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禅解庄子:庄子与禅宗的不了情 内容: 庄周梦蝶先秦诸子中,若论与禅宗关系之密切,那一定非庄子莫属。 在《庄子》中,记载了“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坐忘”,以及“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唯道集虚”的“心斋”,这些都与禅修有相通之处。 庄周梦蝶庄子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他曾经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在梦中,栩栩然就是一只无拘无束的蝴蝶;醒来后,又恢复为束手束脚的庄子。 庄子为此引发了无限的思考:到底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哪一个才是梦,哪一个才是醒,醒梦有别,庄子和蝴蝶有分,其中变化的道理又是怎样的呢? 神龟虽寿庄子又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人,有一次,楚王派遣使者请他做官。 庄子却反问使者:“听说楚国庙堂里供奉着一只神龟,确有其事吗? ”使者说确有其事。 庄子又说:“神龟被供养在庙堂上,非常荣耀,但他已经死去了。 请问如果是您,是希望成为一只死龟,被供养起来;还是希望自己活活泼泼地在泥水里爬? ”使者说:“那当然是希望活着而在泥水里爬。 ”庄子说:“那你回去吧,我就是选择在泥水里爬。 ”知鱼之乐庄子有个好朋友,名唤惠施,人称“惠子”,他们两个人经常逗机锋。 有一次,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梁之上游玩,庄子看着水中的游鱼,不禁说到:“小鱼儿游来游去,是何等得从容,这就是鱼儿的乐趣啊。 ”惠子一听,马上很严肃地会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儿的快乐。 ”庄子顺着惠子的逻辑,也照样学样地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乐趣。 ”惠子这下来了劲,分析说:“我不是你,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不是鱼,也不可能知道鱼儿是怎么想的。 论证完毕! ”庄子却不管惠子的逻辑,他说:“我们从头开始说,你刚才说‘你怎么知道鱼儿的乐趣’,说明你是知道我知道鱼儿的快乐的,所谓才这么问我。 我告诉你吧,我是在濠梁之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这段对话,若在逻辑家看来,庄子简直就是毫无逻辑的诡辩。 实际上,庄子的是超逻辑的,他说“是鱼之乐也”并非判断,只是一种感怀。 惠子非要把这句话当作判断,并试图证明庄子有悖逻辑;庄子却不从逻辑上做任何反驳,而是顺着惠子的“逻辑”,故意做出相反的论断。 禅宗也是超越逻辑思维的,禅师们为了让人突破逻辑的迷阵,也往往会说出一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话语。 所以如果我们先后读到庄禅,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庄子观鱼棋逢对手 将遇良才庄子和惠子尽管经常争论,但他们是最要好的朋友。 庄子在给惠子送葬的时候,对他的弟子说:“从前有个郢人鼻尖上沾上了薄薄得一层石灰粉,他就请他的朋友匠石为他清除,匠石拿起斧头,呼啦啦挥动起来,将郢人鼻尖上的石灰粉砍得干干净净,却没有丝毫伤及鼻子;郢人也从容自若地站在那里,任凭匠石挥舞斧头。 后来,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就召见了匠石,对他说:‘你表演一下砍掉我鼻尖上的石灰粉吧。 ’匠石却说:‘我虽然有砍掉鼻子上的石灰粉并且不伤及鼻子的本领,但那个坚信我的技艺、敢于从容自若地站在那里不动的人已经不在了,所以也无法表演这项技艺了。 ’惠子是我的老搭档,惠子去世后,我就再也找不到能和我论辩的人了。 ”综观庄子的言行,如果比照后世的禅师,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太多太多相似的地方。 而古人也往往庄禅并提,说到庄子就想到禅宗,说到禅宗就想到庄子。 “禅”是庄子的原创如果从文献学的考虑,禅宗的“禅”字,应该是最先出现在《庄子》的《山木》篇中,原文如下: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 焉知其所始? 正而待之而已耳。 ”“禅”,全称“禅那”是梵文Dhyana的音译。 为什么从南北朝开始翻译佛经时,就要将Dhyana翻译为“禅”呢? 一是音近,一是庄子所说的禅,也有造化运行变动无拘的意思在里面。 也许正是因为这两个字有相通之处,才会用庄子的“禅”翻译佛经里的“Dhyana”这个词。 当然,禅不是Dhyana这个梵文,也不是“禅”这个汉字,如果纠缠在文字上,那就成了文字禅,纠缠不清了。 庄子教人参话头禅宗教人参话头,比如参赵州老和尚“狗子无佛性”,参“念佛的是谁? ”“拖死尸的是谁? ”参话头始于黄檗,后经由五祖演、圆悟勤、大慧杲三代的发扬,成为后世丛林最常用的参禅法门。 实际上,庄子也教人参话头。 比如在《庄子·齐物论》中,当颜成子游问南郭子綦什么是“天籁”的时候。 南郭子綦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天风平等无私地吹拂万物,万物因为自身差别而做出不同的反应。 万物因自身差别做出取舍,那么主导这个取舍的是谁呢? 最后一句,庄子的原话是“怒者其谁邪? ”又如在《山木》中写道孔子被困陈蔡,但他还能自得其乐,拿着枯木棍子在枯树枝上敲打着节拍,唱着不成强调的民歌。 颜回见后,为之倾倒。 孔子也趁机为颜回做开示,最后也是问颜回:“夫今之歌者其谁乎? ”以此启发颜回,让他更进一步。 无论是“怒者其谁邪? ”还是“夫今之歌者是谁乎? ”其句式是不是和“念佛的是谁? ”“拖死尸的是谁? ”这经典的话头如出一则? 原来,早在庄子时代,已经教人参话头了。 禅解庄子后世以禅解庄的有明代憨山大师的《庄子内篇注》以及学者方以智的《药地炮庄》等,再有就是当代冯学成先生的《禅说庄子》系列。 冯学成先生是当代禅宗大德,兼学儒道,偏爱庄子。 冯先生通过讲座的形式,将整部《庄子》中的重要篇章一一讲述过来,深入浅出,精彩异常,因为是以禅解庄,所以书名《禅说庄子》。 在《禅说庄子(一)齐物论》中,冯先生这样说道:佛教里谈“观法”,谈“修观”,庄子《齐物论》里就有很多观法,其实都有修观的成份在里面,而且这个观法很妙,可谓是别具一格。 庄子的观内、观外、观化,你说主观也好,客观也好,都很不一般。 你可以细细去品,品到了以后,就必然有所得。 而此前本光法师在写给冯老师的信中,就曾对庄禅的关系做出过精要的论述。 原文节录如下:庄生有禅趣,悟境颇高,格以般若学,了因求悟不息,明良之高士也,可比喻“独觉”。 这里我介绍一部鞭策庄子的论著给你,此书名《药地炮庄》,明末的著名学者方以智所写。 (他出家了,法名药地)庄生人品高洁,读他的论文就当澡雪精神,指出两点给汝:“一要饮冰对治热恼,二要观化,找自己的下落。 ”援庄入禅入佛才象个样子;知庄禅一致,更当知诗禅一致、文心匠心都为禅源之机栝,不要把心灵塞住了,拖泥带水成个活死人,那就不好办了。 发布时间:2016-10-28 18:26:27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5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7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