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慧长老:禅以悟为本 内容: 不经一番辛苦、一番磨炼,烦恼去不掉,佛性难以显现禅修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要讲参禅,讲观心,讲开悟。 禅以悟为本,禅以悟作为它的取向。 如果禅修不是为了开悟,佛法就没有真实的意义。 修行佛法,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觉悟人生,就是要从迷失中醒悟过来。 开悟是什么呢? 就是要真正见到自己本有的佛性,真正见到自家的宝藏。 我们为什么迷失? 就是因为有烦恼。 烦恼由无明而起,有无明,就不能开悟,就迷失了自己的佛性。 无明者,没有光明,就是黑暗。 我们在黑暗中能够见到什么呢? 什么也看不见。 为什么有黑暗呢? 有烦恼。 烦恼把我们本有的光明遮盖住了。 没有光明,所以叫做无明。 由无明而起惑,由惑而造业,由业而受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苦果。 就是因为惑业苦三者一环套一环,终而复始,使我们永远都在六道轮回中抛家散走,找不到归家之路。 我们今天遇到佛法,特别是遇到禅宗一法,更要好好珍惜。 在我们河北石家庄,南有赵州,北有临济,这都是禅宗的古道场。 真际禅林就是为了追念赵州和尚在燕赵大地弘扬禅法的历史伟迹而设立的。 赵州和尚法讳从谂,圆寂后,朝廷赐号为真际禅师。 真际禅林者,就是为了纪念赵州和尚。 赵州和尚是禅宗的大德,是禅宗的祖师,是千百年来被所有参禅的人、学习禅文化的人、研究禅的人奉为祖师的一位禅师。 我们有缘在此设立真际禅林,就是为了不忘赵州和尚的历史功绩,不忘赵州和尚在我们燕赵大地所撒播的禅宗的开悟的种子。 禅宗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当下就是佛,只是我们自己没有这一份勇气,不敢承认自己是佛。 如果我们有这一份勇气,敢于说,我当下就是佛,那么你就会具有像佛那样的功德、像佛那样的庄严、像佛那样的智慧。 可惜,大话好说,智慧没有! 怎么办呢? 要修。 要把我们每一念心安住在当下,晓得我们每一念心在做什么,想什么,在什么地方。 禅在哪里? 禅不在书本上,禅不在禅堂里,禅不在深山古寺里,禅就在我们每个人举心动念的当下。 所谓禅在当下,只要我们能够念念观照,念念观心,念念觉知,灵知不昧,禅、佛性,就在念念灵知不昧的那个地方。 马祖有一位弟子叫无业禅师,十二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学习大乘经典,一目十行而下,聪明绝顶,相貌堂堂,声音洪亮,对于三藏教典极为精通。 他知道马祖门下禅风鼎盛,就前往参拜。 见到马祖之后,就向马祖顶礼。 马祖就说:“巍巍佛堂,可惜其中无佛! ”无业禅师听到这话,就向马祖请教,他说:“大乘经典我已粗知其义,唯有禅门所说即心是佛我不明白! ”马祖说:“就是那不明白的。 ”意思就是说,那个不明白的就是佛。 无业禅师听了之后,还是不甚了然,进一步问:“祖师西来密传心印如何? ”马祖就向无业禅师说:“你心里正喧闹得很,先下去,改一个时间再来。 ”无业禅师就向马祖作礼,离开丈室。 正在这个时候,马祖就叫一声:“大德! ”无业禅师马上回头看马祖一眼。 马祖说:“是什么? ”就在这电光石火之间,无业禅师明白了:哦! 原来这么简单! 马上就顶礼马祖。 马祖说:“你这钝汉! 要我这样三番两次地来指导你才明白! 一切现成哪! ”所以禅宗的根本,就在于明白自己是什么。 明白自己是佛,自心作佛,自见佛性,自成佛道。 我们听起来很简单,要放得下不容易,要认识到更不容易,要敢于承担那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古代的禅师确实是如此敢于承担。 只要有决心,只要敢于直下承当,一切都是易如反掌。 百丈禅师也是马祖的弟子,灵祐禅师在百丈座下任侍者。 有一天天气寒冷,百丈就叫灵祐把火炉里的火拨一拨,看里面有火没有。 灵祐就依教奉行,拿着火钳在火炉里拨来拨去,却见不到一点火种。 百丈不相信,接过火钳亲自去拨炉中的灰,果然见到一星火种,就问灵祐:这是什么! 也是在电光石火之间,灵祐禅师就开悟了。 那一星火种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佛性。 那一炉冷灰是什么? 就是我们的烦恼。 拨开烦恼,自然得见智慧之火! 所以各位一定要珍重自己,一定要珍惜因缘。 我们得遇佛法,得遇禅宗,有此机会参加禅修,就要好好按照常住所规定的时间、所提示的方法,有耐心、有精进心、有信心,努力用功。 坚持就能有成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会有成果。 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一切都是从辛苦中来,修行亦复如是,不经一番辛苦、一番磨炼,烦恼去不掉,佛性难以显现。 希望各位珍惜,努力用功! 发布时间:2016-12-23 21:39:42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7:0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5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