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祥法师:五宗平等勤念佛——二〇〇七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内容: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二〇一二年佛七开示◎妙祥法师讲述◎起七开示时间: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十七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法堂听众:全体僧众今天开始打念佛七,念佛七在我们这儿不算生疏,每年都要打,但是今年要比往年好,好在哪儿? 就是说大家都喜欢打念佛七。 过去不一样,过去有排斥现象,有一部分喜欢念佛,有一部分不喜欢念佛。 现在呢,普遍都喜欢念佛。 这就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的心走向——对佛法能够看成一体,没有把它分开。 换句话说,五宗平等地弘扬,在我们心里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 所以认识了以后,在我们心里没有排斥现象,这在正知正见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一步不容易,因为我们所谓的“正知正见”,往往很多的人学佛,都是用佛法来攻击另外一个佛法,实际上哪个法也没得到,还造下了口业。 我们能够对——不管是禅哪、净啊,也就是五宗,能够有一个平等地认识。 什么叫平等? 就是正确地认识,没有分别地认识。 就像光和光互相照映,它本来就没有障碍,我们硬是人为地、用世间法给它描述出障碍,既不是佛法,同时也把我们引向了一种邪见的道路上去。 所以我们现在能够不管禅、净、密、律、教,都能够心平地、完全地接受,甚至欢喜地接受,这就说明我们的正见已经开始有所进步。 这都是平时大家的努力,还有头陀行、乞食所带来的正知正见,和我们的戒律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说日中一食、不摸金钱、早上两点起床……这都有直接的关系。 这些所有的修行,最后都是去掉我们所有的知见和不正确的知见,而生出来正知正见。 所以我们对这个念佛法门的欢喜,就是我们正见的一部分。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也令人非常欢喜。 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通过一年的努力,不断地干活、不断地努力,更加认识到佛法修行的重要,也就是修行是可贵的。 如果你放弃了,这个机会就没了,所以说只要有修行的条件,我们都欢喜踊跃地参加、认真去做。 这就是我们有了紧迫感,对佛法的重视性已经提高了。 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通过努力,对念佛法门有所认识,它在末法时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法门,对我们修行确实能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 它对我们修行是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佛法里有动静二相。 动静二相怎么解释? 虽然它是相,但因我们平时所产生的动静二相都是世俗的,所以必须得克服。 用什么来克服? 用佛法把动静二相逐渐地转化到无相里去。 那得有个过程,这过程得靠什么来转化? 得靠我们法门,也就是五宗——禅、净、密、律、教。 特别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禅、一个念佛法门。 禅呢,偏于静,它静能去掉我们心中很多的动相,使我们的动相归于平静,使动相里的灰尘能够通过静来清除,走向更深的修行之中去。 所以说它非常殊胜,是我们修行的一个根本。 但是我们在静中坐的时候,久了它也会产生生理上的动相,有时候静都克服不了。 比如说我们的妄想和欲望心,怎么来处理? 有时候越坐呀,这个欲望心火越大,反而控制不了。 如果我们去念佛,通过念佛这个“动相”,我们生理上所产生的这个冲动和它的灰尘,很容易就去掉了。 所以末法时期念佛是一个很好的法门,确实是有道理的。 所以我们今天通过念佛,来去掉我们所产生的一些动相的灰尘,让动相的灰尘由大转小,由小转了,归于平静,归于无相。 所以说这个念佛对我们来讲,实际上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往往我们不了解。 光说动静二相,但是怎么去掉——特别是心里的东西,我们通过静来把它去掉,好去;我们静坐时产生的动相,它不好去,特别是生理所产生的。 (编者注:指人静坐久了,由于还没有彻底的降伏妄念,心里躁动,会有一种冲动,所以禅堂需要跑香等调解,这里说的不断走动念佛也是这个意思。 当然,定力大者可以始终静坐不动。 )我们虽然每天一顿饭,生理上产生的动相很少,但终归还是有,还有我们多年的习气。 所以念佛法门在这里就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作用,使我们这些妄想能归于平静,由动归静。 所以说念佛法门看着是动,实际上是归静。 通过念佛既能克服生理的毛病,同时也能解决心里的矛盾,所以有的说是横超三界,那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 只不过是我们没有那么深的了解,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我们这样有点偏,打念佛七正是在纠正这个问题。 也就是我们的一个需要,不光是正知正见的需要,也是我们修行中的一种需要,是必不可少的需要。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需要,所以大家就踊跃地、欢喜地来参加念佛这个修行。 只不过是少了一点,将来条件各方面都具足了,我们会大量地开展这个修行方式,多打念佛七。 这个念佛七对我们心的修行,能起到不可思议的作用,所以它和禅没有啥区别,都是必须要做的,偏哪个都不合适,必须双方都要进行。 这样的话,我们两条腿走路,说什么“带角虎”,这有可能;说是横超三界,这也有可能。 只要用得恰当,都是无价之宝,我们不在这里产生邪知邪见。 所以说能正确地用这些好的法门,这些祖师和佛菩萨留下的好的修行方式,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恰当、不产生执着,就会把我们的修行推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都是非常理想的事情。 所以说今天打念佛七并不奇怪,是我们修行的需要,也是我们僧团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僧团庄严的需要。 为什么是庄严的需要? 我们过年还建设呢,建设哪有时间去念佛? 所以趁着冬天赶紧念,念好了我们心里清净了,再加上这个建设、我们的努力,这样的话,我们的身心更加平稳。 虽然建筑,没有办法,我们也得搞,但是不能把修行扔下。 所以冬天要抓紧修行,这都是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念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动一静。 动的时候我们走着念,念完了以后在那儿打坐——一动一静。 这个对“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更有体会,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静了以后产生的体会用到走里,走里产生的体会更用于坐,所以它互相地相辅相成,使我们对“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会产生新的体会。 这样的话,会产生互补的作用、互为指导的作用、互相扶持的作用,就不可思议了。 所以说我们念一个小时,坐一个小时,这个非常好。 大家念呢,估计问题不大,一打坐就睡觉了,这个不好,大家要克服。 因为打坐不是休息,是来体会动、静——念佛的动,用静来指导它的动;再由这个动所产生的体会,来指导静,这非常殊胜。 所以今天讲这个问题,念佛很殊胜、很好、很应该,不是勉强要做,而是必须做,以后还会扩大的。 这对我们的修行是很重要的一关,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做好,这是一个。 所以大部分都参加了,还有一部分身体不好,要处理别的事情。 我现在就把名单念一下,分成两组。 打七一定不要回寮房,不要回寮房躺着,有岁数大的,身体不好的,有病一定要跟亲昌师告假。 告假以后通过批准,这样的话,我们心里也安。 另外呢,你休息心里也坦然,有的确实是身体不好。 总的来讲,就这些问题,今天六点开始,我们就正常地起七。 咱先打一个七,以后会根据因缘,能打我们还尽量打。 特别是这个集体的修行,它的殊胜是不可思议的。 它有什么呢? 有强迫性。 说我们自己在那儿念佛吧,或两三个人念佛,它没有强迫性,念一念,累了、困了,这心里就散乱了。 大家在一起念佛,它的强迫性特别强,就是说你想不做也不好意思,还必须做。 因为我们有一个散乱的心和懒惰的一种习性,通过大家共同去念佛,我们这种散乱和懒惰的意识就被克服掉了,被控制掉了,所以非常好,这是一个集体念佛的好处。 再一个就是相扶。 我们一个人念佛,想爬到一定高度很难,因为心里有很多妄想你攻不破,嘴上念着,心里妄想还打着。 但是集体念佛就不一样了,集体念佛虽然我们心里有妄想,但是很快被大家这种修行产生的定力就给克服掉了。 所以它能扶着我们走,就像我们走道有拐棍,我们自己走就是瘸子,大家一起念呢,就等于这条腿好了,给你扶起来了,扶着你走,甚至推着你走,所以说集体念佛是非常殊胜的。 不要看,大家有的念得高低不平,有的念得老跑调。 那都是小事,你成佛是大事,是不是? 你克服这一项,你心里多坦然? 你将来也会上一步。 为什么有的念得不好? 甚至影响了我们这个修行,这就是我们平时心里有这种业障所产生的。 如果我们在修行中去忍耐、克服,欢喜地接受,将来这种相就会不生,我们的修行就会闯关。 特别是一个小时念佛,一个小时打坐。 在静坐的时候,我们很多人的各种毛病就都出来了,比如说鼻涕、眼泪,甚至是排下气,什么都出来了。 确实那环境不算清净,但是那是无价之宝,是克服我相最好的时候。 如果你对这些现象不产生反感,就等于成就你的法身。 什么是你的法身? 每个众生、每个环境,不是那个好的是你的法身,不光是好,就包括我们厌烦的都是你的法身。 所以说你成就法身在哪儿? 不就是克服这些相来成就法身吗? 成天吵吵“我要法身、我要法身”,然后一看见法身,一脚给踢开了,“这什么东西乱七八糟的,这太让人忍受不了了”,然后还满哪儿找法身。 就像世间讲的,你这是“提着脑袋找脑袋”。 像《楞严经》讲的演若达多,顶着脑袋到处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 我们现在的人就是这样,虽然出家了,修行了,但还是提着脑袋到处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 最后有善知识告诉他:“那头不就在你手里提着吗? 就在那块儿放着呢吗? ”知道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他听明白了就回来了,听不明白,还得满哪儿找。 我们也是这样,环境、条件那都是我们法身的一部分,你看它越厌烦的时候,它正是你的法身。 所以说佛在《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讲了:众生为根,用大慈悲水去浇灌,树上才能结出佛果。 这就是一个道理。 我们对所有的相能够不厌烦,就等于用大慈悲水去浇灌,最后必然得成佛果,也就是成就法身的这么一个道理。 但是我们往往都是往外找,实际上就在眼下做起,所以说别追求。 前天有个居士问我,说:“师父,我读什么经好? 我学佛从什么经开始? ”我给他那么答的,我说:“你吃饭,摆一桌的席,各种炒菜,你从哪儿开始吃? ”他想了半天:“啊,从最近的吃。 ”我说:“那就完事了,你读经从最近的——你手头有什么经先读什么经,就完事了。 ”后来他多少明白了点这个道理,但还是心不甘。 他以为得师父给选出个经,我找着那个经去读,这就叫次第。 实际上,真正的次第就是从当下开始,别浪费你当下。 那经在手边,我先看一眼,看一眼就先得一部,对不对? 明天再说明天的事情,随着因缘去读。 实际上佛法都讲一个道理,随着你的因缘去读,正是你需要的东西。 念佛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开始念佛了,至于念得好、念得坏,念得怎么样,你管它干吗呀? 你把这佛号念出来才是你的,你老挑——啊,这个念得好、那个念得好;那年他念得可好了,念得可舒服了,今年他不念了,或是他念得不舒服了。 等你挑完了,这佛号早就没了。 就像吃饭似的,你在那挑这个菜、那个菜,挑这个饭、那个饭,等你挑完了,肚子还是饿的,你说是不是傻子? 你当下就把它吃到嘴里,那是你的东西,哪有时间去挑啊? 你不花时间挑,正是学习佛法,也正是成就你的法身。 所以我跟他讲,给大家讲这个道理,就是千万千万要记住当下。 虽然每个人都说当下,但他把当下认为是什么呢? 好的叫“当下”,不好的叫“一边去”。 所以他挑好的拿在当下了,把不好的“一边去”了,你这能叫当下吗? 是不是? 越是不好的越是成就我们的因缘。 千万千万注意:越是不好越容易被我们抛弃,这都是我们的毛病,我们的习气。 所以说在念佛之中,一个是招之即来,来之能念,念完了以后能坐,一点都别散乱,就是当下把握住。 你别考虑那些东西:一会儿我怎么的了? 两会儿怎么的了? 明天怎么的? 这人怎么的了? 这些东西都别考虑。 等你考虑这些,那句佛号就没了。 你少念一句觉着不起眼,但可能你成佛需要一百句,你就念了九十九句,那句没念,就因为少那句就不能成佛,那你怎么办? 你该说后悔了,“我要早知道就差这一句,那我念就完事了,我怎么这么傻呢? 我就打了个妄想,就烦了那么一下子”,所以说你要把握当下。 当下是什么? 就是哪一念都不要放过,认认真真去做,这就是成就我们最直接、最好的方法。 换句话说,佛经早就讲了,我们就是不往上想。 不是我们脑子笨,而是老想回避这个问题,老想找一个舒服,你越找舒服,离舒服越远。 所以说,大家在念佛上一定要守纪律,要把握住当下,念佛要认认真真去念,勤勤恳恳去念。 念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把握住当下,不要错过了。 你像爬楼似的,大家一起爬上去,一起获得胜利。 大家都爬上去了,你要是慢了一步,要在战场有可能就被俘虏,再不就被枪子打中了,再不就下回再说,所以哪步都不能落下。 所以说这叫什么呢? 这就叫生死心切。 不是你着急上火叫生死心切,你捶胸顿足的,那不叫生死心切。 就是哪句佛号你别落下,那叫生死心切。 不是表情,是你实际去做,把握住关键的地方,这就是生死心切。 就是说,告诉大家的事情一定依教奉行去做,你必然有一个成就的因缘。 如果你不做,你总按想象的去做,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淘汰。 不讲了,一讲没完没了,再讲就吃饭了(指到过斋时间)。 好,今天就到这里,预祝大家念佛圆满! ◎结七开示时间:二〇一三年正月初二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法堂听众:全体僧众咱们这个念佛七,原先定的是准备打一个,最后看到大家的要求都想打两个,所以咱们这个佛七又直接打两个。 也不光是要求的问题,咱们去年很多人也这么说,我也这么想过,咱们有机会多打几个念佛七。 有时候往往一个七刚打好一点儿,就结束了。 第二个念佛七时,大家的嗓子、腿呀,各方面都走动开了,这样的话再接着打,感受就更深了。 这两个念佛七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好。 通过这个打七期间,和亲昌也唠了一下,说大家打得非常好,都很精进,还有一些有病的都能够坚持,这非常好。 这说明大家对念佛七的认识提高了很多,我们心里去接受它,去欢迎它、去实践它,这非常好。 在修行之中,“动静”这两个方法都得用,如果光想达到一个静的状态——有时候刚开始必须有一个动的状态。 这个动不是说乱动,而是在动中去摄心、去修行,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关,也是它的前奏。 如果这个做到了,我们再静下来就方便多了,心里也踏实,妄想也伏住很多,我们的感受也非常地容易接受它。 所以说,有很多人闭关为什么闭不了? 因为他前面没有一个“动”的过程,在动中修行的过程没有,光想象“我要闭关”,等进去了,他马上就得出来。 因为什么呢? 他心伏不住。 想象是一回事,自己的烦恼伏不住又是一回事。 所以说佛法不是想象,是实践再实践,通过动中的实践,才能回到静中的实践。 知道了动中的这种静,就更知道了静中的静。 所以说我们这样相辅相成,对这个修行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大家这两个七打得很必要,也很重要,对我们今后的修行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我们平时很难有的,这非常好。 大家这个佛七打得非常好,不光是身体好的这样,身体不好的也坚持,特别是有些病号都能坚持,这都非常殊胜,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我们知道这个佛七实际上是来之不易的,一年就这么一回,因为我们现在正处在各方面都比较紧张的状态,马上天暖和了,还有很多事要做,所以使我们的佛七显得更珍贵。 这个佛七打了以后不光我们每个人受益,就是包括我们的道场内外都受益,它会形成一种大的定力,一种大的慈悲,会对道场起到一个摄受的作用。 这一切大家都会感受到的,特别是道场外面,居士们都感受到了,居士对大家这个佛七都非常赞叹,也非常护持。 有的是年也不过了,到这儿来护持道场,想尽办法护持,这都是非常好的。 这就说明我们的佛七不光是自己的问题,也是成全道场的问题,也是使所有的众生都受益的问题,所以说它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僧人修行一天、精进一天,那就是普度众生,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今天佛七就要结束了,大家都很精进、都非常努力,就不多说了。 希望大家把这个传统坚持下去,将来有因缘我们还继续做。 一会儿念佛七结束了以后,今天大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剃头、沐浴做好,适当的休息,还得准备明天的受戒报告和行脚报告,争取五六天、六七天这样把它完成。 大家也很疲劳,疲劳也没有办法,这样的话我们都连续下来,对我们的修行应该是个好事,不是一个疲劳,应该是个好事,对大家也是一个好事情。 报告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威仪,一个坐得正,不要东倒西歪。 第二个,行走坐卧,眼神要看住,这是一个。 另外呢,不要去跟居士接触或说话,这个很重要。 现在我们有些居士看到僧人,特别有些熟悉的,没剃度之前都非常熟悉,看到以后都希望你跟他打个招呼,或是出于礼节先跟你打招呼,这都是有的。 所以我们不管什么情况下,低头过去就完事了。 如果确实必要,他必然找常住,由常住来安排和接触。 如果没有这个必要,我们要保持威仪,让信众生起一种信心,这才是修行,断情欲,这是比较好的事情。 所以这个报告也是我们佛七对外的一个展示,让他们看到我们打七以后新的面貌,让他们看到我们的素质不断地提高。 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 以往的行脚报告大家都坚持得比较好,有很多身体不好的也坚持,有的腰疼也坐得很直,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一听受戒报告就睡觉,也有这样的。 虽然是难免,但是要注意。 另外呢,一会儿结束以后,咱们要把明天这个场地布置一下,包括这些东西准备好。 基本上就这样吧,祝贺大家这个念佛七圆满结束! 好,就到这里。 发布时间:2020-04-06 03:36:50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3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