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 内容: 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的成分提升,请你把业力的部分降低,因为你两种力量都有。 我们不敢说完全没有业力,但是你要带业往生,起码你要保证你的愿力,向上的愿力是超过于向下的业力,否则你没办法往生了,因为你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那么这个业力是怎么来的呢? 事出必有因。 为什么我的心有这么强的业力呢? 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我念了半天没往生呢? 因为你攀缘心重,因为你把外因缘看得太重要。 一个人很重视生命的结果,你的业力就很重。 你把今生的结果看得太重要,你的人生观是来享受的,你把这个感受看得太重要了,感受就容易刺激到攀缘心,攀缘心就会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 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内心有这么重的生死业力,因为你放不下今生的水果。 可能你福报太大,但是你不要因为今生的福报,障碍到你的来生,你划不来的。 因为今生只是一个水泡,一个暂时的因缘,不要因为今生而障碍到你的未来,今生只是个过程。 所以当你觉得你的心攀缘很重,你就要收一收了。 那么怎么收呢? 你一定要有愿望。 一个人没有愿力,你很难抗拒业力。 人要有目标,要有理想。 这个目标不能是今生,只能把目标设到来生。 所有在今生能够实践的东西,在佛法里面都不承认这个叫做愿力,都不算。 你说我几岁要干什么、干什么,这个都不叫愿力。 真实的愿力要出世间的,跟世间不能沾上关系的。 比方说求生净土,比方说成就佛道,这个才叫愿力。 所以你必须要把内心愿力的比例提升,把业力降低。 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因地发心要正。 我们先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 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就不可能往生了。 你充满了生死业力,你怎么往生? 你因地是这样子,结果就已经出来了,你那个答案都出来了,佛教不能违背因果观。 所有往生的人,可能他念佛的数目不一样。 有些人念了三年往生,有些人念了一年往生,有些人只念了三天,有些人临终的时候往生,佛号的时间都不一样。 但是往生的人一定有个共同点:他放弃了今生的因缘,他把生命放到来生去。 所以临终的开示最重要的就是让他放下今生,把心放到来生去,这个是唯一可能往生的。 临终最怕回头看,说实在话,人生不堪回首,临终你只要回头一看,你就走不了。 所以这癌症病患,你要开示很简单,就是叫他把目标放到来生就对了。 你不要说:“唉呀,不行啦,我今生还有很多事要做,那就完了。 ”因为你讲这句话,表示你的生命充满了业力。 所以到底你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还是一个依止愿力的菩萨,就在一念之间而已。 这个作为因地发心很重要。 我们先不谈修行,至少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到底你觉得内心的愿力比较重要,还是外在的世界比较重要? 因为你这个选择一错,就完了! 你的因地是虚妄的。 《楞严经》说了,你用沙煮不出饭。 你用攀缘心为根本来念佛,所有的佛号都是夹杂并充满了生死的业力。 不是阿弥陀佛没办法救你,是你根本不想上来,是你没有准备好,阿弥陀佛早就准备好了。 所以这个顺从本愿就是说,虽然我们做不到,起码我们的频率、我们的磁场跟诸佛是在同一条道上,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 净土宗没有说要你赶上佛陀,它要你顺从,起码你活在愿力,而不是活在业力,这是基本功。 其实人生你花很多时间去攀缘,到最后临终时你会很后悔,因为你得到的东西全部消失掉,白忙一场。 你现在不收心,你临终一定后悔,因为你的心放得这么广,临终的时候那个龙卷风、生死业风在破坏的时候你会很痛苦。 你花那么多时间去经营的东西在临终消失的时候,你会受不了。 所以你早一点收心,你临终也不容易痛苦。 因为你迟早得收,不要等临命终再来收,你也收不回来。 在我们刚开始的地方,第一个因地发心,《楞严经》讲到成就善根就是你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你要把精神放在追求外因缘——生命的结果,还是把精神放在内因缘,成就你心中的心地法门、愿力,你只有两种选择。 这个选择会影响你最后的结果:一个是生死业障凡夫,叫做业障深重;一个是依止愿力的菩萨,叫做功德庄严。 这第一个根本,我们叫真正发心。 所以第一个你选错了,后面就完了。 我们说了这么多道理,就是要你做这件事情:请你把愿力的成分提升,请你把业力的部分降低,因为你两种力量都有。 我们不敢说完全没有业力,但是你要带业往生,起码你要保证你的愿力,向上的愿力是超过于向下的业力,否则你没办法往生了,因为你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那么这个业力是怎么来的呢? 事出必有因。 为什么我的心有这么强的业力呢? 为什么他念几句佛号就往生了,我念了半天没往生呢? 因为你攀缘心重,因为你把外因缘看得太重要。 一个人很重视生命的结果,你的业力就很重。 你把今生的结果看得太重要,你的人生观是来享受的,你把这个感受看得太重要了,感受就容易刺激到攀缘心,攀缘心就会创造很多很多的业力。 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内心有这么重的生死业力,因为你放不下今生的水果。 可能你福报太大,但是你不要因为今生的福报,障碍到你的来生,你划不来的。 因为今生只是一个水泡,一个暂时的因缘,不要因为今生而障碍到你的未来,今生只是个过程。 所以当你觉得你的心攀缘很重,你就要收一收了。 那么怎么收呢? 你一定要有愿望。 一个人没有愿力,你很难抗拒业力。 人要有目标,要有理想。 这个目标不能是今生,只能把目标设到来生。 所有在今生能够实践的东西,在佛法里面都不承认这个叫做愿力,都不算。 你说我几岁要干什么、干什么,这个都不叫愿力。 真实的愿力要出世间的,跟世间不能沾上关系的。 比方说求生净土,比方说成就佛道,这个才叫愿力。 所以你必须要把内心愿力的比例提升,把业力降低。 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因地发心要正。 我们先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 如果你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你就不可能往生了。 你充满了生死业力,你怎么往生? 你因地是这样子,结果就已经出来了,你那个答案都出来了,佛教不能违背因果观。 所有往生的人,可能他念佛的数目不一样。 有些人念了三年往生,有些人念了一年往生,有些人只念了三天,有些人临终的时候往生,佛号的时间都不一样。 但是往生的人一定有个共同点:他放弃了今生的因缘,他把生命放到来生去。 所以临终的开示最重要的就是让他放下今生,把心放到来生去,这个是唯一可能往生的。 临终最怕回头看,说实在话,人生不堪回首,临终你只要回头一看,你就走不了。 所以这癌症病患,你要开示很简单,就是叫他把目标放到来生就对了。 你不要说:“唉呀,不行啦,我今生还有很多事要做,那就完了。 ”因为你讲这句话,表示你的生命充满了业力。 所以到底你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还是一个依止愿力的菩萨,就在一念之间而已。 这个作为因地发心很重要。 我们先不谈修行,至少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到底你觉得内心的愿力比较重要,还是外在的世界比较重要? 因为你这个选择一错,就完了! 你的因地是虚妄的。 《楞严经》说了,你用沙煮不出饭。 你用攀缘心为根本来念佛,所有的佛号都是夹杂并充满了生死的业力。 不是阿弥陀佛没办法救你,是你根本不想上来,是你没有准备好,阿弥陀佛早就准备好了。 所以这个顺从本愿就是说,虽然我们做不到,起码我们的频率、我们的磁场跟诸佛是在同一条道上,以佛心为己心,以佛志为己志。 净土宗没有说要你赶上佛陀,它要你顺从,起码你活在愿力,而不是活在业力,这是基本功。 其实人生你花很多时间去攀缘,到最后临终时你会很后悔,因为你得到的东西全部消失掉,白忙一场。 你现在不收心,你临终一定后悔,因为你的心放得这么广,临终的时候那个龙卷风、生死业风在破坏的时候你会很痛苦。 你花那么多时间去经营的东西在临终消失的时候,你会受不了。 所以你早一点收心,你临终也不容易痛苦。 因为你迟早得收,不要等临命终再来收,你也收不回来。 在我们刚开始的地方,第一个因地发心,《楞严经》讲到成就善根就是你现在只有两种选择:你要把精神放在追求外因缘——生命的结果,还是把精神放在内因缘,成就你心中的心地法门、愿力,你只有两种选择。 这个选择会影响你最后的结果:一个是生死业障凡夫,叫做业障深重;一个是依止愿力的菩萨,叫做功德庄严。 这第一个根本,我们叫真正发心。 所以第一个你选错了,后面就完了。 发布时间:2016-11-15 19:46:43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5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