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正地少欲知足我们知足了多少?真正地放下放下了多少? 内容: 修行其实很简单(资料图)我们学那么多的大经大论,是要弄清楚一点:当我们真心去为别人的时候才能得到。 如果你怀着任何的虚伪心、狡诈心去算计别人,最后你一定是得到伤害,这个是肯定的。 今天小班同学问我什么叫“通身放下”,很简单,就是把“我”彻底地放下。 每天障碍我们了生死的不就是我执? 如果你能把“我”放下,看看情况又是怎样。 你有我的话,就有所对立的:你对不起我,你伤害了我……如果没有这个“我”,哪有这些相对的东西? 佛法为什么是不二法门? 没有“能”,没有“所”,离开了“能”“所”以后,你看看又是个什么? 当你有一个“我”,肯定就有一个“他”,这样就形成对立了。 在一起相处,“他对不起我,麻烦死了……”你总是在这个当中。 若没有我,随缘就做了。 六祖大师捣米的时候,为什么不会累? 由此就能知道他是用的什么心。 修行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能放下自我去为他人,你就能够增进;如果总是想着为自己,你就在损害自己。 不要总觉得为别人做点事是吃亏的,实际吃亏就是占便宜。 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就是翻不过来,所以总是为自己打算,我要怎么怎么样。 如果用教理去讲,我执是怎样产生的? 因为有身嘛! 有了这个身体以后,就执着于这是我了,于是一切罪过就开始出生了。 我们现在要破除对色身的执着,首先要破除“我”,“我”就是障碍我们了生死的烦恼。 你替自己打算,烦恼接着就来了。 如果天天去为别人打算,一定很少说:“唉呀,烦恼死了! ”因为每天都想着为别人做什么,自己顾不上自己了。 修行一定要破除“我执”(资料图)我们想要成佛,所以才会努力去做一些事情。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是理性的东西。 佛为什么要有应化身? 因为要和众生结缘就需要有个相,没有相怎么去度他? 法身是没办法去度众生的,所以我们才要积聚善法,成就报身。 你的智慧福报圆满了,就可以运用智慧慈悲,去度和你有缘的众生。 与你有缘的众生都是你要度的,与你无缘的众生那就留给别人去度了,所以谁的众生都是度不完的。 大家谈了半天教育,想要这样的教育,那样的教育,就是没有去实践以戒律为根本的教育。 《四分律》里说:持戒能够知惭愧,乐学戒,行头陀。 实际这几句话就够我们修行了。 一个知道惭愧的人,一定能反省自己。 只要会反省,就能改正错误。 能改正错误,就能少欲知足,行头陀行。 什么都是多余的,吃饱肚子就好,衣服有穿就行。 离开世间的男女贪欲,离开对衣食的贪著,修行能不成就? 就这一句话,我们修就好了。 真正地少欲知足,我们知足了多少? 真正地放下,我们放下了多少? 不改习气毛病,都是自己哄自己。 一天说我要修行,你修了个啥? 要改习气毛病,平常的训练很重要,而持戒就是让你放下这些的。 当你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你改吧,改一点你成就一点。 我们说佛太伟大了,对于理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去谈。 但是切实的修行,却强调一定要从戒开始的。 这才能认识到戒定慧三学,为什么要以戒为根本。 这个道理,也是这么多年一点一点才知道的。 所以我们要真正地体会佛制戒的悲心,以戒为基础,好好修行。 发布时间:2017-02-22 13:37:46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7:1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