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二 十善业道是一切圆满成就的基础 内容: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九(4)——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四、禅定 下面讲第五禅定庄严。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 定就是安住、专注、不动摇。 禅定跟禅宗不是一回事。 禅定是佛法跟外道所共有的,并不是佛法所特有的东西。 古印度的一些外道他们也修禅定,中国的道家也修禅定,现在社会上练气功的人有的也能进入禅定的状态。 禅定的特点,就是心能够专注在一处,“专一至境,无事不办”,定的本身也是对我们心态的一种训练。 你看有些人心态喜怒无常,一会老高兴了,一会老不高兴了,就是人的心情不平稳。 普通人是这样子的,一回家看见这个饭做得太少,菜做得太少,心里老不高兴了。 一到今天该发工资啦,心里老欢喜啦。 孩子考了一百分,老欢喜了,考试不及格,老生气了……你看我们的心一天当中多不平静啊! 你们有没有炒过股票? 你们看过心电图没有? 我们每天的心情也是这样的,特别不稳,还特别乱,不像心电图,心电图还有规律。 我们没规律,要说我们每天这个心情可以画个图的话,那这个绝对是心脏病啊。 这叫被境所转,一遇到不同的外境,马上心里就会有变化。 一个人幸不幸福,首先最重要的是心态,你说有钱幸不幸福? 有大房子算不算幸福? 老大的房子空荡荡的。 其实按照中国文化来讲,房子太大,反而不好,在房子里住着,会感到孤独、恐慌。 我们平常家里头这么大的房子住着没事,如果房子一千平米,就你一个人,心里感觉怎么样? 空荡荡的,这个不是空了啊。 所以说,你幸福的标准首先是什么? 心里快乐,心情舒畅。 我们普通人的心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波动,所以我们不是自己的主人。 那谁是自己的主人呢? 自己是谁的奴隶呢? 是外境的奴隶。 它要想让你哭,你就要哭,要想让你乐,你就乐,我要让你悲,你就悲,我要让你发火,你就发火。 你不信啊? 骂你一句,你看怎么样,马上就火了。 然后说你一句甜言蜜语,你今天老漂亮了,马上又甜蜜蜜的。 因为你的喜乐完全在别人身上,不在你身上,要你哭就哭,要你笑就笑,你说人可不可怜啊? 像一个可怜的木偶,像奴隶一样。 你的心情完全自己不能做主,取决于外境,取决于别人,所以“那个骗子”他完全可以把你玩弄于股掌之间。 有智慧有定力的人是什么样子? 古人有那么一句话,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叫定力。 威武不能让他屈服,贫贱也不能使他的心移动,富贵不能淫。 还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都是禅定的一种表现。 你看我们,以物喜,以己悲啊。 所以这就是禅定的一个个训练啊。 知足者常乐,因为我们的心打了很多的妄想,妄想越多,不平越多,计较越多,分别心越多,烦恼痛苦也就越多,所以定的本身是对心态的一种训练。 我们学佛首先要学对心态的训练。 普通人有没有定啊? 我认为也有。 贪财,定专不专注啊? 小气,你看是不是很专注在这个上面啊,不动摇的,不管你怎么样,我就是这么小气。 就是心眼小啊,爱抱怨,不管怎么样,就是爱抱怨,你看他这是不是定啊? 这也是一种定,所以定并不神秘,定有好有坏,我们的都是很差劲的定——贪嗔痴。 外道有四禅八定,我们佛法里头也讲最上乘的禅定。 我们凡夫有贪嗔痴的定,在这上面一定要扭转过来啊。 要把我们的心专注在一种境界上,这就是对心的训练,这就叫“止”,“止观”的“止”。 “止”也就是停止,止在一个境界上,久而久之,就会得定。 止也就是不动。 得定的方法有很多,我们通过诵经、持咒、念佛、观呼吸,都可以得到定的效果。 念佛为什么能得定呢? 以一念代万念,你心里头想着阿弥陀佛,嘴里面念着阿弥陀佛,眼睛看的也是阿弥陀佛的像,这样的话,都摄六根,六根都专注在阿弥陀佛这四字洪名里头,你这个心还会动吗? 久而久之,你的心就会定下来了。 我们的心有了这个念头,其他的念头就不能占据这个空间啦。 但就怕我们念佛的时候,出现会打妄想的这种情况。 比如说,大家在这里念佛,到吃饭时间啦,我请了假,我先回去了。 哎呀老看,到时间了没有? 我们念佛的时候要把一切放下,因为我们还不能认识到佛法的重要性,所以你的心就不能真实专注在那儿。 要放一块金砖在这,你容易保持专注啊,就看着金砖,你这个时候会不会回去吃饭? 不吃啦,你们送饭过来吧。 因为你认识到这个金砖价值很大。 为什么我们念佛会被其他的念头牵走呢? 因为我们觉得念佛现在并不是太重要,所以说一牵就跑掉了。 我们讲了三学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的禅定之后,就可以引发神通和智慧,神通和智慧是在禅定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所以心不专注的人不可能有智慧。 什么样的人往往会比较有智慧? 心态比较平和的人,比较稳重的人,这样的人容易有智慧。 通过正法的修行可以进入禅定,而通过禅定,则能够引发神通和智慧。 当然通过外道的修行也能够产生禅定和神通,所以神通是佛法跟外道所共有的。 我们一般讲叫五眼六通。 什么叫六通? 天眼通、宿命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这是五通,外道也有。 还有一通是外道所没有的——漏尽通。 这是五眼六通。 佛法里所特有的观照和智慧,比如说无常观、无我观、缘起观、空观、唯识观等等,这些修观的方法是佛法所特有的。 所以佛法里所说的定是止观双修。 止和观是什么? 如果心念能不动,止下来,像一潭死水一样,结果睡起觉来了,这样不算定,就好像木头一样,木头没有妄念,但是它有没有作用啊,枯木禅。 所以要有观照的作用,止观双运。 观就是一切清清楚楚,就像镜子一样。 你看镜子有什么本事啊? 镜子谁来到它的面前,它都照得一清二楚,不会有差错。 那镜子本来会不会打妄想呢? 不会,它虽然不打妄想,可是它能够观察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禅定功夫,他的心非常平静,但是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一切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真正的禅定一定是止观双运,止观双修,不可以偏废。 修止的同时还要修观,观就是观照的功夫,修观以后才能引发智慧。 一个人没有佛法的智慧和认识,虽然禅定功夫很深,能定上一百年一千年,也是没有用的,因为这并不能使他解除烦恼。 当然,一切功德都是在定的基础之上生起的,所以要以“定庄严故”才能产生“念慧惭愧轻安”,“念”是正念相续。 我们是杂念相续,一会这个念头,一会那个念头,这个念头才刚起来,还没有延续,又被另外一个念头给取代了,我们的念头是非常杂乱的。 相续就是持续不断。 什么是正念啊? 比如说心念,心系阿弥陀佛,慈悲心,能够观一切法无我,无诸法无常,诸受是苦,这都算。 什么叫“慧”呢? 正念相续因为有定力才能产生,“慧”就是智慧,由正定就能产生智慧,由智慧才能断除烦恼,生起轻安。 轻安也就是身心进入一种非常轻松、和谐、快乐的状态。 当我们烦恼起来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这个身体很粗重啊? 当我们现在身心状态特别好时,有没有感到身体特别轻松,走起路来特别轻松? “安”就是安乐,我们不高兴的时候,叫不安。 定就能产生“念”“慧”“惭愧”“轻安”。 有人说“惭愧”不是正念,做坏事才“惭愧”啊。 一个高素质的人都应该常存一个惭愧心。 惭愧的相反是无惭无愧,说明这个人不知羞耻,还傲慢。 以上这些“念”“慧”“惭愧”“轻安”,就是在修定有成绩的时候所能产生的功能。 这是定庄严。 发布时间:2020-06-02 15:26:12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0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