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积极改善生命 内容: 《八大人觉经》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是的,我们为何活得不自在呢? 我想:应该就是一个“贪”字,修行不得力也是一个“贪”字。 心遇到外境时自然就会生起贪爱之心,如贪财、贪色、贪名、贪利等。 孰不知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如有些人原本是英雄好汉,但为了眼前的一点点小便宜,尔后就要受苦不堪。 对照一下自己,对于外在的五欲六尘,是否有贪著之心? 如果有,应该及时断之,无则加勉。 《戒经》云:“忏悔则安乐,不忏悔不安乐。 ”在生活中,有意无意,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贪的陷阱。 比如购物,经常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遇到好吃的东西,自然就会生起贪爱之心。 要知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弃掉内心的种种不良习气,清空内在的污垢,也就是舍弃内心的贪、嗔、痴等种种无明烦恼。 如果内心的种种污垢没有清空掉,就像电脑有病毒,需要杀毒;如果严重还需要重新安装系统,否则它就不为我们工作。 同样,我们的内心也需要重新安装一个智慧软件。 那什么是内心的智慧软件呢? 《华严经》云:“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它就像虚空那样,包容万物,而不被万物所转。 它是来去皆无挂碍,无挂碍故,也就没有恐怖。 佛法说“空”才能装万物,要怀着一颗宇宙那么大的心。 虽然我们现在做不到,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去改正自己不良习气。 `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我们总认为这是我的房子、车子、金银财宝! 一但临命终,五蕴崩散,“我”在何处呢? 冷静下来,就会明白,真的没有! 所以看到大富翁不必羡慕,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但是也不要放弃,佛陀告诉我们:生命蕴涵般若智慧。 从修行的角度来说,简单的物质条件更容易使人保持内心单纯。 凡夫最大的特点就是心随境转。 今天的人为什么心特别乱? 就是因为生活环境太复杂了,物质享乐太丰富了,使我们不知不觉沉溺于声色之中。 所以,佛法提倡的出世修行,是以俭朴的生活方式为原则。 因为修行是为了断除烦恼、息灭妄想,在俭朴的生活环境中,物欲相对要小得多,干扰也相对小得多,心自然就容易静下来。 而奢华的生活,对财富的过多占有,都会使我们的贪著越来越大,妄想越来越多,从而对修行构成巨大障碍。 尤其当我们缺乏相当的定力时,更需要以简单的生活来减少物欲,借助环境的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心。 学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财富,关键是看自己的发心,看自己在哪一个层面。 如果从出世解脱的层面来说,就不应追求财富;如果想进一步发菩提心,那么,以财富来利益众生,也是行菩萨道的途径之一。 金钱不等于快乐,只有智慧才是快乐。 虽然我们没有财产,可是拥有智慧就什么都不缺。 所以我们可以怀着宇宙般的心,过现实的正常人生。 何乐而不为呢? 发布时间:2020-03-21 02:19:1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8:2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4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