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涛法师:如何得到长寿佛灌顶,灌顶的意义是什么? 内容: 二〇〇六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四◎妙祥法师 讲述时间: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晚地点:辽宁省海城大悲寺念佛堂听众:道场内男居士约三十多人●以戒辨别法与非法●“疾病”为良药●预知时至●少欲知足●怎样发心 ●以戒辨别法与非法——严持戒律,正确理解佛法,才能远离天魔外道。 下一个问题:恭请师父慈悲开示:如何于现在、未来,不失发出离心、菩提心,不堕外道天魔? 怎样发出离心和菩提心? 真正的出离心就是菩提心,只有菩提心发出来,才会是真正的出离心。 他讲现在和未来,现在和未来是一个时间的概念。 为什么有现在、有未来? 就是我们念念中有了生死,有了分别。 有了分别就有了现在,也就存在了未来。 如果我们不分别,就没有现在和未来。 如果我们有了出离心,这个现在和未来就要灭掉。 这个出离心不是说我要出家,这就叫出离心。 出离心是清净心,有了这种清净心以后,他必然不会贪恋世间的五欲之乐。 不贪恋世间五欲之乐,他只有出家去修行,我们称这种心叫出离心。 有了这种长远的出离心,就没有现在和未来的分别,他就生起了慈和悲,也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有了这种慈悲心,我们就称为菩提心。 虽然我们在修行中不断地努力,但努力之中还有很多的岔路。 在修行中还有一个最不容易辨别的岔路,就是外道和天魔。 因为外道有多种,其中有一种很近似佛法,很相似。 现在很多的外道也都打着佛法的旗号,说自己是佛法、是佛,而实际上不是佛法。 这种外道很具有欺骗性,所以我们应该特别加小心。 比如现在的气功就是一个,很多的气功也打着佛的旗号,用佛的名字,但走的路都不是佛法,不是在修心、修无我。 还有*轮功,这都是属于外道。 还有一些人虽然信佛,同时又供狐蟒蛇仙等等,他们以为这样才正确。 那面又想成佛,这面又找出很多的护法来护家。 实际上他不了解佛法,对佛没有信心。 这属于外道之类,更何况天魔? 因为我们修行中有了一定的功德,功德越多,天魔的层次越高,随之就来考验。 我们追求了一种精神的快乐,虽然离开了低级的世俗快乐,但是一种比世俗的快乐好一些的欲望,我们有时候看不清,就会堕落天魔道里。 这几个都应该是很重要的,如何避免? 也就是我们在修这个出离心的时候一定要严持戒律。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才能避免堕落外道和天魔。 这才能保证我们修行,才能保证我们正确地理解佛法。 好,这个问题回答完了。 ●“疾病”为良药身体、病痛、业力都是虚幻的,应用清净心对治。 下一个问题:弟子请问师父,弟子在修行中往往业力现前,应该如何忏悔? 如何正确对待身体和病魔? 是不是自己做的错事太多了? 应该怎样才能使业障消除? 该如何对待心念、悟性? 因为我们过去多生多劫造了很多的业,必然在今生中要不断地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应该对过去所造的业有忏悔之心。 忏悔之心就是反复地检查自己的毛病和习气,不再走这条路,也就是说忏以前,悔以后。 我跟大家讲过,应该写忏悔日记,写上忏悔才会深入。 如何正确对待病魔? 我们知道,身体实际上就是一块顽肉,由于我们的神识参入以后,就有了知觉。 这种知觉都是我们业力的显现。 比如说病魔,有了病,这就是我们业力的一种显现。 实际上和你身体有没有关系呢? 本来是没有关系,身体这个顽肉也是一种果报,而且我们这种病也是一种果报。 病这种果报和身体这种果报都是虚幻的,都不真实,只是业力的一种表现,但业力也是虚幻的。 这些并不是我们的主体,我们应该知道主体,就是那个清净心。 清净心有了,我们就会正确地对待身体和病魔的问题。 我们应该顺着这个清净心的方向去努力,去认识问题。 应该知道病魔是幻境,这样你就不会被它所转,痛苦就会减低,甚至没有痛苦。 比如说我们牙疼,采取了各种办法它也不好。 如果我们能够一心,也是虔诚地、不打妄想地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用称念多,就一句两句,可能这个病魔就没了。 你想一想,一句两句就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我们知道,我们平时牙疼的时候没法抵抗,只能是采取吃药扎针来调治。 甚至有的还得需要钻孔,把牙根的神经清除,这才能断这个疼痛。 但是由于我们能够真诚地、不打妄想地去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两句,这个病苦就没有了,消失了。 你想一想,这个病是不是一种虚幻? 病是虚幻,那这个身体是不是虚幻? 为什么我们身体难受的时候很痛苦,我们有病的时候也很痛苦? 就是我们在打妄想,心里不清净的原因,也就是说定力不足。 一个人心清净了,也就是说定力足了,病苦马上就会减轻,它随心转。 所以我们对待身体和病魔应该正确地认识,而且多忏悔,能够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这个业障会逐渐地消失。 更何况这个娑婆世界本来就是无常,充满了病苦,生老病死每天都在围着我们转,所以我们要对身体有个正确的认识:你爱惜它,将来也要扔掉;你不爱惜它,将来也要扔掉。 我们只能是利用身体修道,这样才正确。 如果执著这个身体,那就没完没了了。 你为它服务有可能就离开了道业,被它所转。 如果你为了道业去努力,反而身体见好。 比如说一个人不怕死,很镇静,有时候从空中掉下来,如果没有什么妄想,会很安全地落地。 有的人就摔一个跟头,但是由于妄想纷飞,甚至骨头折了,受了重伤。 什么原因? 并不是高和低的原因,是根据我们的妄想大小来决定,也就是根据我们的业障来决定。 大家应该细细地体会,仔细地观察,不要执著这个身体。 当然了,我们还是凡夫,有时候有病了可以吃点药调治一下。 吃药和吃药的心念不同,有的是依靠了药,对药物产生了绝对的相信。 我们修道人应该知道,用药物只是暂时地打个妄想而已。 因为自己的定力不足,打个妄想,适当地调解一下。 所以说吃药的同时又应该把药放下,这才是两不失。 如果认为药能解决我们的病苦,就会被药所转,我们离开了道业就不合适了。 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 “该如何对待心念、悟性? ”这个心哪,什么是心? 从世间法来讲,我们起心动念都叫心,心由念组成。 由念生出的心,就是凡夫的心,无一切念,那就是真心。 什么叫悟性? 有迷才有悟,没有迷它就没有悟,都是相对来说的。 那么我们悟什么? 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说。 一居士:悟无我。 谁还说? 你说。 一居士:悟心。 悟心。 还有谁说? 你说。 一居士:怎么断灭这个妄想? 还谁能说? 你说。 一居士:悟万法皆空。 还有谁能说? 一居士:自心。 自心。 你说。 一居士:本来面目。 啊,本来面目。 大家都在教理上去说。 对不对? 对,但都在教理上。 什么叫教理? 别人讲给你的东西,你又拿来讲给我听,这就是教理。 我让你讲自己的体会。 我们现在都有共同的一个毛病,都是把别人的东西再拿回来重复,这就是我们的知见。 什么叫悟呢? 没有迷就是悟。 悟什么呢? 本无所得,那叫悟。 如果有所得,有所悟,那还没有真正地悟。 好,这个问题就答到这。 ●预知时至不管是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只要心里清净都可以达到预知时至。 下一个问题:如何修行才能保证今生预知时至,上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何修行才能保证预知时至,上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要求不算低,啊,不算低。 怎样来保证?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念这个保证。 我们在过完斋回向的时候,就念:“提木叉保解脱船。 ”“提木叉”就是戒律的意思,保证你解脱。 天天念,但是天天没往上合计,都是念给别人听的,不是念给自己,所以说干念也不明白,还要问。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严持戒律就保证解脱。 我们在戒律的基础上,能够去念佛也好,坐禅也好,只要心里清净,就会得到预知时至。 预知时至,这个不管是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只要心里清净,都可以达到。 过去有一个能运师父,他在往生的前一天,就告诉他女儿,就是出家前的那个女儿护持他,还有他出家前的老伴也过来护持他。 他就告诉女儿:“我明天中午走,你别告诉你母亲,她一哭啊,我就走不了了。 ”他女儿过去信天主教,她不信佛,现在稍微转过来了,但是她还不完全相信,认为她父亲又开始说大话,哪有这事,走的时候还自己说了算? 说你母亲到时候哭就走不了了,还告诉中午走。 反正也没有外人,他就那么说,她就那么听。 到第二天中午的时候,这老和尚盘腿就走了。 她一看真走了,这才相信,她父亲讲得是对的。 原先她根本就不听她父亲的,你看,她父亲信佛,她信天主,她能听她父亲的吗? 她不信。 后来能运师父的法体停了三天以后,浑身还是热的。 后来这个楞严寺的老和尚去看了以后,都非常称赞。 原先我在他那的时候,他也跟我讲过,说他修到暖相这块了。 我也没往心里去,也不懂什么暖相,光知道这是修行的一个位次。 一共四个,暖相是其中一个,没想到还真就走了。 老和尚在修行中还是比较持戒的。 为什么这么说? 有一回我去的时候,他那屋里挂了个小黑板,写着“尸罗不清净”。 什么意思呢? 就是戒律不清净。 自己在忏悔,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看。 这七十多岁的人,还在忏悔戒律不清净的事情。 由戒生定,就会预知时至。 至于“上品往生”,据说能够上品往生的都是出家人,所以说你只能出家,好好做个出家人,严持戒律。 因为戒律,品位才不断地升高,上品上生。 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学习,严持戒律;特别是对法的理解,应该准确无误,不能想象为是;要反闻,不向外追求,必然能够往生。 好,这个问题答到这里。 ●少欲知足——行头陀不光是能够令佛教兴盛,更主要的是众生有所依靠。 下一个问题:恭请师父慈悲开示:日中一食,持金钱戒,行头陀,三衣钵不离身具体所含的甚深妙法。 请师父开示,如果不日中一食,不持金钱戒,不行头陀,三衣钵离身,能不能成就? “日中一食”,为什么说日中一食是一个戒律,而且是最基本的戒律? 因为日中一食是中道义,是能够了脱生死最直接的一个办法。 众生都是以食为本,有了食物,他就能生存。 同时又有了贪欲,过多的食物产生了欲望,就有了生死的轮回。 这个食物对我们来讲,是修道最大的一个障碍。 众生对食物的贪恋非常强烈,甚至不惜生命。 为了吃,他可以把别人杀掉,甚至饿急眼了他可以吃人。 佛经曾经记载过,在大饥荒年代,连食物都找不着,那时候的人扛着个大腿走道。 谁的腿呢? 家里老人死了以后,把腿割下来,扛在身上来充饥。 因为别人家的尸体他得不到,只能吃自己亲人的肉。 所以说众生对食物的贪恋特别强烈。 特别是我们现在条件好了,人们要拼命地吃,有的是三顿饭、四顿饭、五顿饭、六顿饭,有的甚至一天吃七顿饭。 养成了一个非吃不可,不吃就吃亏的习性。 为了几分钟的欲望,就拼着命地挣钱,甚至用抢劫等等的手段,来满足嘴——这个味觉的需要。 由于过多的食物,产生了刺激,也就是欲望。 欲望出来以后,就堕落在生死轮回里。 有了食物,就有了欲望,所以说食物是欲望的本钱。 欲望是生死的根子,我们想要断欲,首先从食物下手。 不断食物,不减少食物,你想断欲,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食物产生的冲动特别强烈。 有的人吃饭过多以后,一个是昏沉,另外产生了物质的力量,有的是要打人。 他浑身来劲了,不知道往哪消耗,就想打人,还不敢打,怎么办? 打墙吧,再磨磨拳头,这样的也有。 有的就跑到邪道,产生了欲望,要冲动。 所以说这个食物对修道来讲是很重要一关。 我们出家只有断欲才能了脱生死,不断欲,想能够了脱生死,佛说就像沙子要煮成饭一样,那是不可能的。 佛有大智慧,日中一食是断欲最好的一个办法,既能维护身体的需要,又能断欲。 同时日中一食还要求过午不食,不允许过午,这都是非常正确的。 现在我们想出家修行,首先应该了解日中一食,它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戒律的清净与否,也要看日中一食。 比如说八关斋戒就要求必须日中一食,如果是做不到,你就不能给人授八关斋戒,一切戒律都不能给人授。 包括这个比丘戒、比丘尼戒,这都不允许你授。 所以说日中一食是戒律的一个保障。 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日中一食,就体会到日中一食的好处。 头几天有个居士来,他也日中一食,他说:我那天就是早晨喝点粥,喝不点粥,非常少,喝完粥以后,马上就消化不良,胃特别难受,而且吐出的气都是臭的。 所以我再也不敢犯了。 原先九五年行脚的时候也是:有一次晚上遇个居士,问一些佛法的事情,临走的时候供养钱,我和性空师不要,又结缘他经书,他很感动。 第二天早晨拿着暖瓶,装了豆浆,就追过来了。 那时候我们已经离开住宿的草垛了,他就追了很远,追上以后要供养豆浆,我说我们早晨是不吃的。 当时他那个脸哪,都要哭了。 当时我动个念:“哎呀! 成全他吧! 把这个豆浆当水喝。 ”就喝了能有多半钵的豆浆。 那个钵不算太大,我们过去用的钵小。 喝完了这一上午就消化不良,非常难受,就像中毒一样。 而且中午乞食,乞来的食物也不香,没有过去的那种清净味,所以说它破坏了内涵。 现在有一种叫瑜伽功,修行中还要忍受饥饿,来治疗身体的疾病。 最近还有一个报导,说中国一个长寿乡,人活得最高的岁数是一百四十几岁,过一百岁的就有七十五位。 最后发现他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有饥饿史,不肯吃多,都要挨饿的。 他们的化验指标只是正常人的一半,都比正常人低,但他们活的岁数比谁都长。 所以说我们持日中一食不光是修道,可能还长命呢! 这个咱们没有想到。 日中一食的好处很多,修行必须过这一关。 佛在世时都要求僧人日中一食。 虽然是末法时期,但是物质更丰富了,我们更有条件去日中一食。 又有豆油,是不是? 菜也多了,也好了,你再不日中一食,那就更不像话了。 佛在世的时候,那么艰苦都要日中一食,我们有这个条件,如何能不日中一食呢? 另外,现在的居士和善男信女,在布施上做得也都比较好。 乞食的时候基本上也能乞到食。 所以更应该日中一食。 就算乞不到食物,也应该日中一食。 曾经我有这么个念头,就是吃一顿饭也生起惭愧心,因为无修无证的。 虽然是乞食,也觉得不好意思、惭愧,何况两顿饭、三顿饭,那不敢想。 现在还稍好一点,那时候不敢想。 有时候遇到这个吃多餐的出家人,就像看见敌人一样,这心里非常不舒服。 现在对他们也能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希望他们将来也能日中一食。 因为这个日中一食好处太多。 第一个,你听佛话,能够依教奉行,能遵佛制,首先就是持戒。 第二个,能修道。 而且修的不是修物质所带来的能量这个道,而是通过我们自身直接修行所得来的这个道。 它真实,不虚假。 “持金钱戒”,这个金钱,我们知道,人人都喜欢。 但是要说金钱是毒药,是毒蛇,并没有几个人在这上认识它。 有的人认为金钱可以带来幸福,但他有很多钱以后,同样是苦恼重重,有时候甚至比没钱的时候还要苦恼。 有个故事,过去有一个财主,发现墙外面一家贫困的人,每天都很欢乐,他就问管家说:“他们家为什么那么欢乐,什么原因? ”这个管家就告诉他:“你想知道原因,就包一锭银子扔过去,就知道结果了。 ”他真就拿布包一锭银子扔过去了。 这家突然得到银子以后,俩人就商量,这银子从哪来的,用来干什么,就计划买房子呀、买地呀,或是买佣人哪,怎么盖房子啊等等。 最后商量来商量去,说得先藏起来,藏哪呢? 藏哪都怕人找着。 俩人争了半天,这一宿也没睡好觉。 第二天,说:“我们天天都很清净很清净,为什么这一宿没睡好觉,就为这点钱吗? ”后来一寻思,这玩意不能要。 没有它我们挺好,有它这一宿睡不了觉,这以后麻烦不更大吗? 就顺着墙又给扔回来了。 财主通过这个事情,才知道金钱的害处。 要想欢乐,得到清净的欢乐,首先远离金钱。 世间人尚需远离金钱,何况出家人更应该远离金钱。 因为我们出家人是乞士,是上乞佛法下乞饮食来维持生活的。 佛在戒律中有规定,出家人必须日中一食,要持金钱戒。 佛讲:“持金钱戒是我的弟子;如果口称是我弟子,而不持金钱戒,手捉金钱,绝非我弟子。 ”肯定不是佛弟子,佛讲得很严肃。 在南传藏经上也有记载,世间人证到三果阿罗汉的时候,他也主动地舍弃金钱,持金钱戒。 包括中国的庞家四圣,全家开悟以后,把万贯家产全扔到河中间去了。 而靠什么生活呢? 去种地生活。 在家居士开悟了以后,也去这么做,所以说金钱是障道的因缘。 为什么不开悟? 就是你老摸钱的关系,这是一个原因。 另外你为什么老有病? 也是你摸钱的关系。 因为钱能带来烦恼,实际上钱就是烦恼所化的,没有钱是真清净的,所以说持金钱戒很重要。 (编者注:唐朝庞蕴居士先后受学于石头希迁禅师,马祖道一禅师。 在其证道后,将家中金银珠宝等全部财产皆抛入江中,世人不解,他为此而作一偈:“世人多爱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庞家以后的生活皆靠儿子耕田,女儿灵照编竹篱维持。 并且儿子也不结婚,女儿也不出嫁,与庞婆四人皆共证道,一家被称为“庞家四圣”。 )在第二次结集时,又反复强调了这个问题。 那时候有的僧人用钵乞钱,被阿罗汉知道,召集七百罗汉进行结集,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有大阿罗汉,就是听过佛讲法的罗汉,亲自述说了佛的戒律,判断手捉金钱是非法,不是佛法。 所以我们对这条戒律不能去怀疑,也更不能说因为是末法时期,就应该摸金钱了。 因为这一条戒是成佛的保证,也是修行的保证。 不能因为末法时期,我们反而不要保证了。 末法就是艰难,就像大海一样,波浪更大。 在这个波浪更大的苦海里,想过这个苦海,必须靠舟船才能过去。 而金钱戒就是这条船,它是我们修行的保证,也是过苦海的筏。 所以这条戒律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越到末法时期,这条戒律越重要。 就像一个人,病越重,越需要治疗。 不能说病重了,反而不需要治疗,这是不正确的。 行头陀,有的人认为行头陀在这个末法时期也不适应了,到中国也不适应。 甚至有人讲,佛法在印度为什么灭掉,就因为持这些戒律、行头陀所灭掉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佛是大智慧者,别说才三千年,不论多少劫,佛在他的智慧中都能看到。 而且之所以定出这个戒律要行头陀,这是因为它能去掉我们的慢心和贪欲,能行菩萨道。 这是非常直接的一个好法门,太殊胜了! 出家人就叫乞士,乞士就要乞食才行。 所以说作为乞士来讲,你不去乞食就辜负了这个名字。 通过我们这十多年乞食的经验,才深深地知道它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和功德。 要想成就佛法,必须行头陀,不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也不能说因为年代不同就不能行。 有人甚至说,外面动乱,外面太乱了,不能行头陀。 不是外面太乱,有时候是你兜里有钱。 有钱你就怕乱,没钱你怕什么乱哪,是不是? 越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我们出家人更应该行头陀。 因为头陀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它能够起到消灾免难的作用,能让众生离苦。 头陀能够显示三宝的存在,有了三宝的存在,众生就有了皈依处;如果没有三宝的存在,众生就无依,不光是人无依,连鬼神也无依,所以说天下大乱。 为什么天下大乱? 就是众生没有依靠。 人没乱,鬼神先乱,也是因为没有依靠。 只有三宝出现了,他们才能够离苦得乐,才能不乱。 僧宝是乞士,你不乞食怎么能成为僧宝? 所以说行头陀不光是令佛教能够兴盛,更主要的是众生有所依靠。 有了依靠才能离苦得乐,国家才能安宁,风调雨顺。 所以说行头陀非常重要。 特别现在假和尚多,冒充僧人到处去化缘、要钱等等。 像我们乞食时经常遇到人家骂我们“假和尚”、“化缘的”,甚至还说“老道”、“骗子”等等。 这就是众生对假和尚的不认可,这心里话有时候就冲着我们讲开了。 他认为我们也是假的,实际上是在向我们诉说。 虽然是这样,但对众生是一种伤害。 他们由于对三宝失去信心的这种想法,会堕落,甚至会失去人身。 所以说一个假和尚会弄瞎天下人的眼睛,其害无穷。 出现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办? 必须由出家人来把它清洗掉,那就是要建立真正的僧人形象。 也就是说要日中一食,不摸金钱,还要行头陀。 用身行来改变这种认识,让人知道那是假的,不是三宝,使众生心里得到三宝的加持。 心有所依,心有所归,才不致于堕落。 这就是我们需要行的菩萨道。 “三衣钵不离身”,因为三衣钵是佛所制,它代表了法,能护身、护戒,能让我们成就,所以不应该离身,它也是出家人的象征。 现在也有所变化,有些出家人带一件衣服就出来了,其它衣服都不带,钵就更不用说。 所以咱们寺院已经规定了,三衣钵不离身,如果不带三衣钵,不给挂单。 头一段时间,有一个师父很虔诚,准备了两年。 说为了来大悲寺,锻炼两年了,锻炼日中一食等等,寻思:“都说大悲寺严,我得好好锻炼。 ”锻炼两年,觉得差不多,就来了,但是就带一件七衣。 后来一问,他没带三衣。 执事说:“你知不知道不带三衣钵是错误的? ” 他说:“这回知道了。 ”知道也不留。 不能因为来人就好,任何方便就开,不能那样。 必须有原则,从咱们做起,要树立这个规矩:三衣钵不带全,不留。 我们出门,三衣钵也必须在身。 不管用上用不上都必须这么做,这才具足一个僧人的形象。 同时三衣钵的功德能为我们护戒,护住身体,护我们的法,使我们能够保证成就。 因为三衣的每一块都代表了佛法,都在教育我们。 只是我们有时候光知道它是衣服,实际上你不知道那是法衣。 钵也是,都在讲法,它潜移默化地教育我们,使我们提起正念。 “如果不日中一食,不持金钱戒,不行头陀,三衣钵离身了,能不能成就? ”这个问题不用怀疑,违犯佛制,违犯戒律,能不能成就? 这是不能成就的。 虽然在各方面也努力地修行,但由于不圆满是不能成就的。 佛是两足尊,是圆满的,佛是因为持这些戒律来成就的,那我们如果不持这些戒律,怎么能成就? 比如说,现在南传佛教还是日中一食,不摸金钱,而且常行头陀,有很多的证了初果、二果、三果,证到罗汉果。 也有人说:“我这些都不持也能成就,大不了我往生西方呗! 我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 ”因为你是出家人,不持这个戒律是不行的。 因为经书里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你少了善根、福德因缘是不能生的,讲得很清楚。 也有人说,“我少持一条”,你少持一条,那就晚成就几劫吧! 用劫来衡量戒律,持一条戒律,你就提前一劫成就。 如果你一条不持,就晚几年,晚几劫。 那你得受多少劫的苦? 将来到哪去还不知道,没有保证。 如果不持戒,你就算修出来一些神通,包括能在虚空飞行,那也是罗刹道,不是佛法。 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 发布时间:2020-04-06 03:31:3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3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