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诸恶莫做”具体咋做? 内容: 【印光大师开示白话译文】五戒就是: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不杀生。)好生恶死,动物和我们是一样的。 我既然热爱生命,动物自然也不愿意死。 由此看来,生命是可以杀的吗! 一切众生,轮回在六道之中,随着善恶业而升降沉浮。 我与它们在多生多劫的轮回之中,互相做父母,互相做子女。 应当救度它们才是,怎么忍心杀害它们呢! 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未来世,都能成佛。 我若堕落了,也希望能得到拔济。 而且,既然造了杀业,必定堕入恶道,酬尝宿债,辗转地互相杀害,没完没了。 这样一想,怎么敢再造杀业了呢! 然而,杀生的原因,来自吃肉。 如果知道了上面所说的因缘,自然不敢吃肉了。 愚人认为肉美味,不知道肉是精血所结成的。 里面盛着屎尿,外面杂着粪便。 腥臊臭秽,哪里来的美呢! 常作这样的不净观,以后再吃就会做呕了。 而且,无论人或者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都是生命。 不能认为大的不可以杀,小的就可以杀。 佛经上广说戒杀放生的功德利益,俗人不能读,应当看安士先生的万善先资,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 不偷盗,就是见得思义,不予不取。 这件事,知道廉耻的人,便能不犯。 然而,往细了说,不是大圣大贤,都在所难免。 为什么呢? 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 喜欢博取为善的名声,遇到善事,心中并不认真。 比如,设立义学,不选择严师,误人子弟。 布施医药,不辨别真假,误人性命。 见到急难的事情,不马上去救,慢慢悠悠的,以至于耽误了事。 只塞责了事,白白花费了他人的钱财。 在自己心中,都无关紧要。 这类的事情,都是偷盗。 不邪淫,俗人男女在一起居住,生男育女,在上关系到风化,在下关系到祭祀。 夫妇之间行淫,并不禁止。 但应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 不能以此为乐,肆意纵欲。 虽然是自己的妻子,贪图淫乐也是犯过,只不过罪过轻微罢了。 如果不是自己的妻子,苟合交通,就是邪淫。 行邪淫的人,是以人身而做畜生的事。 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然后生到畜生道中。 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一切众生,从淫欲而生,所以,这条戒难持而容易犯。 纵使是贤达的人,也不时有失足的时候。 何况是愚人。 如果立志修持,必须先明白利害以及对治的方法。 这样就会如见毒蛇,如遇怨贼,恐怖畏惧,欲望自然熄灭。 对治的方法,佛经中有广泛的记载,俗人无缘观看,看安士先生的欲海回狂,就可以知道大概了。 不妄语,是言而有信,不虚妄。 如果见到了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了。 以虚为实,以有为无,凡是心口不相应,想要欺哄别人的都是妄语。 而且,如果自己没有断惑,就说已经断惑。 自己没有得道,就说已经得道。 这是大妄语,罪过极重的。 命终之后,决定直接堕阿鼻地狱,永远没有出期。 现在,修行而不知道佛理的人比比皆是。 应当痛戒这条,千万千万注意啊! 如果见到说没见到,没见到说见到,这就堕入了妄语之流。 如果凭空造楼阁,妄说圣境界,就犯大妄语戒。 这是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份罪业比杀盗淫重百千万亿倍。 此人若不努力忏悔,一口气上不来,立即堕入阿鼻地狱。 因为这样能坏乱佛法,贻误众生。 以上四件事,不论在家出家,受戒不受戒,犯了都有罪过。 因为体性就是恶的。 然而不受戒的人,一层罪过。 受戒的人,两层罪过。 在作恶事的罪上,又加一层犯戒的罪。 如果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 千万要自勉啊! 不饮酒。 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 饮酒令人颠倒昏狂,胡作非为。 所以佛制止而断除饮酒。 凡修行的人,都不许饮。 以及葱韭薤(音械,就是小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本身也不清洁。 熟吃发淫,生吃增恚。 凡是修行的人,都不许吃。 然而这件事,没受戒的人喝了吃了都没罪过。 受戒的人喝了吃了,是一层罪过,就是犯佛戒罪。 佛已经禁止了,你还去犯,所以有罪。 (五种荤菜,西域有五种,我们这只有四种)【印光大师原文】五戒者: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 我既爱生,物岂愿死。 由是思之,生可杀乎。 一切众生,轮回六道。 随善恶业,升降超沉。 我与彼等,于多劫中,互为父母,互为子女。 当思拯拔,何忍杀乎。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未来世,皆当成佛。 我若堕落,尚望拔济。 又既造杀业,必堕恶道。 酬偿宿债,展转互杀,无有了期。 由是思之,何敢杀乎。 然杀生之由,起于食肉。 若知如上所说因缘,自不敢食肉矣。 又愚人谓肉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 内盛屎尿,外杂粪秽。 腥臊臭秽,美从何来。 常作不净观,食之当发呕矣。 又生谓人及禽兽,蛆虫鱼虾,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 不可谓大者不可杀,小者可杀也。 佛经广说戒杀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读。 当观安士先生万善先资,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不与不取也。 此事知廉耻者,便能不犯。 然细论之,非大圣大贤,皆所难免。 何也,以公济私,克人益己,以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 阳取为善之名,遇诸善事,心不认真。 如设义学,不择严师,误人子弟。 施医药,不辨真假,误人性命。 凡见急难,漠不速救。 缓慢浮游,或致误事。 但取塞责了事,糜费他人钱财。 于自心中,不关紧要。 如斯之类,皆名偷盗。 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 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祀。 不可以为快乐,徇欲忘身。 虽是己妻,贪乐亦犯,但其罪轻微。 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极重。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 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 千万亿劫,不能出离。 一切众生,从淫欲生。 所以此戒难持易犯。 纵是贤达,或时失足,何况愚人。 若立志修持,须先明利害,及对治方法。 则如见毒蛇,如遇怨贼。 恐畏怖惧,欲心自息矣。 对治方法,广载佛经,俗人无缘观览。 当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利,谓不犯之利。 害,谓犯之祸害。)不妄语者,言而有信,不虚妄发也。 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等,凡是心口不相应,欲欺哄于人者皆是。 又若自未断惑,谓为断惑。 自未得道,谓为得道。 名大妄语,其罪极重。 命终之后,决定直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 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 当痛戒之,切要切要。 若或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妄语之流类。 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 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 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 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 以上四事,不论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过。 以体性是恶故也。 然不受戒人,一层罪过。 受戒之人,两层罪过。 于作恶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 若持而不犯,功德无量无边。 切须勉之。 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 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 凡修行者,皆不许饮。 并及葱韭薤(音械,小蒜也)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 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凡修行人,皆不许食。 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饮之食之,皆无罪过。 受戒饮食,一层罪过。 即是犯佛戒罪。 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 (五荤菜,西域有五,此方但四。)(原文选自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卷四·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发布时间:2016-10-06 20:13:2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4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