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涛法师:业障病;因果病如何转? 内容: 涤华禅师《金刚经注解》十佛告须菩提於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於法实无所得⊙ 注1、佛告须菩提佛对须菩提说2、於意云何⊙汝看这话怎么讲3、如来昔在然灯佛所⊙我往昔在然灯古佛道场中4、於法有所得否⊙吾在古佛道场中、得到那些法门耶5、弗也⊙菩提答、没得到什么妙法6、世尊⊙佛耶我知道矣7、如来在然灯佛所⊙彼时如来在然灯古佛道场中8、於法实无所得⊙然灯古佛道场中、古佛所演妙法、彼时如来所闻之法。 无相无住、如长河水、过而不息、所以无得法相。 故云、於法实无所得解如来未作佛时。 依然灯为师。 如来因师开导。 於今方作如来。 但不存在所得之心、与所得之相耳事理融洽义佛告菩提者、寄托菩提名义也。 其时普告我等诸有情也。 阅读人当开佛眼。 在在处处、当见佛告我菩提。 於意云何者、真心问我本性、意云何。 如来昔在、然灯佛所者、是佛以身作则、教授阅读人。 问於法有所得否者。 问菩提言、彼时之法、佛有得耶。 其实问、阅读人、而以菩提、作代表相也。 弗也者、菩提推己、及人也。 佛说者、如慧日当空、普照一切。 不可说照彼、非照我也。 彼今亦复如是也。 菩提称世尊者、真我无妄、亦无邪也。 如来在然灯佛所者、菩提指我等、在旷劫之时。 真我於法、实无所得之相。 实无所得者、本来佛我众生、故有无量真法。 何需真法之中、复加尘法儿。 当知如来与菩提一步一个脚印儿。 指示我等、进修必要之法门。 这样深恩厚德、倘能悟透、必当掉泪。 菩提已将、初二三果、进修必要之法、付嘱我等。 又复将自证、道性之方法、荷盘托出。 以及如来、反复丁宁、成佛之标准。 普示於今后、使九类众生、无失迷於中途。 这样榜样、学佛儿、当一肩荷担。 弗可辜负如来与菩提、深恩厚德、学者。 当作无相观须菩提⊙於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不作否、不作弗、 土作度声读、 度者、度尽众生相注 佛问菩提义。 空生解妙题。 空生即菩提。 出生名1、 须菩提⊙见前2、於意云何⊙见前3、菩萨庄严佛土否⊙佛问菩提说菩萨庄严清净佛土耶4、弗也⊙菩提答不可5、世尊⊙菩提解答预词6、何以故⊙自问自释义7、庄严佛土者⊙真心无妄、本性无邪也8、即非庄严⊙真心本性、无边无形亦无相。 不可用诸相而庄严、故名即非庄严9、是名庄严⊙真心本性周遍法界、不可言有、不可言无。 故有心而无形、有性而无像。 故名为是名庄严解菩萨庄严佛土否。 菩萨者、原文菩提萨埵。 略称为菩萨。 翻中文为觉有情。 即是知有情、即有生。 有生必有灭。 灭者终也、是故菩萨、能发心断有情。 断有情者、由觉而能断也。 所谓菩萨者、指中地菩萨也。 而非无地与初地也。 中地者、如初果至三果也。 庄严佛土否。 菩萨能断有情者、其名为庄严佛土也。 断有情者、真心无欲本性无望也。 真心无欲则庄严竟。 本心无望即佛土成。 否者。 真心本性本来庄严。 本觉慧命、故有清净。 佛土者、清净心也。 心本清净、招受客尘而污染。 倘无客尘、本来觉地、大放光明。 觉地者、清净佛土也。 所以无需外相、而来庄严。 本地风光、清净而无穷。 故名为否也。 其二。 庄严佛土者、心无四相、性本大慈也。 即无相之心、普施而无竭也。 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者。 大慈无我、大舍无相也。 无一切执、遍一切处。 处处无有、不清净之处。 虽然如是、其心性中、亦无庄严之相。 菩萨真心融融、本性湛湛。 周遍法界、而不可用言词能表达。 亦不可以形容作客观。 是故名为、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而非世间用财物来布施、作庄严之相。 必报於九类相中矣偈云若问真心在何处 不见有无不见空若问本性是什么 春夏秋冬在其中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注 含理义1、是故须菩提所以须菩提、与持经人应该领会、应该承担2、诸菩萨、摩诃萨⊙一切菩萨、与诸大菩萨、以及持经人、应该修而证之3、应如是、生清净心⊙持经人、应该如是修、如是证、如是常生清净心、无生染住心4、不应住色生心⊙持经人不应该见色生厌恶心、生欲爱心、生见取心、生分别心5、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持经人不应该见声香味触法、生憎爱心、生乐趣心、生一切住心6、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持经人应该、无住色声香味触法心。 应生清净心、生无为无住心、在无为无住心中、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持经人、而非持、阅读诵念者。 而是持经中玄义、刹那刹那、不失其道性也解如来付嘱须菩提。 言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者。 是如来借题而发辉。 其实付嘱读者之言也。 是世尊、将自修自证至要之道义、付嘱於阅读人。 阅读人、应如是信、如是解、应如是生清净心也。 何为生清净心者。 心不住色界、心不住、声香味触意识界。 为生清净心。 应无所住者、见色不留恋色界、亦不污辱色界。 声香味触与意识、亦复如是。 而生其心者、刹那刹那、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见色声香味触意识时。 其心无染亦无住、是名为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者、六根无住六尘也。 而生其心者、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也2、应无所住、无住情欲识别心。 而生其心、生大慈无我心3、应无所住、於见闻思觉中、无住四相五蕴心。 而生其心、於见闻思觉中、常生无邪无苟心4、应无所住、若见色声香味触法时、应生无住无染心。 而生其心、若见色声香味触法时、应生无相心。 於无相心中、见色声香味触法之中、无有不清净之处。 所谓。 心妄三世妄、心净十方清 发布时间:2020-06-30 15:16:4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3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