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A 围绕着“四念处”法门而反复重申四念处的极端重要性 内容: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642经:叙述三无漏根。 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知根)。 1、当知未知根:入于见道的刹那时,对于无始以来的生死,而欲知未曾知道的四谛之法,而生起的意、乐、善、舍、信、勤、念、定、慧等九根,称为未知当知根。 2、知根:由于修道预流果,乃至阿罗汉向的六个阶段的圣者,已知道四谛之法,而欲断而生起的九根,称作知根。 3、具知根:于无学道,也就是成就阿罗汉以后所生的九根,称作具知根。 本经中佛陀所说的偈语也很重要:觉知学地时,随顺直道进,精进勤方便,善自护其心。 如自知生尽,无碍道已知,以知解脱已,最后得其知。 不动意解脱,一切有能尽,诸根悉具足,乐于根寂静,持于最后身,降伏众魔怨。 643经~645经:本经分别叙述预流果(须陀洹果)和阿罗汉果。 643经(五根):“有五根。 何谓为五? 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根为有力故,并能增长故。 信等五根,善能生起一切善法之故。 得五根,断三结,便得预流果。 644经(须陀洹):如比丘能对于五根如实善观察,“如实善观察者,于三结断知,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 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于正觉,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从这里可得知,知五根断三结,得预流果(须陀洹果)没问题,这里有个前提,就是需要对于五根进行“如实善观察”。 须陀洹只是证道中的一个过程,已入圣流,需要七次往返于人天之中轮回修习,方可最后“究竟苦边”。 因此有的也将须陀洹果称作“初果罗汉”。 645经讲述阿罗汉的修习,即“于此五根如实观察者,不起诸漏,心得离欲解脱,是名阿罗汉。 ”从预流的须陀洹,到四果的阿罗汉,都是从观察五根入手。 但是阿罗汉修得很彻底,做到了“不起诸漏”,且能“心得离欲解脱”。 不仅如此,按照本经中的表述,阿罗汉同时也做到了“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 ”从个人烦恼上讲,阿罗汉已是完全断除干净,没有丝毫的牵挂与羁绊。 (2月12日) 发布时间:2020-04-12 15:18:0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3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