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能海上师:僧团应该共同遵守的六条原则 内容: 僧团应该共同遵守的六条原则(资料图)和合,就是团结的意思。 我们能将散沙般的佛徒,共同团结起来,组织成一个有典次有精神的僧团,共同卫护三宝,使三宝久住于世,无论出家佛子或在家菩萨,都一心一志地向三宝上着眼,打破世间一切门户之见和自私自利之心,这就叫作和合。 所以这和合的意义,在我们佛教中是很重要的。 换句话说,佛教的生命存在与否,全视我们全部僧伽和合如何。 因为僧伽是住持佛教的,和合又是住持僧伽的。 (梵语僧伽,此云“和合众”)没有和合,即没有僧伽;没有僧伽,即没有佛教,这是一定的道理。 但是这和合要怎样才能成功呢? 不是空口说空话而能成功的,也不是但凭着各人的理想而能成功的。 要想和合成功,就是一面我们全部的僧伽,须要认识自己的立场:我们即是代表伟大佛教的人,全部佛教的责任都在我们肩上,我们应当怎样的和合,才能负得起这个伟大的责任哪! 一人是这样想,多人是这样想,乃至全部的僧伽都是这样想,这和合也就可以成功了。 但这还是从一方面说话,再一方面,我们在各人的意识上,还要有一种至诚恳切的慈悲心,因为慈悲即是和合的基础。 有了这种的基础,彼此能互相推让,互相容纳,才可以讲和合,所以我说和合须建筑在慈悲心之上。 现在有一部分的僧伽,明白了自己的立场,终日谈和合,终日想和合,而终日不能和合,或虽有暂时的和合,而不能彻底的和合,就是因为慈悲心太薄的原故。 所以我们现在的僧伽,要想和合成功,主要的条件,还是在至诚恳切的慈悲心。 希望在会的大德,对于此点特别注意! 和合的别体和合的大义已明,我们再来研究和合的别体。 和合的别体是怎么样呢? 依经论上说,共有六种:一、身和:言身和者,就是对于各人的身业上,彼此能和合无乖、易可共住的意思。 如下座对于上座,则礼拜问讯、服劳让道及推座承事等恭敬身业。 上座对下座,亦有慈祥将护等种种身业。 如是乃至上座对上座,上座对中座等,亦各有谦让身业。 如是上中下座的身业,皆能如法亲近,不相乖反,是为身和。 (具戒十九年以上为上座,九年以上为中座,九年以下为下座。 )二、口和:言口合者,就是对于各人的语业上,彼此互相融洽、没有争执的意思。 这若细说起来,如称赞有德、远离恶语哪,规谏有过哪,乃至学问互相教授哪,犯罪互相忏悔哪,都是口和所摄的。 三、意和:意和,是对各人的意业而说的。 我们各人的意业上,彼此能谦和诚实,出离我见我慢,不固执个人的意思而违逆众心,使众心和悦同住,是名意和。 现在的僧伽,因意见不和而起的是非,不知有多少。 上下的意见不和,故清众与班首闹,执事与和尚闹;同寮的意见不和,故司房与客堂闹,维那与纠察闹;学教的意见不和,故此派与彼派闹,此宗与彼宗闹。 这么一来,佛教的是非就多了,佛教的本身也就有了生命的危险了,希望大家不要这样办。 四、戒和:戒和就是对于世尊所制的净戒,彼此能依法受持、同修同学的意思。 所谓依法受持者,最重要的有其两种:一、不杂,二、不沉。 不杂,就是不要参杂自己的意见。 戒经是那样,就是那样,好好地如法遵行,就罢了。 不沉,就是不要离开戒律的范围之外,更增加种种的仪式。 因为诸佛的净戒,唯佛能制,一切菩萨二乘,但有承奉而无增减,况余凡愚。 所以这沉的毛病,是应当极力改除的。 有了这不杂不沉的条件,然后能如法布萨,如法羯磨,如法安居,大伙都一心一意地安住净戒海中,就名戒和。 五、见和:见有三种,一、正见,二、真见,三、净见。 正见是对倒见而说的。 世间的人,对于诸法的实相,不能如实了知,而妄起种种的分别。 诸法本来无常,而妄执为常;本来是苦,而妄执为乐;本来无我,而妄执为我,颠倒是非,不称法体,故名倒见。 与此相反,即是正见。 真见,是对妄见而说的。 世间的一切山河等等,皆是如梦如幻,皆是无有真实。 愚人不了,妄认为真,是名妄见。 离此妄见,了达诸法皆空之理,是名真见,即契合诸法真理之见地。 净见,是对染污而说的。 我们随起一见,若不参杂有贪、等烦恼,而与一切诸清净法相应,是名净见。 这三种的见,是我们学佛法的人应当切实了解的! 其他的事情,有时还可随顺世间,唯有此见不可随顺。 因为世间的见,都不正的。 我们大家若能都安住于自立的正见,而不为世间一切的邪见所诱,是名见和。 六、利和:凡有利益的事情,能如法共分,乃至粒米同餐,毫不自私,是名利和。 以上六和,是戒律中的戒律,戒律不可少,六和尤不可少。 戒律,就好像和梓人的规矩一样;六和,就好像和胶漆一样。 有了规矩,固然可以成器,但若再加以胶漆,则更光美可观、坚固可用了。 今此亦然,有了戒律,固然可以成立僧伽,但若再加以六和,则僧之作用更大,僧之团结愈严了。 所以在世界潮流直转的今日,能海最希望诸位大德提倡戒律,尤希望全部僧伽完成六和。 【附记】 此文为近代高僧能海法师于1936年在北平佛教会的演讲,由侍者明心师记录成稿,曾刊载于《四川佛教月刊》第11期,论述六和合的意义、内容及其重要性,极为精辟中肯,对于当前加强僧团自身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2017-01-19 16:55:0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7:0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