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重视因果的是假修行 否则归依就是空话 内容: 归依三宝 深信因果归依三宝之后,一定要先把业果搞清楚,否则归依三宝是空话。 佛固然有加持力,但是真正的核心在法宝。 最扼要的法宝,就是因果。 把因果的事情搞清楚,就是明业果。 果有五种: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和离系果。 为什么要说五果? 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知道,造什么样的业会感得什么样的果。 从十善十恶来说,就是要清楚,造十善业感什么报,造十恶业又会感什么报。 这个弄清楚了,就知道取舍了:好的、安乐的就要取;受苦的、不好的就要舍。 害怕苦,就要从因上舍,不造恶业。 人都想离苦得乐。 就人天乘而言,最起码要离开三恶道的苦,得人天的乐。 到了中士道,就要离开流转生死的苦,得涅槃的乐。 再到上士道,就要离开只求个人解脱的声闻缘觉的果,而得到佛的无上的乐——无住涅槃的大乐。 每一层都是离苦得乐,逐层深入。 在下士道,最可怕的是三恶道的苦,最迫切的就是离开这个苦。 感受到恶道的苦之后,就要赶快求佛救助,依他的法药来治疗自己。 这个法药最极扼要的就是因果。 一个人真正明白了因果,他一定不会做坏事了,因为他知道,业果是决定的,无可逃避,“已做业不失”。 经上说:“假使千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要么不造业;一旦造了业,要逃避果报是不可能的。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众生都是看到苦来了才害怕,对于苦的因却一点不怕,放心大胆做坏事。 苦果来时,害怕是徒然的。 要避免苦果的话,只有不做恶因。 菩萨就聪明。 他因为不想受苦果,就不造恶因。 大的坏事不能做,小的也不要做。 小的一样要受果,而且做多了,果报可能会很大。 因果不是一等于一这样等流下去的,《俱舍论》讲了很多。 有的业本身看似不大,但慢慢地果会发展得很厉害。 印度有种树,很大很大,树冠铺开方圆百里,它的种子却只有一点点大。 滴水穿石的道理我们都懂。 屋檐的水经常滴下来,时间久了就会把石板打成一个洞。 所以,小的业经常做的话,也很厉害。 真要逃避这些恶果,那就不要做恶业。 没有做坏事的话,恶果决定不会跑到你身上来。 战争年代,部队冲锋过铁索桥,尽管牺牲了很多人,毕竟还有很多冲过去的。 这些人没有这个业报,他就不会死。 有这个业报的人,不要说是铁索桥,其他地方他也会死掉。 另一方面,“未作业不得”。 你没有做那个业的话,就是在那个地方,也不会死。 大世界一个炸弹,很多人死掉了,但是还有不死的。 海公上师也讲过一件事。 过去有一个地方,有一次一个人也是晚上睡不着,就自己散步去了——也是这个情况。 结果他来了兴致,要出城到郊区去散步。 他跑出城门口,听见一个声音说,“出去了,出去了”。 他看看也没有人。 正当他在郊区散步的时候,就听城里一阵剧烈的动静。 过了一会儿,整个城就塌下去了,全城人都活埋了。 只有他跑出来了。 这就是“未作业不得”。 所以,业果搞清楚之后,求签之类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 有的人做生意想发财。 如果你过去做了培福的业,你决定会发财。 如果没有培福的,求了签也不一定发财。 不管你是去拜神、拜什么也好,或者搞投机倒把、做坏事也好,你还是发不了财。 我们要看人开悟没有,不要听他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证了八地、九地。 我们只要观察:如果他不重视因果,那就是假的。 越是证得空性的人,对因果越是严谨、越是仔细。 佛是证到最高空性的人,他能看到最微细的因果。 能够证到一点空性,就看到一点因果。 多证一点,就多看到一点。 发布时间:2016-10-04 16:51:19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4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