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C 654~659经(慧根经)、660经:此六经重点叙述五根中的慧根,强调慧根的重要性。 内容: 行法中的止语修行行法中要止语。 自己散心杂话带来多少的过失啊。 般舟修行本来就是要止语的。 现在给你们方便行。 本来正常行法前要读般舟三昧经,要背三字诀,要一字一拜,然后才给行法的机会。 现在为了方便接引,没做这样的要求,自己要起惭愧心才对。 行一个法门却没起码的尊重,还散心杂话,你想龙天护法怎样看你啊,无形众生不来护你的法,修行如何成就啊。 今天上午**大菩萨讲得多好,要惜福,珍惜福报啊。 不培养福报不珍惜福报,修行就很难成就。 福德因缘不具足,修行不行的,很难成就。 为什么有的人在这呆不住呀,福德因缘不具足。 老有人往回拽呀,就往家跑呀。 你们前几日是用脚在走般舟,现在是用心走般舟。 前面是事上行般舟,现在是理上行般舟。 理上行般舟了,人影儿却不见了,你说你们跑那么远来这儿干啥呢。 连总结会都不参加就跑掉了,吃亏不吃亏呢,太吃亏了! 哎哟,还得师父求着扣住不让走,才留下来。 求法求法,要“求”才能学得到! 不是师父有架子,假如你没有求法的心就没有用啊。 怎么讲都没用,送给你也没有用。 总的来说,止语是般舟修行中最最重要的一点。 般舟三昧经中说“戒完具,独一处,只念西方阿弥陀佛”,这里虽没明说要止语,但“只念西方”就是止语的意思。 止语就是指行法者和护法者有事交流要用纸和笔而不是嘴巴。 正常般舟行法应该是一个人独一处,不是二人三人或者更多人,而是一人独处一处。 “戒完具”指要让自己的心处于一种约束的状态,处于一种谦虚的状态,一种谦卑的状态。 你们呢,却仨仨俩俩跑到大殿门口交头接耳,讲得里面的人都听得到。 这过失多大呀。 还有衣服鞋子要摆放整齐,千万不要在室内乱堆乱放,那样过失很大的。 有个故事说呀,过去有个出家人修行功夫很好。 有个有天眼的人看出这出家人有当皇帝的命,就千方百计要把他搞还俗,然后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后来,这人看见那出家人去拜佛,随手把拿的禅杖和草帽靠在大雄宝殿的墙上,再出来时,有天眼的这人看那出家人的功德光环全没有了,于是就不要他了。 大雄宝殿的墙都具有这么大的功德力。 你们要引以为戒,千万不要轻易说般舟三昧的坏话。 说一句好话,功德无量无边,说一句坏话,伤害也非常大。 就象有人曾跑到我们这儿来说,般舟三昧是小乘不能成佛,这话的过失就很大。 试问,如果般舟三昧是小乘,那么什么是大乘呢(法本无大小,有大小的在人心)般舟三昧能使人现身见佛,当生成就,得佛授记,得无生法忍。 他自己又没行过般舟却说般舟三昧是小乘,这是谤佛啊,害死人了。 多少功德能补得上啊。 所以一定要止语。 斋堂吃饭也要止语。 止语,也包括手机要关掉。 不关手机就是有漏,是罪恶的根源。 我现在有个习惯,几乎都忘记看手机。 这样人家打电话找不到我就不再愿找我了。 总看手机,人哪会得定啊。 没定,念佛如何念啊。 所以这止语非常重要。 止语做不好,许多人会因此生烦恼。 般舟道场中仨仨俩俩交头接耳还会破坏道场形象,罪过大了。 犯不上犯这个过失啊。 庙里修行如果注意(细节),功德非常大。 反之,要不注意呢,过失也非常大。 不过也不要怕犯错就不在庙里呆了,那样也不好。 发心要行持几天几夜,一定要做到。 做不到不好。 跟你说啊,以前你们发愿磕多少头念多少经,那都是情识在作怪,都不算数。 如果你到这里行二天一夜,但转眼就不认(帐),过失就非常大。 还有,找到师父以后,就不能再拘泥没找到师父之前的事情,否则就出不来了。 记住,行完法后千万不能睡觉,要养成这种意识。 咱们这样总结也是个方便。 因为没有法安住不了人,(讲法)讲得少,人就要跑。 所以还必须多讲一下。 但讲得虽多,如果不行法也没有用。 所以想让你们用最多的时间行法,行法多又没时间讲,所以只能给你们“压缩饼干”吃。 从容不迫的心非常重要。 但许多时侯你们用的全是急躁的心,这从佛号中就能听出来。 听你们念佛,有时侯,我会觉得好累。 干嘛那么急啊。 念佛本来是件很从容不迫很淡定的事情,结果全都勿勿忙忙往前赶。 不随顺你们吧,你们难受。 随顺你们吧,又解决不了问题。 行法时这样,念供养偈时也这样(勿勿忙忙的)应该每个字每次呼吸每个节奏都要充分都要从容不迫啊。 韵律上省略,长短上也省略,还憋着一口气往前赶,节拍还不匀衡,这样下去会很累。 你们不是在享受(念佛)。 咱们念佛人早五分钟吃饭晚五分钟吃饭有什么关系啊,没甚区别的,早晚都一样。 般舟道场没小事。 不止语,散心杂话,易让别人起心动念,心散乱就会想睡觉。 最大的修行其实是随顺大众,就是共修。 啥叫随顺,就是随顺大众修行的作为,给大众修行创造好的条件,不让人起心动念,这才是甚大修行。 大众共修说成就人也成就人,说“折磨”人也折磨人。 真正的成就必须经过大众的折磨才能成就。 大众的折磨中,不能够如如不动不能够优悠自在,那个水平就始终不到家。 连跟自己一同念佛的人都受不了,试问问,那功夫在哪里呀。 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用啊。 不是说那种(个人)用功的方法不对,而是说那个方法不圆满不究竟。 反过来,如果自己独处时不用功而只想在大众共修中找捷径也是不对不圆满的,走了另外一个极端。 如果能保住永不退转永不怕难这二个心,大众熏修就很有意思。 大众熏修有多少障碍,个人修行上就会有多少进步。 所有的障碍都是进步的助缘。 大众熏修中,随喜心随顺心很重要。 随顺的是法性不是别的东西。 这个随顺心生出来后,自然就接受了(别人)自然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要做到不看别人的短处不看是非,这才是甚大修行。 发布时间:2020-04-12 15:15:0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3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