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常善法师般舟步法:83-演依师-音声的细节完善 内容: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1)——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十一【原文】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 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 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 力庄严故,众怨尽灭,无能坏者。 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 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 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 讲 记这里讲了很多的概念,我们来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段经文是在十善的基础之上讲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也就是修行佛法的三十七种道路、三十七种方法。 还附带讲了一下止观和方便,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法门。 我们这里讲具体的修行方法。 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呀? 解脱烦恼,超越生死,超越六道轮回。 三十七道品就是通往解脱的道路。 当然也是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所以叫解脱道,是成就解脱的根本原因。 你要想解脱,就必须要修行这三十七道,走这三十七条道路。 不过三十七道品的修行必须要以十善业为基础,这也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你修什么宗派,都不能离开十善。 所以说,不能离开十善而修三十七道品。 一、四念处 我们先讲其中的四念处。 念就是念头、心念的念。 经文讲:“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念处指的就是四念处。 一个修行解脱道的人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该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念、安住自己的念头呢? 佛陀在临涅槃的时候告诉弟子们要依四念处而住。 住,安住。 佛陀涅槃了,弟子们众生没有依靠啦,那怎么办? 要住在哪里? 依四念处而住。 这四念处也就是四种认识,这四种认识非常重要。 这四种认识跟我们普通人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第一是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体。 你看你干一切事情,每天忙东忙西,忙这忙那,是为谁服务啊? 为这个臭皮囊,是臭皮囊怎么会为它服务呢? 唉,你把它当香皮囊了。 首先第一观,怎么样认识自己的身体? 观身不净。 观察自己的身体,不净就是不干净、不清净——观身不净。 我们凡人最执著的就是这个身体,我们一切都为了它:冷了啊,给它添衣服;怕它丑,打扮漂亮一点,搞化妆品,想让它有面子;想让它有好的荣誉,细心地呵护它,给它擦种种油;要是它稍微出一点问题,马上把大笔大笔的钱交给医院,希望把它弄好……正确的认识——正念是什么? 观身不净。 人生时间非常宝贵,但是我们把最宝贵的时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放在这个臭皮囊上。 我印象中的广德就是吃,一天在吃的方面时间超过八个钟头,差不多跟上班时间差不多啦。 你们在家准备早饭一般要用多少时间? 一般要半小时是吧? 吃过早饭就开始准备中饭了,你到菜场买菜的时间得算上吧,洗、涮,中午恐怕得十几个菜吧? 又两三个小时。 晚餐那可重要了,准备晚餐要多长时间? 最少一个多小时。 四个小时用在吃饭时间上吧。 睡觉要花多长时间? 五六个小时呀,你算算睡觉前的准备工作,洗洗涮涮,化化妆,睡个午觉,八小时要不要? 再算上洗澡那不止八个小时了。 吃和睡占一半去了。 然后一天打妄想、消磨时间、无所事事、说闲话多少时间? 仔细去算我们真正有意义的时间极少,干正事的时间极少。 人生多宝贵,人一天清醒的时间只有一半,十二个小时,花去了三分之一用在做饭上去了,不说其他啦,都是在为自己这个臭皮囊服务。 忙忙碌碌吃那么多苦,然后还伤害很多人,甚至搞贪污腐败,甚至杀生害命,杀盗邪淫都是为这个臭皮囊服务、忙碌着。 看看我们这个身体真的那么宝贝吗? 佛经讲“九孔长流不净”,我们身上有九孔,不管是上面还是下面没有一处流出来的是干净的。 人一旦死了就更加可怕了。 大街上大家会看见有人拉着车,上边一排猪排骨,或者是一整个、半个狗或者是什么动物,经常能见到吧? 看到之后什么感觉啊? 流哈拉子,哎呀,回去有的吃啦,哇! 生活老好了! 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要看到一个死人你会有啥感觉呀? 吓死了! 其实都是尸体,那动物的尸体为什么你就不怕呢? 看看流口水。 我们每天最喜欢的就是把动物的尸体切呀、剁呀、细细地弄啊、加点作料啊,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这个。 你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妥,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自然。 杀鱼,拿那个刀背在鱼头上一敲晕过去,然后就杀……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呢? 你有感觉吗? 我们要谈起杀人,都觉得很可怕,我们每天都在杀这些生命啊,你觉得有任何不妥吗? 甚至还有什么水煮活鱼,还要活生生地吃。 还有吃醉虾,活着吃,把虾从酒里泡醉了生吃……事实上你看我们多么残忍呀,我们比豺狼虎豹要狠得多,豺狼虎豹它要吃饱了就不吃了,是有节制的。 我们点一堆菜,吃两口完了,有面子,你菜点少了不好意思的,你到饭馆里看看,吃剩的有多少? 有些菜还没动。 尤其是什么结婚、满月啊,筷子都没动…… 你想想看,我们这个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你把动物的肚子剖开,有些内脏可能不要了,其实人的身体是一样的,这叫不净观。 为什么说观身不净是正念呢? 如果你认识到观身不净,你还会不会为了这个臭皮囊去干一些杀生害命的事情呢? 还会不会为了它每天去浪费很多的时间呢? 所以要观身不净,因为我们都没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之所以会轮回,之所以会有烦恼,就是因为这个“我”,或者具体点都是为了我们这个虚假的身体而造的业。 你去贪污腐败,你去干一些抢劫偷盗也是为这个身体,想让它得到更多的享受。 所以说,给我们带来种种的痛苦和烦恼的原因都来自于这个身体,就是因为我们没认识到这个身体本质上是不干净的,都贪著这个身体,所以九孔长流不净啊。 人活着的时候大家觉得没有什么,都是好的朋友,但人死了之后你还愿意靠近他吗? 为什么呢? 因为害怕。 对呀,同样是一个身体,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所以人们常常被假相所迷惑,当人活着的时候,大家觉得跟他交往怎么都很好,但是突然死了,就把他当成一个可怕的东西,甚至怕他来找你,晚上梦见他,都会感到害怕。 你看人多么虚伪啊,所以人们常常被假相所迷惑,才会贪著这个身体。 我们要通过身体的这种表象来认识它的实质,认识到它的不净,才能减少对身体的贪著,就会少造业。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把这个身体看成是一个工具,修行的工具,种福田的工具,做好事的工具。 要把这个身体看成是一艘船,我们可以乘着这个船从烦恼的此岸到达极乐的彼岸。 而不是把它看成是我们的主人,看成我们服务的对象,这才是正念。 所以要趁我们活着的时候,利用这个身体多做一点好事、多做一些善业啊! 好好去修行啊! 没有这个身体我们就没有修行的工具,我们要借着这个虚假的身体来种福报,用它来学习智慧,学习佛法,护持佛法,这才是正念。 可是我们却反过来,把这个身体当作我们的主人,把自己变成它的奴隶。 为了这个身体,我们造下了种种的恶业,使我们永远轮回在六道当中。 等我们命终之后,我们所贪著的身体会臭了、烂了,变成一股灰——这就是我们一直所贪著的这个身体的真相。 你知道观身不净了,你知道这个身体是无常的,你知道这个身体终究会坏灭的,你还会为了它去贪污吗? 还会为了它去伤害别人、为了它去杀生吗? 第二,观受是苦。 我们所认识的全部是颠倒的。 正念,观受是苦。 观察这些感受都是苦。 这个观察是看待的意思。 看待这些感受都是苦,受就是对环境的感受。 我们讲人逢喜事精神爽。 精神爽是什么感受? 是一种快乐的感受。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被别人委屈的时候、心情不愉快的时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啊? 痛苦的感受。 还有一种感受是什么? 就是不苦不乐,不那么苦也不那么乐,很一般,这就是说我们平时也没有多么大的乐,也没有多么大的苦,就是很自然的。 比如说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什么事也没有干,也没有特别的快乐,也没有特别的痛苦,或者在路上走,也没有什么苦,也没有什么乐,不苦不乐的感受。 人的感受除了这三种就没有再其他的了。 如果我们用佛法的智慧来透视、来观察的话,这三种感受全是苦,没有一个不是苦。 “哎呀,佛法那么悲观啊。 ”不是佛法悲观,认识到它是苦,你就不会被这些苦所缠绕,你就要想办法脱离这种苦。 我们首先讲这三种感受。 第一,苦受。 生病、冷、热,或者是被人委屈、不高兴,这种苦受是苦。 那如果是现在有人夸我,或者吃一顿美餐,这是乐受,对不对? 乐受为什么也是苦呢? 佛教把乐受、快乐也叫苦。 把前面这种苦受叫做苦苦,就是苦本来就是苦。 把快乐的感受叫坏苦。 坏是什么? 就是毁坏的坏,快乐毁坏了,不就是苦吗? 打个比方来讲,吃好吃的是乐吧? 那你吃饱了吃撑了还乐吗? 再严重还得得胃病,这就不是快乐了,这就变成痛苦了,快乐的消失就是痛苦,这个快乐能永远存在下去吗? 你能不断地一直吃,能吃一辈子吗? 快乐消失了,是不是感到一种怅然若失,好像快乐没了,有点空荡荡,有点……这时候苦就来了,快乐消失了、毁坏了就是苦,这叫坏苦。 所以,就这个乐受的本质而言,也不是真正的快乐。 因为我们在感受快乐的当下,出于某一种贪欲的需要,我们觉得快乐,所以快乐的实质就是人们在某种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快感,所以快乐并没有一个实体,快乐是很无常的。 比如说打麻将快乐吧? 可是你一直打,三天三夜、四天四夜、五天五夜,还快乐吗? 真有这样的,打麻将把人打死的都有,乐极生悲呀! 这就是欲望,所以这种快乐是无常的,事实上也是一种苦啊。 升官了乐不乐? 可是你升官时间一长了,你的乐还有吗? 没有了。 再等到你退休呢? 哎呀,退休啦。 我原来当官在职的时候大家都围着我,我不当官了,连老婆都不听我话了。 你看,这是不是苦啊? 这种快乐能够长久吗? 所以这种快乐从本质上来讲还是苦,这叫坏苦。 所以说快乐是非常无常的,无论是苦受还是乐的感受,其实都是一种散乱、动荡的心态。 怎样是苦啊? 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苦,我们的欲望得到满足了就乐,这都是由欲望所导致的,欲望的满足或者不满足所导致的苦或者是乐。 所以这两种感受,它的本质都是苦,都是一种不安的心态,都是一种执著、自私自利的心态。 就像一个人痛苦的时候睡不着觉,可是你特别兴奋的时候也睡不着,也苦啊! 《范进中举》读过吧? 过去科举制度,考上举人比我们考上大学可要厉害多了,中了举人之后就可以当官了。 范进本来没有料到自己能中举人,他的家庭环境很不好,年纪已经不小了,一辈子考试,不断地考,使劲考,都一直没有中上什么功名。 后来他老婆也嫌弃他啦,说你这么没用呢,你看,跟你在一起学习的,现在人家都已经功成名就了,比你年轻的甚至你的学生现在都中了什么秀才、举人的。 他一点功名都没有,你说人活得窝囊不窝囊? 他可能已经四五十岁了,还继续参加高考,你想想看这人窝囊不窝囊? 发榜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他能考中,还是灰心丧气的,然后他老婆一天到晚尖酸刻薄地数落他,他觉得特别窝囊。 突然就宣布他中举啦,金榜题名是大喜事,结果他大喜过望,喜气攻心,他一下子疯掉了,跳啊,蹦啊……好事变成了坏事。 所以佛陀告诫我们要观受是苦,既然观受是苦,是不是说佛教很消极呀? 不是佛法消极,佛法只是告诉你不要停留在那些不真实的、虚假的东西身上。 这些不真实的虚假的东西就是欲望,不要执著这些欲望,要超越这个欲望。 我们的苦和乐都是站在自私自利的欲望是否得到了满足的基础之上,才有苦和乐。 所以凡夫的一切感受都是苦。 再打一个比方来讲,你是不是喜欢吃好吃的呀? 那么吃好吃的是不是就乐呀? 可是你能天天吃好吃的吗? 如果说不给你吃好吃的,你还乐不乐? 不乐就是苦啊。 比如今天吃一个好吃的,明天没了,心里老遗憾了,哎呀,什么时候能再吃点呢? 苦不苦啊? 所以说只要有乐就有苦,当你得不到这种乐的时候就是苦。 乐能老得到吗? 是不是还是苦啊? 所以说从本质上来讲,假如说你不以这种欲望的满足为乐的话,你得不到这种欲望的苦也就消失了。 这个有一点深奥,事实上已经讲了无我空性了。 所以说诸受是苦,只要你有贪著都是苦。 下面我们讲第三念处——观心无常。 观就是观察的观,心就是心念的心。 我们的心念定不定得住啊? 刹那的变化,能不动吗? 一会儿想到这儿,一会儿想到那儿,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地球,一会儿月亮……这个心非常无常,无常是什么? 就是变化,常就是不动,不变嘛,就是不可能不变,老是在变化就叫无常。 所以,快乐能永远快乐吗? 痛苦会永远痛苦吗? 不会。 都是无常变化的,都是因缘和合才会有种种的事物,包括快乐与痛苦。 比如说我碰到我喜欢的东西就乐了,那喜欢的东西没了,我不就不乐了吗? 碰到我不喜欢的东西就苦了,这一切都是无常的。 心情好不会永远好,心情坏也不会永远坏下去,我们的心念总是变化不定的。 我们认识到心境的变化是种种因缘而生,你就认识到其实它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这就叫空——这个苦和乐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存在。 因缘聚合,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做梦看见好吃的,会流口水,你醒了之后你还流口水吗? “哎呦,刚做了个梦。 ”虽然说你看那个梦中东西流口水,那梦中东西是假的呀,是空的呀。 所谓的空,就是它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性。 我们认识到这种心境的变化都是因缘而生,缘起性空,既然是因缘和合而有,因缘不存在了,也就没了,这说明它是空的,不是一个真实存在。 所以说要经常观心无常,不要执于著某一种感受。 我们经常把心当作一种常,比如说,我觉得他是坏人,看见他就不好受,老对他不好,这是不懂得观心无常。 因为一切都是无常,这个心念是无常变化的,这个才是真实的。 但是我们现在起这一念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一念是无常的? 都没有想过。 当起这一念的时候,我就认为这一念是真的,我们就以为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其实心念都是无常的。 所以前面我们讲的这些具有可操作性,为什么要欣赏啊? 为什么别不平呢? 就是告诉你,这个所谓的不平是无常的,所以叫别不平。 为什么叫莫抱怨呢? 因为你抱怨的这个对象是无常的,所以叫别抱怨。 为什么会欣赏呢? 这个丑陋的东西它是无常的,所以你要会欣赏。 为什么莫强求啊? 因为你要强求它这个东西是无常的,所以要莫强求。 当然这个道理很深,要深入理解它,必须要把前面十善业的基础打牢靠了。 第四念处——观法无我。 法就是佛法的法。 宇宙间万事万物,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都属于这个法。 法就是规则。 我们要认识到宇宙人生的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任何一种主宰不变的实体,没有一样东西是能够有一个所谓的我。 什么叫无我呀? 所谓的我就是不变的,才叫我。 你看我们在说“我”的时候,是指自己,那自己包括什么? 包括我们的身体和精神。 事实上,这个我刹那刹那在变化呀。 什么叫无我呢? 如果真正有个我的话,我就不应该变。 原先的年轻小伙子,现在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头了;年轻的小姑娘,现在已经是老太婆了。 有一个真正的我存在吗? 哪个是我呢? 年轻的那个我是我,还是现在这个我是我呢? 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 这就叫无我。 我们要对自己好一点,每天吃下很多东西,人的细胞每天都在代谢,按照医学上来讲,人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三年之内就整个更新过一遍啦,三年之后你这个身体跟物质全都换过了,三年前的那个我跟这个不是一回事啊,整个都换过啦。 又吃了动物的尸体,它又变成你身体一部分,吃的那个青菜又变成你身体一部分,你现在这个我其实就是以前的那些青菜、动物之类的东西。 那你说哪个是我呀? 这就是说所谓的我,是一个幻觉,只是暂时存在的现象,一瞬间就没有了。 前一秒钟和后一秒钟细胞会代谢,我已经变化了,不一样啦。 或者说,后一秒钟比前一秒钟老一点、变化一些啦,能认识到吗? 你说哪个是我呢? 你所谓的我已经少了一部分了,又多了一点东西又少了一点东西,哪个是我呢? 过了三年整个都换过一次啦,哪个是我呢? 我们一般人都认为有我,我这,我那,我长,我短,我是谁,我做过什么什么事情,其实很搞笑。 你说我做过什么事情? 我是谁? 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叫诸法无我。 不但人是这样,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你看桌子、山河大地、地球……一切都是如此,诸法无我。 一般人认为,地球永远不会变化的,实际上地球不断地在变化,这就是诸法无我。 你要观法无我,你还会不会贪著呀? 你贪著的东西老在变化着,你还会贪著它吗? 它一直在变变变,你要贪,你就重视一个不变的东西,你老是贪那个变化的东西,有什么用啊? 比如说你吹肥皂泡,你贪著那个肥皂泡,这个肥皂泡是我的,你会不会这么想? 一般人不会。 为什么我们不会贪著这个肥皂泡呢? 因为它一哈就破了,所以它是无常的,你贪它有么用啊? 你贪一块金子放在这多好啊? 肥皂泡你会贪它吗? 因为它的存在极为短暂,稍微有一点风就破掉了。 其实宇宙当中万事万物都像这个肥皂泡一样,你要贪,你贪一个实在的东西呀,你贪个不变的东西呀,你贪个会变的东西、会坏的东西,有什么用啊! 我们喜欢的东西有哪些? 吃的、睡的、玩的。 我们讲具体的对象吧,好吃的、房子、钞票,你看我们喜欢的这些东西,有哪一样东西会永远存在? 我们一辈子都在为这个时间长一点的肥皂泡而努力,而烦恼,而执著、痛苦、快乐,值得吗? 我们这个身体也是个肥皂泡,这个肥皂泡最多可以到达一百年才破。 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肥皂泡,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或者说其实它刹那刹那都在变坏。 这个肥皂泡,你看它有一点变,它就已经破掉了,其实它不断在破,只不过换了一个新的肥皂泡。 我们一辈子在为这个肥皂泡而醉生梦死、痛并快乐,是不是非常可怜呢? 人在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由于对于宇宙人生缺乏正确的理解,所以出现了与之相反的观念。 什么叫观心无常? 正念是无常,不正念是常。 观受是苦,我们却看成是乐。 观法无我,我们却看成有我。 观身不净,我们却看成是净。 所以说这四种颠倒妄想就是由于我们没有生起正确的认识。 常就是经常的常,与无常相反就是常,与苦相反就是乐,与无我相反就是我,与不净相反就是净,常乐我净就是四种颠倒的认识。 我们修行解脱道、修学佛法的人,就要通过听闻佛菩萨的教导,通过听经闻法,树立起正见,以智慧来观照宇宙人生。 也就是生起四念处——这四种正念,时时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而解脱无名烦恼。 为什么说有些学佛人是迷信呢? 他都是在搞自私自利,这就是迷信,不是真正的佛法。 符合这四种正念的,那就属于佛法。 不符合这四种正念就属于邪法。 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这四个标准,这就属于四法印,或者是三法印、四念处。 不信你看其他的外道、邪教,肯定跟这不一样。 但是我们确实有些学佛人也在搞迷信,搞迷信就要改变,变成正信。 我们现在讲的稍微就深入了一点,深入一点就不太好明白。 十善业道是基础,在十善业道基础之上,再继续进行这些,那就是我们要修行的法门。 有人讲:“哎呀,太麻烦了,念佛不就好了嘛。 ”是的,但是念佛一定会包容它们,念佛不会跟它相违反,要明白这一点。 所以念佛一定要智慧地念,也要符合这四念处,你明白之后再念佛那就不会出偏差。 这就是师父跟你们讲的修行,而不是仙道,跟你讲佛法,不是其他,这才是我们修学佛法的真正目的——改造我们的身心,使我们的心从染污变得清净,使我们从种种的欲望当中摆脱出来,而不是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欲望。 为什么要学佛呀? 为得到名啊、利啊、财啊之类的? 不是这样的。 我们学佛是为了使我们摆脱欲望的束缚。 发布时间:2020-06-02 15:36:5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0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