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八)~B 第492经~496经:此五经均为舍利弗尊者为诸比丘所说之法,故一并浅说。 内容: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604经(阿育王因缘经):本经叙述阿育王的出世以及赞佛供僧的种种因缘。 《杂阿含》的604经自成一卷,重点叙述阿育王出生前后的一些因缘事迹。 从经中的一些叙述来看,显然带有一些附会的成份。 在印度历史上,的确有阿育王这个人,一般称其为无忧王,他是中印度摩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世王。 关于阿育王是具体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也只是大致推测。 有的说是佛灭后百余年,有的说是二百余年,也有的称是三百余年。 然虽有多说,但就碑文所载考证,可以推定阿育王大概是西元前260年左右出世。 根据北方所传,阿育王是佛灭后一百年出世,与大天为同一时代的人。 然而若依南传佛教所说,有二阿育王,一是佛灭一百年的迦罗阿育王,一是佛灭二百年的达磨阿育王。 若再根据《善见律毗婆沙》的记载,阿育王即位后第十八年(即佛法传入锡兰时),是佛灭后二三六年。 一般认为这一年是西元前252年,因此,阿育王的在位,应是西元前271~233年之间。 关于阿育王事迹的历史记载很多。 有关阿育王奉佛的原因,主要是源于他幼时狂暴,而且是位好战分子。 登上王位后,更是极其残暴,杀戮大臣和妇女,并建造牢狱,残害无辜百姓,因此被称为旃陀(暴恶)阿育王。 后来在一场据《大摩崖法敕》所记,王即位后第八年,为征服羯利伽,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悲惨,人民流离失所,生妻涂炭,于是对自己的残暴深表忏悔,开始对佛教产生起坚固的信仰。 从此以后,他力图用佛教的“法”的精神来统一古印度,而放弃用武力征服对方,即“依法所得的胜利乃是最上的胜利”。 在其后半生,被誉为“达磨(正法)阿育王”之称。 阿育王在位时对佛教的主要功德,根据我个人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寺立塔。 据传其于国内建造八万四千僧伽蓝,并造八万四千座佛塔。 第二,佛典结集。 其即位后的第十七年,于华氏城举行第三次佛典结集,以止犍连子帝须为上座,参与者共有长老一千余人,历经九个月遂成。 第三,弘阐佛法。 阿育王在位期间,在国内外大力弘扬佛法,推行“法”的治国理念。 据称其派遣很多大德高僧至罽宾、犍陀罗国、雪山边国乃至师子国从事传道工作。 据说其正法之音还远播到叙利亚、埃及、马其顿等国。 第四,广行善事。 王即位后,共行二十六次特赦,禁止滥杀生,遍广布施,在路旁植树凿井,晚年后将财宝悉数散尽,供养僧俗。 (未完待续) 发布时间:2020-04-11 15:55:4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3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