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治病与修行 内容: 导师在讲解“如伽喀巴云:于依师时,恐有所失而折本。 盖不知依止法,将无利而有亏损”时说,我们不懂得去发现他人的功德,不懂得去发现别人的长处,而去找别人的过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很污浊,这是我们的心理问题。 我们要调伏烦恼,战胜这些不良的心理,必须通过观修。 在观修过程中,比如我们观修善知识的功德,这就是在引发我们自己的善心。 当我们观修善知识功德的时候,也是在启发和引发我们自身的功德。 在跟善知识功德相应的时候,事实上也就是成就我们自身功德的时候。 反过来,我们在说别人的是非,事实上也就是引发我们凡夫心,成就我们凡夫心的时候。 观修就是观察思维。 回想自己的经历,思维一个人好的方面,尤其对自己有过帮助的行为时,内心就会充满感激,身心会处于一种向善、喜悦的状态中。 如果思维一个人不好的方面,尤其是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时,自己内心就会生起嗔恨、抱怨,身心都处于一种仇恨、愤怒的状态中。 这样就可以理解导师讲的,观修别人的功德时,就会引发自己的善心,就是在启发自己的功德。 反过来,观修别人的是非,就是在引发自己的凡夫心。 确实如此。 如果长期观修别人的功德,就会成就自己的功德,进而成就自己的生命品质。 但凡夫心总是很狡猾,不容易被发现。 周二我休假在家,单位领导电话问我:“刚给你的那本审计报告放哪了? 别人要看。 ”我告诉他放在了哪个位置,然后说:不是刚给我的吧? 很长时间了,是不是春节前? 于是领导很不高兴地说:“我刚给你不到一个月,你就忘记了。 是不是就没有看过就放起来了,所以不记得。 ”之后,我没有再辩论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承认就好了。 我观察自己的内心,好像也没有起烦恼,但也做不到境过不留,因为当时身心有些不舒服。 之后,我跟我家师兄讨论这个问题,才发现我是在观察别人的过失,于是引发了自己的凡夫心。 这件事本身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说清楚审计报告在哪就好了。 我却听到对方说的是“刚给你”这个词。 我认为“刚”就是最近这几天,而对方却认为一个月也是“刚”。 我是在观察别人过失,自己都没有发现自己的串习,就脱口而出了。 并且,这样做也容易让自己陷于细节,而抓不住事情的核心。 可谓只有负面作用,没有任何好处,但我一直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串习。 当看清自己的串习时,我反而非常感谢这位领导,要是他没有表现出不满意,我就会一直处于串习中。 这样就生起了对对方的感恩之心,身心一下子变得非常欢喜起来,一扫之前的不舒服。 很是感慨,佛法就是良药。 感恩导师,感恩生命中遇到了佛法,让我开始去认识真相。 以后,我要时时强化练习“观修别人的功德”,进而引发自身成就功德,提升生命品质。 发布时间:2020-05-17 15:09:2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5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