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嘎玛仁波切:功德的大小在于意念 内容: 功德的大小在于意念上,起心动念的清净与否从前,在释迦牟尼佛时代,印度的国王阿阇世王。 他为了得到王位,杀死自己的长兄,成为皇太子。 接着为了想要早一点得到王位,又把自己的父亲害死,而当上了国王。 后来佛陀用佛法来调伏他,最后让他皈依了佛门,成为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 有一次,他迎请佛陀和所有的罗汉们到皇室应供,给予十分丰富的供养,一应供就长达四个月之久。 在应供期间中,有一个年纪很大的贫女,认为这位国王实在很有福报,应该是过去世做过很多的功德,今生才能转生为一个财富丰饶的君王。 连最伟大殊胜的佛陀和僧众,都可以供养得那么久,可见他过去和今生所做的功德之大,未来他的功德更是无法想像。 她心中一直这么想着,内心非常随喜。 因为这样的随喜,她无形中得到了非常多的功德。 这时,佛陀以他遍知一切的能力,当然知道她随喜国王功德的这件事。 当时的阿阇世王,傲慢心还很重。 他自以为是个大功德主,没有人像他一样有这个能力,来长期供养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有一天,当要作功德回向的时候,佛陀就故意问国王说:“今天所累积的功德,要回向给你这个大国王,还是回向给比你更有福德的人呢? ”国王心想,功德最大的人应该是供养最多的人。 所有的供养都是他在做的,一定是自己的功德最大,不可能有其他的人。 所以,阿阇世王就说:“谁的功德大,就回向给谁。 请您把功德回向给最有福报,最有功德的人。 ”国王等着佛陀叫他的名字,可是佛陀念出来的是那个贫女的名字,国王觉得很奇怪。 接连下来的第二天和第三天,佛陀都以那位贫女的名字作回向。 国王开始不高兴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他在做供养,却用贫女的名义作回向? 而且,身为一国之君,却被贫女出尽风头,实在没有面子。 所以他就把大臣们叫过来,说:“你们有没有办法,明天让佛陀用我的名义作回向,不要再用那个贫女的名义来回向呢? ”他们商量好以后,就想出一个对策。 到了第二天供午斋的时候,因为供养的是米粥,他们教那些抬米粥桶的士兵,故意将桶子左右晃动。 让很多米粥泼洒出来,边走边洒。 那些乞丐们看到很多粥洒落在地上,就拿着碗,拼命想接住从桶子溢出来的粥。 于是,国王的卫士们就一一阻拦他们,不准他们接取那些食物。 甚至殴打他们,把他们赶走。 那个贫女看到这个情形,就非常生气说:“你们宁愿让粥落在地上浪费掉,也不给我们这些乞丐吃,真是荒谬! ”当她一生气时,她的瞋恨心将所有的功德全部烧掉了。 于是,那天佛陀就只能以国王的名义作回向。 从这个故事可以知道,贫女没有钱作功德,但是因为她虔诚清净地随喜国王的善行,所以得到同等广大的福报。 可是当她发出瞋恨心的时候,一切功德就被烧光了。 可见功德的大小不在身、语上的行为,而在于意念上,起心动念的清净与否。 发布时间:2018-01-16 14:18:2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7:5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7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