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时时观照,点亮心灯 内容: 最近我也一直在观察,不断觉知自我内在的起伏不定,焦虑不安的情绪背后是自己的错误观念:是否带着设定看问题,是否对结果很有期待,是否想主宰,被重视,被关注,是否想要说服他人等等。 如何处理它们呢? 那就是,首先看到这些凡夫心带来的过患,再者就是逐步放弃原来的习惯,比如找人聊,或者抱怨一下,或者当场就与人争辩等。 此时,无论多么想说,感觉多么不舒服,都要对自己说:先看自己,情绪又来了,又不舒服了。 千万记得,这是一大堆错误观念和错误情绪在起作用,它们不是我,不要跳进去。 然后默默说:愿我无敌意、无危险。 反复告诫自己不发脾气、不说话,安住,安住,再安住。 然后和自己的不舒服呆在一起。 无论此时多么想抱怨或说服别人,先训练自己安住,训练自己和不舒服在一起的能力,鼓励自己拿掉设定和我的标签。 事后可以反思,可以安住正见上。 并且一有时间就看法义和听导师讲座,不断强化正见。 接下来再跟大家分享一点,也是我觉察到的一个细微的东西,就是说菩提心没有发起的时候,或者焦虑烦恼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责怪自己、攻击自己。 或者说我怎么又没有做好,你看别的师兄做得那么好,我怎么做得这么差。 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比较心态,和这样一种自我攻击、评判和设定的心。 实际上有这种比较心态,我们又落入了凡夫心对高低好坏的分别中,急切地想看结果。 这不是随缘的状态。 这样的执著和期待生起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了解,一切都是因缘因果,所以当下我可能有各种因缘不足而没能做好这些事。 但是我已经有意识地想去做好。 我已经有这个想要去做好的善念和愿力,那么,我就要学会接纳自己,并且鼓励自己,能够学法的这颗心就值得赞赏,随喜赞叹自己。 不要把自己堕入责备、怪罪、批判的陷阱中去。 同样,当我们不去评判别人的时候,我们同样也不要去评判和责备自己。 因此我理解,忏悔并不是责怪和责备自己。 忏悔,恰恰是观察自己的因缘不足,看看未来怎么把这个好的因缘创造出来。 而当下,我们应该接纳自己,关爱自己。 但也不是放纵自己,给自己找退却的借口。 这样我们的力量就会生起来,同时我们会觉得,慈悲自己和慈悲他人是同等的,因为我们首先要自觉才能觉他。 这是一个同时进行的过程。 当我们有着一颗对自我接纳、抱持、慈悲的心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开始对他人无敌意。 因为这颗心开始平静和安住的时候,我们才能觉照到他人的痛苦。 当我们起起伏伏时,当我们自我攻击的时候,我们投射出来的心情和情绪也是攻击状态的情绪。 把自己从混乱中带出来,训练静心的能力。 这是目前我感觉最需要训练的。 而其中很重要的是,每次观察完过患后要如理思维,用佛法正见去对照,不断强化佛法正见。 这样下一次对境时就会用得快一点,慢慢积累,感觉会越来越好。 总之,要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行举止,并且一有时间就看法义和听导师讲座。 当然,义工行同样是检验修学的良好时机。 不断强化正见,把修学落实于生活,这要成为一种常态和习惯。 发布时间:2018-01-27 23:40:59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7:5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