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济群法师:找到自己的向导 内容: 成佛作祖的教育教界自1980年办学以来,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问题也在逐步浮出水面。 近年来,教界也在不断反思,希望找到问题所在和解决方式。 我从求学至今,基本上没有离开过佛学院,前后差不多有三十年,应该比较有发言权。 我觉得,今天的佛教教育在思路上就有问题,因为它是参照社会办学的模式而来,这和佛教教育的目的并不一致,在某些方面,还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得明确佛教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迈向解脱的教育,是成佛作祖的教育。 所以,一是要重视僧格的养成,使学生成为像出家人的出家人。 这个要求似乎不高,但做到的有多少呢? 看看我们自己,再看看整个教界,僧不僧、俗不俗的大有人在。 如果学生在佛学院学了几年之后,信心道念不增反退,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而且是彻底的失败。 二是令学生对解脱具有信心。 出家,无非是为了解脱,可通过佛学院几年学下来,我们对解脱有多少认识? 是不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 是不是具备一定的正见或解脱能力? 这都是我们考察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 三是弘法布教能力的培养。 对照现有的佛教教育,完成这几项任务了吗? 佛学院办了这么多年,毕业的学生也有很多,也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作用,但真正以弘法为使命并能化导一方的,却寥寥无几。 我们在各地参加活动,碰到的总是那么几个法师。 不少出家人觉得,弘法这件事似乎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或者觉得,没人给自己搭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我们当年有谁来搭台呢? 关键在于有没有弘法的意识,有没有弘法的责任感。 我们要相信,只有真正有法,真正想要弘法,自然就会有护法。 ——摘自《我的修学经历》 发布时间:2020-05-16 15:13:2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5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