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僧活|这和尚头上没有点点,是假的? 内容: 去年冬天,小僧从BFS打完禅七只身一人坐灰机回常住(哇,坐灰机,果然和尚就是有钱。 你还让不让小僧说话了? 年关当头,寒冬腊月,唯有灰机,它者无。 你以为贫僧想坐飞机啊,多好几倍的钱。 那你不能行脚吗? 额……来来来,小僧保证不打死你,1500多公里,等回到常住,连汤圆都吃不上了)。 此次灰机之旅体验还算不错,坐我旁边的是一位小学生。 当小学僧遇到了小学生,嗯,必须得有故事。 他看我虎背熊腰的,也不敢和我说话。 空乘人员过来,说这小娃娃自己一个人坐灰机,需要我帮忙照顾一下。 毕竟人天导师,众生依怙(也不脸红? 红了,皮肤太黑,看不出来),这点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小学生看了一眼这身着奇装异服,理着光头的怪蜀黍,咽了一口唾沫,看着远去的空乘人员欲言又止……5分钟后,虎背熊腰的小学僧和迷你乖巧的小学生相谈甚欢。 他问我穿成这样,是不是去表演? 我告诉他我不是去表演,我是出家人,就是“和尚”。 小学生一脸崇拜的看着我,眼里直放光,说那你肯定是少林寺的吧,你会武功吗? (小小年纪就已受影视剧影响如此之深,看来小僧要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了,比如拍一部普及佛教常识的电影)我“很遗憾”的告诉他我不是少林寺的,我也不会武功。 从小学生的眼神里我看出他略有些失落,但随即又兴奋起来,问:哎呀,你头上怎么没有点点呢? 我告诉他,那个叫戒疤,出家人受戒的时候,自愿烧的,并不是所有的出家人头上都有,有的还烧在手臂上。 说着我就撸起袖子给他看。 绕了这么多,终于引到今儿的主题了——戒疤。 这套路搞得小僧好累,先喝口水……So,画风一转,咱今天严肃认真的说说“戒疤”的事儿。 大家对戒疤的误解,很多也是来自于影视剧的引导,影视剧中的角色为了体现出家人的身份,都是逢僧顶必疤,好似只有脑袋上有了戒疤才是名副其实的出家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关于戒疤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小僧搜罗大量资(gu)料(ge),翻阅大量典(bai)籍(du),发现江湖流传甚广的说法有四种。 No1. 南朝大名鼎鼎的佛教徒——梁武帝,作为佛教徒的他大赦天下死囚,免去死罪,准其遁入佛门修行。 但作为统治者的他,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操旧业,就仿照古来的黥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在他们头上烧戒疤,予以辨认。 No2. 宋末,蒙古军征战,强抓男丁充军,但因为蒙古上层崇信佛教,对出家的僧人从不为难。 因此汉地青壮年纷纷剃发染衣,扮作出家人以躲避刀兵之劫。 蒙军无法分辨真伪,因此蒙古统治者下令以烧戒疤来区分,而且规定烧了戒疤后不允许还俗。 烧戒疤要忍受疼痛,而且日后无法还俗。 所以一般人轻易也就不会采取这种“高成本”的方式逃避劳役了。 No3.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金陵天禧寺的住持志德,在与戒子授戒时,燃香于顶,指为终身之誓。 此后便流行起来,成为惯例。 No4. 雍正在位期间为巩固统治,曾经两次命令释放一些“亲明”罪犯,如诚心忏悔改过,准许入佛门出家修行。 但又怕心存“反清复明”思想的人再次煽动,便以统治者的身份建议江南一带大寺的住持,提倡以《法华经》、《楞严经》和《梵网经菩萨戒》中舍身忏罪、燃灯供佛的内容,对接受三坛大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的戒子,举行燃顶仪式,以表志诚。 这样即使在出家以后,再来蓄发还俗“反清复明”,也无法轻易逃过身份检查。 以上就是四种“江湖传言”了,相信大家对这“戒疤”的来源,心里也有个一二三了。 下面说说经文中的依据。 《梵网经》云:“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 ”《大佛顶首楞严经》云:“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见佛灭度,悲感、懊恼,恋慕于佛,即以海此岸栴檀为𧂐,供养佛身,而以烧之。 ”以上几段经文的内容,就是如今所谓烧戒疤的经典依据。 一般是在受完“三坛大戒”最后一坛的“菩萨戒”后进行,正所谓“火烧菩萨头”是也。 这是佛弟子忏悔罪业的方式,更是对佛菩萨虔诚的供养、对信仰的坚定,是一种极其殊胜的发心。 当然,燃并不局限于头顶,身、臂、指都是可以的。 烧身、臂、指是令人赞叹的行为,但是并不能说没有烧身、臂、指就不是发大乘心的三宝弟子,烧身、臂、指是一种忏罪、供养的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佛教的根本在于对心性的提升、对实相的认知、对智慧的开发,这种“苦行”式的修行只是无量法门中的一门。 我们自然要对有如此行为的佛弟子赞叹、礼敬,但是如果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发大心的三宝弟子、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则有失偏颇了。 所以,有没有戒疤不是判断是不是出家人的标准;有没有戒疤也不是判断是不是发大乘心的佛弟子的标准。 晓得了不? 晓得了。 嗯,善哉,善哉……文章来源于小僧活(xiaosenghuo)微信公众平台。 腾讯佛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布时间:2016-11-17 16:15:38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5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