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五蕴明明有,如何照见空 内容: 观世音菩萨教导我们:无色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很多初学之人会说,眼耳鼻舌身意、色身香味触法,我样样都有,如何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色不异空”,诸如我手里的话筒,它是不真实的。 话筒由多个零件组成,把话筒拆开,每一个零件便不能再称其为话筒,话筒本身是因缘组合的,是所有部件组合的总称,它需要厂家、设备、生产线、工人的劳动等很多因缘条件,所以“话筒非话筒,是名话筒”。 我们看到事物因缘和合的这种属性,便能从对事物实有的执着中解放出来,这就是色不异空。 “受”也如是,受分为觉受和感受两部分。 人的身体能够辨识冷暖,就是觉受。 人的正常体温在37度左右,当把空调的温度调至10度时,人吹空调的风,就会觉得很凉;调至30度时,人又会觉得热。 但是如果一个人高烧42度,再让他感受30度的空调风,他会觉得寒冷。 风没有改变,但是在不同条件下,身体的觉受就不一样了。 除了身体的觉受,还有感受,比如微信抢红包,你第一次抢到红包,哪怕只有几毛钱,还是很新鲜很兴奋。 但是第二个、第三个红包即使里面钱再多,你的兴奋度跟第一次抢到红包的感受也绝对不同。 所以受是变化的,不是一定的,受即是空。 同样的道理,“想”也不是固定的。 人没觉悟时,情绪低落时的想法和高兴之时的想法会完全不同。 比如爬山,走高低不平石子路,脚硌得很痛,走得很辛苦,心里满是抱怨。 后来看到老人赤脚在石子上走,老人告诉你脚在石头上走可以按摩全身器官,对身体健康美容都是极好的。 想法改变后,再走同样崎岖不平的石子路就感到很享受,因为每走一次都是健身的运动,都是对健康极大的助益,同样走的是一条路,想法不同,心态前后迥异。 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做雨伞生意,一个做布鞋生意。 老太太不管晴天雨天都愁眉不展,晴天她担心雨伞不好卖,下雨天又担心布鞋卖不出去。 后来一位师父开解她:“你要换过来想,下雨天的时候,你就想卖雨伞的女儿生意好;晴天的时候,你就想卖布鞋的女儿生意好。 ”老太太换个想法后,果然心开意解。 所以想也是随着诸多因素随时变化的,也是不定的,想即是空。 “行”也如是。 一次在筹备梵呗音乐会的时候,因为节目总时间超长,导演从专业角度分析,认为会影响受众观感,觉得要删减节目。 可是每个节目大家都付出了相当的心力,去掉哪个节目都舍不得,最后经过讨论,我们决定保留所有节目。 演出结束后,大家都觉得时间太短暂,意犹未尽。 因为佛教音乐会蕴含着正能量,大好时光总是匆匆容易过。 所以时间的长短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来界定。 这代表“行”,行也是空。 五蕴中的“识”也是因缘法。 识是眼看到色,耳闻到声,鼻嗅到香,舌尝到味等所领受的分别。 就像鼻子闻到檀香味,但鼻子只是一个器官,没有“识”,鼻子也闻不到味道。 人们常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菜场味道很杂,但长时间在里面工作的人是闻不到臭味的。 人也一样,恋爱初期如胶似漆,在一起时间久了,就越发看到对方的缺陷,开始挑剔吵架,甚至想离婚,但是真的分开一段时间,又会思念对方。 所以认为好或不好也是变化的,“识”也是不固定的,所以识不异空。 世人常执着于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只有智慧增长了,认识到原来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照见五蕴皆空,才能跳出生老病死的三界,度一切苦厄。 读经千遍,不如解经一字,经典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只有不断地思维、体悟和实践,才能穿越虚妄,看到世界的真相。 发布时间:2016-10-23 21:55:02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5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7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