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上岗前,我为何如此焦虑 内容: 修学5年了。 很早就发愿做一名辅导员,因为觉得佛法太好了,三级修学太好了,太多人需要这样的修学模式,真心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义工岗位上陪伴、服务越来越多的人。 机会终于来了,第一个白天班陆续因缘成熟,我也进入了带班前的启动状态。 在开班前2个月的暑假里,我开始做备课笔记,重新整理法义,参考了网络上很多师兄的带班经验,打算一步步落实。 在收集、整理以及重新修学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我陷入了一种焦虑的情绪中。 我忽然发现自己在同喜班期间落下的功课太多了! 很多精深的法义,导师在同喜班就揉开了,掰碎了地讲了。 可我就像黑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 回头一看,手上空无一物。 我猛然发现,如果真的让我去和师兄们分享“法”的部分,根本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我感到了恐慌。 我甚至对自己的修学产生了很多怀疑:我自己并没有真正掌握三级修学的要领,如何去和师兄们分享? 我这种状态如何带班? 我是否会耽误师兄们的法身慧命? 情绪就像灾难般蔓延。 我甚至开始否定服务大众模式:自己的皈依之心还没有很好建立,完全是在凡夫心的状态下做事,如何能把法的清流传递给师兄们! 在情绪的主宰下,我的身体也开始配合着情绪做出种种反应:一会儿觉得生病了,一会儿觉得很恶心。 一切都是抗拒的状态。 还没上岗,义工就通知我去学习和了解布萨。 我心里很不以为然:我还没有上岗,有啥可以说的? 布什么萨? 正好家里有事,就顺理成章地请了假,没有去。 人还在纠结中,开班仪式却如期举行。 我碍于情面没有拒绝参加,却也抱着既然我在岗就得站好岗的心态,将自己调整到欢喜的状态和新学员们见面了。 开班仪式中,导师有段开示说辅导员的定位是“学习者、分享者、服务者”。 这段耳熟能详的内容,我原来一直觉得是用来给辅导员减压的。 可是那时那景下,我突然有了新的感悟。 我第二遍学习《道次第》感觉满心欢喜,第一遍错过的内容,在第二遍修学后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可为什么以辅导员的身份再次学习同喜班的内容,却生不起欢喜心? 我真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学习者的位置上了吗? 如果我没有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又是放在什么位置上了呢? 我是老师吗? 我要和其他师兄比拼吗? 我一个人真的能决定师兄们的法身慧命吗? 如果我把自己放在了“学习者”的位置上,又会怎样呢? 首先,我不会产生焦虑,因为我只是学习者,只是多了一门功课,也在学习中。 其次,我会欢喜,因为我会发现曾经遗漏的很多“法益”,可以失而复得。 再次,我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师兄们,也算自利利他吧。 我渐渐理清了思路:辅导员需要传递的是“三级修学”模式,而不是代师说法,不是老师说教。 辅导员并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不是一个人和师兄们在一起,在我的身后是整个辅导团队,甚至是整个服务体系……情绪很快调整过来了,但是我仍然没有从它的余威中走出来。 因为,我还在“享受”中,重要感和主宰欲是一种很让人贪恋的情绪,自己很难觉察到。 就在这时,布萨义工善谦师兄来找我了:“师兄,这个月你还没有做布萨吧? 今天是最后一天,你是找师兄对首布萨还是自己对着佛菩萨像布萨? ”对着菩萨说些啥呢? 我找谁对首呢? 我诺诺的,不知所措。 正迷惘间,我的辅导员觉华师兄来了。 她说,我和你对首布萨吧。 于是我跪在菩萨像前,对着觉华师兄说出了上面这段心路历程。 我开玩笑说,做辅导员也和生孩子一样,有产前焦虑症,而这种焦虑症如果不关注的话,其实伤害挺大的。 觉华师兄一直笑着听我说,没有开导我。 她只是分享了自己走上辅导岗位的心路历程,在带班中得到的喜悦,以及自己在过程中得到的成长。 在分享中,我也渐渐平复了自己的情绪。 用这样的方式开启实习辅导员的新旅程,也算是特别的礼物吧。 祈愿我在菩提之路上能时时保持正念,义无反顾,做三级修学中一名真正的“学习者、陪伴者、服务者”。 发布时间:2017-11-23 19:59:1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7:5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8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