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强烈的对立其实是一种病态 内容: 中国人的思想,其实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 这个和西方人不同。 西方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分割得很明显。 分割很明显,这就导致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愚痴加烦恼。 你看事业顺利的,开心得不得了,开始浪费,然后目中无人。 这就是好中有坏,结果破产了,失意得不了的。 就很烦恼。 现在很多人事业不顺,婚姻不顺,孩子不听话,每天烦恼这些。 我都跟他说,你去念经吧。 其实念《道德经》最有用。 因为你平常的思维,都是强烈的对立。 造成人格上有强烈的分裂。 好事欢喜得不得了,坏事痛苦得不得了。 凡夫就是这样子。 但道德经有个好处,就是让你人格不要分裂,圆融一些。 把对立的力量拉平,像个太极一样。 这样子你就知道了,好事不会欢喜过头,坏事也不会悲伤过度。 过喜和过悲对人的身体都不好。 有个人发现一个商机,就是炒房子,发现可以发财几百万。 他就一直来求菩萨保佑,也念经很虔诚。 但太紧张了,晚上都睡不着。 我就劝他,你去念念道德经,就能睡着了。 很奇怪呢,如果你的思维,情绪走向某一个极端,然后你又回不来时,赶紧念《道德经》。 一般失眠的人,都是紧张过度,就是思维太过于对立,不够圆融。 这时道德经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我们现在学佛,有很多问题。 其中一个,大家都去研究教理。 你看上佛学班的那么多。 日本台湾研究得最厉害,现在轮到大陆了。 大家知道,文字有它的功能,就是能教化。 同时你太执着于文字时,文字就成为你解脱最大的障碍。 凡事都有两面性。 这一点要承认。 都没有教理也不行,现在天天搞教理,也很糟糕。 要知道,中国人最喜欢搞的,就是文字研究。 所以佛法一传播进来后,大家都当成印度的哲学来研究了。 没有人来修行,大家都去搞研究了。 我讲一个例子,像中国文化是大道至简。 所以老子道德经才五千字,伏羲干脆就画个八卦而已。 所以中国人的,修道为道日损。 但印度不一样,你看印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华严经和般若经。 印度很多高僧都著作了很多论,结果呢,就产生了很多名相。 现在很多词语都是印度来的。 中国人看问题,都是很简单。 因为阴阳,就两个,不然就产生六十四卦,就六十四个。 但印度不一样啊,你看多少名相。 跟各位讲,这些名相有利于你理解,但同时也是障碍你解脱。 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永嘉大师才说:“入海算沙徒自困,分别名相不知休。 ”现在日本人就搞佛教名词,日本人的风格就是很精细。 但中国人就不一样,中国人要的不是精细。 要的是大局。 所以你去看,很多人研究论,讲道次第,学个好几年的,都希望把佛法讲得很详细。 其实你越详细,越局限起来。 一个事情,你怎么能详细呢。 越详细相当于越往一面去,但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相生的。 怎么可能只有阴,没有阳呢。 我看世界上最厉害的是金刚经。 佛讲了法,像洒到地面的落叶一样,马上就扫掉了。 这样子才能解脱。 现在很多人也学习日本,好像一直在搞研究,修行总喜欢弄一个系统出来。 任何系统都是不完整的,有它的优点,就必须有它的缺点。 像藏地佛教,很多人也在研究佛理,结果都变成研究,很繁琐。 研究很仔细,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 所以我看很多人争论,哪个宗派好,最适合人。 其实都没有讲到位。 讲到位的,就是你要列出你的法门的优点,也要列出你的缺点,这才是明智的修行人。 像你修净土,修禅宗,修律宗,有没有优点,一定有。 有没有缺点,也肯定有的。 你都看不到自己修行的宗派的缺点,不算是个合格的修行人,只是一个盲目的追随者而已。 但很多人很忌讳谈自己法门的缺点,导致说佛教内才这么多纷争。 因为只要你讲自己第一,别人就不服。 对比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 其实中国人的骨子里头,流淌的大部分是道家的血液。 所以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不同。 中国佛教就有道家和儒家的部分。 藏密和原来唐密不同。 藏密很多部分都有藏地苯教和风俗的影响。 比如灌顶,或者转世,这都是很普通的。 但在藏地土壤下,人们就喜欢这种做法,那只是一种风俗而已。 不一定说,好像你摩头后你真能如何。 那不过是一种风俗而已。 有些人说,佛教要回归到印度的方式去才是真的佛教。 不一样啦。 风俗不同,中国有中国的风俗嘛。 你不要小看这股力量。 如果回到印度的风格去,估计不久中国佛教就消失了。 因为不适应。 现在很多人的烦恼,其实用道家的思想来解,是很好解释的。 我看学佛人的烦恼往往比山里农民的烦恼还要多? 为什么。 知识太多了,反而障碍了他的天性的部分。 中国的禅宗就一直在做这个工作,要不立文字。 就是说不执着于文字的相,所以才有指月录。 用手指着月亮,要看月亮,不要看手指。 月亮代表真相,手指代表文字。 所以我发现,越是研究教理的人,他没有生命体验,往往对佛法越失去信心。 现在的佛学班制度也出现很多问题。 最基本的一个,就是失去对老天爷的信心。 你连老天爷信心都没有时,你怎么能对因果有信心? 但这老天爷信心,又不是文字能给你的,而是靠自己去修行,去悟道来的。 所以佛法,不是一种教育。 不要把佛教当成佛陀的教育。 教育是语言、知识的传播。 佛法是修道的一种生命体验。 你要去体验,才知道那个境界。 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 这一点要区别开来。 否则现在佛法都变成了教育,糟糕了,培养了很多学生,却没有一个是修道人。 修道是修灵性的部分。 你看很多人读佛学班回来,对佛法反而没有信心了。 因为他靠思维来理解佛法。 而佛法是用生命去体验的。 你跟他讲,佛菩萨怎么灵验? 你讲没有用。 这需要生命去体验的,而这部分是无法教的。 就相当于灵性的部分。 中国人叫启发,就是开发你本来的东西而已,无法交给你。 我发现现在很多人学佛后的烦恼,主要来自于强烈的对立,思维上不够圆融。 其实佛法要解决的烦恼,不是世俗的烦恼,而是度众生时产生的烦恼。 《金刚经》讲的,持戒修福,发无上心时产生的烦恼。 不是你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情的烦恼。 这一点要区别开来。 发布时间:2016-12-05 17:29:2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5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