藏性,不容许立一个有为,或者是立一个无为,全是真如,全是一心,有为是对无为讲的,无为是对有为讲的。 所以人家问你:什么是无为法? 它就是有为法。 什么叫做有为法? 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法。 诸位! 有为、无为都是互相形显,因为讲有为,才衬托出无为;因为讲无为,才衬托出有为。 如果了悟诸法本来就空,无所谓有为,也不可以立一个无为,才能真正了解佛的本义是什么。 所以,真如有为空,就是真如的本性,中间第六意识所产生的有为分别心,包括无为法,都是毕竟空寂。 缘生故如幻,为什么叫做空呢? 叫做缘生。 所谓缘生就是空无自性,缘生就是无生,“缘”就是条件,借重种种条件所产生的相,或者是无相的东西,统统叫做缘生。 所以,因缘生的东西,总是不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 所以,缘生故如幻,如幻就是说:好像虚幻的东西,因缘生的东西总是幻,幻就是空无自性。 这个幻,因为它是生灭法的、会败坏的;因为它是有为法的;因为它是刹那生刹那灭,空无自性,所以叫做如幻;因为它是无常法的,所以没有永恒,万法都是败坏之相,所以它是如幻。 我们之所以看不开,是因为不知道诸法如幻,我们认为某一种东西、某一个时空所产生的事情,是永恒的、是真实的东西,所以,被骗得迷迷糊糊! 那我们今天学佛了,了解缘生故如幻,了悟诸法体性本来就空,没有来去、生灭、增减,那么所过的日子就完全会解脱。 说:无为无起灭,无为本来就是毕竟空,它本来就没有起灭,讲无为是为了说明有为的不究竟,着一个无为,就是知见立知。 所以,无为本来就没有起灭,是不可说的实证境界。 因此,无为无起灭的意思是说:因为无为是对有为而立的,所以这个无为也是不实如空华。 这个最重要的,就是除掉所有任何的观念,知见绝对不立知,重点在这个。 不能立一个有为,就是不能着有为法;心中更不可以立一个无为法,因为无为法是叫你进入解脱的境界,如果你着一个无为法,又变成生灭的有为法。 简单讲:一个人自己每天赞叹自己:我很行! 就表示你很不行,你一点都不行,道理是一样的,头上安头。 那么,整句的串连起来,就是这样解释:说: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贯串起来就是这样解释:说:真如本性,第六意识所分别的有为法,包括无为法,都是空无自性的。 为什么叫空无自性? 因为它是因缘所生的东西,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是如幻。 简单讲: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无一法非幻。 无为无起灭,是不可说的实证境界,无为法本身就是没有起灭,没有灭就没有生,所以是不可说的实证境界。 但是,无为法因为是对有为法而立的,所以,无为法本身并不起灭,当体即空,也不可以立一个无为法而去执着。 所以无为法也是不实如空华,就是空中华,眼睛有毛病,就会看到空中有花。 简单讲:我们今天为什么看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鸟兽虫鱼、动物、植物、矿物,今天你看到了,是为什么你看得到这些东西? 就是因为不实如空华,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因缘生的东西,而我们把它误认为它是真实的,不了解诸法体性本来就空。 所以,三界乱起乱灭,如不实的空中所产生的花。 【此超颂识性虚妄,】说:这里是。 。。 。。 。这个偈颂是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唯识》五位百法,前九十四种,是有为法,后六种是无为法。 此无为法,是对有为法而立,故今颂首标真性二字,是一切法所依之体,有为、无为,皆依真性。】皆依真性是什么意思? 如果我这样念,你就会更清楚:有为法是如,无为法亦是如,同一如,并没有二如,如中并无有为跟无为,这样你就听得更清楚。 所以,有为法是如,无为法亦是如,同一如,并没有二如,那么我们就了解,有为跟无为,其实都是名相、自我分别,实证的境界里面,并没有有为跟无为,唯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皆依真性。 【此二字不可连有为解释,有说有为真性空,其义未当。 细察如来说法,本经每大段,皆从所依之真说起,】那么,真就是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法。 【此颂亦复如是。】翻过来,738页,【真性者:真如自性也,其体绝待,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心缘相就是分别,离种种的分别相。 那么,如果你要体会到、要体会这个真如绝待,就必须要离名字,这个名字相是人们所假设的,人们所假设的,我们这个觉性不需要文字的。 那么,这个可以举一个例子,就不需要语言相,或者是离言说相,我们的觉性不要靠这个。 有一个台湾的老婆婆,她到美国去游玩,来到了纽约的时候,她去那个店里面买一个很大的,中华料理店那个包包,肉包子! 买了以后,买了以后,结果人家整团,整团都带走了,去坐那个subway,地铁,整团统统都带走了。 这个台湾阿婆买了一支冰淇淋,还有一个包包,跟不上人家! 哇! 出来的时候,一个都不认识,就在那个店外面走出来十字路口,找不到整团,一个都找不到,就在那边哭! 在那边一直哭:整团的人都不见了,我怎么办? 因为她只会讲台湾话。 后来就一个黑人、一个白人,二个警察来;美国的警察都很胖,因为吃得太好了,好胖好胖! 一个黑人警察,他看到那个老婆婆在哭,很好心就走过来,他问她: Your friend? 意思是说:你的朋友呢? 阿婆跟他说:我都听不懂啦! 警察就问她:Where are you going? 他说:你到底要去哪里? Where are you going now? 她说:我都听不懂啦! 阿婆就一直哭。 。。 那个美国的警察实在很有耐性,就跟她讲说:you Where are you going? you going 突然间,阿婆似乎听懂了,她知道:是不是在问我next,next就是下面那一站你要去哪里。 you going,那个美国警察。 。。 因为大家一个讲台语,一个讲英文,无法用语言沟通,于是用比手画脚的,警察就这样比画着,阿婆说:我知道! 我知道! 阿婆就跟他比个姿势,统统不用经过语言,阿婆就跟他比个姿势,(师父比拟阿婆手势)拿一支冰淇淋,她手上正好有一支冰淇淋,她就:下一站我要去。 。。 (师父比拟阿婆将冰淇淋代替火焰举起的自由女神像)你知道这样代表她要去哪里吗? 自由女神,答对了! 喔! 那个美国警察,the policeman:I see. I see. 开着警车就载她到自由女神像那边了。 博士念了二十年的书,也不会比这个阿婆行,人家她笔划一下,警察就听得懂了,人家比一下,人家(警察)就知道了! 所以这个世间,有时候也不需要读太多的英文。 像我的话,很简单,很简单,如果我在纽约迷失了,当然我不可能迷失啦,因为我们会讲英文。 第一点,我都想好了,第一点,我在美国纽约迷失了,立刻叫计程车直接回hotel,不需要到处去玩,就回hotel;第二就是去机场,是不是今天要离境啊? Departure离境;当然我们懂英文,那是没问题啦。 这是比喻说,真如本性这个觉性,是不需要名字跟言说相的。 所以,我举这个阿婆、老太婆,用比的也会通,就是表示人类的觉性是一样的。 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不属有为,不属无为。 能为有为、无为所依,如前喻太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有为空下,经意别指第六意识,有为、无为,即六识有漏、无漏,不独有为空,即无为亦复不实,】诸位! 你讲无为,着一个无为,就变成了有为。 所以这个无为法是让你实证的,还不是言说的。 契入无为,就绝对不会再立一个无为。 【此与《掌珍论》】这个《掌珍论》是共二卷,整本这个论叫做《大乘掌珍论》,它是印度清辩论师所著造的,那么它是唐代玄奘大师所翻译的,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册。 这是内容有关于空义的论述,这是《掌珍论》,清辩论师所写的。 【偈意全同。 彼云:‘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 ’】如幻缘生。 【因喻颠倒,】我们三支量是宗、因、喻,颠倒,此经次序并没有颠倒。 (【此经不倒。】)【下半偈:‘无为、无有实,不起如空华。 ’】这个无为法也是不实在的,是对有为法而立的,也应当不着。 所以,无为法也不是观念境,它是解脱的真实境,如果立一个无为,就变成了生灭法。 所以无为,着一个无为,那么,这个就无有实际的,就无有实,也没有一个实在的无为法,因为无为法不可说,也不起如空华,不起如空华。 【彼偈不倒,】那个偈颂并没有颠倒。 【此经宗因】这个次序有一点点【颠倒,】颠倒是只是次序变化一下。 【此有二量,】二量。 【按立量格式,】因为三支量有立量的格式。 A,【先标举有法,】B,【次立宗,】C,【再以因解释宗义,】D,【后设喻以显宗、因,】来显示他们的宗旨,宗跟因。 【谓之宗、因、喻,三支比量,无论何法,皆可以比量智释明,如三支犯过,则成非量,三支无过,为真比量。】真比量用现在的名词,叫做正确的推论。 但是在这里必须特别说明的,这个三支量是外道法,它不是正统的佛教,不是正统的佛教。 这个宗、因、喻是外道在用的,佛教来引用、暂时借用这个,是为了让人类更加的合理来了解佛法,所以,方便引用外道的宗、因、喻。 在座诸位! 如果究竟的禅,它哪能推论呢? 怎么能够推论呢? 在座诸位! 禅,真正的禅是不能推论的。 诸位! 如果你们念过大学,念微积分的时候,譬如说你往右边,这个是X轴,往前面来,画这个平面,这是Y轴,X轴、Y轴,那么,这个是Z轴,X plus Y plus或者是Z plus,plus就是正的。 如果你往左边来看,叫做minus X负的,都知道。 那么Y是那边,负的;Z是底下,这个是minus Z,中间它一定有一个零,zero,中间一定有个零,zero,来定位这是X轴、Y轴、Z轴。 那么,各组的方程式构成像椭圆形,或者是圆形,立体的,立体,X轴、Y轴、Z轴所构成,它就变成立体图,三度空间的立体图。 不像平面图,平面,譬如说你只有X跟Y那么就是平面;如果是XYZ三个轴,所构成讨论的,那么就是立体的,像椭圆形,或者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乃至于立体的三角形,都可以推论出来;这是微积分,微积分就是微分跟积分。 那么中间,现在讨论:中间这个零,zero,这个零从哪里来? 你要产生X轴、Y轴跟Z轴,从哪里来? 它一定要从零来推论。 零来推论,这个零从哪里来? 这个零就是无中生有而来、是假设而来、是习惯用语而来、全世界都承认而来,这个zero是所有全世界的概念而来,而这个zero本不存在,而人类为了三度空间的起源,只好假设一个zero,这个zero叫做本位、定位。 譬如说以地球来定位的话,地球来定位的话,那么,这个天文学上,所画出来的几度的空间,全部必需依地球来定位,包括画出整个银河系,也是要以地球来定位。 可是,如果用太阳来定位,就不是这样子的了,太阳来定位就不是这样子。 所以这个zero,它在数学里面讲,叫作in case,if 叫做假设的问题。 这个假设就是人类的妄想的产物,因为要解说世界的天地万化的数学方程式,而不得不去假设一个零,一个零。 一个零,才有办法123456789、-12345678,因为你一定要假设一个零,这个零在中国佛教里面讲:这个零是不存在的、是无中生有的、是妄想的产物,当体即空,零本身并不可得,它是有为法、它是数量法,就是错误! 所以既然零是一种假设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硬要去推论,全盘都是错的! 知道吗? 禅不可思、不可议,不能推论,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当下就是不可得,不可得中,就是如梦幻泡影,体性本来就是空。 所以,用任何的法,都没有办法推论到佛性,全世界的数学家,不可能了解佛性;全世界的科学家,都不可能了解佛性,永远不可能! 因为是对外,种种的数目字,包括银行家也不可能了解佛性,银行家每天都是number player,数字游戏,这个数字里面就是虚幻、不实在的,在本性里面,并没有012345678,零从哪里来? 零从假设来、从无中生有来、从全世界习惯来、从假设、从大家公认来、全世界的概念来,零本身并不存在。 所以,你所有的三度空间,也是人类的时空妄想的产物,人类妄想的产物,叫做时间跟空间。 那为了解释种种的现象,一定要符合,加入这个时间、空间,它才会产生一种解释法,要不然你怎么过日子? 你怎么样有这些种种的科学? 那是不是说:数学、科学是不对? 不是这个意思,是说这些数据、观念、知识,让我们活得更解脱、更方便,没有这些数学家、科学家,我们活得很不方便。 因为有种种的数据,我们就会造出种种的飞机、电脑,对不对? ipad、 iphone,要不然你没有数据,你怎么造呢? 所以,佛法讲得最究竟的,是要解脱的内心;而科学、物理学这些解释的,人类所不能理解的现象界,是让我们有种种的知识,让我们过更好的生活。 我们不可以变成一个野蛮的人;但是这个知识跟智慧是两码事情。 所以,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也无关于学历,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好! 所以,佛法本身,当体即空,并不能推论,也不能用宗、因、喻三支量来比量、来推测,因为这个是叫做真比量,三支量无过,叫做真比量,这个在究竟的禅法来讲,立不得! 立宗、立因、立比喻,就不是真实的证量境界。 不可以里面。 。。 说:宗则非宗,因则非因,喻则非喻,因为它不能说,叫做最高超的,没有办法测量的。 【立量云:有为是有法,空为宗,因云:缘生故,同喻如幻,异喻如虚空。】这个虚空就是不受缘生的影响,叫做虚空。 【有为之法,有生有灭,不但灭后空,实在当体即空,故空为宗。 因即解释空之所以,云因缘所生之法故,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诸位! 我们现在统统叫做虚妄聚在文殊讲堂,因为是因缘故。 【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等一下讲课讲完了,大家都走了,叫做虚妄名灭。 那么简单讲:既是虚妄生,就叫做无生,今天我们来聚在文殊讲堂听经闻法,也是无生;就是今天我们离开文殊讲堂,文殊讲堂从来没有增减,来无增、去无减。 体会到这个就是法性的时候,我们就离一切虚妄的生,离一切虚妄的灭,心就没有所谓的增,也没有所谓的减。 【既曰虚妄,则空无自体,所以同喻如幻,异喻如虚空。 《正脉》云:‘幻法从缘生,幻法空无性;有为从缘生,有为空无性。 ’】简单讲:交光法师的《楞严正脉》说:幻法是从因缘所生,因为幻法是空无自性的。 那么,有为法也是从因缘生的,有为法是空无自性的。 所以当你证得到空性的时候,你的打水陆,哇! 就很有意思了,就知道它在讲什么。 【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立量云:无为是有法,】无为是有法,意思就是:仍然有一个无为法。 【不实宗,】因怎么说呢? 【因云:无起灭故,】因为本来无为法是没有起灭的,没有起灭,【同喻如空华,】空中本来就没有花,是你眼睛有毛病,才看出有空中的花。 【异喻如真如。】诸位! 十方三世一切佛,由初发心到成等正觉,都是用这二个字修行:恒顺“真如”,随顺“真如”修行。 【无为之法,亦复不实为宗,因对有为法有起(生也)灭,】739页,第一行,【立无为法无起灭故,若无有有为法,何得有无为法耶?】所以,对称法、相待法,这个还是变成相待。 【所以同喻如空华,良以空华无有起,空华本不实,】也就是所谓的无生。 【无为无起灭,】所以,【无为亦不实。】讲了无为,就变成有为了,变成一个观念了。 【《正脉》云:末当结云,识之有为,与识之无为,二皆非实。】最后就结了,结论就是说:识、识心的分别是有为,与识心的所谓的无为,与识之无为,二皆非实。 简单讲:真如是绝待,不能着一个有为,更不可立一个无为,就是这个意思,立一个无为也不是实在的。 【我故曰识性虚妄,犹如空华也。 问:‘佛破识,何以知其并无为亦破? ’答:‘经初佛破识心,破至深处,则曰: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皆由执此妄想,误为真实。 ’谁谓但破有为,不破无为乎?】“谁谓”:怎么能够这样说。 谁谓,就怎么能说只。 。。 “但”就是只,只破有为,不破无为。 所以,《楞严经》到最后究竟来讲,就是如来藏性不立一切法,不着一相,不立一法。 739页,中间经文:【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解释一下:言妄显诸真,讲到这个所谓的妄心,那是为了显示真心的可贵和存在。 那么这二个既然是相对待、互相衬托的,那么妄心跟真,其实就是同样是二妄。 为什么? 那是叫你放下,真心是放下妄,而不是能着一个真。 所以,妄对真讲,真心也对妄讲。 所以你讲到这个妄,是为了要显得真实,这妄心跟真,同样是二个妄。 犹非真非真,那个“非”要用二次,犹非真,然后:非非真。 那么,底下的非真就是妄。 这里面无所谓的真,非真;也无所谓的妄。 意思就是说:真如本性或者如来藏性,无所谓的一个真,叫做非真;也不能所谓的讲到有一个妄,因为这二个都不存在,才能够入如来藏性。 所以,犹非真非非真,第一个“非”字要用二次,非真就是无所谓的真,也无所谓的妄。 所以,真是无为法,妄就是有为法,这里面无所谓的一个真的无为法,也无所谓一个妄的有为法。 云何见所见,见,第一个见是能见的根,与所见,那是尘,根本不存在有能缘的见分的根,也无所谓外在的尘。 更不能说有一个能见的根,或者是所见的尘,所以,云何见所见? 整句的贯串起来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佛法所讲的妄,是为了要显示真实、真心,那么,立一个真心就不对,所以妄心、真心,就同样变成二种妄。 真如的绝对自性是绝待,无所比较,所以,犹非真非真,无所谓的真,一个无为法,也不能说有一个有为法,有为法、无为法,二个都不立,更云何说有一个能见的根,和所见的尘呢? 破妄是破尽一切妄,不立一切法、一切知、一切相。 【此追颂根、尘同源。 上半偈答难,难云:权教小乘,率以有为为妄,无为为真。 今何以并无为,亦斥其不实耶? 答云:言有为是妄,以显无为是真,分明对妄立真,真外有妄可对,真固非真,故曰合妄与真,同为二妄矣! 《中论》云:‘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 ’】如果这个法是因为相对待而成立的,那么这个成立的法仍然是对待。 所以法,你一直讲,就愈来愈离,愈离于绝对。 所以因为绝对的东西,它没办法形容,没有任何的距离,只能唯证相应。 所以,这个佛法你用讲的,就是还是有一点失真了,第一义谛本不可说,只有开悟的人能够理解。 好! 那么话讲回来,如果不说一些方便法,那么众生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永远没有机会了。 如果这个法,因为相待而产生的、成立的法,那么这个法仍然是相对待的,简单讲就是:不能进入绝待的。 换句话说:用任何的语言,都不能进入绝待,因为语言是文字、是观念的意思。 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足证此义。】【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此半偈况显,上一非字,】上一个非字,【双贯真与非真,非真即一妄字,真指无为,妄指有为,真性绝待,双非真、妄,】记住! 这八个字,是修行的重点! 你想要体认到不可思议,哪一个开悟的人的心境是什么? 诸位! 开悟的人心境是什么? 见相即道,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不离本处,即得菩提。 是不是? 所以,真性绝待,双非真、妄,【故曰犹非真与非真,】那个“非”要用二次,非真与非非真。 【云何是能见与所见耶? 能见即根,举眼根以摄余五;所见即尘,举色尘以摄余五;又见即见分,所见即相分,】翻过来,740页,见、相二分同依自证分,(【见、相同依自证,】)就像这个蜗牛的二个角,伸出去有二个角——见、相二分,收回来叫做本体分——只有蜗牛一个身体。 同依自证分,就是自体分。 【况显根、尘见相,岂有异源乎?】就是来自一个本源。 所以,无量的世界,其实来自一个如来藏性,本性统统包括在内。 740页,【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此结定。 根、尘中间,无有各自独立,真实之性,是不能独立之故,势必互相依倚,有若交芦,虽有二相,实无二体。】【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结”就是缚、缚结,“解”就是解脱,第一个是心打结,第二个是心解脱。 无论是心打结、被结所缚,或者是心解脱,同所因,因是一样,因为来自同一个本体,只是一个真,一个妄。 同所依,依自证分,就是自体分。 那么,这个圣凡无二路,六根的束缚跟解脱,就是无二路,如果是无明起,那么就是凡,被束缚;如果是不生灭的清净自性,那么就是圣,同样是六根,看你怎么运用。 所以,“缚”就是缚结,“脱”就是解脱、“解”就是解脱。 这个缚结或者是解脱,同样是所依于自体分。 六根门头,迷妄和觉悟,都是同样六根,所以,圣凡并无二路,看看会不会运用。 【此追颂缚、脱无二,结解惟在六根。 六根结缚,则为凡;六根解脱,而成圣。 同所因,因即依也。 若结若解,同依六根更无他物。 无二路者,六根结则为凡,趣生死路;六结解则成圣,趣涅槃路;生死、涅槃惟在六根,结解更无别路,故圣凡亦惟在六根,向背无二路也。】“向”就是方向相同;要背,那么就愈来愈远离。 所以这个“向”就是合的意思,就是合觉;那么,“背”就是愈来愈远,愈来愈远,离的意思。 是向是背,其实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你观察这个芦草,这中间的性是有还是无? 底下是解释了:【此重释根、尘同源。 谓汝且观察交芦中性,为有耶? 为空耶? 若言其空,】怎么样? 【芦相宛然;若言其有,中无实体,故曰空有二俱非;即非空非有也。 根、尘,见、相二分之性,亦复如是。 若言其空,能所对待宛然;若言其有,实无自性可得。 故曰空有二俱非。 又当知根结,】时,【则非真空之涅槃;】根打结就是心打结的时候。 那么,【根解,则非有为之生死,】一解开来了,就没有生死了,而是涅槃了。 所以,生死涅槃无距离,就是这个道理。 生死涅槃并无距离,就是看你了不了解空义的思想。 【若空若有,二者俱非矣!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迷”就是迷有,“晦”就是晦空,众生迷有,二乘人晦空。 这个晦也是对。 。。 着迷的意思,暗淡无光叫做晦,落入涅槃坑洞里面。 说:迷有晦空,“即”就全部都是无明,无明。 还是站在成佛的究竟角度来讲,二乘人对凡夫来讲就不得了了;可是对佛来讲,仍然还是无明。 所以,迷有晦空,就全部都是无明。 “发”就是开发,这个“发明”不是发明科学家、发明什么电动、发明电脑那个发明,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发”是开发,“明”就是本明,开发本明叫做发明,就是离于空有便解脱。 【此重释缚脱无二。 迷晦即无明,迷即迷之为有,晦即晦之为空,此句乃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若立空有二种知见,即为迷晦,为结缚,为凡夫,为生死。 发明便解脱,发明非有非空之理,此句乃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若不立空有二种知见,即是发明,是解脱,是圣人,是涅槃。 因是之故,所以诸佛同言,生死结根,涅槃安乐,惟汝六根,更无他物。】【初祗夜颂前竟。】好! 现在把笔放下来,注意看我这里,所谓空无自性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左手代表六根(师父举左手);我这个比喻很重要的,会嘛就悟,不会嘛就继续迷。 左手表示六根(师父举左手),右手表示六尘(师父举右手),六尘,六尘。 六尘,一动念执着,(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声音表示识心分别,外面的虚空表示真如自性,外面的虚空表示真如自性。 为什么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统统是如来藏性所遗留物,多余的东西? 好! 诸位看! (师父单举左手)单单六根能不能生识? 不能! (师放下左手,单举右手)单单右边的六尘能不能生识? 也不行,一定要动念,动念。 根、尘,(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声音表示识心分别,这个识心分别,刹那生,刹那就灭。 。。 刹那生,刹那就灭(师父复将左右手迅速相拍)识心分别,(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刹那生,刹那就灭,这个叫做空无自性。 意思就是说:因为离开了尘,(师父放下代表六尘的右手),或者离开了根,(师父放下代表六根的左手),没有识心。 好! 再来,(师父左右手迅速相拍),这个声音一击,根、尘相对,产生了识心分别,请问:我们的虚空有没有增加? 没有,答对了! 我识心分别怎么分别,它只是虚空当中,刹那之间的音声闪动而已。 再来,(师父复将左右手迅速相拍),当你音声消失的时候,现在没有声音,就是没有识心分别,虚空有没有减少? 也没有! 好! 那么,我们一直妄动。 。。 一直妄动,一直攀缘(师父将左右手相交)每天动念,每天动念,眼根,眼根——眼识;(师父不断将左右手相拍)耳根——耳识;舌根——舌识,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的识心分别,对虚空有没有增跟减? 没有,很好! 那么没有,这个六根空无自性(师父举左手),六尘空无自性(师父举右手),(左右手相拍)识心分别空无自性,这一十八界,统统是虚空的多余物。 知道吗? 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虚空。 所以,你今天所有的根尘,在运作你的行住坐卧,包括你的起心动念,都是多余的。 简单讲: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负担,我们不晓得这些都是多余的负担,多余的负担,不了解这一层的道理,所以我们就一直拼了老命,要干出一番什么事业;可是那一番事业叫做如梦幻泡影。 你干到最高层的领导,英文讲:And so what? 你能如何? 今天的比尔盖茨,全世界最有钱的,你要问:And so what? 你又能如何? 所以,根、尘、识,一十八界,都是妄;但是,我们要生活,我们要生存啊! 那么用这样的比喻有一个缺失,(左右手相拍)用一个根、尘,产生的识,知道、可以比较容易了解空无自性;但是,这个有一个缺失,就是这个不能储存种子,因为这个是比喻,这个比喻! 好! 我们六根对于六尘,产生的识心分别,那一个刹那之间的动念,会储存在八识田中的仓库。 用这个比喻有一个缺失(左右手相拍),是因为它没办法储存在宇宙当中;可是,动念是内心,你动到这个念头,它会储存在你的八识田中,八识田中就像一个仓库一样。 所以用这个比喻有一个缺失,因为没有储存的能量。 知道吗? 动念,它有一个好处,动念就是说:用内心里面的动念,比较容易解释,就是说:所有的动念都会变成种子,我们八识田中就像仓库,一直储存无量无边的种子。 所以,用这个比喻是善巧(左右手相交),用这个直接了解内心里面的世界,这个才符合佛的用意。 但是你慢慢慢慢在每一种比喻当中,好好的去体会跟体悟,因为佛法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个不是Doctor来有办法的,就是博士来也没办法的,这个太难了,超越一切表相、语言、文字、观念,唯证相应的东西,它就是必需要这样子,一步一步来比喻。 。。 一步一步来比喻。 。。 慢慢的去体悟。 知道吗? 你如果是像纽约那个阿婆,完全听不懂,以后就用比手画脚的,用比的。 这个你看看,师父要从大一学佛,到现在三十几年了,诸位! 今天师父要上台讲《楞严经》,世间要多少的学历? 要花三十年、三十几年的时间! 在座诸位! 简单讲:今天如果你是四十岁的,已经四十岁了,我从今天给你栽培,你要七十岁,你才有办法讲《楞严经》! 知道吗? 七十岁! 如果你今天是五十岁,才开始我来栽培你,就表示你要八十岁,你才有办法上台讲《楞严经》! 如果说照本宣科,那就太简单了,就不用花时间栽培,胆子大的就敢上台,二年他就可以讲经了,他就不怕堕地狱啊,有什么不敢? 不怕下地狱的,那个一、二年就敢上台的,那个不怕下地狱的。 对不对? 因为讲错,自己也不知道啊! 所以,这个佛法不容易,太难了! 741页,倒数第五行,【卯二 伽陀开后 ( 分二 ) 辰初 正以开后 二 别彰胜义 今初】【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解开这个结,要有次第的,六妄之结如果解开,一真之名也不存在,叫做六解一亦亡。 佛教不能说有六跟一,真性没有数目字的。 这个“六”就是六结,就是六妄之结若解开来,那么,一真之名也不存在,亦亡,亦亡就是亦不存在。 那么,根选择圆通,我们选对了,选对了这个耳根,入流成正觉;这个“入流”不是证初果,那不是这个意思。 入闻性之流,要解动、静、根、觉、空、灭,解六结,越三空,入闻性之流成正觉。 【前祇夜,是重颂前文,长行之义;此伽陀,是孤起颂,突然而起,以开后文之义。 上二句,】“绾”就是系结,绾巾就是把巾、手巾打结了。 【开后绾巾以示伦次科,】“伦次”就是一定要有一定的次第,“伦次”就是类,相同类;但是,一定要有次第,叫伦次。 “伦次”就是类次,像数目字123456,它有一个次第,叫做伦次科。 【下二句,开后冥授以选本根科,】选这个本根科。 【前来已示结元,】打结之根本,“元”就是根本。 【说结解同所因,】同样是六根,只是迷跟悟。 【结之与解,同因六根,】所以,众生看到什么都着,就是表示一定会打结;圣人看到什么都不着,就是彻底解脱。 同因六根,【今欲解结,必因次第而解,以是结本次第结成,从真起妄,妄有六结。 六结即是五阴,从微至著,识阴先起,】742页,【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识;】这一句是方便说。 【次成行阴(即第七识),次成想阴(即第六识),次成受阴(即前五识),次成色阴(即内之根身外之世界)。 前四阴,每阴为一结,色阴有二结,】譬如眼有明、暗,耳有动、静,意有生、灭。 【喻如穿衣,从内向外,若欲解结,必须从粗向细,次第而解,六结解尽,五阴破除,五浊澄清矣! 喻脱衣,从外向内,脱了第一件,方见第二件,故云因次第。】【六解一亦亡者:对结相之六,而说结元之一,六结既解,则六结之相不有,一巾之名,亦不复立,此正开后文,六解一亡之义。】【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者:解结当于六根之中,选择圆通本根,如前所云: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故须选择,但依一根下手,做入流工夫,不许出流,出流是背觉合尘,此根即结缚之本;入流是回光照性,】简单讲:你就放下所有的外境,该有的责任去把它完成,一样用洒脱、解脱的心态,去完成你应该有的责任。 所以你在这个世界,无论你扮演哪一个角色,都可以修行,都能修行。 入流是回光照性,【此根即解脱之元;如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乃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证入圆通,自可速成正觉。】把笔放下来,看这里,这个用比划二次,比你在看经典看了很久更快,用比划的快很多! 这个结,结,动;耳根,用耳根来(例),动、静、根、觉、空、灭(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走),六、五。 。。 六,第六结,六五四三二一(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右手与左手在“一”处相平衡),如果要穿衣服,要从最里面那一件衣服先穿,对不对? 要穿衣服要12345(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下向上),这里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这里,(师父以一合扇平放在“一”处拟为真如本性),那么,这个就是六结,六结(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到扇子)。 那么,这里数一二三四(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到扇子)。 再来,看这里,动、静、根、觉、空、灭(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六五四三二一(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好! 动结是第几结(师父两手心向下高举并排平放)? (众答:第六结。 )第六结。 静结? (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五结。 )根结? (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又下一个台阶)(众答:第四结。 )第四。 觉结? (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复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三结。 )空结? (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复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二结。 )灭结? (师父保持上一个姿势,复下一个台阶)(众答:第一结。 )你看! 好! 这样子的话就更快了。 你现在,我随便举一个例子:觉结第几结? 觉,觉悟的觉,(众答:第三结。 )第三结。 静结第几结? (众答:第五结。 )第五。 动、静、根、觉、空、灭(师父以左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走),六五四三二一(师父以右手作阶梯状从上向下),这样子平衡(右手与左手在“六五四三二一”各处相平衡),这样就知道了。 那么,再来的速度就快了,速度就快了! 所以,用比划的是不是快很多? 的确! 不然看书老半天也不懂,对不对? 比一下,对不对? 就很快! 底下,【辰二 别彰胜义内具名体宗用教五重胜义】【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那么,这里有五个重点:名、体、宗、用、教。 诸位先看右边,右边那个【辰二 别彰胜义(内具名】、【体】、【宗】、【用】、【教】【五重胜义)】念经文:【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这第八意识的陀那微细识太微细了,非一般凡夫、二乘人所能理解,这个习气跟种子,好像瀑布之流,很难找到停损点。 真非真,非真就是妄,一下子真心,一下子妄心,恐怕二乘人跟凡夫迷了,搞不清楚。 所以,我常不开演,因为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说:在座诸位! 自己看经典,这是很好的习惯;但是问题:你没有真正的悟,那么,你看经典就会扭曲、错会经典的意思! 所以,很多人就说:师父! 我比较喜欢看经典。 我说:很好! 这个要给你赞叹,但是,我还是特别建议你,一定要听善知识的开导。 因为那个语言跟文字自己去体会,很容易扭曲,而且佛也不是这个意思。 所以听经闻法,要列为生命当中他最重要的! 当你熏习了五年、十年,再来听经闻法,在那一刹那:喔! 原来如此! 我以前都误认为这样子,结果现在是这样子,怎么会差那么多! 就是这样,要不然善知识做什么? 善知识,你总要一点工作给他做啊,要不然中秋月饼给人家吃了那么多,柚子也吃了那么多,你都没有给人家一点工作,这样也不好意思! 对不对? 善知识摆在那边闲着,对不对? 太闲也不好,所以要给他一点忙碌、一点工作,要不然立一个善知识干什么? 所以,这个佛法无人解,虽慧不能了,再有世间的智慧、知识,是没办法解开佛法的,完全没办法的! 真的! 我有一次台湾大学上课,那个教授他说:喂! 慧律法师! 我告诉你,你们那个佛法充满着矛盾! 我说:为什么矛盾呢? 他说:你们这个佛法喔,就是这样: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个器皿),即非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教授将器皿里的水倒入杯子),就像一杯水(倒来倒去),是名三千大千世界(师父拟教授将杯子里的水倒入器皿)。 这个讲来讲去,到底你们佛在讲什么? 这大学教授喔,没办法的! 对不对? 佛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师父拟教授手拿一杯水和一个器皿,将杯子的水倒入器皿),即非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师父拟教授将器皿里的水倒入杯子),是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师父拟教授将水倒入器皿)。 慧律法师! 那你的意思就是:你的钱不是你的钱,就是我的钱;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不是我的钱,那么意思就叫:后来你的钱统统归我,就是我的钱。 我说:哪用这样比喻? 我说:教授,教授! 这不是这样子啦,这个真的是。 。。 不是 ,因为时间太短了,没有办法! 后来第二年,台湾大学打电话来说:慧律上人! 我们想请您到台大上课,上一整年的! 我说:那没办法啦,这里到台大很远。 后来刚好高雄师范大学邀请师父演讲,高雄师大就比较近了,就去高雄师范大学上课,也是上了一年,去跟他们上了《十四讲表》,台大太远了,台大太远了。 所以说,这个佛法,真的也不是教授有办法的。 教授就是愈教愈瘦,叫做教授(瘦)professor,愈教愈瘦。 所以我们能够碰到佛法是很殊胜的;但是,要好好的去领悟,不可以用自己的妄想、颠倒、分别去学佛。 好! 看底下的注解,742页,最后一行,【此彰显体胜。 前示从根解结,根性即是识性,】识体本空就叫做识性。 【识性亲依如来藏,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成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叫做微细生灭,就是阿陀那识。 【此云含藏识,】就是含藏无量无边的种子。 所以,在座诸位! 你一定要对众生好,是因为对众生好,你才会变好。 为什么? 因为对众生坏,所有的坏就变成你的种子,就将来你自己要承受! 所以,记得! 灯塔只负责、灯塔只会放光明,不会发出噪音,港口那个灯塔。 一样的,大悟见性的圣人,只负责对众生放出智慧和慈悲的光芒,不会像众生这样,牢骚、抱怨,发出噪音。 所以,为什么? 因为圣人了解八识田中所有的种子,将来都会慢慢的成长、开花,变成结果,那么到时候受苦,你就受不了了! 所以,因此这个含藏识,你了悟以后,一下子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因此你要落下去的种子一定要好的。 简单讲:记得一句话:含藏识只有三句话可以解决:发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你出来的种子统统是好的! 发好心就是你的种子是好的,做好事、说好话,统统是好的! 所以,这个含藏识了解以后,你更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大悟的人更重视因果,因为任何一个因果都逃不掉! 【含藏根身器界种子;】根身就是五蕴身;器界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种子就是内在的念头,微细的习气念头,叫做种子。 就像我们收成谷物,五谷有五谷的种子。 【亦名阿陀那识,此云执持,以能执持一切染净种子,以及根身器界,令不散失。 此识即如来藏,受无明熏,】这个很容易了解。 你看现在大家都喜欢吃烟熏的,熏久了,那个味道,哇! 是多好啊! 是不是? 现在素食的也很多都是用熏习的。 所以无明熏,【转如来藏,而成识藏,即第一卷,佛判二根本中之真本,】二根本就是真本还有妄本二种根本,的真本。 【为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其体渊深莫测,微细难知,二乘不能究其源,等觉未能窥其际,故曰微细。】你想想看,等觉喔,快要成佛的人,还未能窥其际啊,唯有佛。 故曰微细。 【习气成暴流者:《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 ’】“暴流”,就像瀑布流下来。 像中国大陆有十大瀑布,十大瀑布。 那一天我看了那个节目,旅游节目说:中国大陆有十大瀑布,第一名的瀑布,他说在青海省。 那个工作人员说:为什么我们没有把第一大瀑布摄影起来,呈现在世人的眼前呢? 因为扛那一部机器,要走进青海那个大瀑布,要走二十天,车子没办法到,驼、驴都没办法,就是一个人要扛那部摄影机,走进去要走二十天,走出来要走二十天,四十天! 中国第一大瀑布,是最美、最大的瀑布! 所以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看到,你看到的都是黄河啊、长江啊、峡谷啊、瞿塘江、钱塘江、长江三峡,这大概电视上看到都是这个。 有人说瀑布有负离子,要赶快在瀑布的前面用力的呼吸(师父闭眼拟深呼吸),我说:吸那两口气哪来得及呢? (笑)来不及了! 对不对? 这个就是解释这瀑布,一泄下来,一泄千里,没有停损点。 所以,简单讲:就是我们的行为举止,受这个无明习气暴流所控制,你没有办法! 所以因此一切众生所做出来的事情,是非理性的,非理性的,很多的地方,他是控制不住的,控制不住的,所以,非理性的。 尤其是财、色、名、食、睡,他要生存啊,他要本能啊,生存跟本能,就搅拌他的心灵成暴流,不需要无量亿劫来的种子了,就这一辈子的种子,一个金钱、一个女人、酗酒就好、抽烟,这些少许的欲望,这一辈子就好,就转变成强大的暴流,你就控制不住! 所以,人类有某些地方,他是非理性的,譬如说你的胃,你的胃,你的胃,要吃东西,蠕动,蠕动。 对不对? 蠕动,蠕动。 这正常的蠕动,时间到就会饿。 如果你打针打太久了,这个胃,或者吃西药吃太久,这个胃蠕动就不正常,一下子快,一下子慢,一下子胀,一下胃酸过多,到最后就是痉挛,痉挛就spasm,痉挛,这胃就不正常了,胃受药所控制了! 所以,我们一出生,你看,就不是要跟不要的问题,是你没有吃,你没有办法生存,你活不下去,这个不是你理性可以控制的,哪一个圣人不用吃饭的? 当然有啦,少数的印度那一些,一辈子不吃饭的,我们讲的不是这个,我们讲一般人。 印度有一个不吃饭的喔,电视有(拍)出来,一辈子都不吃饭的,几十年从来不吃饭的! 有一个人,美国有一个去给他测试,十四天,他就坐在那个地方,他修那个yoga瑜伽,就坐在那个地方,看他有没有偷喝水,或者是偷吃东西。 二个礼拜坐在那边,完全没有任何的动作,佛陀讲的那个是。 。。 当然这是定,重要还是要有智慧的。 我们佛弟子学习的是中庸之道,因为那个是印度的外道,我们所学的佛陀的中道。 所以,这个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成暴流,简单讲:今天我们的行为举止,不稍微控制一下,那个贪嗔痴慢疑一起来,你就失控,你就失控。 【习气即无明种子,展转熏变,妄上加妄,渐起诸结,而成生死暴流,以习气种子熏变,能引生诸趣,生死流转,故如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者:因此识是真妄和合,其体全真,不过参杂无明习气之妄,如经初十番显见,极显其真,二见重剖,】就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重剖,“剖”就是剖析,再一次剖析,【乃破其妄。 若说是真,恐其迷妄为真,】把妄心当作是真心,【而起增上慢心,】所以你看,自己很有修行了,动一个念头:我很有修行! 这个就是妄心,真正有修行的是一句话都不会讲,因为它是绝对,绝对就没有什么好说的,所以,唯证相应。 因此真的圣人是默契而已,仅止于此,没有一点慢心。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就是把妄心当作是真心。 底下,【若说是妄,恐其迷真为妄,反致向外驰求,骑牛枉自去寻牛,】我们当下体空,就是真心了;我们现在往外一直去追寻,就是骑牛妄自去寻,骑牛找牛。 【终日行之不自觉。 故我于权小教中,不轻为人开示演说者此也。 《深密经》云:‘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把这个微细的阿陀那识妄执为一个我,其实那个也是生灭的、是虚妄的。 到这个地步,除了大菩萨、妙觉的佛陀,其他人差不多没办法去分辨什么是妄心,什么是真心。 【二经偈语,虽有五字七字之别,其义全同。】好! 底下是宗胜,前面这一段: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是讲到究竟处,叫做显体胜,显示这个体的殊胜。 底下是显宗胜,宗胜,宗教的宗。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解释一下:万法其实是自心所现的相分,而取这个自心所现的。 。。 自心取自心就是:自己的心取自己心所现出来的,万法其实是相、相分,而相分是心所影现的,而见分也是心,那么,就是以心取心,能见的见分,取所见的相分,其实都是心,都是八识田中的种子,所影现出来的现量境界。 所以,我们不了解,见分跟相分,本来来自于一个同样的本体的,自心取自心。 那么非幻,非幻就是真,那么真实法,这个非幻也变成了幻法,只要你见分取这个相分,这个真心就变成幻法,能所不断,那么真心就变成了幻法。 不取无非幻,这个不取,就是最重要叫做离相,只要你不要取着见分跟相分,就是离一切相,那么,这个就好办事! 不取就是离一切相,就是无非幻,非幻就是真法,也无所谓真的法。 你只要不着、又不取,离一切相,就无所谓的真法可得。 非幻尚不生,连真实之法尚且不生了,尚且不动念去执着;那么幻法,人相、众生相这个幻法,云何怎么能够成立呢? 744页,【此彰显宗胜。 宗具因果,即下手起修,由因至果,最简要,最巧妙,根性法门,但从一门深入,其修巧,其效速也。】【自心取自心者:良由一切众生,不悟见、相二分,惟一自心,】山河大地其实就是你的心。 【妄以能见之见分,妄取所见之相分,名曰自心取自心。 取字,即结缚之源,】就是万法你着不得。 诸位! 你修学了三藏十二部经典,每次都有人问说:师父! 我从哪里下手? 从不取下手,从离相下手! 不取就是离一切相,你今天心之所以打结,就是取相,再来就妄想一直连续。 所以,取字就是结缚之源,【遂于本来无幻法中,妄成一切幻法;幻者虚幻不实,如现前身心世界,人相法相,纷然杂陈,凡所有相,皆是虚幻,无有真实,苟能达此,则返妄归真,亦复无难,但要不取便是。 不取二字,即是下手工夫,】每次讲:师父! 有没有哪一种方法最快? 最快就是放下,最快就是离相,离一切相。 【亦即解脱之本,不起能取之心,不取外尘之境,旋转六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非幻之法,尚且不生,一切幻法,云何而得安立耶?】连真法都不生了,那谈什么幻呢? 【此中取字,即结缚之元,】“元”就是根本。 简单讲:一切众生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这么辛苦? 简单讲:就是心中打结,缚就是被捆在观念、意识心里面。 【不取即解脱之本。】【不取二字,即是最简要,最巧妙之下手工夫。 亦即前文,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 不随二字,圆顿修法;又即知见无见,无字工夫;又即欲逆生死欲流、逆流之功;又即下文观世音入流照性方法。 此不取工夫,即从根解结工夫。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俱空就是空空,连空性那个空也要放下,我空,法空也不生,叫做俱空不生。 【非幻之境,尚且不生,而人相法相之幻法,】《金刚经》讲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对不对? 这些人相、法相之幻法,【岂能立乎? 是则以不取为宗,以了幻为趣,】诸位! 这个“了幻”讲得太好了,他不会念叫“知幻”,这个力道还不那么强。 对不对? “了”,就是彻底一点都不保留,它就是幻! 单刀直入,万法就是幻,幻就空无自性。 所以,在座诸位啊! 这个世间有什么是非、有什么恩怨呢? 世间有什么绝对的对? 有什么绝对的错呢? 在座诸位! 你今天所受的委曲,就当作前世欠人的,好好的还。 今天受一切的苦难,就当作是八识田中已经起现行了,逃不掉,因果逃不掉! 我们常常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这一句话,这是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就是你这个国家不要侵犯我,我不会去伤害你,共产党常常讲: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但是,学佛要更高一层,人犯我,我也不会去犯人,这个是变成学佛的。 就是人犯了,侵犯的犯的意思。 站在保卫国家的角度,是不是?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可是站在圣人的心的这个角度,人犯我,我一样不犯人,这个是功夫! 就是心中没有恨,圣者心中无恨,恨是生命的休止符,他会停顿一切的智慧,他只知道记得恨,他忘了智慧。 所以,恨是生命的休止符,会让我们智慧完全停顿! 所以六祖讲:道须流通,何以却滞? 以了幻为趣,【简要巧妙,无复以加矣!】底下是讲名胜,显这个名胜,【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这个根性不生不灭的法门,“是”就是根性法门,是名妙莲华,莲花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莲花一开,里面就结籽,简单讲就是因,果中带因,因中有果,因果同时,不二法门,是名妙莲华,叫做根性法门,是一切法门最妙的法门,是名妙莲华。 金刚就是佛性,金刚的佛性是不动的,我们如如不动的佛性。 王就是至高、至尊、最贵,国王是统领文武百官,当然王就是至高的。 宝觉就是我们的真心真性,整句的意思是说:这个不生灭的根性法门,是所有的法门最妙的法门,你只要用金刚佛性不动,如同国王的至高无上的宝觉的真性真心。 简单讲:根性法门是最妙的法门,我们的佛性本不动,是最贵的、最尊的真心真性的法门。 【此彰显名胜。 是字指根性法门,名为妙法门。 妙者不可思议之谓也。 此圆顿法,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以此根性,为因地心,根性即本觉佛性,本来是佛,此即因该果海;无奈佛性,埋没在五阴妄法之中,今则旋根脱尘,返妄归真,证得妙觉极果,亦不过成此本来之佛,此即果彻因源。 因果该彻,不可思议,喻如莲华,方华即果,】刚开花就结果。 【因果不相舍离,又莲华出污泥而不染,根性随缘不变如之,此喻根性法身德。】【金刚者,金中之刚也,最坚利,能坏一切,一切不能坏他。 喻此根性,无动无坏,灵光独露,以如如智,照如如理,根境结惑,】这个根性【触之则销;】触之则销就是用本性修行,那么,这些无明就没有。 所以,【无始无明,】根性【击之则破;】用不生灭来观照一下,所有无明不存在。 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是这个道理,无明本来体性就空,不存在。 【断尽诸惑,圆成果地修证,此喻根性般若德。】根性的般若德。 【王者自在之义,处染不染,不落于有为;在净非净,不泥于无为;】“泥”就是拘束,不拘束在无为法里面,不泥于无为。 【染净一如,空有不滞,此喻根性解脱德。 宝觉,即真心之异名,前云宝觉圆明,真净妙心,此心即圆湛不生灭之根性,】746页,翻过来,【犹如摩尼宝珠,圆满湛然,寂照具足,乃自性天然之本定。】【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用这个般若照见一切如幻,叫做如幻,这一句就是这样子。 三摩提就是三昧,一照,既然是幻,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 所以男女的感情那么难突破,一照,五蕴本空,这个人不存在,他来到这个世间,只是幻,那么所有的,一念之间就全部放下。 男女的感情,或者是欲望,是所有的电影啊、小说家啊,是不是? 统统在一直描述的。 你看任何的歌;就是这样。 不管任何的歌、小说;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话题。 就是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如幻三摩提,一照,所有的欲望空,所有的男女的肉体并不存在,这个只是刹那生刹那灭,不清净的身体,你不必等到剩下一堆骨头,你才来觉悟,你现在就了解了。 你肯面对真相,你就不会遭遇假相,这个是修行人的根本。 你勇于面对真相,真相就是一堆骨头。 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你们要去看那个埃及出来的那一些埋葬很久的法老王,或者是埃及的木乃伊。 我们现在看的,大家都是漂漂亮亮的,衣服一穿,化妆,一下子,对不对? 头发一摆,甩一下,风情万种,回眸一笑百媚生。 好! 当你脱水的时候,对不对? 埃及艳后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里面讲的安在哉。 我很喜欢看那个木乃伊,因为那看了会觉悟,一个人把水全部脱光的时候、脱水的时候,剩下一个干尸,你说他一个人,也是一个人,有形状;可是完全失去水分,那个时候尸体又没有腐烂,很好,五脏六腑好像存在;可是,已经全部干掉了! 一个好好的人,为什么变成这样子? 喔! 以后我们这个色身,死了以后也是变这样子,也是变这样子。 到底我们在追求什么? 我们在忙碌什么? 或者我们在贪着什么? 所以,所有的众生,因为不肯面对真相,他就一定会迷于假相。 你很勇敢的,我面对我这个色身的真相,那就没有东西啊! 对不对? 你男孩怎么化妆,西装一脱,还是一样啊! 所谓猛男,身体还会抖动,抖什么呢? 你们看过健美先生会抖动的肌肉吗? 我看电视的。 我看电视后,自己试看看,不会动,没办法,差很多! 我看电视上健美先生的肌肉都会抖动,什么六块肌啊,那个会抖动的。 他把练那个肌肉的心情、意志力,来练这个《楞严经》,喔! 不得了! 所以我们对这个世间的不了解,所以我们就会练这个、练这个,着迷这个、着迷这个,对不对? 像以前麦觉生的那个毛笔写得。 。。 麦老师她哥哥麦觉生,你看那个毛笔写得多好啊,多好! 临命终,师父去跟他加持,那一些毛笔、砚台要做什么? 那意思就是说:师父! 您练毛笔字没有什么用啰?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要练毛笔,你有兴趣没关系;但是,你要告诉自己:练这个,稍微心可以定一下,但是,跟开智慧是两码事情的,两码事情的。 所以,我们要了解,如幻三摩提,就是要进入三昧,你一定要观一切法如幻。 其心如如不动,弹指超无学,超无学就是指一下子就超过二乘人。 看注解:【此彰显用胜。 即修证之力用。 三摩提此云等持,定慧平等任持,入流照性,全凭慧力,澄浊还清,乃由定力,又知真心本具,幻惑本空,此亦慧力;于本无修证,而起无修之幻修,无证之幻证,此亦定力;由此定慧等持,次第解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正所谓诸幻灭尽,觉心不动,证入圆通,得住首楞严三昧。】【 弹指超无学者:即明修巧而效速也。 亦即前文所云:得循圆根,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故能于弹指顷,超过无学之位,但解三结,】动、静、根。 【已齐无学,何况寂灭现前,乃至得成无上知觉乎?】诸位! 看经文:【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此”就是从根解结的教法,佛陀教我们从根,单刀直入,心保持如如不动,所有的结就解开,不受假相的影响,烦恼、执着、颠倒全部解,从根解开这个结。 简单讲:这个根,攀缘这个外缘——这个尘,你要发现根性当中的不生灭的根性,就是如如不动,那个就是本来的面目。 此阿毗达磨,阿毗达磨,阿毗叫做无比法,“达磨”就是法,我们讲:达磨祖师,达摩祖师,就是法的意思。 阿毗就是无比法,阿毗达磨就是无比法。 无比法的意思就是最尊、最贵、最上,当然就是无能相比,叫做无比法。 十方薄伽梵,薄伽梵就是诸佛,十方诸佛。 一路涅槃门,一路通往涅槃门,就是涅槃的修门。 “修门”后面加四个字,括弧,写小一点:密示耳门。 密,秘密的密,密示耳门,示就是开示的示。 这里也告诉你:一路通往涅槃的修门,是哪一门? 就是耳门,所以叫做密示耳门。 再解释一下: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意思就是:从根解结的教法,是无比法、是最尊法、是最贵法、是无上法、是最上法,就是十方诸佛一路通往涅槃的修门,就是密示耳门。 【此彰显教胜。 此字指根性法门,阿毗达磨:此云无比法,谓此从根解结之教法,是最胜顶法,非其他教法所可比。 十方薄伽梵:即十方诸佛,薄伽梵,有云婆伽梵,】这是译音的不同。 【是佛之别称,具足六义:】婆伽梵又【谓自在、】婆伽梵又叫做光明【炽盛、】婆伽梵叫做无量的【端严、】就是庄严。 【名称、】就是闻名而称赞。 闻其名称赞其人,叫做名称。 闻佛,所以你看,大家一听到佛名,没有一个不赞叹的,大家都要向他下跪顶礼。 名称,闻其名称其人,叫名称。 【吉祥、尊贵,乃五不翻中,多含不翻。 一路者,】这“一路”不是花田一路;我常说:请归零。 就是“花田少年史”的,很好笑的,配那个台语实在是笑翻天了! 一路:【三世诸佛,共由之妙修行路,涅槃独取,】747页,【万德毕备,二死永亡,无余大般涅槃。 此门字,但指修门。 前第四卷,大开圆解,是悟门;此所示圆修,是修门;第八卷得成圆证,是证门;文殊拣选圆通偈云: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 即指此一路之修门,彼则明指耳门,此则密示耳门,即一门深入之门也。】【二偈颂竟。】底下,好! 把笔拿起来,翻开来,742页,把笔拿起来,742页,看经文: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这一行的上面写:显体胜。 看左边那个:此彰显体胜,显出体的殊胜,显体胜;写三个字就好。 再来,743页,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在“自心取自心”上面写:宗胜,宗教的宗。 翻过来,745页,看经文: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 这个上面写:名胜,名字的名,名胜。 翻过来,746页,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在上面写:用胜,这个显用、用胜,作用的用,用,作用非常殊胜。 再来,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写:教胜,上面写:教胜,746页,写:教胜。 好! 诸位看747页,【丑三 叙性】中间经文:【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祇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解释一下:于是阿难与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慈悲的教诲。 祇夜重颂,重颂就是跟长行文有关系的,长行文,前面的直叙长行文,直接叙述的长行文,跟这个祇夜,就是再一次的颂长行文。 伽陀就是孤起颂,就是前面长行文没有的,但是,因为讽美而颂,偈颂很美,所以,他就突发起来的,跟前面长行文没有关系的。 所以,祇夜是重颂,以相应长行文;伽陀是孤起颂,单独而起的;孤儿的孤,起来的起,孤起颂。 所以,重颂就是祇夜,孤起颂就是伽陀,二个都是偈颂;但是不一样,祇夜是跟长行文相应,而这里无关于长行文,单独而起的。 那么杂糅,“杂”就是杂合,“糅”就是糅合,,“糅”就是糅合。 简单讲就是杂合,这个“杂糅”就是杂合。 “精”就是精彩,“莹”就是莹明,也就是句法非常的莹明,我们所谓的字字如珠玑,像盘珠,盘中之珠,就是像盘里面的珠子一样,哇! 粒粒晶莹剔透。 简单讲就是文采非常好的意思,文华非常的精彩。 所以,妙理清彻,佛所说的不可思议的根性这个妙理,清彻人心,我们无量劫来的苦,这一辈子要没有听到佛法,哪一个人有办法过一点、一日、一夜清闲的日子? 没有! 忙到死,忙到死! 到了死的时候,快断气的时候才发现:唉! 我这辈子没修行! 我准备了好多好多的钱要布施。 来不及布施,你已经走到生命的尽端了! 所以,在座诸位! 学佛,起步永不嫌迟,你什么时候听到佛法,就算你今天八十岁,才听到正法,起步也不晚,也不晚,只要你肯用功,只要你有因缘听到正法,就算是八十岁也不晚! 最怕的就是活到了九十岁、一百岁,儿孙满堂;中国人就是喜欢这样子啰,农历年的时候是儿孙满堂,看到儿女、孙子一个一个成就了,满心欢喜,每天都在等待,每天都在期盼;有时候空洞的欺盼,会遮蔽了我们的觉性,不晓得掌握现在才有未来,不知道! 你期盼于未来,就是忘记了现在。 所以,你想要未来更好,简单讲就是看现在,佛法就是回归现在,现在,你怎么处理现在? 所以如果说:你明年所要完成的,记得! 佛法:我就今年来把它完成。 所以,有一个开计程车的,皮肤很黑,他就来到我这个地方,人很善良,他就说:师父! 师父! 我这个开计程车啊,我退休以后,我好好的看您的《楞严经》! 我跟他讲:来不及了,来不及了! 师父! 那我应该怎么做? 我说:你这个计程车开得很累,对不对? 时间缩短一点,回去晚上好好好好的看二个钟头,每天看一、二个钟头。 他说:喔! 是这样子。 他说:我现在有经济压力呢! 我说:经济压力? 你可以看啊,运用头脑啊! 是不是? 他就听师父的话了,他就开始利用时间了。 我说:掌握现在才有未来嘛! 对不对? 期望了未来,就会失去现在,这个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懂? 哇! 他心开意解,回去就按照师父这样做了。 再碰到师父:感恩! 全国电子(广告词)。 这要没有师父跟我提醒,我还以为我要退休才开始用功呢! 我跟他讲:来不及了! 对不对? 生死无常,你什么时候要断气,你怎么知道? 来不及了! 所以,要掌握现在,任何事情只有现在。 有一个比丘尼她讲,来问说:慧律法师! 我未来应该怎么修行? 我跟她讲:没有未来,时间是每一个动点上所构成的假相,岂有未来? 未来是一种假相。 她说:大家都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我说:你一样没办法脱离意识心,现在不用功,现在就是未来。 对不对? 现在用功,现在也是未来,未来从现在的累积,就有未来。 所以,你不掌握现在,岂有未来? 对不对? 所以,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幻、不实在的,观念的问题。 这个比丘尼,听说回去开始用功。 这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等了好几年,她要等未来才用功,开什么玩笑? 这生命不饶人啊,死神怎么会。 。。 死神来敲门,有先通知你啊? 你们有没有什么时候收到死神:我明天要来敲你的门! 没有的! 死神什么时候要来敲你家的门,你不知道的,你随时随地都要准备他来! 学聪明一点! 对不对? 就像师父以前很有骨气的,我那时候出家就说:我这一辈子不精通三藏,誓不成佛! 对不对? 哇! 发那个大心起来,生病的时候一样坐在那个。 。。 重感冒,一样! 无论喉咙多么痛,还是坐;以前不懂啊,也不会调身,就是用西药,用西药就简单调。 所以一个人发那个大菩提心的时候,有那个坚定的意志的人,那个人成功! 所以,一个成功者,是要靠实力的,不是靠假相和荣耀的,那些吹嘘是没有用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按部就班来。 了解说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此亦经家叙悟。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指十方诸佛,同言结解唯根,更无他物。 如来指本师释迦,重为详释。 皆是无上大慈心中,流出了义教诲。 祗夜此云重颂,又云应颂,】应颂就是应长行文,【应长行而颂也。】就是互相照应。 就是这一段的义理跟长行文有相应。 【伽陀此云孤起颂,又云讽颂,讽美而颂也。】就是很美,大家有这个偈颂,念起来很溜、很顺口。 【入流成正觉,及彰显五胜之义,】彰显五胜之义,前面所讲的五胜,刚写的,哪五胜,记得吗? 体胜、宗胜、名胜、用胜、教胜,就是这五胜,体、宗、名、用、教。 【皆讽美意。】底下,【杂糅精莹,妙理清彻:上句指能诠之偈,下句谓所诠之理。 杂者和杂,糅者糅合,】也就是应颂和讽颂和合。 (【即应讽和合,】)【前后照应,文回织锦,】文章,“文”就是文章,“回”就是来回,一下来,一下子回,就像织布一样,织锦的人。 文章来去如回,如同锦,如同织这个锦、织这个布。 【义走盘珠,】“义”就是义理,“走”就是通畅。 如盘中之珠,粒粒晶莹剔透,表示这个文笔非常好,这个义理讲得最殊胜了、最透彻了! 【精谓文华精彩,莹谓句法莹明。 妙理者,圆湛不生灭之理性也。 空有双非,】非空非有。 【真妄不立,缚脱无二,因果该彻,故谓之妙。 其理清净,】748页,【纤尘不染,如莲华;其用明彻,五阴顿破,如金刚。 谛聆之下,心目开明,即心眼洞开,彻见根性,即如来藏性,依此根性修证,即是了义,已不复疑。 以后但请示伦次,选择一门,以便起修,更无疑贰也。】【二验证以释二疑竟。】【壬三 绾巾以示伦次 (分二) 癸初 叙前请后 二 如来巧示 今初】748页,经文:【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说: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现在听的叫做无遮大悲,我们常常讲:无遮大会。 所以在这里,水陆法会就要特别小心了,今天无论用什么方法,就是不能跟公园帮、还有那个流浪汉起任何的冲突,这样无论我们对跟错,我们都是不对的! 所以女众,行堂组没办法处理的,记得! 交给男众。 我们的曾拱蓁做得很好,流浪汉啦这些,做得非常好,安抚他们。 为什么? 你今天穿这个柔和忍辱衣,我们出家众没有权力跟众生吵架,而且吵,是怎么样统统叫做不对! 你知道吗? 因为我们这个相就表法,就是佛的存在;佛已经入涅槃了,僧就荷担如来的家业,我们这个袈裟一披,就表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所以出家人是没办法去处理这些事情。 那么,女众因为比较柔弱,对不对? 女众因为体质比较柔弱,对不对? 女众,你跟人家讲道理,万一人家出手用(dai一声,台语)揍的,(dai一声,台语)揍,那你怎么应付呢? 男众有办法,男众要挡拳头没问题啊! 对不对? 揍是揍来揍去啊,谁揍谁啊? 对不对? 男众就有办法处理。 所以,这个记得! 整个文殊讲堂的水陆大法会,就一定要保持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跟外面来的任何一个人起冲突,再怎么样,实在没办法处理,就叫警察来处理。 对不对? 警察来处理。 去年有一个流浪汉来,可能是嗑药的,哇! 为了一个吃饭的问题,翻我们的桌子,哇! 这个行堂组的很惊讶! 是不是? 师父! 他翻我们桌子。 我说(师柔声细气):没关系! 我们再把它翻过来就好。 (众笑)很简单嘛,他把桌子翻倒了,我们再翻过来嘛! 嗯! 很解脱! (笑)对啊! 不然怎么办? 对不对? 他翻我们的桌子,我们再把它翻过来就好,等他走了,我们再翻,等他走了以后,桌子再把它翻过来。 你看,我们用大悲心,用了供佛、法、僧的菜,还出去给他吃,他还给我们翻桌子! 这个世间人,你看,这是可恶到极点! 对不对? 怎么会有这样非理性的众生呢? 给他吃没有关系,他不遵守规矩,还给我们翻桌子,喔! 这个实在是。 。。 这个如果我们以前的法师来讲(师气愤填膺貌):忍无可忍! (众笑)忍无可忍;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子。 所以,我们讲堂这些男众,我很赞叹,就是处理得非常好,处理得非常好! 到现在为止,你看,都很和平的、很理性。 你去得罪那一些外面的;大部分99%都很善良的,都很。 。。 排队的。 你去得罪那一个人,万一他的菜给你放一些有的没有的,那你怎么办? 对不对? 放了以后,不要说毒啦,放了以后,大家都跑厕所,厕所不够用,嘎嘎叫(腹泻)! 所有信徒在厕所大排长龙,还跟旁边的人讲:念观世音菩萨都没那么感应,(师笑、众亦笑)吃到文殊讲堂的菜,怎么会这么的相应? 嘎嘎叫(腹泻),对不对? 上厕所都不用出力的。 他不要给你放毒,就给你放一些有的没有的,你就会很麻烦了! 所以,永远不要去得罪外面的,实在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处理的,很简单,叫警察来! 知道吗? 就这样子,仅止于此,就是这样。 叫无遮大会,要显示佛陀的同体大悲。 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底下,【此叙阿难谢前。 合掌顶礼,仰白于佛:我今闻佛,以平等无遮大悲心;无遮有二:一、人无遮,】不管哪一种人,都可以来参加,不放弃任何的下根器的人。 (【不弃下机,】)【同施上法;】无上的妙法叫做上法。 人无遮就是:没有遮止任何一个人听最上乘的法,不放弃任何一位下根器的,同布施无上的妙法。 【二、法无遮,不吝秘密,和盘托出。】【性净妙常者:性即根性,根性为众生本觉真性,此性不属于有为,不属于无为,离相清净,】诸位! 这四个字就是根本,离相,心才能清净,这一句话,你要一辈子;当你心情很坏,简单讲:这个人就是没有离相,没有离相。 有的人讲,愈讲愈大声,人家骂他说:你是佛弟子,都没有离相! 他就会回答说:我是讲话大声一点而已,哪里没有离相? (笑)愈讲愈着相! 知道吗? 我是讲话大声一点而已,我哪里没有离相? 这个人很糟糕,愈着愈严重了! 是不是? “我只是讲话比较大声一点,为什么讲我没有离相? ”对不对? 所以这个离相,心才能清净。 【曰净;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其用微妙,曰妙;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法身常住,曰常。 此约所诠言之,真实法句,乃指能诠,长行偈颂,皆是如来真语实语,所说妙法章句,此句与第四卷阿难谬疑根性断灭,反怪如来违越诚言,终成戏论,后经击钟引梦,以验其常,复经诸佛如来,宣释其义,始悉如来,一向皆真实语也。】749页,【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 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心还没有达到六结解开了,一的名相也不存在。 “舒”就是解,解开这个结的伦类,“次”就是次第。 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 “沉”就是深沉。 “垢”就是细垢。 【此承上,虽闻如来真实法句,心中犹未能通达,如何是六解一亡之义? 如何是舒(解也)结伦次之义? 伦者伦类,次者次第。 以此二义,犹未彻底明了,惟愿如来,垂大慈悲,再愍现前斯会,及与将来众生,施以甘露法音,洗涤根中积生虚习,以及无明,深沉细垢。】底下【癸二 如来巧示 (分二) 子初 巧立喻本 二 分答二问 】【(子初分二) 丑初 元依一巾二 绾成六结 今初】【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说:这个时候如来要巧示了,拿这个巾开始打这个结了,来开示,把最深的用比喻、用最浅的来比喻,让大家能够了解六根之结,还有六根的根根六结。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不是说座上有狮子,是表示佛作狮子吼,他的座叫做师子座。 整理涅槃僧,涅槃僧就是里衣,里衣;敛僧伽梨,僧伽梨就是大衣,我们所讲的就是袈裟。 但是,我们现在了解,佛当时候在世的时候,跟现在的南传略有改变。 那么,汉传就更不用讲了,汉传披的这个袈裟,完全跟佛当时候的袈裟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披的袈裟是佛制的,现在的汉传都是披后来才制订的、中国制订的,全台湾都是披这个的,披北传的,就是汉传的。 那么,藏传的就更多了,哇! 藏传的什么宝冠都弄出来了,你到西藏去看,完全不一样! 如果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还在印度,你去看一趟,南传的衣服有改变、汉传的衣服有改变,藏传就不用讲了。 对不对? 统统不一样了,尤其是汉传的,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这个只是一个历史的镜头。 整理内衣,还有披上这个大衣,整理一下。 揽七宝之几,这个“几”就是小桌子,“几”就是小桌子。 “揽”就是牵引,把这个手往那边伸,叫做揽。 七宝几就是镶着七宝的桌子,小小的桌子。 引手于几,引这个手于几,就是说把这个手碰到这个桌子。 取劫波罗天(劫波罗天就是夜摩天),所奉的华巾。 看注释:【阿难求示六解一亡,舒结伦次二义。 佛先答后义,举事辩答,言相并彰,善巧说法,】用言语,还有用这个外相,善巧来说法,【令人易了。 即时即阿难求示之时,如来在师子座,整理涅槃僧,】此云内衣,【此云里衣。 敛者收也,僧伽梨,此云大衣。】台湾我们出家人讲的:五衣、七衣、九衣等等。 【揽七宝几:此几有七宝所嵌,】这个念嵌(qian四声),嵌就是把物体镶填入缝隙中,一般用于装饰。 我们在台湾很多的桌子,你去看这个卖家俱的,哇! 那个做得很漂亮! 说:把物体镶填入于缝隙中,一般用于装饰。 所嵌。 【引手于几,】翻过来,750页,【取劫婆天此云时分天,即夜摩天;所奉华巾,乃宝叠华,织成之巾。】750页,750页,【丑二 绾成六结】经文:【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 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 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 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 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詶佛,此名为结。】这个文字简单。 那个“詶”(酬音)就是回答的意思,次第“詶”就是答的意思,此名为结。 这一段都很简单,一看就知道。 那么,在大众前,于大众前,绾成一结,就是把那个巾打成一结,示这个阿难说:这是什么? 阿难、大众对佛说:这是结。 因此如来,再把它又打成一结,重问阿难说:这是何等? 阿难又回答了:这还是结啊! 如是伦次,总共打了六结。 一一结打完的时候,都取手中所成的结,来问阿难说:这是什么? 阿难也亦复如是,次第的一直回答:这统统叫做结。 这文字很简单。 【叠华,西域贵重之物,织以成巾,】所以,【价值无量。 又为天人所奉,更足宝贵,佛以叠华,喻如来藏性,巾喻藏性随缘,成阿赖耶识,从真起妄,辗转相依,妄成六结,喻一巾绾成六结。 一一结成,皆问阿难,要自审自答,自明结之伦次,】当然就会明白打结的这个次第。 【虽同是结,不无次第,即伦类次序也。 如前太虚空,由器形异,名之异空,此六结既是次第绾成,自是竖论六结,不是横喻六根。】竖论六结,简单讲就是根根有六结:动、静、根、觉、空、灭。 751页,经文:【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 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 阿难白佛言:世尊! 此宝叠华,缉织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祗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解释一下:佛告阿难:我最初把这个巾打一结的时候,你名字叫做结。 这个叠华巾本来是一条,第二结、第三结,为什么汝曹复名为结? 意思就是:第一打结了,那么第二、第三应该不叫做结啊,为什么你们把第二、第三又也叫做结呢? 阿难就白佛言:世尊! 这个宝叠华缉织成巾,麻线叫做缉,接续,缉织成巾。 虽本来是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一打,打一次,就得到一个结的名字;如果百绾,打了一百次,当然就是打一百个结了。 何况这个巾,现在这条巾只打了六结,也不是到第七结,或者停在第五,为什么如来只允许说一开始叫做结,只许初时叫做结,皆名为结,第二、第三就不名为结? 【上段历问,以显次第;此段故问,以示结同。 佛告阿难下,应将此叠华巾,先实一条,此二句提前,我初绾时,汝名为结,二句放后,再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文意相贯,谅系抄写之误。】那么,他的意思,751页,第一行,依照圆瑛法师的意思就是说:佛告阿难,要把那后面八个字往前调:此叠华巾,先实一条,我初绾巾,汝名为结。 这是他们认为是抄错。 但是成观法师的看法跟我的看法一样,是没有错的,因为它有它的强调之处,明天讲到《义贯》的时候就知道,我的看法跟成观法师一样,没有抄错。 再看底下,【此段之文,似淡无味;《正脉》云:细详实有关要,按后圆通,所解六重结相,一动、二静、】闻当然就是根了,【三闻、四觉、五空、六灭,】就是六结。 【由前而后,则疏亲有异;】“疏”就是疏离,“亲”就是愈来愈接近。 【由后而前,则细粗不同。】当然六五四三二一,六那边就是粗了,那么,“一”这个就是细了。 【若不与之显示结同,初心者,或忽于疏,而始无入门,中途者,或住于细,】怎么样? 【而终无究竟,启示一六结同,正欲始终解尽矣? 诚哉须信佛语深也! 然不直说,而乃故意反问,以激阿难自说者,】阿难自说。 【将使因喻以详法矣。】【子二 分答二问 (分二) 丑初 答六解一亡 二 答舒结伦次】【(丑初分二) 寅初 喻从至同遂成至异 二 喻除至异还成至同 今初】752页,中间经文:【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只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 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说:佛告阿难:这个宝华巾,你是知道的,这个巾本来就是只有一条,当我打六结的时候,你名有六个结,当我六绾,你就有六结。 那么,你审察看看,巾体是一样的,完全是这一条;可是,打结的次第不一样,却有差别。 【此宝华巾,未结之先,一之名尚不可得,岂得有六? 是谓至同;既结之后,六之相已定,不复见一,是谓至异。】至异就是完全改变。 不复见一,是谓之至异,到这个地方是完全改变了、不同了。 【佛令谛审观察,】好好的仔细观察。 【既知由同成异,自可除异还同。】【于意云何? 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那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当我系结,这个结成,当我绾结成,叫做第一结的时候,如是乃至,第六结生,我现在要把第六结名字叫做第一结,这样行得通吗? 那当然行不通了,第一结是第一结,先打的嘛;第二结是第二结,次打的嘛;第六结当然是最慢的了,现在要把第六结变更成第一结,当然不可能! 【前五句示有次第,后三句故意难问,令辨可否。 谓吾今欲将第六名,首尾相换,】把最后一结调到前面来:第一结,【成第一得否? 佛意以性中相知,故诘其能互换否?】753页,经文:【不也世尊! 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 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不也,世尊! 不可能啊,世尊! 第六结怎么可能变成第一结呢? 如果这六结存在,这个第六结绝对终不是第一结。 就算我这一辈子用尽一生,尽其明辩,怎么可能让这个六结之名颠倒呢? 第六结变成第一结,不可能! 【六结未解,次第分明,故第六终非第一。 佛欲将六作一,问我定其可否? 纵使我历生多闻,尽其聪明慧辩,如何能令有次第者,而成无次第,一六乱名也? 阿难以用中相背,故答不能互换也。】753页,中间经文:【佛言:如是! 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佛言:是的! 这就对了,一点都没错! 六结是不同的。 现在;“循”就是顺着,“顾”就是回头看一下。 顺着原本、本源,回头看一下,它的结这个本来的因是什么? 喔! 元一巾所造,本来就是一巾所造成的。 “令”就是欲令其次序杂乱,这一巾,虽然是一巾所造成的,现在欲令次序杂乱,是不可能的,终不得成。 【此佛印证。 六结次序不同,循者顺也,顺顾结之本因,元因一巾所成,欲令次序杂乱,终不得成,而一相】就是同相。 【岂能复见哉?】就是一巾之相叫做一相。 把这个一巾要恢复到一巾之相,而说是一相,岂能复见呢?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 毕竟同中,生毕竟异。】你现在的六根也是这样子,本来是毕竟同,同一个本性,同一真如,同一真如自性,同一个如来藏性,同一佛性,现在则出生了毕竟异之相。 【此法合。 则汝六根,亦复如巾结者是也。 根性本体,未结之先,一相尚不可得,】何况有六? 【何处有六? 此毕竟同也。 及其从真起妄,既结之后,六相分明,不可少乱,此毕竟异也。】754页,【寅二 喻除至异还成至同】【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阿难言:】此结无存,这个“无”打错了,是“若”,如果的意思,“此结若存”才对。 这个字打错了,(新版已更正)下次印《楞严经》要特别注意!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 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说:佛告阿难:如果你对这个有意见,嫌此六结不好,不欲其成,就是我对这个六结有意见,嫌此这个六结太麻烦! 我愿乐一成,就是我希望得到原来一巾无隔阂之体。 愿乐一成就是:“一”就是一巾,“一”就是原来的一巾,“成”就是没有隔阂的体。 如果你嫌此这个六结不好,不欲其成六结,现在你想要回复原来的一巾,没有隔阂的体性,复云何得? 怎么得法呢?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 为什么? 这个结不是那个结,那个结不是这个结,那么就会有高、有一二三四五六了,是非就锋起。 于中自生,在这里面,因为是非锋起,于中就自生:我这个第一结不是第六结,也不是第二、第三。 此结非彼结,彼结也不是此结,这个结只要存在,它就是一定:此结非彼结,彼结非此结,一定是这样子的。 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结如果不生,就恢复到一巾了,就没有彼此了。 诸位! 所以,众生见相不见体,就是这个:是非锋起,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如果你了解当体即空,那么:就见性了。 见性就是无所分别,当体即空。 若见诸相非相,如果你了解诸相空相,非相就是空相。 是不是?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见到每一个人心中的本来的面目,如来,乘如实之道,来度化众生;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了解一切法本如,就是不可得。 所以,因此凡夫见相,所以,是非锋起;圣人见体,一切法无诤。 因此,开不开悟、见不见性,就看当下有没有这个功夫? 有功夫,万法都是平等,民胞物与,万法,所谓同体大悲,为什么? 你要救他,因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对不对? 从四大的假合来讲,我们人人平等,你的身体是地水火风,我的身体也是地水火风,平等。 从本性来讲,我的佛性跟你的佛性平等,还是要平等对待。 从生灭法来讲,你的色身是生灭法,败坏之相,我这个身体也是生灭法,也是败坏之相,所以,还是平等。 从缘起法来讲,你是父母所生,我也是父母所生,借重你的本识,对不对? 也借重我的本识,所以站在这个角度还是平等。 所以,诸法从毕竟空的角度、从相的角度来讲,是平等;从体的角度,它还是平等;从元素的角度还是平等。 我们这个色身是太阳之子,我们这个色身都是从太阳来的,太阳出来的宇宙的这些灰尘、微尘,颗粒微尘,就是我们所讲的地、水、火、风,是佛讲的;现在所讲的:碳、氢、磷、钙、钾、铁,哪一个身上没有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可以在太阳上找得到,所以,我们都是太阳之子。 所以,生命来自于外太空,就是这样。 我们的生命,它就像病毒一样的,它自己会分散、会复制。 所以这个宇宙在撞击的时候,只要有机体:碳、氢、磷、钙、氨基酸,存在这个宇宙当中,他这个生命体就会慢慢的借着因缘——气候、水,凝聚,慢慢凝聚。 。。 所以,宇宙中都有这些元素。 所以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哪里? 我们晓得,生命说来自于外太空,这是对的。 所以佛在讲,经典里面,佛。 。。 我们的生命来自于光音天,这光音天用现在来讲叫做外太空,有光,放光的地方,这个宇宙的旋转,有它的音声,光音天。 我们一般人,是把光音天解释说什么什么天人,不是的! 在现在的科学来讲,我们的生命,是来自于外太空的撞击,撞击以后,刚好在这个地球,地球刚好在太阳的轨道第三个行星,不会太热,太接近太阳就太热;也不会离太阳太远,就太冷,也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我们广化律师讲的:将将好! 刚刚好! 所以现在我们很多人都了解,在以前的火星也是有生命的,以前的火星还是有生命的。 它这个撞击的时候,它就把这个元素全部都散播出去,散播出去。 散播出去的时候,只要因缘具足,阳光啊、水分啊,不太冷也不太热,就刚好! 所以,科学家称为:这个地球是生存在无尽险要的太空,无尽险要的太空,这一缝之间刚好走对了轨道。 这整个宇宙,地球刚好走对了轨道。 不太冷也不太热,刚好就地球。 所以这个地球叫做沙漠之洲,这个沙漠之洲,整个虚空来看,它就像沙漠的绿地。 从太空来看,这个地球像钻石一样,像钻石,水蓝色的钻石一样,要这样的因缘,科学家说:实在是太难太难,太难! 银河系二千亿个太阳系,你想想看,这地球转。 。。 转到刚好这个位置,太空物理学家讲说:我们生存在最渺小的一刹那之间的隙缝,刚好有人类! 而佛陀在讲经里面说:要得人身,如爪上土。 佛陀在讲经的时候:要得到这个人身,如爪上土;失去人身,如大地土,大地的土很多;要得到这个人身,还听闻佛法,爪上这一点点! 这太空物理学NASA太空中心,也是这样讲,要形成一个地球这样子的环境,不冷不热,刚刚好,让物种可以演化,单细胞,或多细胞;再来就自我分裂;再来就是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再来,两栖动物;再来,慢慢演化到像今天人类这样的智慧,要演化四十五亿年,四十五亿年! 人类到现在能够了解的始祖,太空科学家、这些人类的生物学家说:大概在六百万年到八百万年,我们所能了知的是最早的人类,八百万年。 就算一千万,就算给它一千万,一千万才是四十五亿年的多少? 再来,在座诸位! 二十万年前没有佛陀;一万年前也没有佛陀;五千年前也没有佛陀;三千年前;我们用二千五百年来计算,也没有佛陀,要二千五百年。 这个地球要演化四十五亿年,才有人类。 而人类经过无量无边的战争、饥荒,慢慢演变,才产生了一个世出世间的释迦牟尼佛。 那么,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诸子百家、朱熹等等,这些都不究竟,这些都不究竟的,谁能够讲到最究竟法? 唯有佛陀,唯有佛陀! 你想想看,冷静,这个不讲,从太空物理来讲到、汇集到佛法的难能跟可贵,这个真的就是像佛陀所讲的这样子,要演化成人类,太难了,太难了! 那么,人类以前,当然就是脑部很小,你看看这个人类的演化,脑部是很小的,慢慢慢慢。 。。 因为人类就是狩猎,狩猎,几百万年就是吃这个肉,狩猎、打猎,因此这脑部扩大,容纳量比以前多出了三倍。 简单讲:开始。 。。 我们人的这个原始猿人,那个脑部,只有现在脑部的三分之一;因为大量的吸取肉类的高蛋白,然后开始我们的脑部变得很聪明,变聪明,就开始发明种种的武器,发明种种的武器。 那么狩猎,现在是。 。。 以前要狩猎很难的,对不对? 只能用陋劣的箭,或者是标枪;现在一枪就打死了,现在。 所以,你想想看,要演化到今天,还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来示现,在《华严经》讲:佛陀来到娑婆世界八千往返,示现八千次了,我们到现在还在轮回! 佛陀来到娑婆世界已经往返八千次,示现成佛了,我们到现在仍然懵懵懂懂的,还没有启发! 你想想看,二千五百年前,才示现一个释迦牟尼佛,一直到今天,人类这个星球,是在无尽的险要的隙缝当中,竟然生存了,科学家说这叫奇迹,miracle,太难了! 好! 经过四十五亿年的演化,才有今天的人来;经过了百千万劫,释迦牟尼佛来降生,来示现成佛,而我们今天,才有办法在无尽的时间、无尽的空间,又听到最了不起、宇宙当中大觉悟的圣人、释迦牟尼佛的法,这个是何其幸运啊,这个是何其幸运。 这个不分析,你还不知道佛法的可贵! 这个不是说你今天送一点东西来,你就做了功德多大,是不是? 释迦牟尼佛,那个是用生命去修行的! 是不是? 要布施这个东西是简单,我只要有钱,发一点心,买东西来供养,这个容易;可是这个法,释迦牟尼佛、祖师大德,是用生命去换来的。 讲这些有什么重要? 就是叫我们一定要珍惜法的因缘,难能可贵的因缘。 底下,看注解:【此复审明六解一亡,欲令当机自悟解结之法。 故告之曰:我绾巾已成六结,汝必嫌此六结各异,不欲其成,愿乐一巾元同,依旧成一,复云何得? 此句明明必须解结,故意设问,令其自悟。 阿难言:此六结设若存在,彼此各有定位,一六亦有定名,若以六作一,】以第六结作第一结。 【则是非锋起,如刀兵相鬬也。 于中自然生起,此结非彼结,彼结非此结,彼此二字,即一六也。 如来今日,若将六结,从六至一,总为解除,结全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者:尚不名一巾,何以故? 一巾原对六结立名,六结既解,一亦不立。】不能讲说:我有一个本性。 那个是方便说,本性哪有一二三四五六的? 本性是绝对。 是不是? 【一既不立,六云何成? 此即六解一亡义也。】755页,【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此法合。 佛言我先说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亦复如此巾结无异。 根中六结,若总解除,真体自显,一亡二字,非真体亦亡,】真体不会亡,是指数目字亡。 【真体本来,】没有一跟六,【非一非六,所亡者,乃对六说一之一,】对一来说六,对六来说一。 【此一六俱妄,】所以佛性是已过量,无数量,【乃属对待法故可亡,真体绝待,故不可亡也。】所以生灭法就可以除、就可以亡;可是,不生不灭它是存在的。 底下是:【丑二 答舒结伦次 (分二) 寅初 示结之伦次 二 示舒之伦次】【(寅初分三) 卯初 顺次成结 二 更以喻明 三 逆次合喻 今初】中间经文:【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解释一下:由你无始以来,心性狂乱,“心性”就是一真如;“狂乱”就是三细相:业相、转相、现相。 那么,这个知见就是分别心,分别心,知见就是分别心,就是所谓的智相,智相,三细六粗嘛,这个是智相,智相,所以,知见妄发。 发妄不息就是相续相。 所以,这个心性狂乱,狂乱就是业相、转相、现相;知见妄发就是智相;发妄不息就是相续相。 那么,这个智相跟相续相,这二个是法执。 那么,底下的劳见,劳见就是执取相、计名字相,就是我执,劳见,就是我执,因为眼睛疲劳,看到种种的世间。 发尘就是指身、心、世界。 劳见就是因为心中有病,我执的病,执取病、计名字病,就发现了有身、心、世界,不晓得身空,心、妄想心也空,世界也空,不知道这一层道理,不知道世界是缘起,身、心,这个都是缘起、依他起的,妄心也是依他起的,不可得的! 发尘。 解释一下:由你的无始劫来,心性狂乱,这些分别心,知见妄发,而且从来没停止,所以发妄又不息,突然发现了身、心、世界狂乱之相,而不觉知。 【此先示从真起妄,妄成六结,从细向粗。 由汝自从无始,心性狂乱:心即清净本心,性即妙真如性;狂指无明,一念妄动,犹演若达多,狂怖妄出;乱指三细,扰乱于真净心中,此第一结成。】这个是细相。 第一结成,第一结是什么相? 就是灭,就是灭相。 六五四三二一,由粗到细嘛,对不对? 那就六五三四二一。 【知见妄发者:即黏妄所发之知见,属智相,见境界相,不了心现,妄执心外实有,能所二俱成妄,妄上加妄,念念相续不断,故曰发妄不息,属相续相。 此二属法执,】那么第二结、第三结,第二结就是空,空结,第三结就是觉,觉悟的觉,是不是? 刚刚我们念过了:动、静、根、觉、空、灭,六五四三二一,配一下,当然就知道什么了。 【第二、第三两结成。】756页,【劳见发尘者:劳虑转深,执取相、计名字相,】所有一切众生,这二相绝对拼不开,哪一个众生不执着? 哪一个众生不着相? 着相就是计名字相,有彼此,当然有种种名字了,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昆虫鸟兽、虫蚁,哪一种鸟、哪一种昆虫没有名字? 都有啊,人类所能了知的;除非是新开发的。 【此二属我执,】妄见我以及我所有,【妄见我及我所,发现尘劳,】简单讲:为什么尘叫做劳? 累啊! 众生活在这个很累的世间,不知道,不晓得人的这个生命里面,还有更高一层的清凉的生活,众生不知道。 【有世间相,此即身、心、世界,属后三结成。 六结伦次如此,历历可辨,次第相生也。】底下用比喻来说明。 【卯二 更以喻明】【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解释一下:就像疲劳的眼睛,就产生了空中有华,有狂华,因为眼睛疲劳,看到空中有狂华,狂华就是种种身、心、世界,十法界统统有。 于湛精明,无因乱起,湛精明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但是,因为妄,起妄,无因,因为妄,在前面讲过,就像演若达多,无因而起,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头看不到自己的脸,就狂乱奔走! 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狂乱是无因的,所谓妄,当然是无因,找到因,就找到了真,就叫做无妄。 所以,无因乱起。 所以你今天,我们今天,众生为什么活得这么辛苦? 因为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就是这样子,因为不晓得问题出在哪里? 他想要修学佛法,还碰到恶知恶见、邪魔外道,身心全部都付出,结果走向歧路! 所以,修学佛道的,还不一定会走向正路,尤其现在这个末法时期,胡搞乱搞的人很多,也不怕因果的人多;都是在相上的:我一念佛又是怎么怎么的;我一持咒,又是发生什么事情,是怎么样怎么样的感应,是怎么样子。 。。 搞这些很迷人的,心中没有真理,只想有奇迹跟感应,只想治我的病,不想要真理。 看看我有什么病,念什么咒会好,他要求的就是这个。 当你心中拥有真理的时候,你知道智慧才是佛教的根本,对不对? 你才有机会解脱。 你今天你得到一些感应,能解脱生死吗? 不一定! 有一些感应,是佛菩萨给我们信心;但以此为足,裹足不前,得少为足,裹足不前,这是坏了佛的正见! 所以佛还不一定要让你感应呢! 佛要让我们感应,还得看我们的根器,不着相,感应一大堆,对不对? 着相,要给你一点点感应,就死在、迷惑在这个奇迹里面、佛迹、神迹里面,什么什么可以治病,什么什么可以有感应。 哇! 我这咒一念,哇! 外太空全部放舍利子,这个多迷人! 可是在这个大悟人的心性当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内心如果不开智慧,烦恼还在,这些感应要做什么? 好! 感应也不能说全部都不好,给我们一点信心,也不错! 所以,有正知正见的徒弟,就知道我们追求的,是永恒的解脱的真理,不需要这些感应不感应,感应也好,不感应也好,为什么? 我们要的是佛的正见。 那这样子的话,就不会走偏了,你也不会被骗得团团转! 对不对? 人家说:哎呀! 这个咒一念,那个水变色了! 我说:水变色很简单嘛,你就加一点色素就变色了,那没什么! 师父! 那个水,一持咒就滚了、开了! 我说:开了算什么? 我都让它冒泡呢! 对不对? 瓦斯一放,它就冒泡了! 不要在相上论断真理,会错失解脱的机会的! 756页,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 【劳目睛。 譬如有人,以目直视虚空,瞪之既久,眼目发劳,为劳见,则有狂华为劳相,于澄湛空中,精明见中,无因乱起,能见所见,二俱成妄。 能见指心法,所见指色法,劳目睛喻从真起妄,净眼喻妙心,发劳喻无明,狂华喻十界,生死、涅槃、染、净境界,以涅槃生死等空华。】空华,意思就是:生死不可得,涅槃也不可得,所以叫做趣向圣道亦是邪,就是这个意思。 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得,是一心,是真如;着一个涅槃,还是空华。 【湛精明喻真理真智,一念未动以前,唯真智照真理,本来无一物。 一念既动,如六入文云:兼目与劳,同是菩提心中,瞪发劳相。 六结斯起,五阴具足。】756页,【卯三 逆次合喻】最后,经文:【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一切世间,山河大地,这个就是第六结还有第五结,外相嘛! 生死就是指第四结——根结;涅槃就是指第三结、第二结;即狂劳就是指第一结。 再讲一遍:一切世间,山河大地,是指第六、第五结两结。 生死,有根,他就一定有生死,就是指第四结:根结。 涅槃,当然要觉悟啰,觉悟不离觉跟空,就是第三还有第二结。 那么现在狂劳,就是第一结,无明业相,无明业相叫做狂劳。 所以,我们莫名其妙的,就卷进去痛苦的深渊里面,除非你这一辈子有因缘听到正法,要不然全世界一个都别想解脱,根本就不可能! 颠倒华相。 【前则顺次成结,从细至粗,法喻皆然;此则逆次合喻,由粗至细。 前欲令明生起次第,此欲令识还元次第。 一切世间,山河大地:即尘中六、五两结。 生死,有身根方有生死,此当第四根结。 以上均属界内,人执范围。 涅槃属界外,法执范围,此当第三、第二两结。】第三就是觉,第二就是空结。 【皆即狂劳:狂劳指无明业相,属第一结。 此世出世间,皆是从真起妄,一念颠倒所起之华相。 六结生起,乃从一至六,此约解除,乃从六至一,故科为逆次合喻。 此虽逆于生起之伦次,而实顺于解结之伦次。】底下,【寅二 示舒之伦次 (分二) 卯初 先授舒之方法 二 后示舒之伦次】【(卯初分四) 辰初 阿难求解劳结 二 如来就喻巧示 三 示说不谬取信 四 选根解结必证 今初】【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意思是说:这个狂劳的华相,同样都是结,如何来解除? 【此劳,即指狂劳,颠倒所起之华相,由一至六,同名为结、自当解除。 同结二字,】寓,“寓”就是含的意思。 【寓有伦类序次义,】含有伦类跟序次,简单讲就是次第,讲了那么多,就是次第的意思。 【但未知云何是解除方法。】最后一行,【辰二 如来就喻巧示】【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牵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758页,【此引悟二边不解,如来将所结巾,左右各牵,俱问阿难,如是解不? 阿难俱答佛言:不也,世尊。】这样解不开! 左牵一下,右牵一下,【左右喻空有二边,凡夫著有,长沦生死,固不能解除诸结;二乘滞空,永晦涅槃,又安能得证圆通?】注意! 那个涅槃是不究竟涅槃,是偏空涅槃,是二乘人的涅槃,不是佛的大般涅槃,这个要小心! 涅槃这个名词是小乘用的,佛用的叫做大般涅槃,这个要特别小心! 不要看到“涅槃”就以为是究竟,不! 这个是二乘的涅槃。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 阿难白佛言:世尊! 当于结心,解即分散。】【此引悟中道方解。 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且设想方便,云何可令解除成功? 阿难白佛言:世尊! 当于结之中心,一解即便分散。 结心喻中道,须依中道了义之修法,六结可除也。】【佛告阿难:如是! 如是! 若欲解除,当于结心。】结心就是要用反闻闻自性的方法修行,简单讲就是用本性修行,这是师父一辈子最强调的,不是念念佛就可以解脱,不是拜拜佛就可以解脱;是一定要用本性念佛,一定要用本性礼佛、拜佛,一定要用本性修行,你才知道佛的本意是什么。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佛的心是什么,你都体会不出来,你怎么修行? 世间的孝子,都要去体悟父母的那一颗心了,何况佛弟子要修行,不去体悟佛陀的那一颗心? 不去体悟佛陀的那一颗心,你怎么能够成佛? 佛告阿难:如是! 如是! 若欲解除,当于结心。 【此印证必用中道。 《正脉》云:结心虽譬中道,然非兼彼空有,】意思就是:【合成中道,】就绝对不是说同时存在空,跟同时存在有,叫做中道。 意思就是:不是建立在空跟有的中道。 【亦非离彼空有,别立中道,】也不能离开空、有,别立中道。 简单讲就是不着空、不着有,这个才叫做中道。 【乃是悟此根性,体自在而无系,本不属有,不迷为有而已,更不劳于观空破有也;】诸位! 观空破有叫做头上安头,有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观空? 对不对? 更不劳观空破有,有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去观它? 所以,这个叫做妙性天然,不悟,你就想要把它除掉,这个除就叫做妄。 我要把境界除掉,不知道境界本空。 所以,有的人修行一辈子,就不知道这个道理,它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去除它? 所以任凭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你让它生让它灭,心无所挂碍! 对不对? 闲人非等闲人。 底下说:【达此根性,用遍现而互融,本不属空,】说:【不晦为空而已,】就是心不晦,就是没有着一个空。 【更不劳于观有破空也。】因为空本来就是绝对。 【如后耳根圆通,既不执有,亦不观空,惟一反闻,亡尘顿入,】诸位! 这个“亡尘”要特别注意,亡尘不是要把尘统统干掉,不是这个意思。 亡尘,简单讲就是离相,这个是很重要的! 所以这个,因为你执着,你的识心分别承认你这个相,对不对? 相,尘就不亡。 这个亡尘,简单讲:你不要管这个相,了悟相是如幻的、相不可得的,尘自然亡。 亡尘顿入,因为没有相分,当然就没见分了,自体分就显现了。 【由是二空渐证,】就是人空、法空渐证,真如【妙体现而有自破也;】这个妙体就是体悟到最究竟的本来的真如自性。 所以,【俱空不生,大用起,】所以,连空都不能着,大用才能起。 【而空自离也。】所以你也不需要去观空破有、也不用观有破空,统统不用! 你只要离,离有、离空,就是简单讲:放下! 所有的空、假、中,所有的法统统放下,包括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法,统统放下! 要用什么? 要用你本来如如不动的般若智慧,体用一如,性相不二,用你的本来的面目,不着于文字、不着于语言,性相一如,体用不二。 说:而空自离,【是则反闻自性,即是结心,】打结的心。 【双超空有之中道也。 前人不达,】以前的人研读经典不了解,对绝对的如来藏性当中,立了一个空、假、中,【强以别安三观,】安一个空观、假观、中观,诸位! 这个叫做画蛇添足,多余的! 为什么? 本来空,你为什么要观空? 空观? 这个有,本来还是空,你为什么要加一个有观? 中道,本来就不可得,你为什么要加一个中观? 这个叫做画蛇添足啊! 一个人脸部好端端的,这个脸本来就很好看了;可是不会化妆,把它画了这个胭脂,把一个嘴唇画到外面来! 是不是? 她本来人还长得不错,因为不会化妆,画到那个嘴唇大大的,看起来就很奇怪! 是不是? 这个简单讲就是:画蛇添足就是多余的了! 所以,修学佛道要体悟到妙性天然。 【其说支离,真蛇足也。】“蛇足”就是多余的,要强迫安空观、假观、中观,其说支离破碎,多余的,为什么叫支离? 没有办法进入绝对,叫做支离,支离就是破碎。 对不对? 还空、假、中? 一个法都没有,还哪里有这个东西? 就是画蛇添足了。 【又二边不解,】空有二边,不解就是放不下。 【合前知见立(空有二)知,即无明本;】着空、着有,统统叫做知见立知,无明本。 【中道方解,合前知见无(空有二)见,】没有空见,没有有见。 对不对? 所以,佛陀在《楞伽经》讲:诸佛不落入空见,不落入有见,不落入断见,不落入常见,不落空、有、断、常四见,是名诸佛,要牢牢的背住。 不落空、有、断、常四见。 我们下一部经典就会讲到。 【斯即涅槃;以此双非空有之中道,故即无见之谓也。 问:‘双非而不双即,】非空非有,应该加一个即空即有吧,如果不这样子,【恐非极中? ’】极中,中观“极”是指圆满,“中”就是指中道,如果双非,非空非有,应该还要加一句:即空即有;如果不加这一句,恐怕不是圆满的中道,叫做极中,恐非极中? 这个文字太简单了,也没几个看得懂,什么叫做极中呢? 是不是? 叫做圆满的中道。 【答:‘佛既但言空、有俱非,故当惟奉佛语,且体既非有,何尝不即空? 用既非空,】所以,大悟圣人要用就有,有就是等于空,妙有。 【何尝不即有乎? ’】所以,用当然就非空。 所以,佛法不是断灭的,大悟的圣人,智慧如海,妙用无尽。 759页,【辰三 示说不谬取信】【阿难! 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阿难:我说的佛法从因缘生,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不是只有取世间的和合这些假相,这些很容易了解是缘起法,包括内心的妄想,还是和合,因缘生的假相。 如来发明,世法出世法,统统知道它的本末、本因,随所缘出,都是从因缘而生的。 因缘,从相来讲,它就是比较粗的缘生法。 从心,妄想的颠倒、执着,又更深一层的,这个就是谈论到心性的,妄想意识颠倒,这个就比较细的缘起法。 缘起法叫做依他起,识心分别就是依他起,相也是依他起,外相是依他起,识心分别也是依他起。 如果有依他起,不放下,就没有办法进入圆成实。 【以上我说,选拔圆根,一门深入,从根解结,直至成佛之法,此亦从因缘而生。 惟是此种因缘,是微细因缘,但不循外境,】所以,记住! 修行佛法,了悟唯心现量,四个字:遮无外境。 简单讲:外境都跟真如无关,如果你能够彻底抛下,遮无外境,就是不循外境,这个是《楞伽经》的重点。 遮无外境,即了解诸法唯心现量,所以,《楞伽经》讲的,完全都在心性里面讲,不谈心外之境。 但不循外境,【返照内心,即以圆湛不生灭性为因,次第解结修证为缘,复本心源,究竟清净,非取世间,四大和合,发明诸变化相之粗因缘也。】这个用眼睛看得的,佛陀说:那个是粗糙的因缘法,佛讲的还更微细。 【如来发明下,显佛语可信。 世出世法,法字双用,世间六凡染法,出世间四圣净法,皆不出因缘。 世间法以业识中,本具有漏种子为因,宿世所造善、恶、不动,】不动业就是色界天的定,叫做不动业,色界的福叫做不动业。 色界天他有他的福,可是,不能解决生死,不动业。 【业行为缘;出世法,以自性本具,无漏种子为因,】在座诸位! 你今天在座诸位在栽培的,统统是下无漏的种子,今天你听这个《楞严经》,全部三个钟头,三个多钟头,全部都是无漏的种子为因。 要不然你生生世世没有这个因缘,你怎么能坐在文殊讲堂大殿前面,还听《楞严经》? 还觉得非常有味道,非常的法喜! Why? 很简单,就是你的八识的田中,就是有这个种子。 像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信佛,那隔壁,就跟他讲说:喂! 我们今天,人家有专门的教授来演讲佛法,我们去听听演讲,我对这个就是特别有兴趣! 他就跟我讲:你去就好了,佛让你们做啦,我是轮回人,你们去就好! 有善你们得,反正我这个人没什么救了,就不用度我了! 我要拉他去,你不用强拉我去,我是一个没有救的人! 我说:你为什么这样讲? 你讲六道轮回,我也看不到;你讲阿弥陀佛,我也看不到,统统看不到,叫我如何来相信你们的佛法呢? 对不对? 你们那个佛法,讲那个也不对、讲那个也不对、讲这个也不对;讲那个也对、讲那个也对、讲这个也对,统统你们赢! 没有兴趣。 你看,同样一个大学,大学生,大家的程度都一样的,他怎么样就是没兴趣! 师父这个刮风下雨都是去听道,教授演讲,还请法师来上课,从来就不缺席,从来就不缺席! 所以说你看,一个人的善根就不一样。 底下,所以你今天无漏种子为因,【今生所修谛、】“谛”就是四谛。 【缘、】就是十二因缘。 【度等为缘。】“度”就是六度为缘。 【如来一一知其本有之因,各随所遇之缘。 出生染、净十界诸法,此即随心应量,循业发现也。】【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解释一下:这个如来真了不起,如是乃至,恒河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 意思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外,下多少滴的雨水,释迦牟尼佛知道。 我对这个还是很存疑,雨水落下来,怎么有办法知道数目? 这个会不会是表法的? 是不是? 现前的种种松树,为什么是直的? 对不对? 棘,荆棘为什么是弯曲的? 这个棘,就是多刺的蔓藤,我们去山区里面都可以(看到)。 多刺又蔓,那个刺,很多的刺,而又蔓延横生的草木为棘。 这个荆棘为什么一出生就是弯曲的? 这个天鹅一出生为什么是白的? 乌鸦为什么一出生就是黑的? 这个我倒想要问问佛陀:我为什么出生就是黄种人? 佛陀在世的时候,还是要去问一下。 是不是? 鹄白,解释一下:这个鸟名,又名叫做天鹅,这个是游禽类的,游禽类的,体长大约三尺,跟鹤相似,全身白色,又称为白鸟。 常常繁殖在寒冷、寒地,栖息于河边、湖边、近旁边的水滨,我们讲:河滨公园,河滨公园,就是那个水滨。 以捕鱼为食。 所以,鹄白就是天鹅。 乌玄,“玄”就是黑,就是乌鸦,天下乌鸦一般黑,乌玄;皆了元由。 释迦牟尼佛不只是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所下的这个雨滴有多少滴,而且还知道松树为什么是直的;荆棘为什么是弯曲的;天鹅为什么是白的;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都了解它的本元,元由、由来,本元由来。 【此文承上,不惟能知十界总相,如是乃至,情与无情,微细别相,即恒沙界外,甚远之处,天上所下,一滴一滴之雨,亦知若干头数(即多少滴数);现前种种植物,松何以直? 棘何以曲? 举二该余,以及动物,鹄】就是天鹅。 【何以生来是白? 乌】乌鸦。 【何以生来是玄(黑也)? 一一皆了元由,即知其各命由绪。】“由绪”就是来由。 761页,【辰四 选根解结必证】【是故阿难! 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那个“不真”就是妄。 妄是对待而来的;无妄可对,就是没有能所、虚妄对待之处。 叫做不真何待? 这个妄哪有对待? 妄是对真讲的,那么这个妄现在没有对待了,因为诸妄已经销亡了。 所以,当相即道,见处即真。 是故阿难! 随你的心中,选择六根,根结如果除掉,尘相就自灭,诸妄就销灭了,那么,你的妄心哪有能所呢? 【是佛智圆照法界,无法不知之故,则所说解结之法,决不差谬;所许取证之事,决不赚误;】“赚”就是骗,骗,绝不欺骗众生,也不误导众生。 【随汝心中详察,选择六根,最圆之根,依之解结,以初心下手,心无二用,力当专一,】就是守心,守住不生灭的本体。 【故前敕选一根,但能于此一根中,六结若能尽除,则粗之尘相,自然先灭,即细之诸妄,亦自销亡。 妄净真纯,惟一绝待真心,到此则彻法底源,一真一切真,无妄可对;】所以,佛性是绝待。 所以,尽法界唯是一真,没有任何的对立,就绝待的真心。 简单讲: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如果是佛陀,是真心所造;如果是众生,那就是无明所造的世界。 同样是唯心造,到底是唯心所造,还是唯妄心所造? 唯真心所造,则没有能所;唯妄心所造,山河大地、无量的星辰,统统存在,以为把空无自性的东西,变成一个真心的、真实的东西。 一真一切真,无妄可对,【不真即是妄,故曰不真何待?】【初先授舒之方法竟。】最后,【卯二 后示舒之伦次 ( 分二) 辰初 故问引悟 二 乘悟合明 今初】【阿难! 我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 不也,世尊。 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解释一下:阿难! 我现在问你:这个劫波罗巾六结现前的时候,我们把它同时。 。。 “萦”也是结。 中国人了不起,文字就不希望重复,这个“萦”就是前面的结;可是,这个结如果用“结”:“同时解结”,又觉得没什么学问,所以,中国人了不起! 同时解萦,这个“萦”就是打结,跟前面的“结”是一模一样的意思,文字是不一样。 同时解萦,得同除否? 不也,世尊。 是结本以次第绾生,次第打结而生。 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的时候,云何同除? 翻过来,剩下一点点,今天剩下一点点,762页,【此如来故问阿难,引悟次第,以免后人迷误。 佛问阿难:此巾六结现前存在,同时解萦,萦即结也,能得同时解除不? 阿难言:不也,世尊。 六结虽然同是一巾之体,结时乃有先后次第,不是同时,则此结欲解之时,亦须次第而解,云何可以同时而除? 佛意原要阿难,悟明次第,所以故问,今者所答不谬。】【辰二 乘悟合明】762页,中间经文:【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我们解六结,越三空都看过了,动、静、根、觉、空、灭,先解人空,再来得法空,最后就是空空。 佛言:六根,六根是对六尘讲的。 六根解除了,亦复如是。 此根初解,此根初解就是没有能所,根、尘俱不可得,先得人空。 再来,空性圆明,完全是指唯心,前面还有能所的根来讨论,现在这里唯心来讨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完全是心性的,心性悟到万法还是空,解脱已,也不着一法。 所以,连那个法空还是空,连那个空还是不可得,俱空不生,空空。 【此正显示根结俱解,当下即是自性真定,此定即大佛顶首楞严王,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者。 今见阿难于喻,已知次第不可踰越,佛即印证之曰:喻既如是,次第解结可以还巾,六根解结之法,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者:此按逆流解结次第,于此根中,先解三结,】动、静、根。 【尘亡根尽,根结已解,一根解除,其余五根,三结皆除,所谓一解一切解。 解二结离尘,破我执分别,得与初果齐;解三结尽根,破我执俱生,与四果齐,得证我空之理,人空即我空也。 三空之中,此空居前,】763页,注解第一行,三空之中,此空居前,【故曰先得人空。 即解前劳见发尘,根尘三结,而出分段生死。】【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者:此中含二结,以前虽得人空,尚未得法空,空性未臻圆明,】空性还没有达到圆明。 【法执未得解脱,若能先舍智爱,】智爱就是把分别心抛开,叫做智爱。 世间人都认为自己很有智慧,那个智慧就是分别心,不是真正的佛的智慧。 【破法执分别,解一结;再舍理爱,破法执俱生,又解一结,则空性而得圆明,便成法解脱,反观涅槃,亦复如幻。 此解前知见妄发,发妄不息,不住出世涅槃。】【解脱法己,俱空不生者:上句即已破法执,不为法缚,此法即所修证人、法二空,】人空、法空,【涅槃之法。 若住此法,名为顶堕细障,】就是在最高处,却落入了微细障碍,叫做顶堕细障。 如果你在最高处,顶堕细障,简单讲就是微细的法执,就是这么一回事! 就是生相无明,叫做顶堕细障。 那么你如果顶堕细障,就麻烦了,【无量不思议妙境,不得现前,】所以,简单讲:如果你要成佛,就是放得尽,一点都不能留;连一点点法都不能沾;一点相都不能着;一点知见都不能立,不立知、不立见、不立法、不着相,而且完全彻底,完全彻底,自性清净心就会现前,不牢骚、不抱怨。 【今既不住,名法解脱。 解脱法已,依旧回光照性,俱空之境,亦复不生,解除最初生起之第一结,】就是妄动,【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此即解前心性狂乱,而尽狂劳,颠倒华相。】【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此出所证之名。 以上所说,从根解结修证,六结解尽,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就是三昧。 【即偈云:‘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者,是也。】所以,在座诸位! 观一切法如幻,你要进入佛道就快了! 死执不放,就是决定你是凡夫,了解一切法如幻,那就不得了! 所以,首先,把个性改一改;再其次,把烦恼减少一点;第三、不是你的事情,不要一直管,就是如果不是你的事情,无关于你的事情,无关于你的生死的事,就全然不要一直去干预别人,别人是需要受到尊重的。 简单讲:尊重别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我们今天花在不是我们自己的事情、生死的事情,干预到没有意义的事情,时间浪费得太长! 所以,自修还是非常重要,如果人人自扫门前雪,天下就无雪可扫;每一个人都把心管理得很好,这个天下就太平了! 国怎么来的? 国是由社会来的。 社会由哪来的? 由家庭来的。 家庭由哪来的? 由个人来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来,最前面还是要修身。 对不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子,人人把自己管理得很好,做为最好的管理自己的身心。 简单讲:让你恢复理性,让你了解,万法都是心性所显现出来的假相,那么他的相,其实就是你心中的种子,那你怎么会对不起别人? 对不起别人,你就是心中无明。 是不是? 那么,了解所有的相,都会反弹、反应到你的心,你这个心就一定要解脱,就不要给相所干扰到。 底下,【得无生忍,登圆教初住,即得此忍,于三界内外,不见有少法生灭之相,迷者见法实有,修证至此,根结尽解,三摩已入,妙心已悟,道眼已开,故见诸法无生,】因为都是缘生,记得! 缘生就是无生。 【如显见不分科中所云:】最后四行,764页,所云:【‘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能见,以及所见的见缘,就是外相,就是根跟尘。 【并所想相,】包括内在的妄想。 【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为什么? 统统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不可得。 这一段在讲什么? 空无自性,依他起性,这一段就是讲这个。 如果你体会到,诸法都是依他起性,都是因为条件所构成的,都是空无自性,都是不可得,那么,这一辈子修行OK了! 没有什么可以干扰你,都是空啊,空就没有东西可以执着了。 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三昧当中,统统了解,能见,以及所见的见缘的相,包括落入八识田中的影子的想、相想,统统虚空华,统统是缘起。 这个并所想相,这一句就是识心分别,并内在的识心分别,根尘所产生的相想,就是识心分别的意思,统统叫做虚空华,本无所有。 【不特】不只是【生死染法,犹如空华,即涅槃净法,亦复如是。 空华即喻无生之义,翳眼观之似有,】眼睛出毛病了叫做翳眼。 翳眼观之好像有,这个世间看起来好像那么真实;但是,事实上它是无常、是缘起、是空无自性、是刹那生刹那灭。 【好眼观之实无,】实在是体性本空。 体性本空就是【空华本不生,】意思就是:眼睛就没有毛病了。 心没有毛病,山河大地、星辰,知道它的体性本来就空,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所有相都是过目云烟,不实在的。 人生是一个舞台,每一个人上舞台就是演一出戏,演完了,你就下台! 所以我们来到这个宇宙当中,我们只是宇宙的红尘过客,不需要太执着。 【一切诸法无生,亦复如是。 如此之理,忍可印定于心,名得无生忍。】【三绾巾以示伦次竟。】在座诸位! 这个就是我们要讲的第十套,《楞严经》第十套。 明天要讲这个《楞严经义贯》,那个就是到第十套,第十套。 那么,我们十一月五号,再从:“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这又另外一个段落,这一段落是最长的,就是二十五圣圆通,二十五圣圆通一个一个起来讲他们开悟的过程,很精彩,实在是精彩! 明天,各位小朋友,明天要不要上课? 为什么呢? 人家说:师父! 您为什么每次讲到第几页第几页,您一直讲那个第几页干什么? 我告诉你:不是每个居士程度都那么好,我讲到哪一段了,他那个头不晓得在看哪里,一直找,不知道到底是讲到哪里了? 我讲到哪里,他就开始一直找。 。。 跟不上。 所以我如果讲:第X页。 他就:喔! 原来从这里开始。 脑筋重新再调整一次:请归零! 他就又知道讲到哪一页了,不然实在是很惨! 所以,师父为了让大家理解,就是这样子。 再来,水陆法会,为什么要去宣布? 因为如果你迟报名跟早报名,都是报名,因为我们水陆法会,每次到接近的时候,那些工作人员都做到快得肝病,那个不眠不休,一下子内坛,一下子外坛,那个牌位写不完,太多了,太多了! 所以就是说:诸位! 如果你们有听法,你们如果交内坛二万来,看一个月利息多少,我付你利息,麻烦你先交二万,(笑)这样子你比较缴得出来。 那么,提前作业就是慈悲,就是给我们这个文书组好做事,要不然就是一直一直累积,一直累积到最后,就做到。 。。 你看,我们这个丽华受不了,真的受不了! 所以这些一楼、二楼、三楼,四楼大概没有人,你们这些慈悲的居士大德,可爱的,各位健壮的阿公、各位可爱的阿妈(笑),请提早报名,万一死了,也还有一个寄托;(笑)你都八十岁了还不报名,是要等到几时? 有差那二万吗? 对不对? 是不是这样? 好! 那么现在就是:水陆法会从十月二十五到十月三十一号举办,为了电脑作业顺利,请大家要尽早报名,麻烦大家了! 其实讲这个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这工作人员,文书组的,要写。 。。 现在用电脑的还好,以前没有用电脑的,写到多么的严重? 那个写错字,晚上那个鬼混会找他,不骗你的喔,这个是真的喔! 那个名字写错了,那一些写牌位、亡灵的牌位的,晚上就告诉你:你把我名字写错了! 把他吓得醒过来。 隔天去找,那个字真的写错了,真的! 这个不是开玩笑的,这个字一写错就很麻烦! 喔! 这个是实在很灵的,水陆法会,阴界是大地震动的,大地震动,功德无量就是水陆大法会了。 是不是? 有一个人写信来,你看,把我写什么? 恩惠的惠,恩惠的惠:“惠律上人,惠公上人”,他写:惠公上人。 你看,字把我写错了,我都有感觉说:把我名字写错了! E-mail过来,我就不看了,第一个字就把我写错了,看什么? 画X,(笑)所以,这个灵位、牌位,一个字都不能写错! 对不对? 为什么? 不舒服啊,不舒服。 好! 谢谢大家的合作,你看看你坐飞机的时候,到最后用英文讲一遍,到最后就说:thanks cooperation,谢谢合作。 请合掌,回向,愿以此功德,底下师父念:消灾在座诸位法师;消灾在座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以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文殊讲堂分院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文殊讲堂分院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 一起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对不起大家,五点四十七,真的对不起! 明天带《楞严经义贯》来,二本都带来。 发布时间:2020-07-04 15:15:0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3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