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对我而言,将怨敌与亲人同等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就非得如此吗? 内容: 问:对我而言,将怨敌与亲人同等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作为佛教徒就非得如此吗? 索达吉堪布:作为已进入大乘的修行人,我们理当对一切众生平等地修慈悲心与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也好、得果后也罢,对罗睺罗与提婆达多都平等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一个常常诽谤自己,就对他不满;一个是自己亲生儿子,就对他极其慈爱、另眼相看。 同样,我们也应当像佛陀那样,平等地修慈悲菩提心,即使原来对某人有嗔心、有偏见,也要消除这种耽著。 尤其是为了圆满广大的福德资粮,避免失毁以前的一切善根,完全有必要将修安忍放在首位。 否则,以一念的嗔恨心,就能摧毁千百劫中所积累的布施、持戒等善根。 而且,《入行论》云:“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 ”也就是说,只有依靠怨敌、魔障对自己进行损害,我们才能修成难行的忍辱。 故对菩萨来讲,安忍的对境就像如意宝出现在穷人家里一样,非常难得,由于他可助自己圆满菩提行,我们一定要对怨敌生喜。 诚如《入行论》所言:“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倘若你好好加以观察,就不难发现,仇人、魔障并不那么让人恨之入骨,从修行方面而言,他们甚至比父母的恩德更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 大家都知道,父母教给我们的,是成办现世利益的一切欺诳手段,从小就灌输怎么样杀生、怎么样谈朋友等教育,让我们不断串习贪嗔痴为主的各种行为,使后世无法从恶趣的深渊中解脱。 从这一点来说,父母的恩德并不是很大。 而怨敌、魔障呢? 先拿怨敌来说,他对我们制造违缘、妨碍修行,成了我们修安忍的对境。 并且通过巧取豪夺等方式,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斩断或远离长久以来无法摆脱的轮回缚索——一切痛苦来源之财产、受用等,所以对我们恩德极大。 ——《前行广释》 发布时间:2017-05-28 01:26:04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7:36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