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一 2 四正勤 内容: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3)——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三、喜——随喜 下面讲喜庄严,这是四无量心当中的第三——喜无量。 经文:“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看见了一百元人民币,是不是很欢喜呀? 不是这个“喜”。 这个是随喜,普贤十大愿王的第五愿王是随喜功德,比如说我们是同事,我得到了上司的夸奖,感到特别欢喜。 如果说是你得到了上司的夸奖,那我跟吃了醋一样酸酸的。 可是一个真正修行人是怎么样的呢? 比如说你家孩子考了一百分,然后你很高兴;如果他孩子考了一百分,你的孩子只考了九十,心里就不痛快了。 为什么呢? 同样都是考一百分,为什么刚才欢喜,现在不欢喜呢? 别人的孩子不是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不懂得随喜。 什么叫随喜? 无论任何一个人取得了成绩,你都把他看成是自己最亲的人取得了成绩一样去看待。 再说近点,就像自己取得成绩一样看待,这就是随喜。 我们有没有随喜? 什么时候随喜呀? 别人孩子考上大学去祝贺,那要是自己孩子没考上还去不去呀? 身体去了,心去了没有? 事实上,真正的修行人就应当修随喜功德,把别人的成绩看得跟自己取得了好成绩一样的,发自内心地皆大欢喜。 这种随喜有什么用呢? 我酸一点有什么不好呢? 这是普贤菩萨第五大愿王,那可了不得,随喜功德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修行。 给大家讲个故事,看随喜功德有多大的利益。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很有钱,信佛,也懂得种福报。 有一天专门请佛和他的弟子五百比丘到王宫里去用斋。 请佛和弟子吃饭,供养佛呀,这功德了不得。 他把佛请到了王宫里,用最好的、最高级的、最上等的供养来供养佛和佛的弟子。 这样子供养了一天,然后晚上这个国王就来问佛:“佛啊,你看看今天我们国家谁的功德最大呢? ”他什么意思啊? 他想让佛说:“你的功德最大。 ”那多快乐。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佛不会说假话的,佛说:“今天在你们国家功德最大的是某某。 ”不是说他,他怕听错了,又问一遍:“佛呀,今天我们国家谁的功德最大? 不是最小,谁的功德最大? ”佛还是说某某。 他一听,心里有点不舒服啦。 他堵了一口气,第二天用更大的供养继续供养佛,加倍供养,不得了啊。 这下子恐怕没人比得上我了吧。 当天晚上,他又来问:“佛呀,今天我们国家谁的功德最大? ”佛说还是某某,他一听,心里不快乐了,怎么还是这人? 他是谁呀? 我们国家有点名气的我都知道,都是我的臣民。 第三天,他拿出再加倍的供养,四倍啦,供养到了极至。 这回他又来问佛,佛说,还是某某。 这回他忍不住了,他就派他的宰相出去了,他说:“你去把我们国家查一查,看看是谁这么不像话呀? 是谁这么讨厌,老比我功德还大。 ”那个宰相去查,打听来打听去,他们国家有一个乞丐,有这么大的功德,宰相都不相信,你要说是一个很有钱的人,我信,一个乞丐怎么能呢? 还是一个老婆婆。 他就来问老婆婆说:“你这几天干什么了? ”老婆婆说:“哎呀,我这几天也没干什么,一直在惭愧呀,你看我们国家这么英明的国王,深信佛法,请到三宝,请到至尊佛陀和他的罗汉弟子们到我们国家来应供,我们的国家有福了,肯定兴旺发达呀,肯定国富民强啊,我为我们国家有这样好的国王有这样好的君主我感到骄傲! ”大家看看,宰相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这个人心胸真了不起,她的功德真是超过了我们的国王,我们国王还有点我慢心呢! 他觉得自己很有功德,很发心了,但是一骄傲就不行。 这个乞丐老婆婆不一样,发自内心地替国王随喜,她那个随喜的功德竟然超过了国王。 后来这个宰相回去,把所见所闻告诉了国王,国王惭愧,确实是这个老婆婆功德比他大。 所以你记住,即使我们做了再多的好事,做了再大的贡献,千万千万不要骄傲,不要居功自傲。 你越把自己看得很小,你的功德反而更大,反过来你把自己看得很大,功德反而就小了。 印光大师讲过一句话:“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这就是修行的诀窍,你越把自己看得了不起,越想得到别人的尊重,结果反而得不到人家尊重。 你越是把自己看得有功德,反而你的功德就打折扣了。 像这个老婆婆一这,她真心随喜,这个功德不得了啊。 因为她这念心是无杂染的,没有任何私心的。 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嫉妒,不要小心眼。 这个毛病不去掉啊,修行很难成就,功德很难增长。 所以要记住这一点,随喜的功德不得了。 随喜的反面是什么? 嫉妒。 看见别人好:“有什么了不起的,假积极,伪君子,别看他表面,回到家里头不定什么样呢,还不是装模作样,溜须拍马。 ”这就是嫉妒。 通常凡夫都是有嫉妒心的。 因为有了嫉妒心,所以就不能随喜。 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培养随喜的心态。 我们有几多时候能生起随喜的心? 极少极少。 就是因为不能随喜,带着嫉妒,使我们的功德大打折扣,很难增长。 所以为什么我们做了老多善事,很辛苦的,还是这个样子呀? 就是因为你不平、你抱怨、你嫉妒,所以你的功德得不到增长。 你做得再好,你一骄傲,你摆架子,你老是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高的荣誉,越是没人搭理你。 为什么? 因为功德增长不了。 你做得越多越谦虚:“这都是大家的功劳,真不是我的功劳,我其实只是起了一点点的作用而已。 ”你的功德反而大了。 牛顿说过一句话:“并不是我了不起,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 ”他为什么没说:“嗯,我还确实是厉害,其他人还真不行,这还真得是我才能解决。 ”看看,他不是假谦虚,他是真谦虚。 这个巨人是谁呀? 就是过去所有这些文化人的积累,我在继承了他们的基础之上才能取得一点点成绩。 不要说“这成绩都是我的”,那就错了。 随喜千万不能嫉妒,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因为现在普遍阻碍我们修行的,其中一个就是嫉妒心,就是小心眼儿。 心眼小要不要命啊? 一定要丢掉,你不丢掉,修行老慢啦。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培养随喜的心态。 他每天念佛念一万声,你每天只能念五千声,怎么办? 有人想:“哼,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要超过他。 ”不对的,要随喜:“哎呀,你的修行太了不起了,我一定要向您学习,您真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 ”发自内心为他随喜,将来你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一般人一听到他能够念一万声或者说是看过一部我们没看过的经典,或者他有一本我们没看过的光盘,一般人心态是着急,老急啦:你都看过这个了,不行,我也得看。 他念一万声了,这怎么办? 我才念五千声呢。 这是普通人的想法,这种反应是随喜吗? 不是随喜。 是嫉妒吗? 不能说完全是嫉妒,近于嫉妒但肯定不是随喜。 嫉妒那就开始说风凉话了:“哎呀,有啥了不起的,一万声,别吹牛了。 ”你着急不一定算是嫉妒,但是有嫉妒的嫌疑,肯定不是随喜。 你要是听说他读一万声,比你多一倍,老高兴了,“哇,太了不起了,哎呀,我有你这样的朋友,我为你骄傲啊! 有你这样的朋友,我脸上增光啊! ”这就是随喜。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你做到了,有了好的成绩,他不嫉妒你,还为你高兴,有这样的朋友好。 否则的话,我们身边有一个特别爱嫉妒的、心眼儿特别小的人怎么办? 活得可累了,不敢好好干,好好干怕人家不高兴,怕人家说风凉话,所以说我们还是一起混吧,大家都混日子。 我们上班都看报纸,大家来学佛,你念五千声是吧,行,我念四千声,你念四千声我念三千声,我怕你嫉妒啊。 大家是喜欢跟周围都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还是喜欢跟都不如你的人在一起?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这就是凡夫的心理。 我们学佛人就是要培养随喜的心态,你想想看,你会随喜了,还有没有烦恼啊? 我们大多数的烦恼是因为什么而起啊? 都是因为嫉妒。 看见别人有,我没有,看见别人多而我少,看见他那么招人喜欢,我跟他一起出去,别人都跟他问寒问暖的,没人搭理我,你心里不高兴……我们大多数的烦恼都是由此而起。 如果我们把这个烦恼去掉了,懂得修随喜了,你能去掉多少烦恼啊! 打个比方,我跟一个朋友一块儿出去,别人都对他问寒问暖:“哇,您来了,到我们家坐坐。 ”我这儿一看,“哇,我好自豪,你看,我的朋友这么有人缘,你看我多有面子,太高兴了。 ”或者:“下次再不跟你出去了。 ”你看是不是很傻。 你懂得修随喜,能解决好多问题,对你们非常适合,随时随地去用它。 随喜难不难,好不好修? 难。 那么我们要想修,怎么修呢? 大家想想看,我们对什么人比较容易修随喜啊? 对,自家儿女。 比如你儿女考了一百分,老喜悦了。 儿女考了一百分,恨不得在这挂标签:“我是谁谁谁他妈。 ”开家长会时是坐最前面。 你看,对儿女容易修随喜。 同样,我们要修随喜心,先从自己最亲的人开始修起,有时对儿女也没想起来,先对儿女修,你不要一看见儿女,“哎呀,怎么,你看人家孩子,啊,都考一百分,你咋才考九十八? ”“你看人家孩子每个月挣三千,你才挣两千! ”先从自己的孩子做起,去欣赏他,先随喜,孩子总有做得好的地方吧,你懂不懂得夸奖啊? 懂不懂得赞叹呢? 夫妻之间:“你就没本事,你看人家老公,一月挣多少钱? 你一个月挣多少钱? 你看人家你那同学,现在都科长了,你还副科长。 ”这样太笨了,这是最差的呀。 人都好面子呀,你千万记住,对孩子不要说其他的孩子怎么样,最忌讳这个。 你越这样说,孩子越逆反,都是你害的。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好老公也是夸出来的,好妻子也是夸出来的。 所以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其他也是一样,从自己最亲的人开始做起,一定要记住了,我们为什么家庭不和呀? 为什么跟儿女有代沟啊? 老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不懂得欣赏,不懂得随喜呀。 慢慢这样修,家庭会改善,跟儿女的关系就改善了。 这样的话,你就有了和睦的家庭。 家庭修好了之后再慢慢扩展,把这个火一直烧到单位去,我们同事,还有一起扭秧歌的那个秧友……随喜他们,他们工作做得好,发自内心替他们欢喜,慢慢地你的工作、你跟朋友相处的关系就会改善。 这就是一个次第啊,你一开始从最难的做起,你做不到的。 继续乘胜追击,追击到没什么关系的人。 比如说对的士司机:“哎呀,师傅您辛苦啦,今天麻烦您了,辛苦您了。 ”人家开车不容易呀,一天到晚养车,还得擦车。 一般的士司机往往脾气都不好,为什么不好? 一天见这么多人,可辛苦啦。 对他们有没有感恩的心呢? 要随喜人家,说个“你好”吧。 “我把钱给他了,凭什么说‘你好’,我又没少给钱。 ”“嘿,快点啊,赶时间啊! ”就是开始从这里头修啦。 我们买菜的时候:“哎呀,阿姨,您辛苦啦,这么早就起床卖菜啦,真是不容易呀,要注意身体呦! ”多说几句不害你,跟那些不相干的人培养你的随喜。 “太了不起啦! 都是因为你,所以才有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呀。 ”有了这个基础不断扩大,再继续扩展到跟你关系不太好,以前有过结的。 其实人家还是有不错的地方,要冰释前嫌。 不要因为当年一个苹果,结果十年不说话。 比如说他有一个苹果,我和他都想找他要,他就给他,就不给我,你看看,心里不高兴。 就这个不高兴,十年没讲话,就为当初那苹果,“我不是为那苹果,我就是为那一口气,对不对? 你凭什么给他呀? ”你看,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一个苹果真有可能造成这样的后果,不要说一个苹果,就是一句话你都十年不说话,有可能。 这就开始冰释前嫌:“哎呀,当年都是我太傻啦,我最近反思,我真的是不对,就因为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心眼儿这么小,你看看,真是! 今天我请客,请你吃苹果,请你吃饭,请你到我们家坐坐喝喝茶。 ”其实解决问题不难,你就低不下那个头。 你鞠个躬不行吗? “您辛苦啦! ”人家好感动啊。 我们从来没有过礼貌,突然见到真正有礼貌,反而不适应了。 所以要讲次第,从身边的人开始做起,再继续拓展,拓展到一切的有情众生,比如说老鼠啊、苍蝇啊、蚊子啊、蚂蚁呀,甚至于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这可是修行的诀窍啊! 首先从我们关系最近的身边人开始,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我们要马上随喜赞叹,不要拖到明天。 “明天再说吧。 ”早过那时候了,再过了一个月,“算了,不说啦,时间都过了。 ”你看见没,要马上,不要推迟。 反过来也是,当我们犯了错误要马上忏悔。 从一家扩展到一个小区,从一个小区扩展到一个村、一个镇,甚至一个县乃至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最后再从人类扩展到一切的动物、一切的生命,对于一切的有情做出的有荣誉的、有成绩的事情,哪怕就是那么一点一滴,要由衷地高兴,这就叫随喜,这叫喜无量心。 路上看见一只小鸟正在歌唱。 哇,太棒了! 为小鸟感到高兴,看到一只鸟正在喂它的小鸟:“哇,母子亲情呢! 太了不起啦! ”走在大街上看见树木绿油油的:“哇,好漂亮的树啊! ”一切都要随喜赞叹! 这样我们的心就改变了,就清净了,我们的世界就清净了。 改变世界的关键是什么? 是自己的心念。 佛法里有一句话叫“心净则国土净”就这个道理。 所以要懂得这个方法,记住这个方法,这是佛陀所传下来的宝贝,不要无动于衷啊,那太可惜啦。 “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 怎样检验我们有没有喜无量心呢? 就是当你看见别人有成绩的时候,当见别人修善行的时候,是欢喜还是猜疑、嫌弃、嫉妒,如果是欢喜的心态,你就有了随喜功德。 如果你看到人家做好的事,心里老难过了,老着急了,老猜疑了,老嫉妒了,说明根本没有随喜心。 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最容易出现一个现象是什么? “互相拆台,一起倒台,互相补台,好戏连台。 ”大家在一个单位里头,有个人有成绩了,好了,底下开始有风凉话了:“哎呦,这么积极呀! 无利不起早啊,肯定贪污啦,肯定收好处费啦。 ”有人讲:“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 ”当然,中国也分地方,有些地方发展得比较快,有些地方发展得比较慢,有些公司就发展比较好,有些公司就发展比较差。 就是这个原因——勾心斗角、互相拆台,你想做得好一点,马上底下那个风言风语啊,让你受不了,那大家都一起看报纸吧。 这就是最差的。 我们学佛也是这样子,也有这种现象,一定要改掉,你不改掉吃亏是自己,我们学佛本来就是要去掉这种小心眼儿,要修随喜的心,结果谁稍微表现积极点,用功点,风言风语就出来了。 当别人在修善、做功德的时候,比如说有人捐钱,人家捐钱捐的多一些,心里不舒服了,干嘛捐那么多呀? 叫我怎么捐呀? 捐少一点嘛。 有些人发心多做一点事情,为大家服务多一点,“哎呀,你那么积极干嘛呀? 你这样子我们怎么办呢? 搞得我都不好来的啦! ”做好事得偷偷摸摸地做,多累呀! 所以要检验你是不是有随喜心,就看当别人在做好事的时候,当别人在有成绩有荣誉的时候,你是欢喜还是猜疑、嫉妒。 发布时间:2020-06-02 15:16:5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9:0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7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