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诵读也是修行 内容: 三级修学放假期间,多出了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每天的早晚课,也要自己安排。 为了保证早晚课个人自修的质量,我想到了诵读的办法。 在早课时我会修一次菩提心仪轨,而晚课时间比较充裕,按平时晚课的时间,我会做一次个人自修,具体做法是:一、营造一个清净的环境。 在自修时,我一般会把手机调成静音,营造一个相对不被打扰的空间。 二、打开电脑或翻开法义,每天诵读一个部分。 早晚课都有诵读课件,所以我就按课件的进度诵读。 三、诵读之前,先听一遍《慈经》。 我觉得这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听《慈经》而直接诵读法义,发现自己的心就没法安静下来,会处在一种混乱且躁动的状态。 在听《慈经》的过程中,随文入观,能生起清净心、感恩心和恭敬心。 我们可以闭起眼睛静静地听,把自己的心慢慢调伏得清净安详,那么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就很容易把法义吸收进心里。 四、正式开始诵读。 说到诵读,我趁放假期间在一个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上听了一些书籍的朗诵,发现如果诵读的人语速均匀、吐字清晰,发音比较标准,并且感情丰沛的话,那么他所诵读的内容是很容易被听进去的。 我想可能是因为读的人很专注,所以才会注意到这些诵读的细节,而这份专注也能打动我,把我带进文字营造的氛围中。 所以,我在诵读时,也开始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在熟悉法义的基础上(可以在正式诵读前试读一两次,熟悉法义,扫除生字词的障碍),放慢语速,全神贯注,认真读每一句话,尽量做到每个字的发音准确,每句话清晰完整。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自己的心不散乱,安住在法义上。 读的时间久了,我发现自己的心能安住了。 在读的时候,因为要注意语调语速,没功夫想别的,心不杂乱,读完后心会很清静,充满法喜。 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我觉得这个方法也可以推荐给大家试一试。 我的感受是,早晚课诵读也是修行,诵读时可以检验自己,我是在用一颗怎样的心对待佛法。 闻法时,有没有生起“当处极下座,生起调伏德。 喜眼而瞻视,如饮甘露语。 敬重专一礼,净信无垢意。 如病听医言,起承事听法。 ”这样的恭敬心。 当这样的心生起时,诵读就变得很珍重、正式。 当自己认真地把诵读做到位时,听的师兄也容易被法摄受住,不起烦恼。 很难想象如果自己带着散乱和不恭敬的心去诵读法义,听到的人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想也会生起散乱和烦恼的。 语速过快也有问题,体现了读诵者内心的焦躁。 当我们带着一颗利他心去诵读时,就会想着怎样读可以让师兄们听起来比较舒服,不起烦恼。 自己的专注是可以感染到听者的,真的做到了,对自己、对他人都会有受益。 认真诵读,也是一种修行! 发布时间:2017-11-22 16:58:3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7:5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38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