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济群法师: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内容: 别别解脱还是别想解脱正见,是持戒的方向。 佛法修行主要分为戒和见两部分,并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似乎两不相干。 其实,戒和见是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戒的清净有助于见的禅修,另一方面,见地透彻者必能认真持戒。 古德云:“五度如盲,般若如导”,正是说明般若正见对持戒的指导意义。 有了正见,才能正确理解戒律,实践戒律。 所以,八正道是以正见为首,六和中也强调见和同解。 戒律是一种条文规定,或一种做事程序。 每条戒的制定都有相关缘起,并具十种利益,即“摄取于僧”至“正法久住”的“十句义”。 所以,我们学修戒律不应仅仅停留于对条文的了解,而是要从制戒的缘起及意义中认识佛陀制戒的精神。 依此精神,方能对戒律有全面认识。 关于持戒的正见,首先要正确了知戒律的开遮持犯,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何为犯轻罪,何为犯重罪;哪些情况下可以开许,哪些情况下不能通融。 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是把戒持得生硬僵化,或是假“圆融”、“方便”的借口,任意歪曲戒律,受如不受。 因此,了解开遮持犯,是持戒修行必须具备的正见。 此外,还要正见缘起因果。 心灵各种因素的产生及成长,皆由相关因缘所致。 确信每个起心动念将在内心留下痕迹,形成因果,我们就会自觉防止不善言行,避免恶业之因,这是持戒的重要心理基础。 可见,对心灵因果的透彻理解,才能使我们真正认识到持戒的意义所在,认识到惟有持戒才能阻止内心不良串习的延续,摆脱生命的恶性循环。 佛法的核心是解脱,持戒同样是以解脱为目的。 戒律虽然称为别解脱,但只是在事相上别别解脱,并非究竟解脱。 因为究竟解脱是依无漏慧的力量,而无漏慧的开发来自空性正见。 因此,持戒须以空性见为指导,在识达开遮持犯的前提下,了知持犯相亦了不可得。 正如《大智度论》所说:“罪不罪不可得故,具足尸罗波罗蜜。 ”在世俗的缘起因果中,开遮持犯相虽宛然存在,但在胜义的空性中,开遮持犯相也只是因缘假相。 倘不具备这样的认识,就会像道宣律祖所说的那样,“执则障道,是世善法”。 佛法的中道正见是不落于空有二边的,这样持戒,方可为得定发慧奠定基础。 发布时间:2020-05-16 15:26:19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5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