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华法师:读了华严经 才知宇宙的浩瀚 内容: 《华严经》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华严世界。 佛教的华严思想是人类哲学最为圆满的思想,也是人类哲学的最高端。 华严思想,着重于人生、宇宙真理的观想与理解。 如果能够心领神会,它不但能够打开我们的心结,提升我们的人生格局,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超越自我,而且能够为我们人类,提供一个非常理想的,非常卓越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 唐代的社会理想便是从华严思想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大唐民族表现出包容、拓展、共荣的开放性格。 民国的梁启超、康有为先生用心良苦,研究佛学,希望通过对佛学的学习,达到修心的目的,来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也就是说,大同世界,对于在座的各位可能是陌生的,但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这种说法一点都不陌生。 那么,华严世界是怎么样构造的,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的呢? 它用庞大的宇宙视野描述我们这个世界,上有20层,下有20层,像一个倒立的圆锥形,中间是一朵由无数的花瓣层层包围,高雅而又香洁的莲花组成的世界,在这个莲花世界的中央,坐着一尊佛,名叫毘卢遮那佛,也就是法身佛。 佛在摩羯陀国寂灭道场始成正觉,当时,佛陀被普贤等诸多菩萨所共围绕,并对诸菩萨说道:“皆是毘卢遮那佛宿世善友,一切成就功德大海。 ”间接地示现此佛是毘卢遮那佛。 《卢舍那佛品第二》:“……一一光明,照十佛土微尘等刹,彼诸菩萨见此光已,得睹莲华藏庄严世界海。 ”在此,真如佛性隐身于华藏世界中,表现在文殊、普贤、弥勒三大士身上。 他们分证卢舍那佛的法身。 一言以蔽之,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又是什么呢? 是如来藏,是真如,就是明心见性。 毘卢遮那佛但是心与性是有区别的。 性,就是本来不动的本性;心,起心动念的叫心。 用人类的思维怎样去理解它呢? 就是无,就是空。 但是这个“无”不是“恶趣空”,不是“断灭见”,它可以“无中生有”。 它的体性是什么样子的呢? 用六个字来概括:“广大、清净、平等”。 经过修行断除了无明才叫真心真性。 这么玄奥,这么广大的内容,对我们现实的人生来说,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对于现实世界的人来说,你生于斯、长于斯,必然受到这个世界物理的、精神的拘束。 如果能有一个广大的心量,能有一个清净的心念,能有一个平等的心态,那你的生命就是柔软的,就是智慧的,就是光明的。 窗户纸不捅不破,话不说不透。 如果你了解自己的真如佛性,本来就是清净、平等、广大的,你怎么会烦恼,怎么会忧郁呢? 你可以充分地享受生命带给你的美丽,就像莲花一样,美妙而香洁。 “华藏世界海”是一花一世界,一微尘包含万法,一即十,十即一。 “此华藏世界海,是毘卢遮那如来往昔于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所修大愿之所严净”。 从事到理,从现象到本质,毘卢遮那佛的世界有三大特点:1、言语道断。 只可以心会,不可以用语言、逻辑表现。 这与其它禅境是一致的。 2、毘卢遮那佛发出无数的光明所展示的佛世界,拓展了我们的视界。 3、华藏庄严的世界。 这些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当中,用一个字来概括叫“道”。 东西方文化琳琅满目,表面看起来有着不同的概念和逻辑,但是,我们透过文字,看到其本真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它们所表达的“道”其实是相通的。 有人说,只有《华严经》所表现出的思想与西方宗教有极大的共同点。 而这个“道”,大家一定要记住,要用心去悟,而不要用嘴去说,用嘴去说就成两维的了,因为“道”是全息的。 了解了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就要在生命的过程当中,不要迷失了真心,让自己在求生存的过程当中,不要被经济、科技、名利、情爱等等,困扰了自己的心,那你就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而这一层层的莲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每一个花瓣就是一个佛菩萨的世界,中间又各有其教主。 比如说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他教化着天下的芸芸众生,让他们破迷显悟。 因佛佛相通,故他与毘卢遮那佛是一不是二。 在这个宏大的、清净的、无量无边的莲花世界的周围是四重香水海,在这四重香水海的周围,又有无数朵的莲花,每朵莲花皆是佛菩萨的国度,无量无边,可以说叫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为我们描写的宏观的宇宙。 本文选自妙华法师新著《跨界佛法》,腾讯佛学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发布时间:2016-09-21 15:11:25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6:4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49278