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泉法师:智泉法师讲经系列之一 《妙法莲华经》之《妙音菩萨品》续 内容: 第十讲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 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在上次我们讲到佛说宝箧印陀罗尼这一段。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持咒的方法! 一、此宝箧印陀罗尼在密法中有传承的手印等,虽然此法已经普传,但主要传的是经典与密咒。 那么我们平时怎样修持呢? 直接诵经持咒就好,可以不用结手印。 例如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和《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经》等等很多经典上都提到结手印,而此经佛没有说结手印的事,如果一定要结,佛为什么不说呢? 有传承的手印很好,没有也可以持诵。 黄念祖老居士讲:“末法众生根器不高,三密齐修的人也很难得呀! 诸佛大慈再垂方便,不必三密齐修,只要一个密相应就可以了。 在相应的时候,虽是只修一密,可是三密同时相应。 所以从一个密下手和三密齐修,相应的果实是一样的。 但从一个密开始就容易多了。 那要从语密开始呢? 现在大家要念咒哇,念咒得到往生的人很多。 一个密相应就成佛,这就和我们的净土宗完全一致了。 ”二、持诵宝箧印陀罗尼时,要懂得用功的方法,若一边打妄想一边持诵,这样功夫就不得力。 那么应当如何持诵呢? 我们要像念佛一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六根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要把它们摄住,都摄六根的关键就是听,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耳根最利,用耳根来修行是很容易成就的! 我们持咒时,要念的字字清楚,耳朵也要听的清清楚楚,心要专注在咒的声音上,字字清楚。 这样眼睛也不会东张西望,鼻子也不会乱闻,身体也不会懈怠,六根就都摄住了。 我们不需要观想,只要专心听咒的声音就行了,一定要字字清楚,这样就不打妄想了。 若妄想起来的时候,也不要想压妄想,要知道想压妄想的心,本身就是妄想,“欲除妄想,去一添两”。 只要把咒念得字字清楚,妄想自然就化去了,随着我们咒念的越来越多,越来越纯熟,妄想也会越来越少的,甚至没有妄想也做得到,只看我们的用功如何了。 我们在持咒,实际上是在用密咒唤醒我们的闻性,就像念佛一样“一声佛号一声心”。 持咒的时候字字句句了了分明,这个了了分明的是什么? 既可以说是密咒,也可以说是我们的闻性,这是心咒咒心打成一片啊! 至于持咒的功夫那是很深的,我们念到极处,把能念的心和所念的咒语一时脱落,身心世界一切化空,而了了分明,这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 其实嘴上好说,要做到这个功夫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们看印光大师的念佛三昧:【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 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 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 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 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 须向这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 越究越切,愈提愈亲。 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 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 工夫至此,念佛得法,感应道交,正好著力。 其相如云散长空,青天彻露。 亲见本来,本无所见。 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 到此则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 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 语其用,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语其体,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 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 譬若雪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 无挂无碍,自在自如。 论其利益,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 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印光大师那是几十年的修持啊,都是真功夫,可不是我们嘴上说说而已。 心中心密法的修持也是如此,上座要心念耳闻,下座要绵密观照,只有如法认真的用功才能真正的证得,若上座持咒时打妄想,下座又不好好用功,若要证得那是很难的,我们持宝箧印陀罗尼时也是如此啊,功夫很深。 但如法的用功,去除妄想,功夫得力还是能做到的。 下面我们再把夏莲居大德念佛用功的方法供养给大家,我们持咒也要如此,夏莲居大德说:【直心正向,一切莫管,字句分明,老实念去。 慎勿舍外趣内,背境向心,于鬼窟中作活计。 当身心一如,炽然而念】【未来勿将迎,已过勿留滞,专顾现前一句,字字分明】还有很多这样的开示,大家可以多看《莲公大士净语》,这些语录都是他老人家真实用功的窍决,对我们修行决定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多看元音老人对《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的开示,这些都是持咒的用功窍决! 三、我们修持宝箧印陀罗尼最好能够每天修持,数量完成的越多越好! 因为密咒的修持,不是说我们会就可以了,一定要用功精进才能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比如宣化上人讲:“如果你虔诵大悲咒,每天一百零八遍,连续三年,那时你以大悲咒来为人治病,就手到病除。 ”大悲咒,我们很多人都会了,有没有这样的功夫呢? 因为你没有如法的修持,没有完成一定的数量,所以没有这样的功德! 密宗当中有许多的真言密咒,但都需要完成一定的数量,这个咒要十万遍,那个咒要三十万遍等等,并不是说你已经会了就都圆满了。 现在很多人都是如此啊,这个咒我学会了,然后去学下一个咒,但每个咒都没有好好用功修持过,这样很难成就啊! 宣化上人在讲大悲咒的时候就开示我们:【你要是单单记得大悲咒,单单学过大悲咒,而不诵不持,这是没有用的! 你必须要会诵。 诵,就是离开书本来诵念大悲咒;持,不是今天诵念,明天就不诵念,后天又诵念了。 这个持,就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你今天念一百零八遍,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天天这么继续不间断的,这叫诵持。 你要是间断,就谈不到诵持了! 说:“我记得了,我是心里面记得,我不念它。 ”那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朝于斯,夕于斯”,早晨也是这样修行,晚间也是这样修行。 不间断的,丝毫都没有懈怠心,没有懒惰心,这才是诵持陀罗尼。 这个陀罗尼,就是总持大悲咒。 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也就是总持你的身、口、意三业不犯。 你身不造杀、盗、淫,心不生贪、瞋、痴,口不起恶口、妄语、绮语、两舌。 这叫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才是真正一个诵持陀罗尼者。】我们修持宝箧印陀罗尼也要如此,不要懈怠,每天都要坚持,越多越好! 像现在有很多人每天都持诵一百零八遍宝箧印陀罗尼,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 另外,还有许多要注意的。 持咒可以大声念、小声念、金刚持、默念。 我们一般出声念比较容易相应,但出声的时候不要太大声,否则时间长很容易伤气,如果你有些昏沉,则可以大点声;金刚持,就是声音在唇齿之间,自己能听到就好,金刚持也很好;默念,就是心里念,不过宝箧印陀罗尼有些长,默念听起来不太方便。 在持咒的时候,中间不要间断,不要夹杂闲话。 在密宗《本续》中说:“如是净秽为千倍”,净就是专一诵持,秽就是念诵时夹杂闲言杂话,两者的效果有千倍之差。 莲花生大师也说:“一年精进杂诵持,不如一月专诵佳。 ”莲花生大士的意思是说,在一年中夹杂闲言杂话的念诵,还不如专心致志念诵一个月的功德大。 所以,真正修行的人,没有必要时,尽量不要有太多的闲话,还是多持咒的好。 除非你在持咒时,突然有事找你,你可以停一下,但最好还是不要夹杂的好。 我们如果能发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来持诵宝箧印陀罗尼那最好,这样心力不可思议,咒力不可思议,必定能有广大的功德,必定能够快速的圆满成佛的资粮! 下面我们来看经文:【尔时,佛说是神咒已,诸佛如来自土聚中出声赞言:“善哉! 善哉! 释迦世尊,出浊恶世,为利无依无怙众生,演说深法。 如是法要,久住世间,利益广多,安稳快乐。 ”】当释迦牟尼佛说完宝箧印陀罗尼后,这时诸佛如来“自土聚中出声赞言”,声音从土堆中传出,不是从虚空中传来,表明此宝箧印经法就是一切诸佛。 就像前面的经文“是诸如来所有三身亦在其中”。 “善哉! 善哉! ”诸佛的赞叹用了两个“善哉”,表明赞叹到了极点,此法有无量功德,能满一切众生愿,称诸佛度生本怀,所以才有如此的赞叹。 同时,这也是一切诸佛同来证明此法的功德利益,我们看到这里,要生起信心啊! “释迦世尊,出浊恶世”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五浊恶世,那是乘着大悲的愿力而来。 在过去无量劫以前,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曾经与很多菩萨一起发愿,但其它的菩萨们很多都发愿住持清净的刹土,而释迦牟尼佛却哀悯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发五百大愿示生五浊恶世,真是慈悲到了极点。 我们今天能够听到佛法,那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恩德,他是我们的本师,根本的老师,我们都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弟子。 “为利无依无怙众生,演说深法”我们一切众生除了三宝外,没有任何的依*。 即使是天王,他们尚且也在轮回当中,又如何能帮我们脱离轮回呢? 佛是我们的依怙,为我们“演说深法”,深法在这里就是指的宝箧印陀罗尼,里面有诸佛的功德,所以叫深法。 这一段很像《佛说阿弥陀经》的一段:【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稀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其实这部经典当中,有很多都与净土相似,后面还提到往生“极乐”等等,处处显出净密不二,此经与净土法门同是利益众生的大法! 再看下面:“如是法要,久住世间,利益广多,安稳快乐”这是诸佛为此经的授记,将会长久的住在世间,对众生有广大的利益,能给众生安稳和快乐,就像念佛法门一样,佛的经典,将来慢慢的都会隐没,到后来只有念佛能利益众生,其实此法也是如此啊,将会“久住世间”。 我们看此处是不是与讲念佛的一样啊,确实都相同! 【于时佛告金刚手言:“谛听! 谛听! 如是法要,神力无穷,利益无边,譬如幢上如意宝珠,常雨珍宝,满一切愿。】这个时候佛告诉金刚手菩萨,也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谛听! 谛听! ”仔细听,仔细听,佛用了两个“谛听”,代表下面开示的内容就非常非常的重要。 “如是法要”就是指的宝箧印陀罗尼,“神力无穷,利益无边”它的威神力是无有穷尽的,对众生的利益也是无量无边的。 “譬如幢上如意宝珠,常雨珍宝,满一切愿”这是佛打比喻来说明此法的殊胜。 “如意宝珠”有时又称摩尼宝珠等,能如自己意愿,而变现出种种珍宝之宝珠。 此宝珠尚有除病、去苦等功德。 《杂宝藏经》卷六说,如意宝珠出自摩竭鱼之脑中;《大智度论》卷五十九说,“如意宝珠或由龙王之脑中而出;或为帝释天所持之金刚,破碎后掉落而得;或为佛之舍利变化而成,以利益众生。 此如意宝珠系如意轮观音、马头观音、地藏菩萨等之持物,能满足众生之意愿。 ”总之,这里是用如意宝珠来比喻宝箧印陀罗尼能满一切愿! 【我今略说万分之一,汝宜忆持,利益一切。】佛下面所要说的只是宝箧印陀罗尼万分之一的功德,我们看到这万分之一的功德已经不可思议了,更何况是全部的功德呢! “万分之一”我们也要清楚,这都是对机说法,从无量无边的功德中,说出对我们大众根机的一部分利益之事。 “汝宜忆持,利益一切”这是佛咐嘱金刚手菩萨要记忆受持此法要,以利益一切众生! 再看下面:【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这一段经文显示出宝箧印陀罗尼无比殊胜的功德力;另外告诉了我们超度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归西方极乐净土! 我们看经文【若有恶人死堕地狱,受苦无间,免脱无期】这一段是说超度的对象,是一个有极重恶业的众生,并且已经堕落到了无间地狱,还不是一般的地狱,是非常苦的无间地狱,无间地狱前面已经讲过了,论他自己的业力,那是无量劫也不能够出离的。 这是藉最下之机来彰显最上之法,能把这样的众生都直接超度到极乐世界,可见此宝箧印陀罗尼无比的殊胜! 那我们一般的家亲眷属、冤亲债主,没有那么重的业力,要用此法超度,岂不是更容易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段一定要好好的修此法,回向一切的众生,若能成就一个众生往生极乐世界,那我们的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 印光大师说:“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 ”确实,有一个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了,那么他就能度化无量的众生,这样的功德都是我们修法成就的,我们想想功德大不大呀,大慈菩萨说,帮助两个人往生,就比你自己精进;帮助十几个人往生,你的福报就无量无边;能够帮助几百个人往生,你是真正的菩萨。 所以,今天我们值遇此法了,真正明理的人,哪有不努力修持的呢! 【有其子孙,称亡者名,诵上神咒,才至七遍】这就是超度的方法,比一般其它的方法都要简单。 在这一段当中,没有提到亡者有什么修行,这是他过去生中福德的感召,有能持诵宝箧印陀罗尼的子孙,就像《地藏经》上的婆罗门圣女一样,母亲已经堕落地狱,但由于她为母亲修福,母亲就往生到了天上。 【我们读到这一段,千万不要发颠倒心,那么容易就往生了,自己就懈怠,不好好修行,甚至造恶,给别人说:“等我死后你给我念咒超度我到极乐世界。 ”唉,什么样的人都有! 自己不好好用功,自己都*不住还来*别人,那就更*不住了。】其实这段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不是随便念念就能让人往生的,一定要有功夫才可以! 【有其子孙】那是不是只有他的子孙才能给他超度呢? 不是的,这是告诉我们,给亡者超度,一定要有对自己父母一样的心才可以。 佛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我们用此法帮助别人时,一定要有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的孝心,慈悲心。 这样的心才与佛法相应,才能开显出法的力量;否则,若是名闻利养,自私自利,求别人恭敬供养的心来念宝箧印陀罗尼,咒本身功德很大,你念也不能说没有功德,但恐怕很难有多大的效果吧! 我们讲一讲华智仁波切的故事给大家听:【华智仁波切,经常是以普通僧人形象只身一人独来独往,所以很少能被人认出。 一次来到康区的一户人家门前,当时主人的母亲去逝了,迎请来本地颇有名气的上师作超度佛事。 因他也是僧人装束,主人便将其请到室内。 进门后看到那位上师坐在高高的座位上,旁边是随身带来的小侍者,他们正在念诵仪轨,于是便坐到一个角落里,以神通观察发现那位上师正在想:主人家能否将那匹最好的黑马供养我呢? 亡人的中阴身得知这位上师生起了如是恶念后便躲得远远的。 小侍者却以真诚的大悲心祈祷亡人往生极乐世界而专注念诵,因此又将中阴身感召回来,但他无有能力将其超度。 观到这里尊者暗自思量:若未与亡人结上缘,则无法超度他。 便对主人说:“能给我一点吃的吗? ”主人说:“佛事做完后可以给你。 ”超度仪式结束后,那位上师果然得到了黑马,而具有慈悲心的小扎巴(僧人)却仅得到了一张小黑牛皮。 主人给了他一碗酸奶,如此已与亡人结上了缘,于是将亡灵超度了。 尔后他自嘲地说:“贪心上师得黑马,悲心扎巴得牛皮,超度亡灵得酸奶。】从这个公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自己存心的重要啊! 一定要发清净的慈悲心! 【称亡者名】就是称亡者的名字,这是佛为我们说的,所以我们要照做。 有些不知道名字的怎么办呢? 以前也确实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着亡者的照片,或者称“某某的父亲”“某某的母亲”,以活着的人与他的关系来称呼也可以,佛菩萨的慈悲威力,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最主要的是我们的真诚心。 【诵上神咒,才至七遍】只要诵七遍宝箧印陀罗尼就可以了。 但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随便念念就可以的,一定要有一定的功夫才行! 像明朝的戚继光将军,平日持诵《金刚经》非常精进,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位阵亡的士兵向他说:“明天叫我的妻子到您这儿来,请您诵一遍《金刚经》超度我。 ”第二天早上,那个士兵的妻子果然前来,士兵妻子向戚继光讲述的情况就和梦中所说的一样。 戚继光当天早上就为他诵经。 夜里梦见那位士兵向他致谢道:“感谢主帅您亲自诵经,因为中间杂夹有‘不用’二字,我虽然可以脱离痛苦,但还不能超生。 ”戚继光很奇怪,突然想起诵经的时候,有婢女送茶饼来,他没有说话,只是挥手拒绝,心里的意思是“不用”。 于是,戚继光把门关上,不让任何人打扰,有诵了一遍《金刚经》,当夜又梦见士兵向他致谢,说已经超生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超度是不能乱打妄想的,否则就不圆满! 还有倓虚大师在《影尘回忆录》里记载“八载寒窗读楞严”的故事:倓虚法师没有出家以前,有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人叫刘文化。 在1910年的时候,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在嘉兴寺一个多月,有个老和尚告诉他:“开慧楞严,成佛法华。 ”于是他对佛法对《楞严经》生起很大的信心。 回来后,大家伙没事就研究《楞严经》,但都不懂。 后来请问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也不懂。 他们没办法,也就这样继续读了七八年的时间。 当然,七八年读一部经,即使不能完全了解经义,也对这部经一定是很熟悉的了。 刘文化最心诚,看不懂就在佛前磕头求智慧,他很专一很精进,结果就有了不可思议的感应! 有一天他在药铺里看《楞严经》,他的对面坐着一位给药铺里管帐的先生叫黄聘之。 他两个人离得很近,黄聘之低着头写帐,刘文化看经像入定一样,心里豁然开朗! 眼前现出一种境界来:有山河大地,楼阁宫殿,周匝栏□,清莹澄澈,就像琉璃世界一样;还有一些天龙鬼神,护法八部,手里各拿著宝杵,在虚空伫候著。 这个污浊世界已经完全看不见了! 刘文化正在看得出神的时候,忽然来了两个鬼,而且这两个鬼还与刘文化认识。 原来这两个鬼在世的时候,和刘文化都不错。 后来因为打地亩官司,两个打输了,就气死了。 刘文化虽然官司打赢,可是想想气死两个人,自己很后悔。 于是他把家庭交给他弟弟来管理,自己出门访道寻师,开始禁绝酒色财气。 后来夫妻之间失和,他老婆也气死了,还有一个小姑娘,也随著死了。 从此以后,刘文化很伤心,也没有什么挂碍了,就天天住在药铺里,诚心敬意的看《楞严经》。 现在现出这种境界,但两个鬼不是生气的样子,而且还给刘文化跪下说:“我们来求您慈悲超度我们。 ”刘文化说:“我自己还没解脱,怎么能超度你们呢? ”‘那两个鬼又哀求说:“只要你能答应一句,我们踏著你的肩就可以升天了。 ”刘文化就答应了一句,“好吧! ”这两个鬼走过去,踏著他的肩膀就飘然升天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他死的那个老婆怀里抱一个小闺女也来了,也是跪着求超度。 刘文化答应了一句,她们也踏著肩膀升天了。 刘文化很诧异,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忽然他过去的父母也来了,见了他很欢喜的,并没跪下,彼此说了几句话,也踏著他的肩升天去了。 对于这些境界,刘文化记得很清楚,但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 正在这样思量之间,忽然境界就消失了。 通过这两个公案,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要给别人超度,自己一定要好好修行,有一定的功夫才可以,不是随便念念就行的。 另外还要清楚,就是要持好五戒等。 真正持咒的修行者哪有不持戒的道理? 如果你还经常做坏事,杀生,抽烟喝酒,要给别人超度是很难的。 宣化上人讲法时提到:【在晋朝时代,云南有一位叫陈东院的居士,他深信观世音菩萨。 他曾到南海普陀山去朝拜观世音菩萨道场。 在他朝拜完毕,见到一位和尚在念法华经。 便请这位和尚替他念经超度亡母,使她离苦得乐,早登天界。 在功德圆满时,他家里的一只力气很大的牛,忽然间死去了。 当晚这只牛托梦给他,告诉他说:“我是你的母亲,因为口业太重,罪孽太深,所以投生做牛。 现在你请法师念经超度我,使我能离开牛身,但还未能离开地狱之苦,你再请法师为我念经超度吧! ”陈东院得了这个梦之後,便再到普陀山去见那位和尚,请再次超度他的母亲。 这位和尚念经时固然很诚心,可是酒瘾未断,偶尔会喝一两杯酒。 当他知道陈东院母亲的情形後,就很诚心的跪在佛前念法华经,在念到第四卷的时候,他的口很渴,想喝茶,茶壶里没有茶;但见平时喝酒的酒杯里有酒,便把那酒喝完了又继续把整部法华经念完。 陈东院又作了一个梦,梦见他的牛妈妈对他说:“我本来可以离开地狱的。 当法师念第一到第四卷法华经的时候,地狱里遍满金光,且有金莲花生出来,正当我要投生时,忽然间有一股酒气充满整个地狱,第五到第七三卷的法华经就没有那麽大的功效了。 你再请这位法师为我重念吧! ”陈居士又把情形告诉这位法师。 过去这位法师以为喝一两杯酒没有什麽关系,而经过这件事之後,他便坚守酒戒了。】我们看到这个公案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要持戒啊? 最起码五戒要守好,还有烟,五辛也不能沾。 在《烟酒杀生过》中提到:【尤其是人们指望能将亡灵超度的上师们,如果吸烟饮酒,那简直就是故意将亡灵引入地狱的向导。】又说:【烟的来历是这样的:很久以前,魔王波旬无论如何也死不了,他的三个女儿中的大女儿说:“我杀害一千个众生。 ”当时波旬也不能死去。 二女儿又说:“我杀死一亿个众生。 ”他仍然还无法死去。 最小的女儿说:“我将胎血洒在地里,百般发邪愿:愿以经血为因生出毒叶,男女俗人尤其是佛门的僧人吸烟,以此过失七世中三代人天眷属不得解脱,千劫中必定不能从漆黑烟馆中解脱出来,毒叶产出的烟草遍及之处的所有天龙地神八部都被制伏,彼人耗尽所有的寿命、福德,眷属百姓受用衰减,彼人短命多病、畏惧怨敌,出现各种不幸,后世沦落于十八层地狱中。 ”她这样发恶愿后,魔王波旬才死去。 这是大持明者降魔金刚伏藏品中所说。】现在有些地方请人超度,还供养烟等,真是愚痴啊! 至于“五辛”在《楞严经》上讲的很清楚:【是五种辛。 熟食发淫。 生啖增恚。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 纵能宣说十二部经。 十方天仙。 嫌其臭秽。 咸皆远离。 诸饿鬼等。 因彼食次。 舐其唇吻。 常与鬼住。 福德日销。 长无利益。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 菩萨天仙。 十方善神。 不来守护。 大力魔王得其方便。 现作佛身。 来为说法。 非毁禁戒。 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 受魔福尽。 堕无间狱。】【五种辛菜是指葱、蒜、韭、薤和兴渠(即洋葱)】现在见到有些人,修行很多年,诵经念佛也很精进,但不知道五辛的危害,还吃葱蒜等,这样就不太好! 所以有时间还是要多看看经典戒律,否则真是不知道怎么才是正修啊! 说到这些,可能有些人不会欢喜,但这些都是经典上说的! 真正想修行的人,该怎么做自己看着办,你不做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这些超度要注意的事项大家一定要清楚,不要嫌啰嗦! 其实这些做起来也不是特别难,只要发心都很容易! 我们再看【诵上神咒,才至七遍】,《地藏经》上说:【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 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由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亡者所得到的是七分之一的功德,那么“七遍”中,只要得到一遍宝箧印陀罗尼的功德,就能得生净土了! 那我们每天都念,岂不是“分分己获”? 由此也知道,一遍宝箧印陀罗尼中,就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全体功德啊! 又,“才至七遍”,此与净土的“乃至十念”相同! 善导大师在《往生礼赞》中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善导大师还说:“上尽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来迎”。 在《念佛三昧宝王论》上也说,一念也能往生。 这里的“才至七遍”也是如此,我们功夫不是太深怎么办呢? 那我们可以多念嘛! 这里说诵七遍,我们可以诵七十遍,乃至更多,对亡者一定有很大利益的! 若功夫非常深,不一定要七遍,也许两三遍就能超度了,像明朝万历年间的龙裤国师,他为皇太后超度,只是持幢至太后的灵位前说:“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 ”然后念了几声佛,就把皇太后超度到了天上了,这就是功夫啊! 这里的“才至七遍”也是如此! 不过,我们都是凡夫,功夫也不深,还是多念的好,若是一些大成就者,或者功夫很深的人,也许两三遍就超度了! 再看下面的经文:【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这是超度的效果,直接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功德力用确实殊胜稀有! 一般的超度,能帮亡者脱离三恶道;能帮亡者生在人中;能帮亡者升到天上。 但直接超度到极乐世界的不多! 像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个超度的,都是讲升天,像梁皇宝忏所超度的郗夫人也是升天。 其实,即使是升天,也不会太高的天,因为再往上,得需要自己的禅定功夫了,比如色界天,那最少得有初禅的功夫吧,自己没有禅定的功夫,确实很难生更高的天。 而这里我们看到,是直接超出三界,往生极乐净土,真是殊胜无比啊! 我们要相信,这是经典上佛亲口说的,所以不要疑惑! “烊铜热铁”,这是地狱的境界;“忽然变为八功德池”这是转变成净土的境界。 “八功德池”就是说有八功德水的池子,也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上的“七宝池八功德水”七宝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缩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也。 【烊铜热铁忽然变为八功德池】地狱境界转变成净土境界,《地藏经》上说:【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 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 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由此可知,此处经文虽然没有明说,但应该其它地狱的众生都能脱苦。 再看下面【莲生承足,宝盖驻顶,地狱门破,菩提道开,其莲如飞至极乐界】,这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情形,有莲花承接亡者的足下,有宝盖驻在亡者的顶上,地狱的境界就消失了,正觉的佛道之路就打开了,莲花把亡者非常快速的带到极乐世界。 “一切种智自然显发,乐说无穷,位在补处”,这是说往生极乐世界后得到的利益,“一切种智”就是佛的果觉智慧,到了极乐世界确实就是如此,“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都证三不退,念不退,念念流入佛的果觉智海;“乐说无穷”就是得到四无碍辩才,乐于为众生说法,去教化一切众生,这四无碍辩是:一、法无碍,教法里面的名、相、文句都不能障碍,都能够表达得很清楚;二、义无碍,对于教法所表达的真实义理,都能通达,没有阻隔;三、辞无碍,中外各地的文辞方言,都能通达,运用自在,这是辞无碍;四、乐说无碍,由于具有以上三种智慧,乐于给众生说法,所说契于正理,自在演说如来真实之义,没有障碍,也叫做辩无碍。 极乐人民都能用四无碍辩,宣讲法要。 “位在补处”到了极乐世界就是一生补处的地位,就像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是候补佛,下一尊就是他成佛了。 确实此法太不可思议了,利益真是广大无边! 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到,宝箧印陀罗尼的加持,任运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可见此法与极乐净土的关系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也不要生分别心,我们是修净土的,你们是修宝箧印的,看到这里我们知道是一样的! 其实不仅此经,很多的大乘经典,都是指归极乐净土,所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 大家都知道的《华严经》是经中之王,到最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世界,华严经这才圆满,此处又提到极乐世界,所以我们修此法,也要回向极乐世界啊! 为什么佛总是提到极乐净土呢? 那是因为极乐净土殊胜无比,成佛快速,又容易往生! 像《佛说无量寿经》上,阿弥陀佛因地就说:【令我作佛,国土第一。 其众奇妙,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们以前讲过四十八愿,知道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我们虽然没有成佛,但神通道力几乎与佛同等! 到了极乐世界以后,我们都是不退转的菩萨,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所见所闻都是增长我们道业的。 并且很快成佛,通途的修行从初发心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的时间,但“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 我们在极乐世界无量寿,所以是一生成佛。 仔细认真的学习净土经典,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极乐世界的殊胜啊! 极乐世界还很容易往生,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 黄念祖老居士也说【再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十方都有净上,此土也是净土,为什么释尊独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呢? 这就显示出阿弥陀佛大愿王超胜独异的特点。 十方与此界都有净土,但是不容易生。 例如考大学,各校的录取标准不同。 这个暑假有人考道都医科大学考了四百五十分没有考上,可是四百五十分考其它大学就都可以考取了。 那首都医大要求四百九十分,它的录取分数高。 又如《药师经》中说,若人念药师佛名号或《药师经》,药师如来在这些人临终时,派八大菩萨护送往生极乐世界。 这也是要求的分数高,往生药师佛国土是不容易的。 诸方净土若不是断了见惑思惑生不了,甚至需要在破无明后方能往生。 但是阿弥陀佛那里:投考者能有一百五十分就都要,当然交白卷是不行的。 一个学生考一百五十分,一般都能达得到。 但是一旦考进这个学校,便没有降班,没有开除,保证个个是博士,是大科学家。 都大成功;保险你成功。 这就是说个个成佛啊! 所以阿弥陀佛是大愿王,他招收极广,教育极精,凡有来者,必定成功。 所以这个学校我们要去。】在《龙舒净土文》也提到:【智者十疑论云,三菩萨修兜率,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 约云,先生兜率见弥勒者,即来相报。 师子觉先亡,数年无报。 次世亲亡,三年乃来报云,天日长,我生兜率,礼弥勒佛,听其说法,即来相报,已三年矣。 问师子觉如何。 云生兜率外院,恋著天乐,即不曾见佛。 且以菩萨而修兜率,犹有恋著不见佛者,此轮回之根本。 是知兜率难修有坠,非比西方易修无坠也。 智者又云,有见释迦佛而不得道者。 若修西方见阿弥陀佛,无不得道。 则释迦佛与阿弥陀佛,其愿力所加,故不同矣。 故大慈菩萨云,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念其名号,消一切罪,遂生净土。】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也经常说:【我今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凡与我结下仇缘或亲缘的所有众生都引到极乐世界。 虽然有东方现喜刹土,邬金铜色吉祥山刹土等许许多多清净刹土,可是象极乐世界那样功德圆满,又极易往生的净刹却绝无仅有,而且往生后可以成就一切所愿,无勤度化一切有情……”】;诺那祖师也说:【修任何本尊皆必须兼修西方净土】;在《佛说阿弥陀经》上我们看到,一切的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弥陀经讲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一切的佛都劝所有的众生要求极乐净土啊,所以,我们要随顺诸大祖师,随顺诸佛如来的教诲,求生极乐世界! 我们只能简单讲这一点,有时间我们来共同学习净土的经论,那个时候,我们才真正能够体会一些净土的殊胜,求生的愿望才更强! 发布时间:2020-06-09 15:27:2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1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6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