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克制嗔心,广行慈悲 内容: 学到《皈依篇》时,我发自内心地赞叹三宝功德,决心追随三宝,认真做定课、修学佛法。 看到被贪嗔痴折磨的妈妈,自知唯有佛法才能拯救她,我也发愿要把妈妈接引进三级修学。 从上周起,我开始向妈妈推荐读书会,聊天时会询问报名情况,并提醒她按时参加。 第一周,妈妈虽然报了名,却找理由没参加。 第二周,我又向妈妈推荐了周六晚上的读书会。 周六下午,妈妈给我发语音,说没有时间参加读书会,言语中还有一丝抱怨。 我内心立刻生起了厌烦,觉得我明明是为了你好,你却觉得是我在逼你学佛。 这么好的佛法,居然屡次拒绝,真是福报太少! 期间又想到自己曾经多次要在家为妈妈开读书会,但都被拒绝的情景,更加恼上加恼了。 修学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是要说她几句的。 但是现在,我想到应该对家人修习爱语,虽然内心各种念头此起彼伏,却没有在语言上表达出来。 我平静地告诉妈妈,如果不想参加,就请她通知义工师兄,把机会让给想参加的书友。 整个下午,我的脑海里反复出现“我妈妈福报太少,我也无能为力”的念头,而且自己很是烦恼。 我问自己:她福报少,我为什么要生气? 为什么当我希望自己的学生学习而他们不领情时,我产生的烦恼较少呢? 换做自己的妈妈,我为什么就产生这么大的烦恼呢? 区别就在于,我认为自己的妈妈比自己的学生更重要,所以她的言行对我影响就更大。 找到生气的原因后,我开始运用佛法正见对照自己。 发现这就是“我执”的表现,认为妈妈的福报少固然是一个原因,我起烦恼却是“我执”造成的。 每天修四无量心,就是要修平等心,而我却在自己妈妈和学生之间起了分别心。 于是,我生起了一个决定: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要尽量用平等心来对待。 此外,我决定用缘起智慧看待这件事。 每个人对于佛法的接受程度不同,有的人慧根深厚,一接触佛法智慧,就会有所感悟;有的人慧根浅薄,需要耐心引导。 所以,我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时间,让她慢慢体会佛法带来的益处,不能急于求成。 最后,我继续观照自己的内心:自己才向妈妈推荐了几次读书会,被拒绝了,就找理由打退堂鼓,从中也能看出自己慈悲心的欠缺。 向家人传播佛法智慧比向其他人传播更难,因为我对家人更加执著,对境会更明显,烦恼也会更大。 但是我不能因为困难就找理由放弃,对自己的生母尚且缺乏慈悲心,成佛又从何谈起呢? 妈妈抚养自己,再苦再累都没有说过放弃。 我又有什么资格,遇到这么小的挫折就想放弃呢? 既然我已发愿要把妈妈带进三级修学,就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心行,为她创造更多的学佛因缘,直至妈妈皈依三宝。 发布时间:2020-04-23 15:06:5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4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